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山居生活》书评

出版日期:2015-4-1
ISBN:9787513315051
作者:[英]维尼夏·斯坦利-史密斯 著/绘,[日]梶山正 摄
页数:200页

别有迷迭香

“兴趣点一个个涌现,一点点膨胀,人生越来越丰富……这就是我的生活有了香草后的真实感受”看前几句当以为少年的豪语,其实这本书是老妇的乡居日记。“园艺看似一门小小庭院里的艺术,却容纳着自然、容纳着地球,乃至浩渺的宇宙”山居生活,心系世界,虽处江湖之远,但总有那么些不淡定在字里行间,我想很多人都如此吧?农妇山泉有点田,乡间没有霓虹灯,田间没有柏油路,听惯了虫鸣,乐见了老牛摇头,你会淡定的想念马达轰鸣吗?我想我还是会。异国乡居,如何启始,作者有所交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作者尝试过各种工作,也组过乐队,总因不对心性,由此邂逅“冥想”,使作者的人生发生了质的变化,转而赴印度,寻溯源,“为什么想去印度旅行?”“认识真我。”就像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造化弄人,由印度闻尺八悦耳,渡日本,身无分文的到达鹿儿岛港口,到如今写作年份距抵日时间业已35年余。异国乡土,三十载寒暑,四子成人,作者有机会在庭院打理香草,蓦然哼起《斯卡布罗集市》,“香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悠悠扬扬的进入鼻息、耳孔。作者有多爱自然呢?溢于言表,书中有一段作者去买榻榻米的对话“‘用好的天然原料做的榻榻米会更舒服吗?’‘如今的人工材料很先进,实际也没多大不同。只不过踩上去会有些软硬差别。’答案有些出人意料。”连买榻榻米也是天然的好,可见一斑。自然它承载很多,逸和松,生活安逸,心情轻松,但自然和现代一定是相悖的吗?各人的理解肯定会不同。当然自制香皂、采摘香草这些田园之趣算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 作者是一个笃信自然、有机的人,在我这种尚科学的人看来,当然觉得怀古了些,好吧,我说下结论,崇尚科学的人是不适合看这本书的,我们当然明白:经验、记载及各种生活感受其实在数据和实验面前不堪一击,不管香草多么香,草药流传使用多久,在现代面前,都毫无优势,你好鱼腥草,但改变不了它有毒的事实。除去乡居,作者也谈一点个人的感情经历,有一句话很不错:“The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家是心之所安,我要归家,与此有所戚戚。大原的人和物在作者笔下表现并不多,僻地定多奇异,希望仍有机会看到续本。“而无车马喧”是国人追求,外国佬僻居饱享自然,其中差别,是很明显的,当然中国古人的田园之乐,甚少躬耕之苦,书中外国大妈脚踏厚靴,推着独轮车的照片场面非常动人。至于我等,还是调好素琴,阅毕金经,烹鸡烤狗,三五好友,大快朵颐,呼幺喝六,聊得浮生半日闲吧!书中有一节提及“迷迭香”,我有个朋友QQ昵称就用的迷迭香,我问什么含义?告我无含义。看了此书才明白:“在英国,迷迭香象征着对爱人的忠贞,新娘会在婚礼上头戴迷迭香的花环”我不敢妄解别人寄意,但可能窥得人心事,总有点窃喜,这也是读书别有会心的快乐。

摘抄

“在古希腊,为一个人深深着迷的感情称为爱欲,这时双方仿佛要融为一体了,但如果不能更进一步,就无法维持下去。就像短暂的热恋大多转瞬即逝,尤其是在向对方暴露自己的缺点之后,其实,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弱点才好。一旦彼此发展成为真正的友情时,就会从爱欲升华到友爱,并最终会达到上帝之挚爱。简单来说就是无条件、无理由的爱,不畏痛苦和失去的爱。”

