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

作者简介

毛泽东三次为她题写刊名;周恩来对她有求必应;恽代英、萧楚女、邓中夏、张太雷这些每一个名字如同一支火把的先驱是她的编辑……三次停刊三次复刊;推出雷锋、王杰、张海迪这些影响了几代人的平凡英雄;最早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在思想解放初期掀起一场搅动全国的“潘晓讨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几乎都在这本杂志上留下传世之作;“机关刊走市场”苦思冥想,破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机关刊”这一中国期刊业的“歌德巴赫猜想”;“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就是说:《中国青年》找到了新定位:中国励志第一刊!


 中国青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好久没看这杂志了,似乎是潜意识里觉察到了它的变化,不知不觉的就疏远了。也许是它变了,也许是我变了。高中时在校外的报刊亭开始接触到这本杂志。最初喜欢它,仅仅是因为每期封面上的那句热血的口号: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那时候我还年轻,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我不知道所谓的奋斗是什么,估计是努力准备考试,开夜车多做练习题吧;也不知道梦想是什么,估计是考上大学吧。不得不承认,现在看来,当时的我是懵懂的——嘴上说着奋斗和梦想,心里其实一片茫然。所谓“最初的梦想”不过如此,我想,很多人最初也是这样,都是应试教育下的蛋。所以,我不很喜欢《最初的梦想》这首歌:旋律不错,歌词空洞。最初的梦想,焉知不是井底之见?焉知不是借来的梦想?焉知不是家长未竟而强加于己梦想?焉知不是恐惧和欲望的杂糅?大学伊始,所谓“象牙塔”,带给我的是失望,这只是序幕。失望越来越深,与之伴随的是迷茫。失望携手迷茫,最后走向混乱和绝望。鲁迅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要么在梦中觉醒,然后感到绝望;要么在感到梦将醒的时候,让自己麻木,然后自我催眠,昏昏睡去,自言自语道:幸福就在未来。可是,如果所谓的梦想或幸福,不能在此刻感受到,它能在未来某天出现吗?“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这句话让我感到陌生。在图书馆翻看这本杂志,看着这句口号,不知该怎么办。读了《我或我身边青年的生存状态》这个栏目的文章,里面的一些文字,触动了我,就如同暗夜中的星星之火,恍恍恍惚,似有还无。也许还可以这样生活,我对自己说,虽然底气不足。如果说我的人生轨迹在此后有了改变,那最初的几个脚印里一定有这本杂志。没有这本杂志,现在我可能就是郝云唱的歌中那个“逃跑的木偶”,也可能是郑钧歌里那个“努力的奴隶”。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连岳说:“你要按你所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你生活的去想”。这就是对那句热血口号的最好注释,也是对“梦想”这个词最好的诠释。“生命属于自己,有且仅有一次”,人生之所以需要梦想(意义),归根到底是这个原因。
  •     现在的《中国青年》还是不建议阅读了,免得浪费时间。但07年以前的《中国青年》与时代紧密结合,情真意惬理足,绝对值得推荐!最初看到《中国青年》这样个名头,与大部分人的感觉可能一致,这么响亮的名字,不会是带有浓烈的政治倾向吧,又或者是某集团的说教喉舌?不过,实际却并非如此,翻开细细阅读后甚感喜悦,终于能在上百种的期刊中挑得值得阅读的一刊。大人物或明星背后的故事,真实而生动;我们的精神家园、我或我身边青年的生存状态等,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在这里出现,很容易你就能发现自己的影子,原来你的那些困惑和疑虑也不再是一个人的困惑和疑虑。似曾相识的感觉一遍遍重现,让你激动、唏嘘,更能让你平静、思考。有国家大事,也有财米油盐,还有蕗蘟对读者来信一针见血的剖析,分析问题的精、简、准让人过目不忘。只可惜,这么好的一刊杂志只能在记忆中体会了,缺少了“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这两句口号的《中国青年》已找不到定位,迷失了自我,以至于变得华而不实了。但愿《中国青年》早日回归本色。
  •     好像是08年开始改版的吧,越改越恶心,光是那个大红的封面就让人倒足胃口。再看看它新的定位吧:为优秀青年,为精英一族,为社会栋梁全面提供信息支持。内容上,号称要“紧扣社会主题,注重信息梳理,强化思想高度,突出权威话语”。原先“奋斗改变人生”的口号也变成了“先锋品格 栋梁气魄”。我大概是高中的时候开始看《中国青年》的,大学每次去期刊阅览室第一个找的杂志就是她。喜欢她是因为她贴近青年的生活,其中有个栏目叫““我或我身边青年的生存状态”征文”,非常贴近底层,有失业者,有苦闷的文学青年,有偏远地区的教师,有大城市的小公务员,有“白天愁毕业、晚上愁嫁人”的女博,有北漂……只是对于他们生活状态的描述,无所谓好坏,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但是非常真实,很多东西让人感同身受。可现在,她想往何处去?比权威,比得过《人民日报》《半月谈》么?比思想高度,比得过《南风窗》《财经》么?比社会性,比得过《生活》《中国新闻周刊》么?比信息的速度和广度,比得过《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么?什么叫“优秀”?何为“精英”?“栋梁”怎么定义?“权威”如何体现?中国的这么多青年里面,哪些算优秀,有多少精英,有多少栋梁?你这杂志是办给谁看的?这不是摆明了要把自己往“小众”的死路上逼么?翻了下杂志的内容,确实是按照她的既定思路(死路)在改变。“我或我身边青年的生存状态”貌似取消了,多了些《用资本跑赢CPI》《普京延长‘普京路线’》之类的文章,眼瞅着往我们大学时天天往宿舍里塞的那种《大学生时事政治》的小册子上面靠了。所谓的“学养”板块,居然是些“李广偏离了封侯的目标,又缺乏政治眼光,不懂得展示自己,所以封侯之路越走越难”之类所谓的“用现代营销学视角看待历史”的文章。其实跟《戏说乾隆》之流也就一墙之隔。以前的拳头产品,人物,改成一个莫名其妙的名字“潮人圈”?人物也变成了一个颇具符号意味的海霞。也多了些张爱萍儿子写他爹,贵州省委副书记介绍贵州的文章。看得出,是在拼命拔高自己的“高度”,也在拼命体现自己的“权威”。只想说一句,高官不等于高度,权贵也不等于权威。《中国青年》,你究竟要往何处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