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书评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544278840
作者:(日)村上春树
页数:200页

关于跑步那些事

我可以,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做很多很多事。唯独有一件事,我就是需要伴才能to do。没错,就是跑步。高一校运会,因为是班干部,老师强制要求我必须报名任意一个项目,我选了四百米。比赛前我一直跟大家说,反正我不要跑最后就好了,结果我真的没有跑最后,因为是倒数第二嘛。那时候的闺蜜萍并不是我们班的,她在终点没有扶助自己班的女生,而是迎接我并送上祝福:“恭喜你!不是最后!”高二转学后,很羡慕有晨跑习惯的人,为了这件事我在操场边埋伏了三天,终于鼓起勇气上前和一个美女搭讪。从那以后,她便成了我那半年的跑伴兼“曼妥思死忠粉”,那个人就是锦星学姐。后来,自从她毕业之后,我就再也没自主的跑过步。想起来了,在认识锦星学姐之前,我还在校运会上跑过一次,主动报跑三千米。在广西的时候呢,有暗恋一个学长,是体育生。转学之后断断续续还有在QQ上联系,为了找个话题让他鼓励我,我就说:“我们就快校运会了,我跑三千米哦,你不给我打打气吗?”现在想想,我傻啊,隔那么远,就算不是真的跑他也不知道啊。这一次,我还是跟自己说,反正我不要跑最后就好了。我还记得,倒数第二圈就开始撑不住了,一直回头看我身后有没有人,因为,我不要跑最后!!!身边突然出现一个声音:“不要回头,看脚下的路,深呼吸,看好脚下就好。”这个声音一直陪我跑了两圈,那个人是我们班的化学科代表。我还是赢了,不是最后一名哦。到达终点的时候,差点要眩晕过去,但是同学们都搀着我一直慢走,班主任也在喊话,“不能坐,先慢慢走慢慢走,给肌肉缓冲。”那一年,学长腿受伤了,没有参加任何项目,所以我在心里说:我替你跑了呀!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夜跑,和Rita。才维持了一个星期,不是暴雨天气,就是我俩时间撞不上。跑步,又这么被我不了了之啦。我也想不通,跑步这件事,为什么我一个人就是做不到。或许就跟大多数人没法一个人旅行是一个道理的吧,有一个巨大的鸿沟等着我去跨越!有时候想想,觉得人生就像是长跑,跑的过程很累很苦,无数次的想要放弃不跑。如果有个人陪着你跑,就会好上很多。到达终点时,那种快要晕过去的瞬间,其实不是痛苦反而是爽爆了的感觉。成功本来就是一瞬间的喜悦,过程才是持续的存在。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想到村长春树这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时,我脑海中都会闪现出阿甘在跑步的画面。就觉得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坚持着自我。还是很佩服,关于“跑步”这件事,村上春树居然可以写出十万多字来。不管是跑步还是写作,都让我望尘莫及!

关于跑步,还有其它

很难想象,村上春树这个笔尖常带着轻盈的忧郁与哀伤的作家,在写作之外更是一个跑者,热爱程度甚至于放言要在墓志铭上写“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这句话,并为此专门写了一本关于跑步的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而更令我惊讶的是,文中跑步的村上,一直都带着少有的坚定与随和,充满着希望与生机。《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总共分为九章,主要记录了2005年夏天到2006年秋天之间关于跑步,还有其它一些事的文章。村上在后序中说:“这些都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文章,而是在做其他工作的间隙,抽空一点一滴地写下的。每次我都问自己,我到底在思考些什么?”诚然,这本书中确实讲到了很多村上在世界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经历和一些跑步时技巧与经验,但对于本职是小说家的村上来说,跑步的经历更是一场人生思考与较量的过程,“调整和增强体力,以写好小说”才是第一目的。村上春树认为,写长篇小说不仅仅是脑力活,更是体力劳动。纵然世界上存在着天才作家,诸如狄更斯、巴尔扎克此类,但是毕竟寥寥无几,更多的作家都会有灵感干涸而失去写作的欲望,写小说的过程可能艰辛而痛苦,所以更需要耐心与毅力,而跑步与之相比,是何其相似!在书的第一章中村上就提到:“写小说很像跑马拉松,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身内部,不应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跑步这项运动是孤独的,它不需要团队合作,更需要借助于外物,安静而实在地跑过马路,跑过山岭,跑过公园,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与改变,村上跑步很认真,也非常坚持,他曾不断提到他跑马拉松几乎次次都会跑完,不会放弃,甚至连走都不可以,因为村上知道跑步真正改变的只是跑步者自身的灵魂。写小说也是如此,一个新故事的开始与发展往往只有小说家自己知道,一丝不苟地默默构筑,任何人都无法插手。但漫长的孤独往往会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痛苦。村上对此却看得很是通透,甚至称得上颇为乐观,他说:“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们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至少是发现一部分,才能最终认识到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和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包含于行为中流动性的东西。”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结果并不重要,磨难中持续不断的体会与考验,才是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才是帮助我们不断进步的源泉。另外,除了选择和忍受磨难以外,村上也提及了自己曾经的人生经历以及为了写作而付出的努力。他在完成《寻羊冒险记》时为了能够专心致志地写好小说,甚至关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酒吧,很多人当时为此感到不值,但是只有村上自己知道那时的决定所付出的勇气以及所拥有的价值。而关于跑步,正是自那些价值过后新的付出,同时也是对于人生的付出,为了写作的动力不枯,为了延长生命最初的活力。他努力着。

……

唯一一本随我到上海的小说,毕业之前用两本东野圭吾的书换来的,换书的人是我暗恋过的人。有一次她约我去跑步说到这本书给她的精神动力,嗯,村上就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也许他很逗,寻找的东西有可能毫无价值,但他一直坚持。

跑步哲学

早晨八点一刻,坐在椅子上伴着朝阳看完了这本书。看这本书的最原始冲动是,前几天跑了一趟12km的步,觉得甚是无聊,想要寻求一些精神上的慰藉。另外,村上春树的文风一直深得我心。所以,以较短的时间看完也就不足为奇。想以高中政治解题三部法来谈谈我的感受。1.什么是跑步?跑步是一件最简单的事情。无需复杂器械,没有对场地的严格要求,甚至有没有鞋子都无关紧要。只要迈开步子,即便下雨天也依然畅通无阻。跑步是两条腿的重复的简单运动,但跑步仅限于此的话,未免也太无聊。我从自身的感受发出这样的感叹:跑步期间的所观、所思、所想,大概也可以算作跑步的一环吧!对村上春树而言,跑步早就超越了其本身。他引用毛姆的一句话:“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意思是长期的坚持跑步,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不可替代的微妙变化。过去我们总把跑步当成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当身体状况亮红灯时,当不堪伤病困扰时,我们猛地醒悟:是时候通过运动来解放自我了。从此走上了跑步的道路,购置了大量装备,制定严密的训练计划,誓要把跑步事业进行到底。一个月后身体复查,各项指标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于是灰心丧气,自暴自弃,任凭跑鞋在鞋柜里染上一层又一层灰尘。诚然,跑步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也并非适用于每个人。我不得不说,当你决定开始跑步时,你应该想明白,跑步对你而言是什么。村上春树并没有明确指出来跑步是什么,然则对我来说,我早已在层叠的叙述中找到了跑步的含义——它是动态的冥想,是思维进入更高维度的阶梯。这点对于我这样一个初级跑者来说很重要。2.为什么跑步?这个问题在书里多处有迹可循,摘录如下:“跑步无疑大有魅力: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在我来说还有写作)一事的隐喻。”“当受到某人无缘无故(至少我看来是如此)的非难时,抑或觉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却未必如此时,我总是比平日跑得更远一些。跑长于平日的距离,让肉体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认识自己乃是能力有限的软弱人类——从最深处,物理性地认识。并且,跑的距离长于平日,便是强化了自己的肉体,哪怕是一点点。发怒的话,就将那份怒气冲着自己发好了。感到懊恼的话,就用那份懊恼来磨炼自己好了。我便是如此思考的。”“希望一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唯其如此,我才必须不间断地、物理性地运动身体,有时甚至穷尽体力,来排除身体内部负荷的孤绝感。说是着意如此,毋宁说凭着直觉行事。”“小说家这一职业,至少对我来说,是无所谓胜负成败的。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这些或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基准,这,才至为重要;这,才容不得狡辩。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在这层意义上,写小说很像跑全程马拉松,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身内部,不应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务性地学到的。”以上的摘录包含了对自我性格的探索和思考,对生活本身意义的寻求以及对事业的帮助。这些都是村上春树通过跑步来间接获取的。这些思考在开跑之初未曾想到,而是随着年岁渐长慢慢体会到的。在他的叙述中,读者也不禁会自我探索跑步的意义。我在很久之前,就很羡慕那些虔诚的人。我一直相信这样一句话,“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我虽不是任何一方宗教信仰者,但我看到了那些有些信仰的人是如何安身立命的,因此垂涎但又不可得。我试过冥想,试过在水下憋气来思考,我渐渐意识到:我不是安静的思考者。我需要动态的肢体来呼应心里的想法,即便静坐着思考问题,也不能停住手中的笔。这是我个人的特殊性,而跑步恰恰可以帮助我思考。这是跑步最大的益处。3.如何坚持跑步?无论任何人,都有不想跑步的一天。因此村上春树给出的建议是:只要跑起来就好了。他通过比较法来让自己启动跑步,一旦跑起来,就自然而然了。当忙碌得不可开交时,作者写道,“如此繁多的事情,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处理完毕……不管怎样,反正得坚持跑步。每日跑步对我来说好比生命线,不能说忙就抛开不管,或者停下不跑了。忙就中断跑步的话,我一辈子都无法跑步。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儿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而刚开始跑步,则是这样的:“现在是坚忍地累积奔跑距离的时期,所以眼下还不必介意成绩如何,只消默默地花上时间累积距离。想跑快点就适当地加速,不过就算加速也为时甚短,只想将身体感受到的愉悦尽量维持到第二天。其要领与写作长篇小说一般无二。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决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欧内斯特·海明威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而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亦不为过。”当然,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写了很多作者参加马拉松的想法和对人生独到的理解。这都非常值得读者去深思。无论你喜不喜欢跑步,我都推荐你们看一看。