写出来不够动人却羡慕至极的生活

这是本一眼望去就如此美丽的书,书名里“京都”又加上“山居”二字,封面是手绘的典型京都郊外风情。作者维尼夏是移居日本三十多年的英国女性,打开看了前几篇,说的尽是肥土的秘诀、香草的能量、在英国过复活节等等,跟预想中的全然不同。到后半部分,有故事和人物出来了,才渐入佳境一些。这原本是作者在《京都新闻》上连载的专栏结集,简单轻松的日常记事,记录了维尼夏搬去京都大原后与花草为伴的生活,难怪,文章被译过来之后的口吻有种小学生在写作文的笨拙,有意思的是,这片土地上住着许多解甲归田的年轻人:发展有机农业的盐见夫妇;子承父业做裱糊匠的贵志;从澳大利亚前来学习的纸灯制作师德博拉;辞去文职工作学习园艺绿化的纲雄;二十多岁做家传染色工作室的安井兄弟;辍学致力于当个好鱼贩的政重;被天然酵母面包感动随之开豆腐店的阿裕和法子夫妇……加上同样是地球公民的维尼夏,她出生于英国的贵族家庭,就读的是希斯菲尔德这种寄宿学校,同学多为来自不丹、泰国、阿拉伯、奥地利等地的公主。毕业后被要求出入社交界,但怎么也格格不入的维尼夏决定去印度寻找真我。在西方那是一个嬉皮士文化兴起,大家疯狂的跑来东方寻求精神家园的年代,披头士的乔治来到印度拜锡塔琴演奏者为师,乔布斯跑到印度朝圣灵修。维尼夏也一样,她和几个朋友合伙买了辆二手大篷车,穿越欧洲、途径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最终到达印度,只为了去印度教圣地哈里瓦见一见冥想老师。结果八个月后更不想回英国,反而去了更东方的日本,于是一待待到现在,甚至搬到了京都大原。曾和朋友去过一次大原泡温泉,从河原町搭上一辆巴士,沿鸭川一路向北,经过大山、村庄、农田,越来越田园风光。京都就是这样,稍稍往外围走一些,马上回到男耕女织的年代一样。家附近的吉野家后边,直接是大片菜地,种九条葱和卷心菜。京都周边的农郊像是布局精巧的盆景,本应该粗放的,却带着日本独有的细腻。我本是个不太亲近自然的人,偶尔也会想起去山里走走。泡了个木桶里的露天温泉出来,店家端上来味道微妙的味噌冰淇淋,路过当地老太太出来摆的小摊,对方系着那种很地味的印花围裙,抓出一大把糖渍柚子皮让我们试吃。一种乡野的味道。就像维尼夏写出来的不够动人,却十足让人羡慕的生活一样啊。

学会给心灵留一块空地,让追求的心不至于太满、不至于撑坏

在我的认知里,城市生活就代表着奋斗、竞争、忙碌、压力,是典型的儒家思想,代表入世。当压力带给现代人巨大的包袱和沉重的负担,疲于奔命的工作让人甚至窒息时,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则成了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状态。维尼夏正是这样一个对贵族生活心生质疑,为追求心灵归属而开启了种植和研究香草的田园生活的女性。本书正是她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与香草为伴,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让自己活得更加健康有活力!我想,作为没有“足够条件”(太多因素需要考虑)而无法直接退出尘世,像老子一样“逍遥游”的年轻人,“出世”似乎还离我们很遥远。让我们直接放弃手头蒸蒸日上的工作去“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难道我们就不能成为“幸福的人”,去享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NO,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这本书让我反思了这个问题,并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我们当然可以在追求人生理想价值的同时,好好地享受生活。首先,我们要学会给心灵留一块空地。这是一个观念问题,如果你认为全身心投入到薄荷、迷迭香、薰衣草的芬芳中;静静地享受鸟儿的欢唱;可以与心爱的人一起看日出日落、数满天繁星,都是“浪费时间”的话,你当然不能走出压力、在田园中感受自然赋予我们的心灵慰藉。其次,我们要明白这块空地的重要性。它甚至与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是同等重要的。要想在尘世中长久持续地奋斗,我们需要做一些世俗看来"浪费"时间的事;我们需要这块心灵的空地,它会让我们追求的心不至于太满,不至于撑坏,不至于因为焦虑而患上可怕的抑郁症;它会让我们奋斗的后颈更足,因为我们的心可以在这片空地中放空,随时恢复平静并找到继续奋斗的动力!

等我有钱了也想过这样的生活

作者开篇就说了自己是英国贵族,从小孤单奢华的生活让她对一家人在一起的简单纯朴的生活产生了无限的向往,这种家室背景可能是作者有条件义无反顾过这种所有人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的坚固后盾。大多数碌碌平庸的我们只能看着他们的描述心生羡慕。毕竟下定决心过这种生活,极为困难。首先不说为自己后半生的生活考虑,就算是为了下一代的生活环境,我们也断不敢妄自选择。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生的路怎么走,并不仅仅是关乎自己,还有家人后代,若能孤独一世,毫无羁绊地走下去也是一件痛苦孤寂但又洒脱的一生吧。回到书本的内容,作者前半部分讲述自己的田园生活,与香草为伴,介绍各种香草的药用功效,也能学到很多不少植物方面的知识,但内容实在寥寥,与普罗旺斯三部曲相比差之甚远,读完也未必正真了解作者的山居生活,只知他们家的庭院种满了各种香草,而且作者热爱香草,在生活中充分利用香草。书的后半部分,个人觉得更加糟糕了,到了让我不想再读下去的地步,作者把思想上升到了保护环境造福子子孙孙的高度,让我看着像是高中环保题材的范文,还举了各种文献证明自己的观点,后半部分更加令人失望。完全是被题材和封面吸引购买了这本书,如果是在书店看到,是断断不会买的。

