与拉玛相会

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10
ISBN:9787536521674
作者:(英)亚瑟・克拉克
页数:210页

内容概要

克拉克1917年12月16日生于英格兰的索默塞得郡。从童年起克拉克就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曾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画月球表面图。因穷未能上大学,他便到政府一个机关部门当审计员,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发展他对太空的爱好和探索,并加人自称英国星际学会的团体。1941年他加人皇家空军,任雷达教官,曾担任首次雷达导航降落(即G・C・A)试验负责人。服役期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1945年,他在(无线电世界》杂志上发表了(地球外的转播)一文,预言了广播和电视信号可以通过卫星系统传播到全世界,令专业人士感到吃惊甚至怀疑。然而,20年后,“晨鸟”同步卫星的成功发射,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言。从50年代起,克拉克对海底探索十分爱好,并到锡兰(今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和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从事第二职业――不穿潜水衣深水潜水和海底摄影。此活动,他在以(珊瑚岸)(1956年)开始的一系列作品中作了详细描述,并作为电视片的题材,搬上荧屏。从此,他和其他科学家一起作为名人,经常出现在美国电台和电视台上。
克拉克有四十多种著作,这些著作以三十多种文字出版了一千万册以上。1962年,他以科学写作的成就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卡林加奖;同年,(地球外的转播卜文获得富兰克林学院授予的金质奖,文中所论述的地球同步卫星的细节至今仍为所有商业通讯卫星所采用。1965年,他发表在(生活)杂志上的关于通讯卫星的文章,被评为该年度最佳航天报告文学而获得宇航作者奖。1969年,他获得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和威斯汀豪(西屋)的科学写作奖;同年,他又以与斯坦利・库布利克合作的(2001:太空奥德)获得该年度的奥斯卡艺术成就奖的提名;此外,他还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奖两项科学幻想小说头等奖

书籍目录

1 太空警卫
2 闯人者
3 拉玛和西塔
4 会合
5 首次舱外活动
6 委员会
7 两位妻子
8 穿过轴毂
9 侦察
10 下到黑暗里去
11 男人、女人和猴子
12 神之梯
13 拉玛的平原
14 暴风雨警报
15 海边
16 卡拉克瓜湾
17 春天
18 黎明
19 来自水星的警告
20 启示录
21 暴风之后
22 在圆柱海上航行
23 纽约
24 飞龙
25 试航
26 拉玛之声
27 电风
28 伊卡洛斯
29 第一次接触
30 花
31 终极速度
32 巨浪
33 蜘蛛
34 大使阁下抱歉……
35 特急件
36 生物人观察者
37 火箭
38 全体代表大会
39 命令的决定
40 破坏者
41 英雄
42 玻璃庙宇
43 撤退
44 空间驱动
45 火凤凰
46 幕间


 与拉玛相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克拉克的经典科幻名篇:"Rendezvous with Rama"目前有四个简体中文版本(还有些节译版、缩写版就不说了):  1、广东人民出版社的《与拉玛相会》蔡南德译,1980年9月第一版。  2、科学出版社的《太空桃源-与“拉玛”会合》闻广译 永宁校,1983年1月第一版,内容略有一些删节。  3、网上流传的《与拉玛会合》,译者、出版社不详,xinty665出的EXE版本显然就是按此版本制作的。此版明显少了一些过场内容和对话。  4、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与拉玛相会》蔡南德译1998年10月第一版,明显是将广东80版的内容做了一点编辑性修改就出版了,比如“二十公里”改成“20千米”等,一些翻译专名都没有改(如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等)。本次OCR、校对就参照广东80版对校的。--------------------【特别说明】我制作了这本(四川1998版)的文本PDF书。特点:版面精确还原,与原书完全一致(呵呵,尽量吧!)。已经发在我的博客:http://hi.baidu.com/ken777有兴趣各位可以看看!