坚持和忍耐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描写自己跑步生涯的一本随笔集,从美国夏威夷到马萨诸塞州,从日本铁人三项赛到希腊马拉松长跑,村上春树一直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文章字里行间挥洒着正能量,“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在我看来,书中主要突显了作者的两个优秀品质,一个是坚持,一个是忍耐。坚持就是,你可以因为自己喜欢的妹子说不喜欢胖子而怒发冲冠,热血上涌跑到健身俱乐部办了卡,买了一堆私教课,满怀希望地花了大把钞票,而真正练起来时总会有惰性,总会懈怠。这个时候就需要坚持的力量,我们似乎很擅长给自己找理由,却不擅长说服自己不放弃。而忍耐呢?就是在你的朋友们出去聚餐畅享美食,大口喝酒,带着妹子阳光抱海外滩江南一路通的时候,你能够禁得住诱惑,默默在健身房挥洒汗水。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最终胜利,所以一个死胖子如果能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八年后成为长腿男神也不是没有希望。

村上,在写作与跑步中游刃有余

我觉得作家应归为“幸运”这一类人。一个人总有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特别是艺术。歌手可以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画家可以用绘画表达自己、作家可以用文字来表达自己。文字之于音乐或绘画的不同,是它更能够更清晰地表达作者的精神和思想,不说百分之百,却也是最直观的一种方式。这也并不是说所有的文字都比音乐或者绘画好或直观简单易懂,而是基于普遍的一种情况。一切的艺术形式,要基于一种大家所熟悉和认同的系统,才能更好地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文字、绘画和音乐皆是。但文字似乎有天然的优势。文字本来就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与文字打交道。所以作家归为“幸运”这一类人有一点天然优势也无可厚非。除了一些“非言语所能形容”的极少数情况,大多数人(普通人)都能够能文字来表达自己。而作家在这方面尤甚,有时候在我看来用“淋漓尽致”形容也不为过。当你读到一个作家的文字时,有种拨开云雾、豁然开朗的感觉的时候就知道作家这种职业的”幸运“所在。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 我谈些什么》,可以说我是作为一个经历者而去阅读的。我自己有长跑的习惯(当然跟村上比起来那要逊太多),闲暇时也喜欢看书和写点东西。称为“杂记”的一种裁体,从初中开始我就有意识并且自愿地记录着。所以作为一个经历者而去体验这本书的时候,似乎比那些不喜欢跑步或不喜欢写作的人要来得更深刻一些。常用“词穷”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写作水平。以至于对自己所经历的事和心路历程不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和梳理。当有人用一本书,用着入木三分的语言写出了你一直想要表达的事情的时候,你对这人的敬佩就不是一般意义的。村上比别人幸运,比一般长跑者的幸运之处是能够用文字贴近实际地描述着跑步的状态和心情,并能够将之上升到哲学的境界。用奔跑丈量距离,用笔尖诉诸人生!也许正如村上所说,作为一个小说家,必须具备一些天赋。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而他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就是从跑步中得到的灵感。他让人羡慕的地方,就是在跑步与写作中都能够游刃有余。《跑步》并不是我读的本村上春树的第一本书,却是最让我“感同身受”的一本!

在自苦中自娱自乐

看书是我为数不多一直坚持的习惯,也不能叫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是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护肤勉强算一个,但也是近两年的事情,而且时不时还偷个懒。现在跑步算是我的新欢,终于艰难地达到了第一阶段目标的十公里。经常有人诧异地问,“你一个人跑?你自己一个人?”好像一个人跑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实际上我还挺享受这种“自苦”的运动,虽然听起来有点孤独。是的,会有点孤独,没人鼓励打气,没人竞争,你的对手是你自己。选择这本村上春树的书来写书评也是挺不符合我平时的风格,我总有那么一点无聊的逆反心理,不喜欢太热门的书,且村上春树又是小清新的标签,简直一眼拉黑。但是这个书名实在太抓人了,让我惦记到了心底。大概跑步的确是太孤独的事情,才让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别人跑步时候的想法。标题讲的是跑步,但跟跑步不是太大关系,并非一本鼓励大家运动的鸡汤书或者纠正姿势的技术书,更多的是一些关于跑步和写作的想法,真的就只是一本随笔,想到什么写什么,适合读者一边阅读一边附和。讲跑步的那块并不神秘,作者也没有传授什么秘诀,但是很多地方会有让人心有戚戚焉之感。讲跑步是一种长期的积累,需要耐着心地坚持,不要过分在意成绩。我正是如此,一开始因为成绩大不如人而引发强烈的挫败感,觉得反正我跑不过别人,为什么要丢人现眼?后来自己把自己抽了一顿。你跑步是为了给别人看?是为了炫耀?跑步到底是为了什么?三道雷劈下来,豁然开朗,从此兢兢业业地保持自己的节奏,呼吸吐纳,迈开脚步,不焦躁,不气馁。讲跑步中思考的东西,无非都是些非“正儿八经”的东西,想天气,想心情,想一些突然浮起来的往事碎片。“我跑步,只是跑着。原则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许是为了获得空白而跑步……”作为一个经常性想得太多的人,思考会让我轻而易举地陷入深坑,这片空白正好是我所渴求的,我需要放空,不是发散思维的放空,而是放过自己的放空。有些事不会有结果,也并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总之脚踏实地,像跑步一样,一步一步地到达终点。讲马拉松的过程中的心态变化,随着距离加长,身体渐渐受不住,大脑也不断发出“不行啦快点放弃”的信号,这时候油然而生一股恼怒的情绪:这什么鬼天气!这路怎么这么破!周围的人看什么!吵死啦!看什么都不顺眼。随后又渐渐变成无力感,这时候必须不断地哄骗着身体“快到啦快到啦”,逼着自己不去感觉,仅是麻木地迈出一步又一步。到达终点时率先跳出来的也不是成就感,而是“终于可以不用再跑了”的安心感。讲平时的跑步训练,“肌肉很像记忆力良好的动物,只要注意分阶段地增加负荷量,它就能自然地适应和承受……倘若一连几天都不给它负荷,肌肉便会自作主张:'哦,没必要那么努力了。哎呀,太好了。'然后自行将承受极限降低。肌肉也同有血有肉的动物一般无二,它也愿意过更舒服的日子,不继续给它负荷,它便会心安理得地将记忆除去。想再度输入的话,必须得从头开始,将同样的模式重复一遍。”说到这里,跑步这么辛苦,这么一日都省不得,对于我们这种非职业的人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究其原因,只是“我想跑”而已,并非为了健康,也并非有人交代嘱咐。“可是当你不顾一切地坚持跑完,便觉得仿佛所有的东西都从躯体最深处挤榨了出来,一种类似自暴自弃的爽快感油然而生。”对,这就是意义所在。除了跑步,这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是写作。关于作者是怎么走上写作之路,“在那一刻,有什么东西静静地从天空飘然落下,我明白无误地接住了它。”然后买笔买纸,在忙碌的生活中抽空写写写。从我个人的亲身体会来说,定一个“我要写作”的目标很简单,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很困难很困难。你也许有美妙绝伦的构想,有令人惊叹的创意,有顺畅如流水和才思如泉涌的文笔,但世界上天才型的选手那么多,总有人脑洞比你更开,思维比你更拍案惊绝。总有不需付出努力便可以轻轻松松赶超你的人。写作是一件太过呕心沥血的事情。作品就是作者的孩子,必须经过长久和苦难的孕育才会诞生。写作是对作者身体和精神的鞭挞,逼着你长时间地坐着,拿着笔或者敲着键盘,绞尽脑汁地思索词与词的搭配句与句的衔接;逼着你去观察,去思考,去反馈,去把脑子里血液里的东西一点点与自身剥离出来;逼着你跳下回忆的深坑,再用理智把情感铺平进行描绘;逼着你直面自己的不堪,然后再一点一滴地细述。“这种孤绝之感会像不时从瓶中溢出的酸一般,在不知不觉中腐蚀人的心灵,将之溶化。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保护人的心灵,也细微却不间歇地损伤心灵的内壁。”“当我们打算写小说,打算用文字去展现一个故事时,藏身于人性中的毒素一般的东西便不容分说地渗出来,浮现于表面。作家或多或少都要与这毒素正面交锋,分明知道危险,却仍得手法巧妙地处理。”写作很难很惨很苦,尤其在老天爷并不赏饭吃的情况下,吃力不讨好又心力交瘁。我只能模仿村上的凿泉眼之论,老老实实地出时间、卖苦力。也许我那渺小又脆弱的“写作”梦想不够坚定明确,才会一直跳出对自己的否定和怀疑。事实上如果老天爷不赏饭吃,难道不能自己去赚一碗来?嗯,我在努力地积累中,粒粒皆辛苦。致喜欢跑步跟写作的人儿,写作跟跑步一样,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自苦,你必须孤身上路,心无旁骛,苦中作乐。