看见另一种可能

本书处理的主题:山居,看见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我不想论别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优劣。他们本身就都具有优点与劣势。最重要的是不同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出更本真的自己。对于追求幸福来说,这是不可或缺的。或许山居的生活会让人活的更纯粹,更淡然些吧。毕竟古老智慧中常说:大道至简、大味至淡、大巧不工、大音希声...但是生活的“纯粹”与“淡然”,也只是一种生活选择的价值面向而已,它可能更具有智慧内容,但它并非必然适合于所有的人。毕竟,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城市与乡村,工业与自然,其实都是外在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本心如何。找到、确立自己的生活价值秩序,调整规划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活得满意并不难。最后,谈谈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书名诱人,内容却浅淡,文笔如流水,不像我读过的另外一些自然主题的书写的精彩。这种浅淡直白的短小文章,固然不算一种“高档的留白”。山居的生活,看上去,想象中,让人感觉恬淡惬意。可实际生活本身的利害牵绊让人感受不到时,这种遐想或许很容易流于浪漫,而非现实。读完的画面记忆还仍然在:满庭院的香草,蝶虫萦绕,防蚊祛臭,涂涂画画,交友三俩,他们各自在各自满意的日子中安然快活,就如此这般: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与香草为伴的日子

自今年以来,突然对植物尤其是花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热情,暇时总是四处闲走,寻花问草,不亦乐乎。好友W适时送上这本《京都山居生活》,正合我意,令我对作者那拥有一座庭院、整日与香草为伴的山居生活产生了无限的神往。作者维尼夏•斯坦利—史密斯是个勇于追梦的人。她本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如果她愿意,原应该可以过上一辈子衣食无忧、富足优越的贵族生活。然而,年仅19岁的时候,她对自己的生活心生质疑,为此远赴印度修习冥想。21岁的时候,她又去往日本,原只打算短暂停留,不曾想竟在那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此一住就是30多年。1996年,维尼夏一家三口搬到了京都乡下一所百年老屋,开始了种植和研究香草的田园生活,这本书便是作者在与香草为伴的日子里写下的美好生活片断与感悟。这本书的主要价值一定不在于它的文学意义,因为书中每篇文章并未刻意精心构造,遣词造句也并无特别之处,它就像作者自己的生活,随意、平淡、自在,但读来却不免令人放松,小小地喜悦起来。作者用自己的文字和手绘图片以及丈夫的摄影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座美丽的种满各种香草和花卉的庭院,这庭院充满了盎然的生机和芳香的味道,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情。“培植一座庭院,就是种下满院的幸福。庭院是最接近上帝的所在。”作者在庭院里种植了约有一百五十种香草,有的用来制作美食,有的用来泡茶,有的用来护肤,甚至有的可以用来助眠防病。她在这些香草中获得了很多的能量,也获得了自己的幸福。她说:“园艺看似一门小小庭院里的艺术,却容纳着自然,容纳着地球,乃至浩渺的宇宙。”在她的生活中有了香草以后,“兴趣点一个个涌现,一点点膨胀,人生越来越丰富……”对此我是深有感触的,自从爱上植物爱上花儿,开始努力探寻植物的世界,随着了解的增加,越来越发现那是一个多么美丽、丰富又充满奥秘的世界,它吸引着我深入它,而我也在这探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充实感与愉悦感。其实,不仅是香草、花儿,所有你感兴趣的事物都是这样,兴趣与热情会为你打开一扇门,门里是一个无限深远和美丽的世界,只要你坚持走下去,自然会收获到生命的崭新意义。“忠于自己。享受你的选择,过好每一天。人生就是当下活着的这一刻。”这是《京都山居生活》带给我的最大意义。

