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实用腧穴学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6
ISBN:9787506720212
作者:王玉兴编
页数:363页

书籍目录

目录
绪 论
一、腧穴学发展简况
二、腧穴的含义及命名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四、特定穴
五、腧穴的分类方法
六、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一章 解表穴
1.风府 2.大椎 3.陶道
4.玉枕 5.大杼 6.风门
7.风池 8.当阳 9.颞颥
10太阳 11.百虫窝 12.京骨
第二章 清热穴
第一节 清心热穴
1.天柱 2小海 3.少海
4.通里 5.阴郄 6.神门
7.少府 8.曲泽 9.筑宾
第二节 清肺热穴
1.上星 2.尺泽 3.孔最
4.鱼际 5.虎口 6.前谷
7.百劳 8.灸痨 9.身柱
10.灵台
第三节 清肝胆热穴
1.阳白 2.头临泣 3.五处
4.颔厌 5.悬颅 6.悬厘
7曲鬓 8.浮白 9.脑空
10头窍阴 11.完骨 12.浊浴
13.五枢 14.足五里 15.胆囊穴
16.光明 17.中封 18.足临泣
19.地五会 20.侠溪
第四节 清胃肠热穴
1.曲池 2.手三里 3.下廉
4合谷 5.三间 6.二白
7.下极俞 8.下腰 9.尾穷骨
10.长强 11.阳纲 12.盲门
13.小肠俞 14.阑尾穴 15.下巨虚
16.解溪 17.冲阳 18.内庭
第五节 清三焦热穴
1.�脉 2.消泺 3.天井
4.支沟 5.外关 6.阳池
7.渊腋
第六节 清热解毒穴
1.夹承浆 2.地合 3.龈交
4.颊里 5.角孙 6.耳尖
7.颧� 8.肘尖 9.温溜
10.偏历 11.阳溪 12.二间
13.臂间 14.八邪 15.大指甲根
16.乳上穴 17.腰俞 18.昆仑
19.外踝尖 20.八风 21.内踝尖
第三章 止咳平喘化痰穴
1.天突 2.气舍 3.水突
4.天府 5.列缺 6.小指尖
7.璇玑 8.华盖 9.紫宫
10.玉堂 11.肋头 12.胸堂
13俞府 14.�中 15.神藏
16.灵墟 17.神封 18.气户
19.库房 20.屋翳 21.膺窗
22.云门 23.中府 24.周荣
25.天溪 26.崇骨 27.灸哮
28.定喘 29.魄户 30.��
31.丰隆
第四章 消食导滞穴
1上脘 2.中脘 3.建里
4.下脘 5.脐中四边 6.幽门
7.不容 8.承满 9.梁门
10.关门 11.太乙 12.长谷
13食窦 14.腹哀 15.接脊
16.四缝
第五章 益气壮阳穴
1.百会 2.石关 3.商曲
4.神阙 5.气海 6.石门
7.关元 8.胃上 9.大巨
10.提托 11.脊中 12.命门
13.腰阳关 14.脾俞 15.肾俞
16.中膂俞 17.意舍 18.胃仓
19.志室 20.京门 21.环跳
22.足三里 23.仆参 24.束骨
25.太溪 26.商丘 27.公孙
28.太白
第六章 补阴穴
1.肺俞 2.膏盲俞 3.腰眼
4.小儿龟胸 5.脐上脐下穴
6.大赫 7.横骨 8.照海
9.然谷
第七章 温里穴
1.龙颔 2.三角灸 3.大横
4.腹结 5.胃俞 6.气海俞
7.大肠俞 8.关元俞 9.会阳
10.关仪 11.地机 12.漏谷
13.大都
第八章 平肝息风穴
1.鼻交�中 2.发际 3.神庭
4.前顶 5.本神 6.率谷
7.天冲 8.后顶 9.强间
10.滑肉门 11.筋缩 12.太冲
13.行间 14.足心 15.里内庭
第九章 理气穴
1.天容 2.人迎 3.缺盆
4.极泉 5.天泉 6.侠白
7.青灵 8.经渠 9.中泉
10.中魁 11.膻中 12.中庭
13步廊 14.胸乡 15.辄筋
16.天池 17.乳根 18.期门
19.日月 20.大包 21.鸠尾
22.巨阙 23.腹通谷 24.阴都
25.盲俞 26.天枢 27.外陵
28.章门 29.府舍 30.气冲
31.羊矢 32.急脉 33.至阳
34.中枢 35.血压点 36.厥阴俞
37.督俞 38.胃管下俞 39.肝俞
40.胆俞 41.肘椎 42.膈关
43.魂门 44.痞根 45.后腋