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走近村上春树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共九章,加起来大概二百页。这算不上一本厚的书,却让我断断续续从八月读到九月,去医院也放包里带着,排队的时候看,晚上会放在床头,临睡前再瞥几眼。之所以这么着魔,一是好多小伙伴都说这是一本好书,好书自然慢慢品读;二是这本书是村上君诸多作品中唯一一部谈及自己的作品,我太想走进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了,所以阅读的速度不知不觉放慢了下来。坦白说,这是我看的村上君的第一步作品。看这本书之前,我盯着作者名看了一会儿,心里默默记住,是村上春树,不是春上村树,也不是树上春村。说来惭愧,以前这四个字老是在我的脑海里胡乱排序。⒈言归正传,这本书到底是讲什么的呢?从作品名可以看出,是讲跑步的。读的时候你会发现,村上君是以跑步这条主线,讲述了自己与跑步相关的生活日常以及写小说的技巧及灵感。也正如村上君在前言里所说:“我是想以“跑步”为媒介,对自己作为一个小说家,同时又是一个“比比皆是的人”,是如何度过这约莫四分之一世纪的,动手进行一番整理。”⒉为什么跑步,从何时开始跑步的?跑步正式进入村上君的日常生活,准确地说是一九八二年的秋天,那时他三十三岁。之所以选择跑步,原因归纳起来有三:一是打算作为小说家度过今后漫长的人生,就必须找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能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的方法。这就必须选择一项运动。二是跑步有几个长处,首先是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装备,更不必特地赶赴某个特别的场所。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之所至时爱跑多久就跑多久。三是村上君打算专注写小说时把家搬到了千叶县的习志野,那一带当时还是野草茂密的乡间,附近连一处像样的体育设施也没有,道路却是齐齐整整。于是村上君毫不犹豫地(也是别无他选)选择了跑步。跟着村上君的步伐,我知道了马拉松全长是42.195公里。其实除了跑步,村上君后来还有游泳、骑单车等运动。但唯有跑步是村上君日常生活的一个支柱,他说只要跑步,他便感到快乐。⒊为什么写小说,从何时写小说的?村上君在29岁的时候开始写小说,更确切地说是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下午一点半前后。这时,村上君和爱人经营一家类似爵士俱乐部的店,生意刚好走上正轨。用村上君的话说是好歹算是爬过了人生中一段陡峭的台阶,来到一个稍稍开阔些的场地,心里也生出了自信,开始对该采取的下一步进行思考。三十岁迫在眉睫,已然逼近不能再称为青年人的年龄。于是乎村上君下了决心:写小说。我想起了某人说过的一句话:“种树的最佳时间有两个,一是十年前,而是现在。”所以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着手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待以后,也不要觉得已经迟了,现在就是最佳的时机。⒋跑步与写作有着怎样的关联?村上君在书本第四章说,他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村上君29岁开始写小说,33岁开始跑步。打算作为小说家度过今后漫长的人生,就必须找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能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的方法。村上君斟酌后选定跑步这项简单的运动。也可以理解为村上君是因为写作才开始跑步的。没想到,这一跑竟坚持了二十几年。跑者是村上君除了小说家的第二个身份,爱上跑步,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⒌关于写小说,村上君怎么看?有人提问“对小说家来说,最为重要的资质是什么?”村上君回答首先是才华、其次是集中力和耐力。倘若毫无文学才华,无论何等热心与努力,恐怕也成不了小说家。说这是必要的资质,毋宁说是前提条件。值得庆幸的是,集中力同耐力与才能不同,可以通过训练在后天获得,也可以不断提升资质。他认为写作长篇小说是一种体力劳动。写文章属于脑力劳动,然而写出一本大部头来更近于体力劳动。也正因如此,村上君在写小说3年后开始跑步,想必也是为了保持源源不断的体力吧。⒍村上君是如何看待跑步这件事的?村上君在第一章里说,跑步于他,不单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他每日一面跑步,或者说一面积累参赛经验,一面将目标的横杆一次次提高,通过超越高度来提高自己。“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在最后一章里,村上君表示他会把跑步这件事坚持下去,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都尽了,应当忍耐的都忍耐了。假如有他的墓志铭,假如上面的文字可以选择,他希望写的是:村上春树作家(兼跑者)1949-20××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跑步促进了他的写作

513字(2016年3月19日)村上春树是希望有独处时间,二十二岁结婚,自己是工薪阶层出身,妻子是经商家庭出身,三十岁之前一直经营着一家小店,服务业干得很苦,晚睡早起,三十岁迫在眉睫下决心开始写小说。后来打算把店关了,全力以赴进行写作,过上了正常的早睡早起的生活。写作常年要伏案工作,到后面身体吃不消了,村上春树开始了跑步。开始的时候也是跑不了多久跑不了太远的距离,人到中年身体遭遇了健康危机(物质压力没那么大时间相对自由)绝对是锻炼的最大动力。他开始认真训练、记录跑步的公里数,常年写作和其他职业一样也会遇到瓶颈文思枯竭的时候,而且伴随着身体越来越差的双重压力,有一个运动的爱好何其重要了。然后就是到处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介绍。这本书的重点在开始作者如何走上写作和跑步健身这条路上,如何做了几十年的。最值得借鉴的是他跑步的纪录,开始-坚持(训练)-重复,我自己也是这样,让每天的写字变的可衡量,写了多少字和写了多久,一个多月时间马上破7万了;我没有选择跑步,觉得羽毛球更适合自己,每次2小时纪录打羽毛球小时数也坚持了3年多了;工作以年为衡量单位。写字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减压的好方式,同时可以把零散时间利用上,业余有事可干,睡眠质量高了醒得也早了,有事惦记着,在外面等人的时候也可以看看书评写写书评。这是村上春树为自己想的墓志铭。

牛逼的作家是怎样的?

1,《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春树的这本回忆录,让我有机会窥探到一个牛逼作家的日常生活。2,呵,原来牛逼作家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会为了比赛做详密的规划,会在比赛时过度紧张,会在参加比赛时拿不到奖,会在做一件事情做到极端时产生厌恶的情绪,即使那件事情曾经很喜欢很喜欢……3,我喜欢这本书,因为村上君在写自己的时候,拿捏得当,不浮夸,不狂妄。他仔细斟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常常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原来大名鼎鼎的村上君,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呵,真好!4,村上君也称自己为:比比皆是的人。这本书一下子拉近了我与村上君的距离。突然之间,他不是遥不可及,不是高高在上,不是神秘难测的……他其实跟我们差不太多。5,可他毕竟是村上君啊,写了很多畅销小说的村上君啊,他与我们又是差太多的。不然不可能坚持跑步20多年,不可能30多岁因为想成为小说家就洒脱放弃已经经营得好好的店面生意,我猜这不是谁都能有的坚持、勇气和胆识。6,我喜欢这本书,还因为,这本书告诉我,喜欢写作的人,不一定都是颓废的。像村上君,就很正能量啊,他早睡早起,喜欢长(运)跑(动),注意饮食,对目标有所规划……天啊,这跟过往我打听到的作家的生活简直大相近庭好吗!7,曾有人说,不经历痛苦,不经历磨难,就不可能接近艺术。于是,在我的印象里,似乎很多艺术家都一要是颓废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来。我因为喜欢写东西也曾效仿成为颓废的一员,希望借此写出些什么来,可惜心里并不喜欢,也没写出什么。这几年更是慢慢发觉我更喜欢像村上君这样充满正能量的作家。8,这是我第二次看村上君的书。第一次看的是小说《挪威的森林》,大学时候看的,当时不是很喜欢村上君小说的风格,之后就一直不大愿意看他的其他书。幸好没有因此错过这本回忆录。看来邂逅一本书,也是需要缘分的。慕宇轩(微信订阅号:muyuxuanxuan)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如果墓志铭上能写上我是一个跑者。

这是村上春树描写自己跑步经历的一本书,是这位传奇作家第一次不写故事,只写自己所看所想所感的书。村上是一位持之以恒的人,他几十年以来长期坚持平均每天跑到十公里,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和铁人三项赛,这样的毅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就像作者所说,写小说就像跑全程马拉松,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存在于自身内部,不应该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我想,这正是作为一个优秀作家的情操吧。长跑是一种平和的运动,不追求速度和成绩,只尽量追求内心的平和和坚定的意志,如果长跑中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怀着这样的心态,在长跑的过程中就会多一丝从容。长跑固然是痛苦的,它对体力和意志都是巨大的考验,但是长跑又是幸福的,每天清晨和傍晚,在某个熟悉的跑到,蹬踏跑惯了的地面,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感受呼吸声与心跳合奏的交响乐,好不惬意。感受到这些,可能长跑就会成为每天期待的乐趣了。作家毛姆写过"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跑步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点点滴滴的过程却也能反映出人生的哲学。长跑就如同生活和写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处处得意,总是会在某个时间点遇上点抽筋之类的麻烦,也会常常生出疲惫和倦怠,或者遇到怎么努力也无法突破的瓶颈期,又或是在准备充分信心十足时被当头棒喝,可是,跑步却也能滋生出鼓舞人心的激情以及活力,欣赏到平日里不一样的风景,认识不同的朋友,祸福并存,这就是跑步的意义,也即人生的意义。其实跑步这件事,之于人生,微乎其微,说得过多未免觉得无病呻吟,好在村上君质朴的语言表达让人感同身受。村上说,假如有墓志铭,他愿是: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从始跑到终,这样很好,不是吗?读了这本书,便按捺不住内心想要奔跑的冲动,怎奈近几日秋风秋雨愁煞人!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书】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

第一次读村上是去年,两个小时左右迅速读完,然后就结束了,只记下了名字。去图书馆又一次看到,果断借回来。村上把跑步时的心理状态描写的可以称为完美,每一个心跳,每一个步伐,甚或肌肉的每一次抽动。看村上写跑步,就好像找到了知音,只有跑者才懂的情绪。虽然没有像村上这样有毅力,这样的坚持。跑步,也是在跟自己对话,只有跑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的身体的语言。值得再读的好文。