读后感

这本书实在太容易读了,也一定是要放在“闲书”堆里的。一个英国女子,旅居日本三十多年,前后两任丈夫皆是日本人。只从这一点,这本书就有点让人好奇。 可真的看了却觉得全不是那么回事,没有惊心动魄,没有山崩地裂,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花前月下。顶着一个贵族的头衔,主动跑去异国他乡过老百姓的日子,四十岁之后开始莳弄花草,之后写下这本书。文章都很短小,写的都是一些日常琐事。但其中一些篇目读后令人深思——教养孩子,传统手艺,环保,天然植物疗法,有机农业……看似很大的题目的在作者笔下都是些琐碎的日常小事,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拿书里的事情和中国做对比。日本的孩子也从小就上各种辅导班,无论学习好坏都要上;日本乡下也还和中国农村有很多相似之处,生活垃圾没有回收,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日本人也很喜欢大拆大建,把原本古香古色的和式庭院和园林都拆掉改做他用,这和中国人大拆古城毁掉老宅子建高档写字楼的行为多么相似;日本人也有使用植物治疗疾病的传统;日本民众对于环保的认识和认真态度让人佩服。很晴朗,很欢快,很可以拿来消磨时光的一本书,可以想入非非,也可以读完就完,还可以如我这般思虑过重。唯一的缺点是翻译。作者提到了众多的花草植物,但翻译官似乎学究气太重了,翻译过来的花草名字都是文绉绉又充满西洋味道的一长串汉字组合,看着让人匪夷所思。再加上这本书以文字为主,不是专门介绍植物的,这许多香草没有图片对照,文章里就那么几行简单的文字,看来看去也不知道某某花长什么样子,开什么花。真是非常非常遗憾。因此,算是有了充分必要的理由,趁着满脑子疑问还热乎乎的,赶紧上网订购了一堆关于植物的图谱书,下周就能送到,到时候就可以按照文字的指引去找对应的图片,好好端详端详这些充满奇幻色彩的香草们到底怎样一副花容月貌啦(可千万别是俺家门口的狗尾草哦)!

知道是理想生活,你能坚持吗?

这本177页的小书一个下午就可以翻完。一个英国女子在日本乡下(京都大原)安顿,种香草吃原生态的东西,就是真的实践有机农村生活,配了不少她自己的手绘图和丈夫的拍照。这俩人都是按自己意愿生活的人,丈夫登山摄影开印度餐馆。女子在60年代放弃英国的贵族生活,跑到印度冥想,然后定居日本,做英语老师,开英语口语学校。然后再1996年定居京都大原。我一直拖了三天读完。文章都不长,主要介绍她的生活,为什么在大原定居,种了那些香草,提倡有机农业,介绍周边的农户,一个个安于原本生活的人,做豆腐的养鸡的卖鱼的种菜的印染的养蜜蜂的做原始榻榻米的。提倡健康生活,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看起来很愉悦。真是让人羡慕的理想生活啊。只是合上书。如果这份理想生活摆在眼前,你能坚持吗?经常看到很多人感叹,误坠尘网中,但是不是在尘网中如鱼得水吗?我是不敢乱发感叹的,我已经是城里人,乡居再理想,我也回不去了,我想享受乡下的好也就得承受乡下的重。前天和在乡下的奶奶通电话,老太太感叹,他们都不种菜了,去街上买菜吃,家里有田亩去街上买菜吃,老太太很愤愤不平,我们也不敢多说什么,我们也不能回乡种菜,能指责别人不种菜买菜吗?还是很佩服维尼夏书中这些坚持的人的。找准自己要做的事,然后坚持学习实践。这个也必须是在富足之后才敢尝试的吧?对她书中对一些英文的词源解释觉得很有趣。摘抄下来再还图书馆。

