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时机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020110762
作者:[美] 索尔·贝娄
页数:136页

内容概要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1924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1933年,贝娄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入西北大学,于1937年毕业,并获得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在大学执教。
出版于1953年的《奥吉·马奇历险记》使贝娄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其后,他陆续出版《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系主任的十二月》(1982)等。这些作品袒露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当代“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此外,贝娄还出版过诸多中短篇小说集、剧本,以及游记。
在其创作生涯中,贝娄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传统,并采用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和手法,极富创造性地塑造一些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三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1968年,法国政府授予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1976年,由于其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抓住时机》描述了威尔姆·阿德勒失败又疯狂的一天。 索尔 ·贝娄在这部小说里影射了他和保守的父亲的关系:威尔姆是一个失业、身无分文的末流演员,刚和妻子分居(但对方为了经济问题又拒绝离婚),绝望之中他向德高望重的医生父亲阿德勒医生求助。在百老汇附近的酒店里,犹太人父亲用实用主义的冷漠批判了威尔姆的逃避、空虚和缺乏远见,并拒绝他的资助请求——而在百老汇附近的期货交易所里,神神叨叨的伪哲学家、真骗子塔木金正把威尔姆的最后一点积蓄投入荒唐的交易,并逃之夭夭。在喋喋不休、梦呓般的自我清算中,威尔姆冲进一场葬礼,用泪水化解了“自我的负担”。
——————————
描写美国当代知识分子知识困境最杰出的作家
索尔·贝娄唯一直面犹太父亲的小说

编辑推荐:
作为一个俄国犹太移民,贝娄的父亲亚伯拉罕·贝娄从未肯定过儿子选择的写作道路——那一代的“俄国-犹太 父亲天生就是专制的”(贝娄写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在他去芝加哥大学读书的时候亚伯拉罕掏学费都是很勉强的。贝娄的前两部小说成功后,他的父亲也没有承认过他,只是说你的首要身份还是“我的儿子”。 老亚伯拉罕死后,索尔·贝娄迅速地写了《抓住时机》,讲述了一个电影梦破碎的犹太男子向富裕的医生父亲求助未果、崩溃的故事。

媒体推荐:
小说通过对完整的一天的描述,展现了极度真实的人类存在图景、他们在时间里留下的轨迹。时间——这是我们竭力最大利用、却湮灭在我们手心里的东西。——《纽约时报》