当我承认终点只有我自己,我就能跑得死心塌地

01大约一个月前,突然想跑步。我本来是个特别不喜欢也极度不擅长运动的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跑步。可能因为前段时间我在深圳出差,看地图上住的地方离深圳湾比较近,特别想去看海的缘故吧。(什么鬼?)总之就是开始跑步了,然后跑了一个月。从一开始一公里都要跑跑走走停停,到现在基本上可以连续跑3公里,配速每公里6分半。宝宝已经超级满意了~跑步还有一个原因是想变瘦变漂亮。我从小并不是喜欢打扮的人,对于化妆品首饰衣服包包也没什么研究,总是觉得简单合适就可以了。但是某天觉得如果能变瘦变漂亮的话是一件很值得挑战的事情,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做得到。然后跑了一个月,瘦了8斤,自己没什么感觉,久未谋面的同事和朋友见了面还是蛮惊讶的……02上周一个工作日午休的时间去了趟中关村图书大厦。文学区没有顾客,地上放了一个小凳子。我看着这一幕恍惚觉得这里所有的书都是我的……于是自得其乐坐在凳子上找书看,便是这本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今天这本书读完了。其实读这本书也让我在跑步时开始注意自己脑海中飘过的一些思绪。当我在跑步时,我在思考什么?我想起我一开始跑步的时候,当时觉得快坚持不下去时,总是想象终点有一个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人在等我,想到那个人,我就会咬牙再坚持一下。但是在我第一次尝试从住处跑到海边,再从海边跑回来之后,我的想法突然改变了。那次全程大概有接近10公里,当我穿过绿地,静静的海湾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时,看着连接深圳和香港的跨海大桥在海面的倒影,我突然觉得非常感动。那天在海边听歌,边听边走,突然感受到一种叫做“自由”的东西。然后当我告别了海湾跑回住处,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所谓跑步的快乐。我大概就是在那一瞬间明白,想要变得更好,从来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人。也是在我跑步一个月后了悟,终点并没有任何其他人在等我,而只有一个更好的我。所以就更能“死心塌地”地跑下去了。03回到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以下是非常喜欢的几段书摘。也许你不一定喜欢跑步,一辈子也无法爱上跑步,但是不妨碍你去更多理解一个喜欢跑步的人。跑步途中,下了一场短暂的雨,那是一阵让身体恰到好处地冷却下来的雨。厚厚的云层从海面上飘来,遮蔽了头顶的天空,下了一阵细细的雨,便仿佛“俺还有急事要办”似的,就这么一去不返了,甚至来不及回眸一顾。顺着查尔斯河河滨跑上一个小时就仿佛用水桶泼过水,身上每样东西都被淋漓的汗水打得透湿。因为日晒,皮肤火辣辣地疼。头脑变得朦胧恍惚,无法完整地思考任何一件事情。可是当你不顾一切地坚持跑完,便觉得仿佛所有的东西都从躯体最深处挤榨了出来,一种类似自暴自弃的爽快感油然而生。但话说回来,人的本性不会极端地发生变化。希望一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要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就行。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一开始我就打过招呼,说我不是好胜厌输的性格。输本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不可能常胜不败在人生这条高速公路上,不能一直在超车道上驱车前行。但不愿重复相同的失败又是另一回事。从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运用在下一次机会中。还有能力坚持这种生活方式时,我会一直这样做。不管怎样,反正得坚持跑步。每天跑步对我来说好比生命线,不能说忙就抛开不管,或者停下不跑了。忙就中断跑步的话,我一辈子都无法跑步了。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令人更满意。跑步无疑大有裨益。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更为有效地燃烧,哪怕只是一丁点,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在我来说还有写作)一事的隐喻。这样的意见,恐怕会有很多跑者赞同。写小说是不健康的营生这一主张,我基本表示赞同。当我们打算写小说,打算用文字去展现一个故事时,藏身于人性中的毒素一般的东西便不容分说地渗出来,浮现于表面。作家或多或少都要与这毒素正面交锋,分明知道危险,却仍得手法巧妙地处理。倘若没有这毒素介于其中,就不能真正实践创造行为。我心中滋生的新东西究竟是什么?我寻觅不到恰如其分的表达,但或许是近乎“心灰意冷”的东西。说得夸张些,由于跑完了一百公里,我似乎一脚踏进了“稍稍不同的领域”。跑过七十五公里,疲劳感突然销声匿迹后,那段意识的空白之中甚至有某种哲学或宗教的妙趣。其中有强迫我内省的东西。也许是因为这个,我再也无法以从前那种不顾一切、单纯积极的态度面对跑步了。在肉体上是痛苦的,在精神上,令人沮丧的局面有时也会出现。但“痛苦”对这一运动来说,乃是前提条件般的东西。不伴随着痛苦,还有谁来挑战铁人三项赛和全程马拉松这种费时耗力的运动呢?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们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至少是发现一部分,才能最终认识到(如果顺利的话)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和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包含于行为中的流动性的东西。

村上的私语录

村上春树给我的感觉,麦色的肤理下,柔和的线条掩映着沉静与从容,瘦瘦的却不乏健朗而阳光、隐忍而强韧,才知道这都是他这些年坚持下来跑步的结果。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之前,伴随着呼声而来的是一种截然相反的调侃。长达七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陪跑”遭历,在唏嘘嗟叹中又不乏充斥着围观者的揶揄与嘲弄。今年也不例外,在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白俄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时,煌煌赔率当前,村上春树再一次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资,继续无辜被消费,一篇篇内因、外因分析调查研究蜂拥而来。可是谁站出来问过村上春树本人,他乐意不乐意跟诺贝尔奖捆绑说事?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只有一个,作家从千千万里面轮番筛选、抉择。从某个层面来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对一个作家的最大肯定和殊荣。但是反过来,它绝不是一个作家的最大否定和耻辱。诚如村上春树早就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袒露心迹:“同样的说法也适用于写作,小说家这个职业,至少对我来说无所谓胜负成败,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这些也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2009年出的随笔集,这里没有《1Q84》宏大叙事,也没有《挪威的森林》里的感伤情悟,也没有对社会的探察与拷问,仿佛是一场返璞归真的自我私语录,将其从30岁到50岁期间跑步和写作的生命体悟点滴串联,付诸笔端。琐碎的日常,从容的叙述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他的自律、专注与节制,陌生的他却亲近如许。跑步与写作,一动一静,怎么看都无甚交杂。我想,它们最大的关联便是:跑步是孤独的,它是一个人独自完成的旅程;写作也是孤独的,它是一个人独自走过的心路。果不其然,在这里村上春树展示了一个跑者如何与世界格格不入地独立世间之外完成自己的心路历程。只是不同的是,他又展示了怎样恰如其分地融进大众里去。无数个独处,他守着孤寂将每分努力每种想法吞咽、容纳、消化,最终不过是释放汇入人海,回归社会。30岁出道的村上春树,处女作《且听风吟》让他获日本群像新人奖,一举成名。接踵而至的除了殊荣和人气,还有一种采访约稿应酬的负累。在工作和爱好上,他索性选择闭门写作。当然对村上春树而言,他的写作不仅仅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他写作的初心是享受写作带给自己的愉悦,就像他说的“既然小说家的机会给了我,我便想尽己所能,写一本自己满意的小说,一本就行”。即使他的写作技巧、他向往的写作模式其实并不为编辑的格外青睐与认同,甚至都不能作为“主流文学”推出。就像他潜心一年写就的《寻羊冒险记》,他也自感找到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而倍感兴悦,然而这部小说到了编辑的手却饱受冷遇。最终是读者的热情追棒,才让这部小说有了新的际遇。要论写作的成功与否,村上春树在编辑眼中未必是大获成功,但是在读者看来,他作品的魅力不消广大的“主流作家”。每次“马拉松”决断,领跑者就只一席之位。“不必成为顶级的跑者,能按照心里想的样子写想写的东西,还能裹着与众人一般的生活,我便没有任何不满。”所以他坚持写作,写他想写的东西,创作出更多高品质的作品回馈成就他的读者们。所有非议,所有批比,或者在村上春树看来不过只眼浮烟转眼即逝的外在东西。一如他说的,坚持跑步,并不全是意志坚强。人生也是如此,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怎么也坚持不了。当我们谈论跑步的时候,除了成败还有健康。当我们谈论成绩的时候,除了得失还有满足。说大了,人生也不过如此。