追寻自然的灵光

近两年,对自然文学稍有涉猎,昨晚在图书馆借阅了《京都山居生活》,将印记于心的一两灵光记录于此。一,关于爱作者在印度冥想修行的八个月期间,受邀在新德里一个家庭做客,席间听到的关于爱的阐述。这家的女儿说“据说在古希腊,爱分为三种:为一个深深着迷的感情被称为‘爱欲’(Eros)。这时双方仿佛要融为一体了,但如果不能更进一步,就无法维持下去。就像短暂的热恋大多转瞬即逝,尤其是在向对方暴露自己的缺点之后,其实,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弱点才好。一旦彼此发展为真正的友情时,就会从’爱欲‘升华到‘友爱(Philia)’,并最终会到达上帝之‘挚爱(Agape)’。简单来说就是无条件、无理由的爱,不畏苦痛和失去的爱。”这家的父亲也说一了段“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深深凝视一个人的眼睛,就能洞悉他的灵魂。有时我们难免会心生动摇,误入情网。但对单身的年轻人来说倒不是什么问题。”“当我跟一个人对视时,会像注视兄弟姐妹一样充满爱意,这样的爱会保持纯粹,而不会节外生枝。如果对方比我年长,我会像对待自己的伯父伯母一样尊敬他。如果对方的眼睛扰乱我的心神,我就会竭力把持自己,远离她,只从远处遥望那美丽和爱。别急于拥抱对方,先感受自己心中的爱,因为爱源于自身。” 他又补充,给他人爱,自己也会收获很多。——————这一段,特别契合我近期的一些体验和感悟,上上周的一个夜里,与三位老中青女友深聊后回家,我在厨房洗着早餐留下的锅碗时,内心竟是多年来的唯一那么一次宁静,而后是豁达,很多的小别扭和不舒适一下舒展开来,感觉生命又升华到一个境界。二、跟池田婆婆学做紫苏汁紫苏汁酒红色,香味甘醇,口感酸爽。公元五百年前后,紫苏是作为中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能缓解失眠和食物中毒等症状,还可以减轻花粉症之类的过敏性疾病。先把两升水烧开,放入红紫苏一百克、绿紫苏两百克,再次烧开后转小火煮十分钟左右。关火,加入二十五克柠檬酸,等它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滤出的汁液倒回锅里中火熬煮,同时加入一千克砂糖。再次煮沸后撇掉浮沫,关火就可以。熬好的紫苏汁可以装瓶冷藏,喝的时候用五倍左右的白开水或苏打水调开。池田婆婆最喜欢用牛奶冲泡。——————还是在遥远的《离骚》中第一次知道紫苏这种香草,后来看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住系列绘本时看到高木直子会在阳台花盆种几棵紫苏,时常剪下做蔬菜沙拉,剪掉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叶子,当时心想真是很好的植物。作为食物我可能在自助餐时吃过,但是印象不深。昨晚看到这里,我就打算等明年生活安定我要种几棵紫苏备用,记之。这本书主要是写了女作家和先生在日本京都一幢百年老宅里的生活,写了他们原生态环保理念的生活方式,并配了些先生的摄影作品。在我们快速发展,离自然和纯真越来越远的时候,反而是在宫崎骏的动画以及一些日本影视剧中,可以找到我们失去渐远的乡村和童年,那大片的绿,那虫鸣,那水声,带我们回到心向往之的恬淡与自然之中。这部作品也一样,读完仿如喝一杯香草茶,舒适愉悦。

生活是一种态度

文/文小妖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变成了一群困在水泥盒子里的囚徒,每天面对的是四方的墙体、四方的电脑以及四方的玻璃窗。儿时在田野里疯跑疯玩的回忆仿佛是隔了一个世纪,就像是前世的一场记忆。十几年的须臾,人在变,世事在变,童年时的景色已渐行渐远,被一幢幢高耸入云的楼房替代,萤火虫、蚱蜢、清溪、山野……最终沦为了回忆的点。被《京都山居生活》吸引的是开篇的几幅照片,绿意盎然的小院,美艳的凌霄花,单瓣粉蔷薇,灿烂的金合欢……让我心之所往。我想,每一个爱生活的人,都会向往拥有一个幽静的院落,院落四周种满了各种植物与花儿,每天与它们相伴,在四季的光景中寻找它们细微的美。然而很多人会说,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确实,盲目的物质追求让很多人的眼光看什么都会镀上一层金灿灿的色彩。追求物质,就意味要能跟上大潮流的步伐,脚步匆匆,很多美好就这样被忽略了。回到书里,我喜欢维尼夏追求生活本源的态度,仿佛她是另一个生活在日本的塔莎奶奶。虽不在同一个地方,但她们的生活态度竟是如此相似。维尼夏说,“培植一座庭院,就是种下满院幸福。庭院是最接近上帝的所在。”也是,每天睁开眼时,就能看到透过玻璃洒进屋里的阳光,推开窗户,满院各色花草,风一吹,花香入鼻,再摘一把新鲜的苹果薄荷泡水,煎一枚鸡蛋,烤几块面包,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常常听很成功人士抱怨,“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钱有了,房也有了,妻儿也双全了,可很多时候还是感到生活不尽人意,总觉得缺少了点儿什么。我想,应该是缺少了一种“生活态度”。而生活并非只是简单的生出来,活下去,期间可以活出很多种花样,只不过是看怎么取舍,怎么把握方向了。维尼夏的庭院,她的花草,手工香皂以及紫苏茶就是她的生活方向,所以她的生活是充实的,也是快乐的。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注重八小时工作之外的生活了,很多女孩在阳台上养多肉,种花植香草,哪怕只是寥寥几株,心情也是愉悦的,植物本身就是一种治愈系的生物,人们可以在它的身上找到很多快乐。虽然不可能拥有一座像维尼夏或塔莎奶奶那样的庄园,但是只要愿意,有自己的生活态度,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在自己栖身的地方,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突然明白像《京都山居生活》这类的书很受欢迎,单从文笔来看,维尼夏的文笔实属一般。可书里描写的那些关于花花草草内容却很吸引人,因为那正是很多现代人所缺失的。记得大正六年时,德富苏峰游历北京,他在漫游记里写道,“登上这座山,我才意识到北京是一个大森林,森林里满是古槐、老杨柳和柏树。视线拉向更远处,你可以看到近郊的古塔巨阁,还能看到蜿蜒山脉直通天外的太行山……”数百年间,山河面目已全非,而今的北京哪还有这番景象?到处都是充满着国际气息的大都市,一座座高楼如同水泥盒子,把人们囚困于其中,因此很多人向往野外的山水诗意生活,向往归向往,有多少人又愿意舍弃这已奋斗多时的成绩,而孤注一掷的去过梦想中的生活?想来没有几人吧。舍弃的,选择的,后悔的,无悔的……总是生活,日子还得照常过。生活,亦如维尼夏的庄园,也需要细水长流长情地陪伴打理。~~~~~~~~~~~~~~~~~~~~~~~~~~~~~~~~~~~~~~~~~~~~~~~~~~~~~Ps.拉拉杂杂的写很多碎语,很多无关书本,只不过是借书发挥,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这本书我只用了几个小时就读完了,内容很浅不深,多是白描。里面的手绘和照片是亮点,也是全本书的惊艳之处。至于维尼夏的文字,刚才已提及,实属一般。很遗憾,书本虽然装帧的很好,但内容相对少了一些,让人觉得不尽兴。特别对植物的介绍,以及一些手工皂、植物酒等的介绍完全就是几笔带过,可操作性不强。