 抓住时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1933年,索尔·贝娄被世界闻名的芝加哥大学录取。犹太人的思想方式总是有其别具一格处,按理,儿子考上了这么好的大学,父亲应该喜滋滋地摸出学费送索尔·贝娄去芝加哥吧?但,亚伯拉罕·贝娄不。这位1913年带着可怜的家产和妻儿由俄罗斯移民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父亲,在第4个孩子也就是索尔·贝娄降生的时候大概因生活所迫只有畏难没有欢欣。或许,他还以为自己在蒙特利尔的一败涂地多半是因为索尔·贝娄的出生呢!那么,亚伯拉罕·贝娄在蒙特利尔到底倒霉成了什么样子?索尔·贝娄成为作家以后在其伟大的小说《赫索格》中有这些的影射:“1913年,他在魁北克省的瓦利菲尔德城附近买了一块地耕种,但失败了。这之后,他搬到城里开了家面包店,失败了;做批发商,失败了。战争时期,开了家睡袋加工厂,别人都赚了钱,他又失败了;做废品商,也失败了。后来他开了一家婚姻介绍所,仍然失败,因为他脾气太急躁,而且说话太鲁莽。而现在,他做的私酒生意,又面临失败。”虚构与事实之间差距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可是我们知道,1924年,索尔·贝娄的母亲领着四个孩子带上一些还算值钱的东西从蒙特利尔偷渡到美国芝加哥时,还欠着房东10美元的房租。尽管父亲不愿意爽爽气气地为儿子掏大学学费是因为家中的经济状况依然羞涩,但这已经成了索尔·贝娄心里的一个梗,想必,父子之间没少因此叽叽咕咕,后来,索尔·贝娄的前两部小说《奥奇·马吉历险记》等获得成功后,亚伯拉罕·贝娄非但没有以子为荣,相反,还说出了“你的首要身份是我的儿子”这种令索尔·贝娄很不爽的话。《抓住时机》是索尔·贝娄在父亲亚伯拉罕·贝娄去世后不久开笔写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九久读书人携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索尔·贝娄作品集中篇幅最小的一篇,用心一点,差不多用一天就能读完,这也说明,《抓住时机》是索尔·贝娄小说中最容易阅读的一本。小说详尽记录了一个名叫威尔姆·阿德勒的美国中年男人一天的生活。当然不是威尔姆·阿德勒朝九晚五的日常生活,也没法是,因为他失业了,威尔姆·阿德勒的失业大概让妻子非常生气,她报复他的方式就是坚决不离婚因此有了时不时问威尔姆讨要家用的理由。不过,在《抓住时机》所表现的威尔姆·阿德勒的一天里,已经身无分文却还被妻子索要钱财的电话追着跑,还不是他最失败的片段,甚至,他口袋里的最后一点钱被塔姆金医生诱惑得投进期货市场后颗粒无收,也不是《抓住时机》所表现的威尔姆·阿德勒的一天里最失败的瞬间。在索尔·贝娄看来,威尔姆·阿德勒的那一天里最失败的时刻是他走投无路之际低声下气地央求正享受着按摩服务的父亲阿德勒医生替他付租住旅馆费用遭拒的那一刻:他(阿德勒医生)警告他(威尔姆·阿德勒)说:“留神,威尔基,你差不多让我失去耐心了。”“我试图不让。然而你的一句话,仅仅一句话,将会大有帮助。我从来没有要求过更多。可是你不是一个仁慈的人,父亲。我恳求的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点东西你都不给。”的确,《抓住时机》是一篇描述威尔姆·阿德勒倒霉的一天的中篇小说,然而,威尔姆·阿德勒倒霉的一天是这一天之前许多天里威尔姆·阿德勒的诸多倒霉的集中爆发。那么,威尔姆·阿德勒在这一天之前的许多天里,都遇到了什么倒霉事?放弃学业到好莱坞试图当一个电影明星,失败了;明明是一个一事无成的末流演员,却还要为了阿德勒医生的面子打肿脸充胖子;在父亲那里得不到支持后,威尔姆·阿德勒试图通过婚姻拯救自己,也失败了……但所有的失败因子在《抓住时机》里爆发成让威尔姆·阿德勒难以将失败者的日子继续下去的时候,索尔·贝娄让威尔姆·阿德勒向舒适地躺在按摩床上的父亲求救,毋宁是一种控诉,控诉自己的一生如此不堪,源头就在于自己的生命小船驶出家庭港湾时,没有得到过父亲的祝福。这难道不是索尔·贝娄对过世不久的亚伯拉罕·贝娄的一次清算吗?只是,他没有将威尔姆·阿德勒塑造成如他一样成功的教授、作家,而是写成了一个诸事失意的倒霉蛋。如此反讽,显现的是索尔·贝娄内心深处多父子关系多么深重的失望呵。