我所不知道的村上春树

1.村上春树,出生于1949年1月12日,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是日本小说家、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其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作品是1987年发表的第5篇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的作品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出版于2007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随笔文集。2.对于我这种伪文艺青年来说,村上春树于我就是那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逼格的《挪威的森林》,大一时读的,当时惊为黄书。后面对于这个日本当代几乎可以说是旗帜般的著名作家的了解也就仅限于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前后那段时间网上对于这位作家的讨论了。偶然的情况下,看到网上有人推荐村上春树这部近乎自传性质的随笔散文集,便找来读,读罢才知道,原来这位村上君竟是这样的一个人。(1)村上春树是一个酒吧老板我一直以为像村上春树这种著名的作家,应该是那种科班出身的,自始就是搞文学创作的,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他起初是一个酒吧的老板,跟夫人一起开了小酒吧,两人的生意做得也很不错,只是在一个偶然机会里,村上春树蒙生了创作的念头,在第一篇作品《且听风吟》创作完成,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后,村上便开始了一边开店一边创作的生活,最后为了创作,便将收益不错的小店转手他人,安心做一个职业作家。这个背景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你可能并不知道你以后会做些什么?不要考虑什么专业对口不对口的问题,人生真的是长得很,未来的时光充满了不确定性,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这辈子就已经定型了,我们应该乐于去接受各种变化,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的学习、积累、尝试,很有可能在某个条件下,契机就到了,人生就会发生之前你连想都未曾想到的变化。(2)村上春树是一个跑步健将在我的印象里,凡是职业作家似乎都是身体孱弱的,比如说喜欢熬夜,烟瘾大,不修边幅,似乎这样才符合一个职业作家的形象。看了这本书,真是被村上春树的“另类”所惊叹。这位当代著名作家似乎在一段时间里面将跑步这件事作为人生的主业来进行的。从30几岁开始,便坚持每天跑步10公里,风雨无阻,更是连续参加了20多届的职业马拉松比赛。马拉松这项运动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说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参加一次,而且是一辈子都可能不会产生去跑马拉松的想法。作为锻炼来说,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走步、打太极拳、健身器材这些内容,像村上春树这样把跑步这件事执行的如此极致的,恐怕真的是对这件事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追求。且不说这连续20多次的马拉松比赛是何等的困难,单单只说每天跑10公里这件事,就足以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了。任何一件事情,能够持久的做下去,并形成习惯时,那这件事无论在外人看来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多么不可想象的一件事,而对于本人来说,可能就如同一日三餐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了。这对于我辈来说,确实是一个鼓舞,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一件你觉得难度很大的事情,那么,就不要停,咬牙去做,持久去做,直到把这件事顺利的培养成你的习惯,自然便水到渠成了。3.这是一部随笔散文,是作者将自己多年来的感悟点点滴滴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完成的,文字的可读性自不必说,这里把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够让我有所触动的一些段落、句子摘抄几句如下,与君共飨。“为了改良泳姿,我跟随过几位游泳教练,可未能遇到令我满意的人。世间游得好的大有人在,能巧妙的传授游法的人却不多见。这是我的真实感受。教授小说的写法也很困难(至少我不会),而教授游法之难似乎不亚于它。并不限于游泳和小说,运用陈词滥调、依循陈年老法、教授老生常谈的教师虽然不少,但可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别出心裁的则为数甚少,几乎没有。”太多的时候,你擅长什么跟你是否能够准确表达出来是两回事。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明明我在一些工作中对于前后因果,过程方法都相当清楚,可是当别人请教我,或者是我给领导汇报时,往往嘴里表达出来的东西跟我预想的相对甚远,这一方面固然是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可能这个东西确实不是那么容易被表达出来,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个人自己去理解感悟的。“不管奔跑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这是原则。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想跑完这场比赛就难上加难了。”这话写得既实在又绝决,给自己定一个底线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去突破这个底线的能力是强者跟弱者的主要区别。没有人天生就一定是成功的,太多的失败者只是输在了总是很轻易的原谅自己,很习惯于给自己的放纵、无能找理由。对自己不够“狠”的人,怎么能够做出让别人为之惊艳的“狠”事来呢?“冬天好像一个干练的税务官,简洁少语、确实无误地姗姗走来。曾几何时,河里已然结上一层厚厚的冰,赛艇也消失了踪影。愿意的话你天空徒步从冰面走到河对岸去。树木连一片叶子也不剩,悉数落光,细细的枝条被风吹得碰来碰去,如同干枯的骨头,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在那高高的树上,可以看到松鼠筑好的窝。它们大概正在那巢中做着宁静的梦。从不怯场的黑额黑雁成群地由北向南飞来,哦,北边还有比这里更加寒冷的地方。刮过河面的风好似刚刚磨亮的大砍刀,寒冷锐利。白天迅速变短,云层愈来愈厚。”这段描写于我来说实在是太精彩了,好的作家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些语句,就会把你带入到一个情境之中。我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几乎要落下泪来,因为它让我想起了童年的一个情景。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住在姥姥家,早起后发现外面的树枝上全是雪松,空气清新冷咧,我跟着并不怎么熟悉的堂兄妹们一起,拎着小木棍,沿着早已结了冰的小河沟,就这么敲打着这些挂满了雪松的树枝,看着那些雪簌簌的飘落下来,美得不可收拾。我们就这么一路敲打下去,当时极度恋家的年幼的我,几乎要萌生出一个想法,我希望能够一直住在姥姥家,一直跟这几个我并不太熟悉的堂兄妹们玩耍下去。那么是一个多么令人温暖的人生片段啊,我几乎要忘记了这一件小事。可是在读村上春树这一段关于冬天的描写时,瞬间便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经历,这便是文字的魅力了,这怎么能不让你对这样一位作家充满喜爱呢?“这样的观点或许也适用于小说家的职业。天生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哪怕什么都不做,或者不管做什么,都能自由自在写出小说来。就仿佛原从泉眼中汩汩涌出一般,文章自然喷涌而出,作品遂告完成,根本不须付出什么努力。这种人偶尔也有。遗憾的是,我并非这种类型。此言非自夸:任凭我如何在周遭苦苦寻觅,也不见泉眼的踪影。如果不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地凿开磐石,钻出深深的孔穴,就无法抵及创作的水源。为了写小说,非得奴役肉体,耗费时间和劳力不可。打算写一部新作品,就必须重新一一凿出深深的孔穴来。然而长年累月地坚持这种生活,久而久之,就技术或体力而言,我都能相当高效地找寻到新的水源,在坚固的磐石上凿穴钻孔,感觉一个水源变得匮乏时,也能果决而迅速地移到下一个去。”这段话生动真实的道出了写作的真谛,所有致力于文学创作的年轻人们都应该好好的去读一读这段话。天赋才华这种事情似乎是天生的,但是对于写作这件事后天仍有努力的意义,并且意义重大。不仅写作,其它工作也大致如此,都如同凿孔取水,太多的人希望找到一口井,能够源源不断的从中取水,期望这井是永远不会枯竭的,而一旦现实将他们的梦想碾压,这口井干涸了,这些人可能更多的是抱怨咒骂,却不会拿起凿子,赶紧去钻另一口井。写作也好,生活也罢,我们要有打井取水的能力,也要充分做好井干水尽的准备,随时去打另一口井,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会成为一个高手,你会知道哪里会更容易打出水来。

孤独的雕刻生活

初识村上春树,是在高中时代读《挪威的森林》。彼时最喜欢的两个作家当属村上和王小波。和文学青年不同,我当时是把他们的作品当成小黄书来读的。直到成年之后再去读,才察觉到这些作品的深刻宇沉重。可笑的是,“早岁哪知世事艰”,即使读了这许多书,该走的弯路也没有少走。大学时第一次读这本书,似乎只是为了刷阅读量一般的草草了事,当时作为一个长跑测试勉强及格的跑渣,也并未对这本书有太多的印象。然而当我穿上跑鞋,陆陆续续跑了几百公里之后,再读这书,居然有颇多的共鸣,虽然连一次马拉松也没有跑过,却也能体会到作者下笔时的心情。也许以后跑得更多就能了解的更深刻~有朋友问我,你跑的那么辛苦,又那么慢,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思索很久,给出的答案是“内啡肽”。不能说是错,但毕竟太取巧了。村上的回答是“痛苦难以避免,磨难可以选择”。生活就像是一条轰轰烈烈的大河,不可抗拒的流淌。裹挟于其中,总该找点乐子;否则随波逐流的长夜,好生难熬。有趣的是,跑步时所狂想的,居然与失眠时所胡思的并无二致;然而这“苦难”之后的奖赏,却相差甚远。读村上的小说,联想到他毅然决然卖掉酒吧全职写作,便觉得他本人一定是浪漫而又忧伤;然而读这本书之后,却能窥见他的自律与勤勉。突然又让我想起那句“雕琢美好的肉体,安放精致的灵魂”。

发现一只摩羯

这是我读村上春树的第一本书,也是缘分,从书中作者的点点滴滴竟然发现了自己的影子,这也是可以支撑我读下去的动力。村上说到“持之以恒,不乱节奏”,我很有感同身受。自己是一个一旦把生活安排好就不想有任何打乱的人,不希望任何人任何事干扰到计划,而且一定会提前很久开始计划,把每一个细节想得很周密。从村上的点点滴滴生活片段可以看出,他做事的性格和我完全相同,遂去查了他的资料,果然,是一只一样的摩羯座。书并不是很厚,但看了很久,断断续续有半个多月吧,而且还从国内带来美国看,也是放不下这本书,没看完就一定想把它看完。阅读最好是能有整块的时间,不需要很长,个把小时足矣。前几日睡前翻几页便困了,所以进度很慢。今天做好了下午要把它看完的准备,于是带去图书馆,老老实实静下心来看。不出一小时,便看完了。所以呢,每周还是应定期拿出一段整块儿的时间来看书,这样会比较地有效果吧。