  •     我已经很久没有关注宇宙了。   这话听起来挺装13的,不过我本来只想纯朴地陈述事实。   上一次长时间的仰望星空是什么时候呢?大概是上个学期,几个月前。那时跑去南京找朋友,和她一起在繁华的大街上走,她忽然拍我一下说你看那是什么!顺着她指的方向,我看到高楼黑黢黢的怪影上方浮着一个星星大的亮点,闪着也许是红色的光,不仔细看,很容易和高处的灯光混淆在一起。我不屑地说,肯定是飞机,了不起也就是个气象卫星什么的。但是朋友说:可是它几乎都不动啊!   这一下,我们真的停住了脚步,仰起脖子望着它。十分钟过去了,它好像真的没怎么挪动过,看得久了,仿佛那上面正有双眼睛望着我似的,嘲笑道:这下还是飞机么?   接下来更超现实的事情发生了。那个东西的外形开始微妙地变化起来,从椭圆变成菱形,而且表面也由细细的亮线分成非常规则的几何形状。我赶忙掏出手机去拍。然而太远了,屏幕黑的底色上,除了一片模糊的微光什么都没有。   我的心中终于开始产生一种微微恐惧却又非常兴奋的感觉。我们俩呆呆地望着那个奇异的未知物体,忘记了时间。不时有人从我们身边走过,好奇地顺着我们的视线去看,但看一会儿也就走开了。有个黑人突然从我身边跳出来说了句什么,没有听清,吓我一跳。直到最后朋友拉我走时,我还依依不舍地两步一回头看着它。它像月亮一样在跟着我们走。这是多么可怕,又是多么迷人啊。   后来坐上公交车,我从后窗里看它。它终于淹没在建筑的阴影里。朋友看我失魂落魄的样子,就指着我开玩笑说,大概是外星人来接他们的外星公主啦。   那一晚上我激动莫名,似乎有某种不可知的,神秘的未来重新充满了我的生命,这使得黑夜和星空,都在我眼中不同以往起来。   但是这种感觉也只持续了那一晚而已。   第二天起来,青天白日,街道上熙熙攘攘。这使得昨天的一切像是幻觉抑或梦境。那之后,直到今天,我没有再仰望星空。   这也许是为什么我阅读这本《与拉玛相会》的起初,花了一点时间才进入状况。也许是我盯着地面太久了,书中所描绘的那个无比广阔的拉玛和宇宙,那绮丽威严的金属世界和圆柱体的海,一开始居然显得那么难以想象。   我曾经看到很多我熟悉和敬佩的人提到这本《与拉玛相会》是他们的启蒙读物,比如姚非拉,比如韩松。那时我不明白为什么。因为这本书实在太古老了,如果不是我们图书馆还保留着一些旧书,我可能根本看不到它。1973年,那时美国人才刚刚登月不久(如果确实登了的话),而在中国才刚刚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以如今这么发达的科技,那么老旧的一本科幻小说,还能给人什么震撼?   而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其实这本书几乎无关现实,它甚至也没有像人们一般对科幻小说期待的一样,做出什么重大的预言。它的内核也许是科学,却不是技术层面的科学,而是当科学演化到它的终极形态之时,那种同宇宙的韵律相统一的,和谐的美。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朝闻道》中,刘慈欣曾经安排斯蒂芬•霍金在真理祭坛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科学问题,而是哲学问题,所以,连那个智慧生物遣来的符号化的人类脸上也露出了悲哀的神情——他说,我怎么知道?   当拉玛出现在人类的视野,所有殖民星上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类都在以自己的认知在猜测它的目的。它是侵略者么?是来拯救人类的宇宙方舟么?还是来加入人类,成为太阳系的一员?   他们因为自己的猜测而焦虑,因为在拉玛中发现的新世界而心生敬畏。   然而,拉玛却以一种完全无视他们的姿态,在太阳中完成了自己的涅磐,就又向更深的宇宙飞去了。   拉玛的目的是什么?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这才是让之后的一代一代人最为着迷的部分吧。就如同我在南京的天空看到那个不速之客时一样。   科技也许是可以新旧更替的,但是,一个梦,却可以做百年。   “他知道他生命的这一部分是一去不返了。他才五十五岁,但他觉得他的青年时代已留在那中心平原上,跟那些神秘和奇妙一起,无情地消逝在人类所能及的范围之外。无论将来他将取得什么成就和荣誉,他这余下的一生将被一种虎头蛇尾和明知失机的意识所萦绕不绝。”   在书中,有关拉玛的经历将会永久地留在诺顿船长的脑海里,成为他生命中最怅然若失的回忆。而在现实中,在这个宇宙中孤寂的蓝点上,又有多少人会像佩里拉博士那样从一个不安宁的睡眠中惊醒,忽然间意识到那件重要的事——拉玛上几乎所有物体都是三等分对称型,“拉玛人做每件事都成三。”   那正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2008.4.9 15:48
