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忆往》书评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9-01
ISBN:9787532527670
作者:程千帆

名师为何少高徒

梁子民 毕文昌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30    [打印] [关闭]梁:这些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得很快,大学里不平静的时候也多起来。各种各样的评估、评奖以及与此相关的事情非常多。但有一个事实,可能人们不大留意,就是现在名师出高徒的现象比较少见。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所谓精品课程,但为社会公认的学术权威和学术成果却并不多见。毕:名师少高徒的现象非常明显,说明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出了问题。一是因为过于强调与专业联系并不紧密的英语教育,使研究生的来源出了问题,那些对专业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在入研究生门前并不具有优势。二是研究生教育中教师的评价体系也出了问题。按说培养出好学生,出了高徒的教师应当得到更多荣誉,但事实上,在教师评价体系中,是不是出了高徒并不重要。所以现在博导漫天飞,高徒却很少见。梁:名师能不能有高徒,一般说来要靠运气,这是基本前提。遇不上好学生,再高的名师也没有办法。但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确实也是有问题的,那就是教师在选择学生方面很少有自主权。陈丹青多次说过,他在清华教书时,眼看着许多画得好的人进不来,非常痛心。我们也经常听到有老师说,某某学生专业有潜质,就是政治和外语过不了关等等。现在中国的情况很特殊,老师权力一大难免不公,教师没有任何权力,又导致出不了好学生。真是一种两难。毕:从现行教育评价体系观察,重当下而轻未来,所以教不教得出好学生,对于博导的关系不大。但一个好教授,如果一生教不出一个出名的学生,也很痛心。我有时候倒是感觉,成名的教授再写多少书好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教出好学生,学生成名是对教师最大的肯定。名师没有高徒,那名师的地位也值得怀疑。梁: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研究生教育起步的时候,我以为有两个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其他可能还有,我只说我熟悉的情况。一个是北大的王瑶,一个是南大的程千帆,他们是真正做到了名师出高徒的。当时也许看得不明显,现在20多年过去了,名师有没有高徒的优劣就显示出来了。夸大一点说,这20多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基本是王瑶的天下,因为他的学生在这个研究领域一直处在前沿,比如钱理群、陈平原、吴福辉、黄子平、温儒敏等等。南京大学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也有类似的情况,如莫砺锋、蒋寅、张宏生、张伯伟、程章灿、徐有为等。学科的优势,有时候要在多少年后才能看得出来,急功近利不行。毕:所以对于在学校获得了较高声望的名师,不妨多给他们一点权力,要相信他们的学术和人格。所谓多给他们一点权力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选择人才方面,一切听他的,他想要谁就是谁。大学没有这点胸怀,有时候很难出人才。给了名师这个权力,他们有没有乱用的可能?虽然从道理上说不能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但从经验来说,如果这个权力被滥用了,也有办法追究,比如以后收回。再说这样的事一般事关名师的声望,他们总是爱惜自己声誉的。梁: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做教师最大的满足。现代教育的好处是制度化,但缺点也是制度化。因为制度难免僵硬,在具体条件下,有弹性的制度才是真正的好制度。早些年孙绍振发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好学生陈晓明、谢有顺,可惜格于制度的局限,这两个学生都没有留在福建师大。据说当年孙绍振为了留下谢有顺,曾以去职相求,但最后还是未能如愿。可以设想,如果今天的福建师大中文系能有陈晓明、谢有顺两员大将,那对学科发展是多么有利。对大学来说,名师出了高徒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在学科建设方面有远见。程千帆在这方面特别成功,你读他的回忆录就会明白,他在培养学生方面有很强的自觉性,把培养好的学生设法留在自己身边也很自觉。这样做的结果,多年后在学术上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毕:那些早年以反对近亲繁殖为理由不留自己学生的名师,许多人都留下了遗憾。文科和理科不同,所以对学术上的近亲繁殖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学生跟着老师走,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特点,用制度化的约束人为打乱这个传统,不见得是好事。现在看来,王瑶和程千帆早年的选择还是更有合理性。

薪尽火传

任何一位有志于古代文学研究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先生眼光之独到,不能不令人佩服。如先生这样的学者,毫不吝惜地将自己所有的经验,方法都传授给了自己的弟子,并公之于众,后生晚学倘再不知道珍惜,就真对不住这一片厚意了。

自己扫描了个封面

这本小书最近又拿出来翻,叹息,崇敬,默默地说一句: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第一感觉如读世说新语第二感觉如跻身于那些老先生的课堂薪尽火传,庶几难乎。


 桑榆忆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