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文/凯风自南《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是村上的一本大致以散文形式呈现且极富有自传色彩的“回忆录”。自然,与村上的小说不同,那些忧郁、仿徨、敏感、略带颓丧的“村上风格”好像都不见了踪影,行文处处透露着随性、自然与真实,村上的沉静内敛以及热爱生活,挑战人生的态度跃然纸上。整本书围绕村上近三十年的长跑生涯而展开,但是其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宣扬跑步之于身体健康的实用性或是功利性。通过审视跑步的意义,村上探讨却是个体的生存哲学,是个体在生活的空间里为自己选择的存在方式。简朴的文字中对于身体的描述(或者说是马拉松中的种种体验)——媒介或是符号一样的存在,传递出属于个体最本真的一切。那么到底跑步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跑得筋疲力尽,将自己逼到极限还是拼了命一般继续下去,一次复一次?他说,“如果以后漫长人生打算当小说家活下去的话,非找出能继续维持体力,保持适当体重的方法不可。”可以说是他为了给残缺的身体一个健全的灵魂,或是为了排遣内在的孤绝感而进行的物理性补救,或者说是一个对人生从体验到反思再变化成心领神会的过程……其实这些理由都充分得过于虚无。最根本来讲。之于村上,跑步就和写作,甚至是生活本身一样,是他的存在方式。是他的别无选择。如村上所说,在若干些运动项目中,跑步时最适合他的。他接受跑步就像别人选择排球。那有人会问,他也可以不选择跑步 ,什么也不做。就如他在三十三那年选择成为一名小说家并开始自己的马拉松生涯,他同样可以选择什么都不选择,可是人总要为了一样事而存在,“干渴的身体需要有水分的新鲜水果那样”。胡塞尔现象学认为,体验是对某种东西的意识,体验本身的本质不仅意味着体验是意识,而且是对什么的意识,并在某种确定的或不确定的意义上是意识。因此体验也潜在地存于非实显的意识本质中,非实显的意识可通过上述变样转变为某种实显的我的思维。诚如其言“Pain is inevitabla ,suffering is optional ”,体验才能成就自我。村上以小见大从跑步出发,付诸于笔尖,稀稀落落洒下的是他关于人生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之旅的哲学洞见。跑步的本质便是活着。生命历程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完成了一种稳固的规定。在这种规定中,个人身上存在着诸多的可能性。人生种种,不外乎他说的“不可避免”,“可以选择”,在这股洪流中保持坚韧的真,到最后不愧于这场生活,可以坦然地说一句,“至少是跑到了最后。”人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通过他们生命的外化,以及通过它们对他人产生的效果来向自己提供信息——又可以说是一种信念。正如村上为自己设想的墓志铭:“村上春树作家(兼跑步者)1949-20xx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原谅我对于跑步的肤浅理解

首先自己也是一个长跑爱好者,自己在跑步时也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有些不着边际,有些却真的可以启发自己,或是让自己在某一时刻下定决心如何去做,我相信这就是我们很多人深爱跑步的理由之一吧。但这本书并不是跑步类的图书,而更像是一本村上春树的散文集,甚至连散文集也算不上,因为感觉作者只是很普通的叙述自己跑步的计划和训练的强度而已。刚读完此书之后我写下过如此的文字:当名人就是好,写一些天马行空的文章也可以写成书,说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也可以让无数人去追捧。这本书当成一本随笔看足矣,真的没有那么多太深奥的语言与哲理需要我们去把握,但能拿诺贝尔提名的作家也确实不一般。且不说村上君的跑步毅力,单单只说此书中的文章,也还是值得我们去阅读,至少可以知道一些跑马拉松的注意事项以及心理活动,哪怕是当成一种长跑的普及教材,也比现在市面上各种长跑教学的书籍让人看了更舒服。无论如何,书读完了,自己的跑步之旅仍然在路上。

真性情!

花了差不多两周的时间读完。每天晚上结束工作之后,就着muji的香薰灯,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书的前三分之二我是带着好奇去读的,从“至死都要18岁”开始,我阅读的节奏会不时地被模糊双眼的泪花打断,并颇有同感。村上君是一位可爱的孩子,我没有看过他太多的作品,但从长跑选手这一角度来看,他确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中途弃赛会让他耿耿于怀好久,长跑二十余年,到如今(至少在本书完结时)依然固执地坚持着。与毅力无关,他就像为了得到糖果而实际又不甚喜爱糖果的孩子。

当我谈村上春树时我谈些什么

村上春树在中国的知名度很高,几乎每个念中文系的学生都知道他的存在,如果你在书店门口搞个随机采访,问个路人:“你知道的日文作家有哪些呢?”对方最先脱口而出的,没准就是“村上春树”。对村上春树,我也是早有耳闻。小学的时候就听周遭的同伴提及,初高中的时候,我读过他的《爱像半夜汽笛》,感慨原来有种比喻可以把爱一个人的程度表达得那么悠扬。之后我上网查了村上春树的经典语录,也知道了“我爱你,像春天的小熊”,这句出自《挪威的森林》的经典告白,真是呼呼地往外冒着萌萌哒的粉色泡泡。高三的暑假,我因为那篇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的著名演讲《高墙与鸡蛋》,而买了收录这篇文章的《无比芜杂的思绪》。无奈里边没有任何一篇文章让我觉得写得比《高墙与鸡蛋》好。杂文或许不是村上春树的强项,小说是他自己的招牌。于是我翻开鸿篇巨著《1Q84》,“时间已经是1Q84了”,很好的开头,行文洋溢着轻盈的步调。切换视角的写法挺新奇的,但是等新奇感消退后,缓慢的故事进度让我疲惫。村上春树在《1Q84》中对细节过度的描写让人诟病。我能理解他是为了营造虚拟世界的真实,但是喧宾夺主的细节描写显得啰嗦无比。看完BOOK1和BOOK2之后,我实在忍受不了“行文啰嗦”而弃了BOOK3。一直到现在,我也没偶发兴致想找BOOK3来看看。豆瓣的一个网友给BOOK1打了四颗星,BOOK2三颗星,BOOK3一颗星,村上春树如果知道有读者看一本减一颗星应该会躲在角落里哭吧……总而言之,《1Q84》高开低走,让我失望透顶。至此,村上春树不再是“让我看了一本就想找其他作品来看的”作家,但是他仍然是“闹书荒的时候会想找他的书来看”的作家。之后陆续看了村上春树的一些作品。短篇小说集《夜半蜘蛛猴》让我惊叹于村上春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的结尾精彩,但略微显得有些仓促,也许读者有“意犹未尽”的感受,正好符合村上春树的期待。在《1Q84》之后,村上春树回到了自己擅长的路数,写出了长篇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讲一颗受伤的心如何复原。村上春树的很多作品的主题,都关乎“孤独”。而村上春树写小说,用他的话就是在“把玩孤独”。他笔下的很多人物都很平凡,甚至有些边缘化,都与现实保持着某种“疏离”的状态,且不管这种“疏离”是刻意或是被迫的。村上春树反刍自身对孤独的体验与感悟,再缓慢地以他小说的人物为核心释放这些经过思考的情绪,借此感染读者,获得共鸣。然而村上春树的出身和经历并没有遭受刻骨铭心的孤独,他对“孤独”的体会倚赖“阅读”和“(与他人)交流”。我认为这是他的作品格局不够宏大(当他挑战“宏大”的时候,并不成功,如《1Q84》),甚至有些小家子气的原因。因此我不认为村上春树是一位大师。如果说马尔克斯是大师,那么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则是递减的不同量级的作家。实际上,我认为村上春树被“过度开发”了。看村上春树的感觉,就像吃一碗白米饭,不时能挖到几颗比米饭好吃的花生米。村上春树吸引大多数人读下去的,是那些机警的语句。可是当出版社拿到村上春树的文稿时,把一些无聊的东西凑成一本书的时候,好比白米饭的数量多了质量却降了,挖了好久才挖到一颗花生米甚至一无所获。这个时候,村上春树就被过度开发了,他真的不是一个把自己平日里写的碎东西集结出版,就能变成一本好书的作家。当然我也不否认他的书绝对会畅销。比如说我刚看完的这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的内容是村上春树利用闲暇时间写的碎笔,记录了他与跑步的缘分。故事性弱到不能再弱,我期待的村上春树风格的哲学思辩的内容也几乎没有,有的只是他什么时候在哪里跑步、参加马拉松或者铁人三项,而且他很努力、坚持在跑,他很累很累很累,但是他最后跑完了。书中最多的就是写他跑步时候的身体状态,肌肉酸不酸啊,关节痛不痛啊…………打从翻开第一页起,我就知道村上春树的书,“也就那样吧,不会很简洁,写得不会很差,但是啰嗦起来的话就未必了”。我的眼光有些苛刻,看了没几页,心中就给出了三颗星(中规中矩)的评分。看完之后,给两颗星吧。村上春树如是形容自己如何寻找创作灵感:“(如果不)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地凿开磐石,钻出深深的孔穴,就无法抵达创作的水源。”那么这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应该算是“缺水之作”,写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要把这本书改编成一部传记电影,则在剪辑阶段就会被全部删除。

因为喜欢跑步,所以买……

之前就知道村上春树的书很好,但迟迟没看……因为喜欢跑步,所以我买了这本书,买完以后就一直放在书柜,之前看过几页……我也曾想过去跑马拉松,前阵子坚持晨跑了11天,后来又中断了,因为早晨要写日记和晨读,想东西……以前想晨跑但不敢……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有人说,阅读分两种,为获得资讯而读,为求得理解而读,我想我是属于后者。《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就是这样的书,对村上很多跑步心情,都有共鸣。如书中提到的,今天,烦了、身体状态不好、天气太热、太冷,不想去跑步的理由有太多个,而选择跑的理由只需要一个,今天不想去跑步,所以才要去跑步。跑步这种单调而又蠢笨的运动,谁没事找事这样折磨自己,而这也是刚跑步时心态。当然开始我是抱着减肥目的去跑的。跑着跑着这种心态就发生了变化,随着次数增多距离增长,开始感觉没那么累了,开始欣赏路边的风景,开始期待每天路过那个路口会遇上什么人。刚开始可能是觉得新鲜,后来成为习惯,即使每天遇到的人也从来没有交谈过,相视一笑,仅此而已。跑步从来都是私人的孤独的运动,而我开始享受这种孤独,在与自己独处时间里,伴随呼吸节奏或是音乐旋律,下意识就会回想一些事情,然后静心感受思维的乐趣。随着跑步量的积累,性格的一些细枝末节处也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暂且称之为坚定吧。不再那么消极,很多事情有了新的更为理性的认识。不再那么自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说至少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当然坏的也有,突然发现自己竟成了晒跑一族,这不是自己最鄙视的一类人吗,到现在也没弄清。其实并不是为了装B炫耀什么,纯粹想给这些变化留下一些见证。还有就是书中提到的,之所以不讨厌长跑,是因为它并不像体育课上那种与别人竞速,个人非常赞同,当然有一类人是以竞争作为乐趣的。在自己想做的时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很重要。而选择夜跑也是因为可以这样,才会不知不觉中跑了快一年,以至于现在一天不跑,睡觉都不踏实。最后想说,到现在也没太明白所谓蓝调(村上貌似很多书都提到)指的是什么。书中开头提到“跑者蓝调”,一直带着这个词看完全书,村上说对跑步开始懈怠情绪,就是“跑者蓝调”,还是没能体会,可能跑龄太短吧。我所理解的“跑者蓝调”:突然有一天不想跑步了,那就不跑,不必拘泥任何。