  •     《Rendezvous with Rama》是科幻作家Arthur C. Clarke的代表作之一。Arthur C. Clarke的名字也许对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是他和Stanley Kubrick共同创作的科幻经典《2001: A Space Odyssey》恐怕是如雷贯耳了。Kubrick本想基于Clarke的短篇故事《The Sentinel》拍摄电影的,电影剧本的写作过程中,Clarke和Kubrick两人创作了全新的情节、创意。Clarke在评价《The Sentinel》和电影《2001: A Space Odyssey》的关系时说,两者的区别就如同橡子和橡树。      《Rendezvous with Rama》写于1972年。Rama是一个闯入太阳系的天体。最初人们以为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行星。出乎人们的意料,Rama是一个巨大的“人”造飞行器。从外面看它是一个长50公里,直径20公里的光滑圆柱体,这不由得使人想起《2001: A Space Odyssey》里那个神秘的巨大黑色石碑。Rama以4分钟为自转周期,飞快得旋转着驶向太阳系的中心。这个圆柱体巨大的空腔里究竟是什么?它来到太阳系的目的是什么?在它完美的几何构造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惊天秘密?我就带着这些问题跟着Endeavour飞船开始了对Rama的探索。      确切地说这是一本关于探险的书,读来如同探险报告。Rama就是让勇敢的宇航员们如痴如醉的未知世界。跟随着Clarke的文字,这个神秘的未知世界的面貌一点点清晰,探险家们小心翼翼地考察着这个独立世界的山川海洋,气候生物。这个奇妙的生态系统里的一切都是谜,对它的了解越深入,就有越多的谜展现在探险家的面前。      Clarke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但是如果你期待着在结尾的时候作者能给你一个满意的解答的话,你一定会失望的。这就是 Clarke另类的地方,他不试图设立一个悬念,再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让人恍然大悟。在小说里,人类不是宇宙的中心,我们只是渺小的旁观者,无论我们怎样去探索Rama的秘密,Rama 不因人类意志而改变,它准确的沿着设计者的计划进化发展,Rama上的生物自在的生活“工作”,人类的闯入丝毫不能扰乱它的秩序。Rama傲慢地对人类 totally ignore。Rama这样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进入太阳系,一定有一个特殊的目的,只是这远远超过人类的智力范围。Clarke以这样的方式批判人类的骄傲无知,让我们认清在浩瀚宇宙中我们只是沧海一栗。习惯了好莱坞式拯救世界的英雄,Clarke这种“冷酷”令人耳目一新。      Arthur Clarke被称为硬科幻的代表之一。我倒不是很清楚硬科幻和软科幻如何定义。但是读他的书感觉就是那些物理感念利利索索地扔出来,不会像Asimov那样浅入深地讲解一番。对我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吃力,我想喜欢物理的人读起来一定会觉得很爽。Clarke也没有细腻的人物刻画,精彩的对白。这大概符合了他把人类做为旁观者的初衷,Rama才是全书的Character。这样的作家不会成为我的最爱,但我由衷欣赏他的硬汉风格和作品中透露出的冷静理性。      偶然看到01年的时候,Morgan Freeman曾想把这部小说搬上荧幕,可惜后来不了了之。如果真的可以在荧幕上再现Rama壮观精巧的内部构造,那真是粉丝们的福音了。但我又不想它成为商业电影的牺牲品,变成一部动作片。      读这些经典作品的时候,真的很羡慕生活在那个登月时代的人们。如果抛开政治因素,我愿回到探索太空的时代,读着这些科幻作品长大,或者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读航海家笔下的未知大陆海洋,去遐想未知世界,感受那些探索所带来的激越兴奋。Clarke在书中曾多次提到Cook船长,到让我有心有灵犀的感觉。经过这么多年,科幻作家对于太空的灵感和热情恐怕都耗尽了。有一次我问房东Ray,当代的科幻作品还能以什么为主题,他说如今的主题应该是 cyberspace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小时候读到这部书,印象特别深刻,听说要改编成电影了,期待中……
  •     今天被hard sell这本,很羞愧虽然至爱太空漫游,但拉玛系列是一直没看的,中午吃饭时草草过了一下txt,然后被追问读后感,刚说到框架很好但细节部分,对方就恼羞成怒说不想跟我这种没有后现代主义浪漫精神的人说话了,非常好笑。以前看大刘采访的时候有句话印象很深,“好的科幻小说应该使人们感受到宇宙的宏大,让他们在下夜班的路上停下来,长久地仰望星空”,今天回家的路上一直在看,天是诡异的泛着黯淡土黄色光的混沌,带着腥气,这比星空科幻多了。还有,“这时,诺顿明白过来,他生命历程中的这一部分已告终结,但他觉得,他已把自己的青春永远留在那个圆弧形的中央平原之上了。也就是说,留在那些离人类越来越远,永不可及的奥妙神奇之中了。”
  •     离心力代替重力的人造世界,很棒的想法。故事本身是异境探险的架构
  •     我觉得应该再看一遍
  •     初中时读的,书上写的是太空桃源,小标题是与拉玛会和。 内容很震撼,至今清晰记得内容的很少的基本书。
  •     仿佛是生命的一部分,永远留在了拉玛
  •     我喜欢天空。这不是儿童读物
  •     科幻经典啊。。。。
  •     端端正正的故事第一部。
  •     超赞,宇宙之大,人类之小。虽然基本没有情节,但是还是很有阅读快感
  •     我的第一部科幻长篇
  •     不太喜欢,可能翻译问题?以后读原著吧
  •     硬如铁,像是在记录一场真实的人类接触外星文明的过程。
  •     说实话他的书还真不是太待见!但也会有惊喜!