梦想生活

 我生活在魔都,天天步履匆匆,在写字楼里奋笔疾书,凭借暂且能养活自己的收入,把喝咖啡作为小资,把春游视作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闲暇的时候,或窝在家中看书会友,或偶尔贯彻“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高大上理想,逃离熟悉的城市,到其他人活腻的地方,留下“到此一游”的美好记忆。很多人羡慕我的生活,而合上《京都山居生活》,对于作者维尼夏,我羡慕极了。      她无需默念海子的诗,便能时刻拥有我心目中理想生活,它是这样一副美丽模样:静听温柔蝉鸣、细品香草美酒,用指甲花染发,用薰衣草沐浴,举手投足间,尽显长足诗意。维尼夏笔下的生活姿态,琐碎日常、细节丰满。在自给自足的庭院生活中,时光流逝得更为缓慢,似乎在等待那些香草安静生长。      “鱼腥草、老鹳草、魁蒿,这些日本本土的香草,正等着为你所用,放慢脚步去发现它们。”这些我连名字都鲜有耳闻的植物,却与维尼夏息息相关。在她的世界里,“培植一座庭院,就是种下满院幸福。庭院是最接近上帝的所在。”夏日天静昼长,让她更有耐心去观察生活的况味,在土地中孕育出心灵的养分。她找到了生命中蕴藏的神迹,也为自己开辟了一条与宇宙对话的途径。在这里,一切都合乎自然的本来规律,没有被人为的方式所打搅,甚至没有植入下水道工程,简单原始却并不会让人感到不便。维尼夏夫妇享受自己的生活,如他们的邻居康子说的那样:“我想生活在这片风景里,在这里一定能有真真正正的生活。”      看着维尼夏和她的朋友们体验着我所幻想的需要奋斗一生后,在垂垂暮年才能享受到的完美生活, 让我不由得反思自己的当下。维尼夏说,如果一个人在精神上有所追求,那在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之前,应该难以安然处之。虽是朴实无华的表达,却道出了现实的颇多共鸣。在繁华的都市中,正是因为我们仍在不停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常常觉得累,觉得迷失,觉得渺小。仿佛所有的奔跑只是疲于奔命,内心终究迷惘。      维尼夏教我们这样看待生活:“世间的事没有偶然。坚信自己的人生之路。”读到这里,忽然想起这两天被街头巷议的一则新闻:一对90后的大学生情侣,一个放弃保研机会,一个放弃留学法国,回到家乡办起了养鸡场。世人笑他们太疯癫,大约只是我们看不穿。我敬佩他们的勇敢,也许,他们就是下一对维尼夏与梶山正夫妇,梦想生活已经启程。      看着这些典范,心中难免生出涟漪,我却深深明白,至少现在,我并不会立刻追随他们的步伐,放下周遭的一切过往,去过属于自己的“桃源生活”。即便是在维尼夏的美丽故事中,她仍付出了几乎与母亲决裂的代价,若不是经过时间沉淀与峰回路转,难免落下遗憾。梦想生活的诱惑虽着实巨大,但在与现实生活的角力中却未必永远都能稳操胜券。我们很难脱离生活中诸多牵绊,任性地只做自己,因为这往往要直教人忍痛割爱。