如果我早一点遇见这本书,我会不会不一样

其实这本书不长,甚至已经出版了一些年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一直没有翻开过。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成熟的人,因为从小喜欢看书,我以为我看过许多书,很多人生弯路就不用走了。我真是天真。我的性格很急躁,就是因为很急躁,我连电影都看不下去,习惯性的看个开头和结尾就算看过了。看书的时候反而很静心平气,然而,依旧改变不了我急躁的性格本质。对于生活,我也很急,甚至忽视了许多显而易见的东西,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挽回。我可以说我被动,可以说很多很多理由,但是结局就摆在这里,并不会有所变化。我一直很想知道一个人是如何在世界上存活,即便不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90后总觉得自己是特别的,确实是特别的,却也是普通的,我们都是人,人组成的社会。没有完全一样的树叶,当然更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人。但是对未来,还是觉得心悸难安。我有跑步的习惯,也有游泳的习惯,但是这只是习惯,想游泳就下水,想跑步就下楼,从来没有多想过一秒,当然,想放弃就放弃了。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发觉,我真的是个幼稚的人,自以为的成熟只不过是自以为是披上了一层外衣,我以为我足够强大,却无力支撑自己做完一件事,这算什么强大。村上先生在书里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个普通的人,他确实很普通,他也会累,会懒,会想放弃。但是放弃的理由有一万个,不放弃的只有一个,就叫坚持。我很擅长给自己找理由,却不擅长说服自己不放弃。生活里的苦难是不能选择的,当他们来临时,要么被动承受,要么主动出击。如果我一开始就像村上先生有主动选择苦难来磨练自己,或许我现在也不会被击垮的这么厉害吧。妈妈说,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苦难,你不要只看见别人好的一面,生活是很难的,你要自己找快乐。村上先生说,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们都是普通人,一个普通人改变不了日出日落,甚至连生命都如灯芯一般脆弱无力。我们都怀有一个超级英雄的梦想,可到最后我们还是要落地,站在满是灰尘和泥泞的道路上,直视向前,迈开大步走。

一举多得

不记得是几年前,还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看到关注的人广播自己看过了这本书。好像评价还不错,我内心想着自己不能做跟风的low逼,所以一直没有打算看这本书。其实村上的书我一本都没有看过,关于他和小李子的梗我也不是很清楚。前阵子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堕落了,于是跑步减肥(顺便安利一下悦跑圈这个app),第一次发自内心的想跑步,当然就要买这本书来看了。书到的时候,我已经因为脚痛受不了而暂停跑步了。医生的解释是我胯骨错位,两只腿不一样长,所以脚受力点不对才疼痛异常。但是书还是要看的呀,一方面为了看看大牛跑步的时候想什么,另一方面,年初立志每月至少一本书,已经停了两个月没有阅读了。还有个见不得光的原因,就是最近在准备一个重要的考试,拖延症患者无法集中精神,就借读这本书来推迟复习的时间了。一举三得。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收获:1、作者把自己描述成追求孤绝、缺乏合作性的人,可能是自谦吧,我并不了解作者本身,但是姑且相信他说的,看看,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种子选手也不过是个有点孤僻的家伙呀,我不合群一点并没有什么不可饶恕的;2、作者,还有我第一次听说的高水平长跑选手,都会有想休息、不想跑了的情况,而且是经常有呢,专业选手尚且如此,我觉得不想跑步也蛮正常的呀,只是要学习人家不轻易向这些借口妥协;3、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不能同意更多,所以,不要妥协不要妥协不要妥协;4、《了不起的盖茨比》好像是一本不错的小说,作者如此推崇,有空找来看下;5、看作者描述他在剑桥的诸多不顺心对事情,每个人都会不顺心啦,以后不要因为烦心事就轻易怨天尤人诸多抱怨;6、作者等待铁人三项开始的时候担心太太会发现他私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事实,哈哈,作者也是个普通人啊;7、作者最后还回忆了东京每天早晨跑步的时候会遇到的年轻女子,哈哈,作者也是个普通的男人啊;8、作者其实并不好看,不帅,但是跑步、控制体重,让他看起来蛮顺眼的。很感谢作者的坦诚,满足了我一颗窥探的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病入膏肓,总想窥探别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以此来判断自己过的是否正常。读完这本书,窥探的心满足了绝大部分。毕竟现实中其实没有谁会让我肆意窥探的,我也要装作很正经的样子不敢明目张胆的窥探什么。通过作者的描述,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蛮正常蛮普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苦难,特别的幸福倒是不少的。以后可以放下自己是否正常这个问题了,我很正常,还跟著名的小说家有点像,虽然我不懂写小说,但是并不妨碍我愉快的、按照自己的本性、不妥协的生活下去啦。

跑步

《当我跑步时我在谈(想?)些什么》觉得翻译的题目不是很贴切。没想到来这里竟然已经看完了一本书,以为到了医院后的日子看书的速度会很慢呢,但是因为最近的闲暇和离图书馆近的缘由,看书的时间比我想象的多许多。这本书第一次听说是在高中的时候吧,有个初中兼高中同学,不知道因为这书而爱上跑步还是因为跑步而喜爱这书。只记得高中的时候晚上他会跑很多圈,然后听他和别人交谈时说过这本书(好像是吧,不确切了)。这本书,属于回忆录之类吧。写的是一些内心剖析,因为之前看村上的书不多,所以感触不大。不过感觉文字还挺真诚。不过关于跑步,或者运动,还需要考虑一下下的,嘿嘿。

村上春树,自溺的自恋者

注重细节的人,通常颇为自负。因为只有对局势掌控的游刃有余,才有力气去盯那些小的要命的细节。爵士乐黑胶唱片的年份,跑鞋的品牌,上衣的款式,沙拉的口味..全都写得清清楚楚。村上春树这人,要不就是内置琐事处理系统,要不就是极度自恋。他的书里常常写到“太太”,简单的称呼为“妻”。经典动作是坐在一旁,或是忙些简单而不知所谓的事情,像个模糊的色块。主人公永远都是第一人称的“我”“我”不管如何,职业如何,总是带着些荒谬的孤独感。常常困在谜团一般的孤独中,所以遇到任何事情都不稀奇。但即便是这样荒谬且自恋,书也是好读的——因为你无法猜到这个絮絮叨叨的主人公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究竟是继续困在原地,或是向对待他人一样袖手旁观绝境里面的自己。村上春树和其他日本作家没什么不同,与其说以对话或情节取胜,倒不如说是以营造气氛为看家本领——把你扔进月球的背面,你也就和他们一样孤独了。(我最喜欢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和这一本。)

谈什么俺也不这么跑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村上春树 (2009)一本自传式的书。村上先生是作家,却没想到他坚持了30年的跑步;我爱读书,不爱运动,顶多只是被妻子硬拉到河滨路的泉河坝上散步半小时;前不久看过一个综艺节目,有个爱跑步的女明星陈意涵,印象颇深,她那种跑步时的活力爆棚和阳光朝气,真是一种令人欣赏的正能量;现在好像还有个什么跑步APP,让跑步也变成了互联网+,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的行为变为了时尚,成为了沟通和交际方式;综上,我抱着一份希冀被点化的冲动,今天一口气看完这本书,想着被激励一下,等天一晴就去跑步,呵呵呵。村上先生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观念的”,通过实实在在地运动自己的躯体,通过主动选择一些磨难,就能极其私人地感悟到一些东西。觉得他说的这份意义所在,很是打动了额。“当你不顾一切地坚持跑完,便觉得仿佛所有的东西都从躯体最深处挤榨了出来,一种类似自暴自弃的爽快感油然而生。”有这种体验,倒是一件蛮好玩的事情罚。更为重要的应该是一份心境吧:“赢了别人也罢输给别人也罢,都不太计较,倒是更为关心能否达到为自己设定的标准”。就像村上先生写文字的动机只是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已内部。因为关心自己内部,所以村上先生“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都不觉得难熬,也不感到无聊。” 他说,“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这句话若是篇帖子,我肯定是要顶一下。甚或可以拿去给宅男们当作精神支持了。人对说中自己心事的东西,总是要大加赞赏,绝不吝溢美之词。虽然依旧做了些笔记,但看完后,并没有阅读乐趣,都是些作者参加马拉松的体验,相反倒是给吓住了,慢跑散步都可以,但可不能像村上先生那样跑,那简直是自虐啊。天气预报阜阳以后几天有雨有雪,算了算了。

