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7-09-01
ISBN:9787205000905
作者:[联邦德国]H.R.姚斯 [美]R.C.霍拉勃
页数:464 页页

作者简介

“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Hans Robert Jauss)在1967年提出的。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尧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
姚斯指出,美学实践应包括文学的生产、文学的流通、文学的接受三个方面。
接受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艺术品不具有永恒性,只具有被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经典作品也只有当其被接受时才存在。读者的接受活动受自身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受作品范围规定,因而不能随心所欲。作者通过作品与读者建立起对话关系。当一部作品出现时,就产生了期待水平,即期待从作品中读到什么。读者的期待建立起一个参照条,读者的经验依此与作者的经验相交往。
期待水平既受文学体裁决定,又受读者以前读过的这一类作品的经验决定。作品的价值在于它与读者的期待水平不一致,产生审美距离。分析期待水平和实际的审美感受经验,还可以了解过去的艺术标准。接受者有3种类型:一般读者、批评家、作家。此外,文学史家也是读者,文学史的过程就是接受的过程,任何作品都在解决以前作品遗留下来的道德、社会、形式方面的问题,同时又提出新的问题,成为后面作品的起点。文学的社会功能是通过阅读和流通培养读者对世界的认识,改变读者的社会态度。
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审美经验在这一活动中产生和发挥功用,是美学实践的中介。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不知是不是因为翻译的问题,当然自己理论水平太次也是一方面,读起来很费劲。接受学不是“顾名思义”那么简单,想真正理解并且在研究中熟练运用,必须下一番大工夫。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seminar上大家都在吐槽Jauss的每句话怎么都那么长,tutor淡定地说:"This is German academic style"QAQ
  •     还是要二手败一下的。。。
  •     受了叶嘉莹大大的启发去看的,后来发现此理论真·风头仍旧盛。
  •     从重构文学史进入美学和理论很有趣,虽然论述得头晕【不得不吐槽翻译啊,前半本和后半本屡屡出现同一个名词不是一个译名,甚至往往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从李泽厚的序“放手先翻译”我就想吐槽了……这么多年也没个新译本唉OTZ
  •     “它倒非常像一部管弦乐,总是在它的读者中间引出新的反响。” 一点愚见:与其说一部文学作品是一部管弦乐,不同的读者对于同一首乐曲有着自己的感悟和情感认同,不如说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精心设计制作雕琢的乐器,至于最终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还得靠读者自己去演奏。
  •     居然没看懂
  •     在男神感召下读完P3-56.....姚斯的《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讨论文学中的读者。接受美学认为本文研究应放在对读者接受的研究上,本文是未定的,读者对本文的接受过程即为对本文的再创造过程;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文学史是文学作品的消费史。姚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提出作者创作与读者的群众性和审美性的关系。
  •     霍拉勃很棒
  •     最有意思的大概是里面说的“否定性”的概念了。虽然前言说不可简单的理解接受美学,但复杂起来不免产生许多问题与矛盾。
  •     多数都没读懂,许是我水平不行
  •     20140626
  •     【补签】力荐。
  •     接受美学的理论奠基。
  •     霍拉勃回顾总结了整个西方文论史,但也不如姚斯的七个论题振聋发聩。最革命性的应该就是「读者」并入为文本的一部分,这对文学史的构成引发了新命题。后半部分内容现在看来有点陈旧了,还是认真研读《真理与方法》吧。
  •     还是没有完全读完
  •     翻译很要命……
  •     可惜后成滥觞。
  •     重构文学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