  •     时机如稻草——读索尔贝娄《抓住时机》■ 东渔细致描述人物处于困境中的状态,刻画此状态下的心灵纠结,这个特点在索尔贝娄的两部小说里比较显著,分别是《赫索格》和《抓住时机》。这两部作品透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以及个体在人群中被孤立,显得异常无助。《抓住时机》成功塑造了威廉这个悲剧色彩的人物,索尔贝娄将人物建立在生存之上,却也在诠释超越生存的精神层面,引发对其人生失败的慨叹,同时上升到形而上的思考。主人公威廉这个典型人物,外表软弱,有些神经质,亦有强烈的自尊心,欲逃避社会回到乡村,回到祖母的怀抱;威廉极易被蒙骗,因为他总是面对一丝希望而盲目去追逐,他不是一个局外人,他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切切实实的局内人。他曾梦想当一个好莱坞明星,飞蛾扑火般狂热又迷失;他的婚姻生活一团糟,妻子并不同意离婚,却一直向他催要供养费;父亲也不愿意支持这个不思进取,看起来龌龊的儿子,且因他感到羞耻;仅有的财产被一个善于“催眠”、口无遮拦的心理医生塔姆金所骗,落得一败涂地。他形容自己为“土拨鼠”“河马”“一个驼峰”,直至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最后迷迷糊糊误闯入一场葬礼中,看着尸体联想到自己,无助地痛哭起来。荒谬的结局预示着心灵的控诉已然爆发,却又“穿过撕裂的哭泣和呼喊,朝向心灵终极需求的实现”。威廉与塔姆金这两个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悲剧人物,一个喜剧人物,在同一社会层面表现为豁达释然的竟然是投机骗子塔姆金,而威廉却在苦苦挣扎,体会了一日梦碎,荒谬的对比凸显了金钱的残酷、人情的迷失。金钱如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人情也变得冷漠,父子、夫妻、伙伴之间都筑起现实的围墙,毫无温情。索尔贝娄通过塑造这两个典型人物狠狠地暴露了金钱利益的实质,以及对人物精神困惑的延伸探讨。《抓住时机》对主人公威廉的成功塑造,还在于他无休止地剖析和审视自我,时刻自责,反省,思辨。关于威廉三个名字所要表达的意义,索尔贝娄如此阐述:“在他心目中,阿德勒是物种的名称,而汤米则是人的自由。然而威尔基是他不可逃避的自我。”那么,套用佛洛依德的心理学理论,是不是可以把阿德勒看作“本我”,汤米看作“超我”,而威尔基自然就是“自我”。威廉厌倦了本我,却也无法成为超我,只得在自我的空间里飘摇不定,深陷泥潭。小说里这一套犹似公式的设计应是索尔贝娄的刻意而为,展现威廉同自己无休止战斗的心态。“我”一直在指责“我”,审视“我”,剖析“我”,一种关乎自我的矛盾冲突,更易把握人物内心,完成小说的悲剧色彩。艾萨克·辛格使曾使用意第绪语写了那篇著名小说《傻瓜吉姆佩尔》,随后索尔贝娄在1953年将其翻译成英文,如此投缘或许因为他们都属于犹太移民,总有些惺惺相惜,但另一种说法更为可靠,后者对前者的文学功底满怀艳羡。《傻瓜吉姆佩尔》讲述了一个边缘人如何把自己荒诞的人生过得虔诚而又充实的故事,他是一个在世间不受人待见的弱者,没人比他更倒霉了。在这之后发表的《抓住时机》不得不说是受到了吉姆佩尔这个伟大的弱者形象所启发,索尔贝娄塑造了另一个典型弱者威廉,与之呼应,或者想要更好地超越前者。坟墓在等待吉姆佩尔,他勇敢迎向死亡之神,而威廉也闯入了葬礼现场,悲痛欲绝。两者自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绝境中获得精神的升华。试着梳理《抓住时机》的结构,时间跨度为一天,简单的几个场景,人物关系自然显现。描述人物在一天之内的遭遇,这在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早已被见识。《尤利西斯》的主人公利厄波尔·布卢姆是一个广告推销员,大段大段的意识流推动情感,时时透出一种孤绝。从索尔贝娄善于运用的意识流手法来分析,可以追溯到本源詹姆斯·乔伊斯,那么,说前者是在向后者致敬应不为过。如果把《抓住时机》拍成好莱坞电影,完全可以跟上一届奥斯卡大赢家《鸟人》媲美。一天的际遇正好可以学习后者的长镜头技巧一镜到底。《鸟人》所塑造的主角,也是一个心灵纠结的反英雄,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已经不再是飞檐走壁的“鸟人” ,魔幻与现实的戏剧性对比使得表达最深刻。