46.上巨虚 47.阳陵泉 48.外丘
49.中都
第十章 理血穴
1太渊 2.养老 3.阴交
4.膈俞 5.竹杖 6.阳刚
7.闾上 8.血海 9.三阴交
10.合阳
第十一章 调经止带穴
1.中注 2.经中 3.四满
4.气穴 5.气门 6.绝孕
7.维胞 8.归来 9.子宫穴
10.冲门 11.带脉 12.维道
13上� 14.次� 15.中�
16.下� 17.白环俞 18.阴廉
19.阴包 20.曲泉 21.阴谷
22.畿沟 23.交信 24.营池
25.水泉 26.独阴
第十二章 利水通淋穴
1.水分 2.利尿穴 3.中极
4水道 5.曲骨 6.三焦俞
7.胞盲 8.膀胱俞 9.淋泉
10.委阳 11.箕门 12.阴陵泉
13.复溜 14.大钟 15.陷谷
第十三章 安神穴
1.安眠 2.伴星 3.燕口
4.支正 5.阳谷 6.手逆注
7.郄门 8.间使 9.内关
10.灵道 11.大陵 12.臣觉
13.巨阙俞 14.神道 15.神堂
16.心俞 17.腰奇 18.女膝
19.足通谷
第十四章 开窍苏厥穴
1水沟 2.兑端 3.承浆
4.悬命 5.内迎香 6.神聪
7.劳宫 8.后溪 9.少泽
10.少冲 11.关冲 12.中冲
13.商阳 14.少商 15.十宣
16十王 17.夺命 18.乳中
19会阴 20.委中 21.金门
22.隐白 23.大敦 24.厉兑
25.足窍阴 26.至阴 27.气端
28.涌泉
第十五章 利窍穴
第一节 利目穴
1.睛明 2.攒竹 3.瞳子�
4.球后 5.承泣 6.四白
7鱼腰 8.上明 9.丝竹空
10.睛中 11.眉冲 12.承光
13.目窗 14.头维 15.翳明
16.天� 17.拳尖 18.大骨空
19.凤眼
第二节 利鼻穴
1.迎香 2.上迎香 3.禾�
4.素� 5.囱会 6.通天
7.承灵 8.散笑 9.鼻流
第三节 利耳穴
1.耳门 2.听宫 3.颅息
4.听会 5.会宗
第四节 利口舌咽喉穴
1.正营 2.脑户 3.哑门
4.颊车 5.大迎 6.上廉泉
7.廉泉 8.洪音 9.扶突
10.天鼎 11.唇里穴 12.聚泉
13.海泉 14.金津玉液 15.龙玄
第五节 通利诸窍穴
1.巨� 2.印堂 3.曲差
4上关 5.耳和� 6.络却
7.下关 8.翳风 9.天窗
10.四渎 11.三阳络 12.中渚
13.液门 14.小骨空
第十六章 祛风除湿穴
1.肩� 2.臀中 3.伏兔
4.阴市 5.髋骨 6.梁丘
7.鹤顶 8.膝眼 9.犊鼻
10.条口 11.陵后 12.膝关
第十七章 舒筋活络穴
1.牵正 2.地仓 3.肩髁
4.肩贞 5.�会 6.臂�
7.手五里 8.肘� 9.上廉
10.清冷渊 11.手踝 12.腕骨
13.肩前 14.泽前 15.威灵精灵
16.落枕 17.五虎 18.新设
19.颈臂 20.肩井 21.天�
22.巨骨 23.秉风 24.曲垣
25.天宗 26.肩中俞 27.肩外俞
28.附分 29.悬枢 30.肩头
31.�俞 32.夹脊 33.新建
34.居� 35.十七椎穴 36.秩边
37.髀关 38.拇趾里横纹
39.风市 40.中渎 41.膝阳关
42.阳交 43.阳辅 44.悬钟
45.丘墟 46.承扶 47.殷门
48.浮郄 49.膝旁 50.承筋
51.承山 52.飞扬 53.跗阳
54.申脉
附录一 穴名笔画索引
附录二 穴名拼音索引

作者简介

内 容 提 要
本书是首次采用功效分类法而编写的腧穴学专著。书中将十四正经的全部腧穴和常
用的经外奇穴根据其主要功效加以分类编排,共分为解表、清热、止咳平喘化痰、消食
导滞、补气壮阳、益阴、温里、平肝息风、理气、理血、调经止带、利水通淋、安神、
开窍苏厥、利窍、祛风除湿及舒筋活络等17大类。每穴之下分列类属、位置、解剖、
刺灸法、注意事项、作用、主治、配伍应用及附录等项。该书不仅可供针灸专业人员参
考,还特别适合于其他专业的临床医生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而选用相应的腧穴,使其能
够快捷、便利、准确地掌握针灸手段治疗疾病,从而让更多的临床医师了解针灸治病的
传统原理,喜爱并运用针灸医术提高综合治疗疾病的水平。


 新编实用腧穴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