  •     A.CLARKE 经典作品,在多部影视中出现过向此书致敬的桥段。治好了我的巨大物体恐惧症。
  •     cool
  •     挺难想象里面的场景的。
  •     一开始就吸引人,令人惊喜地轻松愉快。说这是“地球逗比和外星逗比的相会”可能滥用了网络词汇,但不得不承认幽默是一种天然素质。“我们不会对一个蚁巢有恶意,但如果正好要在那边建房基”很可能给了大刘“宇宙社会学”最初的灵感,但选择了一种毫不沉重的方式。免疫于史诗冲动,当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生动而清晰的画面,幽默而紧张的情节,最俗的故事,却写出了不可思议
  •     因为是对大刘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所以买来看~
  •     结局一扫之前的沉闷... 「它对于那些被它骚扰得心绪不宁的世界毫无兴趣」
  •     科技的想象与描述总有时代局限,但人类的道德和人性本身是无限的
  •     我来了,我走了。
  •     重温了《与拉玛相会》。忘了初次读这本书时是小学还是初中了,没有多少书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克拉克是我最喜欢的科幻作家,在我心目中他的作品是硬科幻的经典典范,每个细节都丝丝入扣,逻辑严谨,而整体故事情节构思上又充满想象力。
  •     与拉玛相会,是四部曲里面我最喜欢的。 还没有时间看过其他版本,但感觉这版翻译的勉强,也许有一天再回顾吧。
  •     初中时候看的印象特别深刻的书。拉玛人做事都是三个一组
  •     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看完以后很大的感觉是在强调人心的力量,外星智慧生命始终没有露面,所以所见所想其实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人心,包括最后对拉玛3人行的意味深长的总结。然后依旧和《2001太空漫游》一样,前面好无聊,但最后才有趣起来。
  •     原来后面有那么多本,难怪当年看完一脑壳问号,看的是福建少儿出版社的世界科幻小说精品丛书特辑
  •     一口气读完,精彩绝伦!随着章节展开,脑海里跟着想象,构造Rama的内部结构,非常有趣。另外,千万不要看续集,谁看谁后悔。
  •     神一样的想像力啊。。。。
  •     最爱的科幻小说
  •     好有逼格的冷笑话。
  •     有一种地心游记太空版的感觉
  •     超经典的硬科幻~不过情节上没那么有趣就是了XD
  •     有木有点黑暗啊....
  •     太老了 现在看来全无新意了
  •     翻译差,aye aye captain居然译成 哎,哎,长官!!低级错误太多
  •     书里描绘的 我都想象不出来
  •     儿时的最爱,科幻启蒙
  •     克拉克的小说都带有一种金属般的冰冷和坚硬。比起以《超时空接触》为代表的这类科幻作品中对于外星接触的含情脉脉,克拉克大爷更习惯于酷酷的来一句:“人类,你想多了。”
  •     略显平淡,但经典就是经典,很多科幻故事的桥段都是从这部小说里学的。
  •     不小心看了个缩减版,生气
  •     开篇很吸引人。
  •     3.8 星,还可以。
  •     经典的“拉玛系列”之一(大家...还是...看原文吧......)
  •     ……?!好短啊?!
  •     描述很细致,很硬派的科幻小说
  •     个人觉得缺乏点代入感。。
  •     微云
  •     不错。没什么明显漏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