若塑造《抓住时机》里的电影角色,塔姆金将比威廉更易出彩,他更像是高高在上的智者,道出一切混世名言,既滑稽又发人深思——油嘴滑舌的表面却深谙生存的本质,这种人物本身所散发的荒谬感极易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塔姆金医生道出的金句,“真正的宇宙。这就是当前的时刻。过去对于我们毫无用处。未来充满焦虑。只有现在是真实的——此时此地。抓住时机。”应该也算是索尔贝娄的励志体名言,那么,我们的悲剧主人公在一场葬礼中哭得稀里哗啦,是真实还是幻影?他能够伸手抓住什么呢?那撕裂的哭泣表明,他仍在内心不断地呼喊,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就像他向上帝做的祈祷,“让我脱离这场危机,进入一种不同的生活。”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抓住时机,成为其他什么人……除了自己的其他人。
  •     虽然只有一百页,可读不快。密实的细节,饶舌的对话,把人绊在里面,跟着这个一事无成、败事有余的中年巨婴,体验最颓败绝望的一天。书中的父子跟阿摩司·奥兹《费玛》的父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     翻译一般。
  •     精通心理学的骗子最可怕
  •     我觉得这个短篇是读贝娄很好的切入点。
  •     男主真的好可爱哦。
  •     贝娄在《洪堡的礼物》里自称自己为色鬼,他八十五岁的时候,竟然还能产下一女,确实是奇迹。一生五次结婚,所以他小说里都少不了挟着老婆轧着情妇闹离婚的事,可以看到作者一地鸡毛的生活影子。
  •     20160917。 世人笑我太痴颠
  •     另一位诺奖得主的小说,十分压抑和绝望,看着人在泥潭中无法自拔,搞砸了能搞砸的一切。实话说这本书的翻译还是挺不错的。
  •     好意的劝解,无情的欺骗。
  •     想在迷惘中寻找救赎…结果…
  •     #2016016#
  •     塔姆金这一形象塑造的有点意思,让人猜不透到底是富有内涵抑或伪哲学家。这个世界,看不清表象的人物与是非实在太多。而不是每个人都能以一把荒唐泪结束闹剧的。
  •     为什么他的小说现在看得我都心有戚戚,原来一对照,我现在是活得这么绝望。这真是一个悲伤的发现。
  •     loser的一天,我确实不怎么喜欢Bellow的小说
  •     太丧了…索尔贝娄所有的书都这样吗…不过这本书帮我要到了她的电话,感恩。
  •     开头很乱世佳人,“谈到掩饰烦恼,汤米·威廉的本事一点也不比身边的人差。至少他这么认为……”
  •     细碎的压迫感,读起来很累,喘不过气,但是这也是写得好的表现吧
  •     窒息般的绝望,主人公处在濒临崩溃的境地,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却发现周围充斥着冷漠的众人,自私自利的吝啬鬼,以及虚伪的骗子……可是他是否真的就没有希望了呢?也许,抓住时机,停止作死,就又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     如果戒除痛苦,他们害怕他们将会一无所有。
  •     《抓住时机》这部小说的价值在于展现了一代人的精神状态。
  •     威廉是那个扛起反英雄大旗的英雄。
  •     结尾经典。典型美式loser的一天,亲情家庭几乎全面崩塌,抓不住任何的救命稻草,只能在陌生的葬礼上大声哭泣。索尔·贝娄的笔法真是又无聊又诚恳。
  •     一条丧家犬一生中的24小时。贝娄的笔调是如此的美妙又如此锋利,小说最终以闹剧收场,实际上也必须以闹剧收场,毕竟你们自以为的每一场悲剧,实则皆乃不可避的闹剧。
  •     索尔贝娄的中篇《抓住时机》讲一个潦倒失意的中年男人在一次股票投机中被合作伙伴欺骗,故事中有讽刺也有同情,结合中国当下股市中投机热,更值得玩味。结尾处理得尤其好,男主失魂落魄之际误入一个追悼会现场,素不相识的人群看着男主哀伤的脸,都会错了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