读后感

周末的时候去了24小时开门的书店,每次进去实体书店总能找到网上书店给不了的惊喜,总有书想要带回家。这次我遇到的是<京都山居生活>。封面的插画其实并不精致,像是简单的速写画,但也很好地表达得京都的自然风景,绿油油的山丘肥沃的田地。让我想起全世界乡村的不便与落后都是相似的,但不同的是各有各的小幸福。生活还是在于我们怎样去过怎样去理解。所以日本的乡村又是怎样的呢?京都算是日本很有名的地方,其实说是乡村也并不十分合适。据我所知最近几年它发展成了很好的旅游地方,适合度假休闲方式的旅游。书中主要描写的是京都里面一个叫大原的地方,应该算是京都里比较原始的部分。这是一本描写作者与大原的相遇相知和相爱的书:3 其实通过阅读,读者们也和大自然来一场恋爱吧。作者嫁到日本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和筛选,后来对大原的老房子一见钟情。我觉得一见钟情这说法虽然听起来不科学,但其实就是两个相同气质的人或事物相互吸引,相互呼唤然后认定了彼此。作者不只是住进了房子,而且也开始改造房子,整理房子的花园,种上合适的香草,就像作者和房子守护着彼此。书中我们不但可以读到扑面而来的田园气息,还能了解到接近大自然和享用自然界给予我们的恩泽。我觉得后者更重要,所以读完以后我马上就下订单买了些收工香皂:3 读完这书其实都会很羡慕作者悠闲的生活,但我们当然是不可能放下现在的生活突然归田园居,所以只能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家种种花草,用自然的香薰营造温暖的气氛,让自己在城市中也能快乐起来。

夕阳下那满庭葳蕤

夕阳下那满庭葳蕤文 静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无论是否去过,无论隔着千山万水,那都是最终的皈依。我从什么时候向往京都的,已不再记得,只是很久以前,听到过这样的一个说法,大唐并不在长安,她被保留在京都,大概也就是从那以后便在私心里向往起来了吧!哪个需要翻山越岭,需要乘帆渡海才能到达的地方,有着依稀的长安,有着曾经的大唐!这便是我读这本书的初衷,我想当然的以为就算是山居生活,那也是在大唐的山居,那依稀会有这唐时的记忆!可是,我却怎么也没在这位曾经的英国贵族,披头士的追随者,自然生活的执行者的文字中,寻觅到一星半点的大唐踪迹!她的笔下有各种香草的渊源,却没有任何一地一建筑的追溯,那些被历史长河淹没的痕迹,也许就算有心人也再难以找寻,我不由得有些失望,有些莫名的悲哀,有些怀疑,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它们是否还能保留?哪个曾经的长安是否已经被风吹向了宇宙?飘飘渺渺再无踪迹,人们只能从曾经的描述中找到一些轮廓了。于是,我开始恼恨,恼恨为什么我生的如此之我晚!可是,该死的理智却在提醒我,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人保护我们认为应该珍视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与他们。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无比沉重的,什么样的他者才能承受,才能将其贯穿自己的生命始终!一个曾经的贵族,也许她应该有这样的条件!因为她有着与生俱来的权力。只是这权力与她却似乎无足轻重,看书的过程中,我曾想,若我是维尼夏,我是否能珍惜这样的缘分,与曾经的京都真真切切的抱个满怀呢?我是否可以在与唯一的经济来源母亲脱离关系后,毅然决然的踏上远赴日本的轮船?更是否会在与一位日本丈夫共同生活十几年后,生了两女一男后离婚,重新面度独自生活的我曾认为京都这被最雄丽的朝代贵族遗留下来的明珠,理应有一位贵族来描述,因为她们都有着没落却并不让人心生厌恶、鄙夷的贵族气质,因为她的身世可以使她更好理解、感受这个城市的沧桑与阑珊。可是,被这样的人世曲折左右后的我,是否还能秉持当初的赤子之心呢?这将会成为一个永久的迷,显示中的我只是一个中国草根,显示中的维尼夏与京都的缘分也并不是我所编织的那样,历史借助日常生活的手笔为作者提供的人生,给她展现了京都的另外一面,一个与大自然更接近的一面,一个叫做京都大原的一面。洗尽铅华之后的贵族笔下犹如涓涓细流行走于辽阔的草原一样,不急不缓的讲述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写着农居、写着榻榻米、写着有机蔬菜、写着香草茶,写着基督的原意,写着冥想的哲理,这些平淡的生活构筑出踏实的人生,却依稀如同哪年秋日夕阳中的乐游原,随时近黄昏,却也是可待黎明,可待满庭花草繁茂、葳蕤生光的!