限度边界的思索者

《当我谈跑步时 我谈些什么》村上春树最开始读村上的书是《挪威的森林》,完全沉浸其中,这是我喜欢的感觉,后来又找了他的《且听风吟》,其中的内容我已经没了印象。至于这本关于跑步的书,我怎么就看上了?这还源于豆瓣上的一个豆友,要不然我才不会这么快就读这本书,这段时间忙着看历史和小波的书呢。总体说一下对这本书的感觉。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看它的名字好像是关于跑步的,的确跑步是这本书的主轴。但也不能说这仅仅是一本跑步的书,其中散发着村上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我也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村上内心的书。翻过几十页的时候,我其实并不看好这本书,即使它广受欢迎。因为我发现这就是村上在跑步的时候的一些瞎想,而且想的水平也就一般那样。再往后读,我发现我错了,这不是一个平庸的跑步者,这是一个喜欢挑战生命的人。他让我肃然起敬。虽然有过失败,但这种失败这不是每个人可以拥有的,人只有在接近自己限度的地方才容易失败,那些探索自然奥秘的人经常失败,那些改革社会的人经常失败,而有些人从不失败,因为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限度之内。他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在近乎极限状态下的心理,有这种极限经历的人可能有很多,但能将其思索记下来写成书公之于众的少。每天十公里,多次参加马拉松,还跑过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多次参加铁人三项,一位职业小说家,能做到这些,我不得不佩服。我是非常羡慕村上的,因为他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并把这种生活过得绚丽多彩。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奔往全世界自己想去的地方,去跑步,正如他在文中所说,他们并不知道,打东北方从不间断地吹来的信风,让夏威夷变得何等凉爽;他们也不知道,在鳄梨树那风凉的树下安闲地读书,兴之所至便去南太平洋的海湾里游泳。我们决定,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起床,天色暗下来便尽早就寝。这就是我们想象的自然的生活,正经人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让人感到何等幸福。这种任烟花空散岁月空流的心绪让人羡慕不已。要我说,这一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相守到老。当然这件事我既喜欢,又能靠其生活,这样才好。我在书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有时在想,这世间喜欢独处的人多吗?(当然,独处和孤独有着天壤之别)。我就是一个喜爱独处的人,我可以看着书,看着周边的人,物,一天不和任何人说话,我可以吹着口琴,望着东湖,好久好久。只是,我并不感到孤独,当然我不是自闭,我可以清楚地说,因为我和朋友玩的时候也很开心。只是在独处的时候,我才感到自然的幸福。正如村上说的那样,说起来,我是那种独处的性情,表达的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人无法独自生存下去,这本是理所当然,我确实脚踏实地学到的。但话说回来,人的本性不会发生极端的变化我,希望一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他存在于心中,所以每天跑一个小时,来属于自己沉默的时间。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领域,和别人交手竞争一决雌雄,不是我追求的活法。读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疑问,全书都没有提村上读书的事,难道他不读书吗?遇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句子,我也摘录了下来,此时,勤勉的松鼠为了过冬的粮食四下奔忙累得连神色都变了。写的真好,真正好的细节就应该像这种,看着文字脑子里就净是生动的画面。关于跑步,从中也认识到了一些东西。如,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挺有道理,做什么事没有痛苦呢?但是你想不想经历并度过这些痛苦,这是你可以选择的,随之而来的就是两条路,一条限度之内安心的看着时间流淌,一条是和自己的限度做斗争,看看限度之外自己的样子。我更愿意去看看限度外自己是什么模样。还有一些摘录,学校就是这样一种地方:我们在学校里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这个真理。啤酒诚然好喝,却远不像我在奔跑时热切向往的那般美妙。失去理智的人怀抱的美好幻想,在现实世界中根本是子虚乌有。可是跑完四十二公里后的感受,与最初那次相比似乎没有多大的变化。现在依然如故,每次跑完马拉松,我大体都会经历相同的心路。但同为长跑者,每日在路上相逢,彼此间似乎有心心相通之处。哪怕水平上有天壤之别,有些东西却只有长跑者自己明白。然而,这样的自在随着年纪渐长,逐渐失去天然的优势和鲜活。曾经唾手可得的东西,超过一定年龄后,就不能轻易拿到了。诚然,人格的成熟也许会弥补才华的衰减,就好比速球派投手在某个时间改弦更张,转而该投以变化球为主头脑投球。这种弥补当然是有限的,从中还能感受到丧失优势后那淡淡的悲哀。怀着“不能长命百岁不打紧,至少想在有生之年过的完美。”这种心情跑步的人,只恐多得多。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的活,目标明确,生气勃勃地当然令人满意。已经无人敲桌子,无人扔杯子了。我陷入了类似自动驾驶的状态。这么继续跑下去,只怕过了一百公里,我还能跑。听上去颇有些怪异:跑到最后,不仅是肉体的痛苦,甚至连自己到底是谁,此刻在干什么之类,都已脑海中消失殆尽了。这理当是十分可笑的心情,可是我连这份可笑都无法感受到了。在这里,跑步几乎达到了形而上学的领域。仿佛先有了行为,然后福袋性地才有了我的存在。我跑。故我在。幸运的奔跑思索者,安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这个可以作为我的新座右铭了,既然选择创业了,也是同时选择了磨难,虽然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一直跑下去,坚持,事业必然有所正方向的变化!

随笔

从看完就决定写写随笔,一直拖到今天,也觉得再拖下去好像对不起自己一样,决定今晚还是写了吧,起码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不觉得这是一个书评,更像是一个随笔,有关于跑步,但不只是跑步,像火锅,什么料都有,有肉有青菜。看村上的书觉得一个作者,其和我们不同之处就是他能把我们想表达却无法表达的感情,感受,想法用文字传达出来,让我读来真是大快人心,酣畅淋漓,也是让我思考了最近为什么重新爱上了跑步。曾经有一段时间迷恋于打羽毛球,现在却是没有多少的想法了,不是不想打了吧,更多的像村上说的,打一场羽毛球实在是麻烦。首先,想要找一个好的搭档,找个高手带带吧,打的时候就觉得技术烂,高手打着也不带劲;找个弱点的吧,自己还想要技术的提高;找个旗鼓相当的,能相互促进的吧,难找,还要两个人练球的空余时间能凑在一块,这是一难。二难就是打羽毛球这小球挑场地,在室内打吧,要每个星期去体育馆先预定场地,这星期打了要担心下星期还有没有位置呢,在室外打吧,怕风怕雨。最后索性也就懒得去打了。反倒是最近爱上了跑步,跑步是一个人的事,不需要搭档,不需要对手,也不挑场地,随时随地就可以跑,没有负担。有一段时间觉得在操场跑步跑着无聊,决定围着学校跑,从寝室出发绕西区跑,跑的时候要想着不停的绕,这样才能确保我跑到西区再回来又5公里,还要注意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加上学校天天挖,甚是觉得有几分麻烦,还是决定去操场跑。而现在的我又喜欢了早上跑步的感觉,有一天早上醒得早,决定早起跑步玩玩,没想到到操场,好不热闹,大爷们早就早起锻炼了。从睡眼朦胧到跑着跑着脑袋越来越清醒,从天空露出鱼肚白到阳光刺眼,迎着朝阳跑步的感觉觉得也充满了力量。让我还不解的就是晚上跑步一般都是8分多到9分的配速,而早上跑步的配速则是7分钟,今天早上跑步甚至到了6分30秒,早上跑步和晚上跑步的配速居然隔了2分钟,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吧,6点起床是有点困难,每天会有点挣扎,不过跑起来之后觉得都值得,所以还是会坚持晨跑的吧,晨跑和夜跑的体验不一样,坚持不了的时候,冬天来的时候快走也是不错的选择。关于跑步的态度,看了村上的书后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最开始的跑步是为了减肥,现在跑步还是为了减肥,更确切的是保持身材了,但想法不一样了。现在是跑步为了吃的更好和更多。我是一个吃货,这一点必须承认,对于美食没有抵抗力,闲着就想吃东西,吃多了怕长胖,于是就运动,就跑步来保持不长胖。以前特别羡慕那些吃再多都不长肉的人,现在我是一点也不羡慕。如果我吃再多都不长胖,我想我是断然不会去跑步来找罪受的,那样我就不会去运动,也就失去了保持健康的抗体。这样挺好的,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吧。下面的一些则是一些和跑步无关的,或者有可能在跑步的时候思考过的吧。晚上从外面回来到图书馆的路上,就想着自己其实是一个十足孤独的人,甚至这种孤独是不想被打扰的,现在的我是有意识的回避人群,不想和人交流,说话, 平常就是呆在图书馆,也不去学院的自习室了。回去的时候就是和室友聊聊天,和其他人也没有什么聊天的欲望,平时也只和几个亲近的人交往,也是越来越依赖他们吧。这段时间也真是感觉到一种深刻的孤独,关上了和外界交流的窗,学着和自己相处。这样为什么会这样?或许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目的性太强了吧.....正是思绪飞扬的时候图书馆大叔催着关灯了.好吧,将就着用手机打吧。不过呢纯洁的友谊还是有的,那可是经过时间的锤炼,感谢这么几个人。前几天还是满绿的梧桐,这几天就是落地的黄叶了,夜晚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霓虹灯,思想飘远着,在想世界上的每个人似乎都是孤独的,像一片落叶,像一颗孤独的流星,我们在这个薄情的世界用力深情的活着。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学着和自己相处因为似乎没有人能陪伴你到永远,那些难熬的时刻你都得抗过来,你都得咬牙,无聊了看个剧,想吃什么了就去吃,想去哪就去,对自己好点,不要太苛求。天冷了,该加衣了,现在又在昏黄的灯光下,觉得是深秋了吧,不管你是否愿意,时光都会推着你向前走……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2015典藏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