真正的幸福,就是做自己想做之事

一口气读完《京都山居生活》。这本书让我心里的某些念头更加强烈了。如果单纯从文字角度,此书算不上太出色。谋篇布局也很随意。只是很简单朴实地对日常生活以及种种人生感悟的叙述。可是,就在这些朴素的文字中,有一种呼之欲出、显而欲见的东西深深打动了我——作者及其笔下人物如此坚定地做自己想做之事,如此率性自然、生机勃勃的生活状态,以及她向我们展示的人生更缤纷更多样的可能。中国有句古话: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其本意当然是指这人一辈子就像草本植物一岁一枯荣那样短暂。可我却以为,此中至少还可衍生出两层意思——其一,人和草木一样,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萌芽、长叶、开花、结果、枯萎,这一生都是自然的过程,无疑也应该努力遵循自己的内心、以一种更自然更舒展也更自我的姿态去生活。其二,这世上的草和木千千万万,或高大或低矮,或喜阴或爱阳,若开花颜色各异,若长叶形状不一,若结果滋味万千……而大自然的美好,也正是在这些草草木木的千姿百态千差万别里。反之,若某天这世上的植物只剩下整齐划一的一种,无论它是挺拔的青松,还是娇艳的玫瑰,亦或是其它任何一种,那样的世界,恐怕不仅仅是不美,而且一定会是令人恐怖的吧。可是,放眼周遭,真正自然舒展、遵循内心、坚持自我去生活者又有多少?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为生活疲于奔命。贫困者如此,富足者亦是如此。甚至后者更甚。正如安妮宝贝在《蔷薇岛屿》里的一段描述:“一些人,他们居住在城市里,有着所谓的阶层和高尚职业。但很多人的生活因为专一的深陷而乏味。他们被自己的欲望和野心盲目操纵……他们从不寻找自己真正的所向。”与此同时,这个世界,在无形之中,用种种方式,潜移默化,又为人们描绘和树立了如何单一乏味的幸福亦或成功生活的模式?而维尼夏·斯坦利—史密斯,本书的作者,她用自己以及笔下人物率性自我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状态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就是做自己想做之事,这才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活方式。维尼夏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却在十九岁时因为对贵族生活心生质疑,远赴印度修习冥想,以寻求心灵归属。之后身无分文来到日本,靠当英语教师维持生计。再后来认识了同样有游历印度经历并与之有共同生活追求的摄影师丈夫。在她46岁那年,因为一直以来对农舍和庭院生活的向往,一家人搬到京都乡下的一栋百年农居,开始了种植和研究香草的田园生活。这本书记录的就是她田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用田园风光一样清新欢快的文字告诉我们,庭院的早晨是如何在鸟鸣和花香中开始,一种叫“紫草”的香草叶如何让堆肥更加肥沃,指甲花如何让她的头发重焕生机并神奇地帮助她走过了抑郁,薰衣草的香味如何唤起她心底有父亲陪伴的夏日时光的记忆,加入柠檬香蜂草的梅子酒是如何可口,蔷薇、柠檬、苹果等绽放漂亮小花的清香植物不仅装扮庭院而且是蚊子的克星……她专程登上伊吹山顶以亲眼看看野生的伊吹麝香草长什么样。她兴致勃勃地跟邻居池田婆婆学做紫苏汁。她在庭院打理香草的时候不知不觉哼唱起少年时最爱的歌《斯卡伯勒集市》的“香草、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各种醉人的清香还有她灿烂生动的笑容透过文字如此真切地浮现在眼前。而维尼夏还告诉我们,八十八岁的池田婆婆是如何活力充沛、爽朗快乐地种值水稻和紫苏;城里长大的盐见夫妇如何因为一本书迷上了无耕、无肥、无农药、无除草的天然耕作方式并身体力行尝试;大学生贵志如何精心学艺并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裱糊匠;那个叫武史的年轻人又是如何放弃大学经济系的学业创意十足、充满快乐地从事染色工艺……如果按照当下某种“高大上”的标准,他们无疑都算不上成功。可他们无一例外都忠于自己的内心,享受自己的选择,过着属于自己的别样而快乐的人生。维尼夏则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特别的才能和天赋来造福他人,天赋是上帝给你的礼物,怎样使用则是你给上帝的回赠。深以为然。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真的应该用心去寻找属于自己这一生的使命。我们也无疑都需要思索——此生究竟要作怎样的选择,才终于不辜负命运赐予我们的那份礼物(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礼物)?
而在读完此书的这一刻,我真的好想去维尼夏的庭院看一看,想俯身去闻闻迷迭香和百里香有着怎样不同的香气。我好想也有一个庭院,在院里亲手种植各种花草以及果蔬。我想如她所说,播种、浇水、劳作、收获,就这样,度过一生。


 京都山居生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