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先生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32762385
作者:[危地马拉]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页数:400页

内容概要

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是危地马拉著名作家、记者和外交官,在拉丁美洲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阿斯图里亚斯生于危地马拉城,父亲是位有名的法官,母亲是小学教师。由于父亲不满当时卡布雷拉的独裁统治遭到迫害,全家被迫迁入内地,这使他从小就受到反独裁思想的熏陶,并有机会接触土生土长的印第安居民。1930年,他的第一部故事集《危地马拉传说》在西班牙出版,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第一本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集。1946年,他的代表作《总统先生》在墨西哥出版,从此蜚声拉丁美洲文坛。1949年,长篇小说《玉米人》出版,以其丰富的内容、奇特的风格和神话的氛围而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仙的经典之作。1967年“由于出色的文学成就”、“作品深深植根于拉丁美洲的和印第安人的传统之中”,阿斯图里亚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书籍目录

译序
第一部四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
一天主堂门廊下
二“苍蝇”之死
三佩莱莱的逃亡
四天使的脸
五那个畜生!
六将军的头颅
七大主教饶恕罪孽
八门廊下的木偶戏艺人
九玻璃眼睛
十军中王子
十一劫持
第二部四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
十二卡米拉
十三搜捕
十四歌功颂德
十五叔叔婶婶们
十六在“新院”
十七惹祸的爱情
十八叩门声声
十九算账与喝粥
二十一丘之貉
二十一天旋地转
二十二活的坟墓
十三上呈总统先生的报告
二十四烟花巷里
二十五死亡的归宿
二十六梦魇
二十七逃亡路上
第三部年年,月月,日日
二十八黑暗中的对话
二十九军事法庭
三十冲喜
三十一冷酷的哨兵
三十二总统先生
三十三原来如此
三十四镜花水月
三十五歌中的雅歌

作者简介

《总统先生》是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危地马拉著名作家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中以1898-1920年执政的埃斯特拉达·卡布雷拉为原型,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塑造出一个粗俗、狡诈、凶残、阴险的专制暴君形象。在他的魔掌下,整个国家都笼罩在愚昧、贫穷、恐怖、绝望的气氛之中。
在很多的章节中,读者只能从其他人物的言行、心理和他们的命运描写当中去辨认独裁者如幽灵一般的影子。他是无形的,却无处不在,是活在每一个人心中的神祇。小说用这种反客为主、虚实结合的手法,给暴君的形象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迷雾。全书精心设计的这种阴郁压抑的气氛让人联想到魔鬼统治下的地狱。
《总统先生》同乌斯拉尔·彼特里的《独裁者的葬礼》、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族长的没落》、何塞·路易斯·加西亚·桑切斯的《暴君班德拉斯》一起被合称为“拉美四大反独裁小说”。


 总统先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的名作《总统先生》是一部反独裁小说,以辛辣的笔触刻画独裁总统形象,入木三分,令人难忘。书中描写的总统,喝得醉醺醺,“一面放声大笑,一面继续追捕那只飞来飞去的苍蝇”“衬衣的下襟从裤腰里滑了出来,裤子前面的扣子松了开来,皮鞋带也散了,口水顺着嘴角往下流,向外鼓出的白眼珠变成了蛋黄色”……这个流着涎水、白痴一样的漫画人物,犹如神秘莫测的丛林巫师和法力无边的嗜血恶魔,牢牢掌控他的国家。草根出身的总统,邋里邋遢,喜怒无常,却是比谁都精明。他抱着亲信痛哭流涕,吐了人家一身酒汁秽物,心里早已定下计谋,要把亲信打入死牢。话说总统的一名得力干将恣意行凶,被街头乞丐杀死。总统闻知,大为震怒,可他发现这是铲除异己的良机,将罪名安到政敌头上。他下令杀死乞丐,编造口供,将一名学者和一位老将军打成谋杀主犯。学者锒铛入狱,被判处死刑,而将军一时难以加害,总统便心生妙计,让亲信和将军接触,诱使后者逃跑,只要逃跑便可安上罪名,趁机加害。将军逃到边境,组织起义。将军的女儿来不及逃走,被抄了家,忧苦生病。总统的亲信爱上了她,和她结婚。总统心怀叵测,将结婚的消息登报,气死了将军。总统又设下圈套,让亲信出使美国,途中使用掉包计,派人接替他,将他投入死牢,并告诉他,将军的女儿做了总统情妇。亲信万念俱灰,死在牢里。其实,将军的女儿到处寻找失踪的丈夫,万般无奈,便带着孩子最终移居乡下。这是《总统先生》讲述的故事。故事里的独裁者形象,残暴狡诈,狂妄自大,乃是拉美政治文化的一宗特产。西班牙语“考迪罗”(caudillo),意为“领袖”“独裁者”,就是指他这种人。小说虽以漫画笔调描绘,却并未失之夸张。“总统先生”玩弄权术于股掌之间,像他喜欢捕捉苍蝇,用的是集权政治的两大杀手锏,一是无孔不入的秘密监视,二是无恶不作的军法审讯。他用前者布下大网,严加控制,包括身边的助手和亲信;用后者建立恐怖政治,镇压异己。小说描写老将军逃到边境组织起义,尚未出师身先死,这样处理是对的。写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有写成大团圆结局,这也是对的。让读者看到正义如何战胜邪恶,固然松一口气,皆大欢喜,却会让小说沦为轻巧的漫画。《总统先生》是一部反独裁小说,其真正的力量是在于揭示“政治乞丐”的面貌,揭示权力的毒瘤和罪恶的渊薮,揭示赤贫者的无赖和仇恨,揭示拉美社会普遍的荒芜和劫难。拉美文学于二十世纪中叶走向世界,贡献出一批颇富特色的作品,其中描写本土独裁者的小说非常引人注目,除了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先生》,还有罗亚·巴斯托斯的《我,至高无上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家长的没落》、巴尔加斯·略萨的《公羊的节日》等。这些小说将笔触伸向国家高层权力内幕,予以大胆的揭露和鞭挞,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还没有哪个地区的文学像拉美文学,涌现这么多描写独裁者的小说,不但规模大,艺术上也足可重视,几乎每部作品都有新颖的结构和复杂的隐喻,读来委实令人惊叹。《总统先生》出版于1946年,属于拉美反独裁小说的先驱。木心《文学回忆录》讲到这部作品,说是“有点雨果,有点巴尔扎克,有血性,有生命力”。小说跌宕多姿的叙述,确也含有史诗气概。该篇情节曲折,语言丰富;描写幻觉心理,融入魔幻的元素,构成拉美创作的独特语法。小说第三十七章“托依尔舞”,写那位即将大祸临头的亲信,在总统的庭院恍然瞥见:篝火燃起,鼓声咚咚,负鼠和小矮人乱蹦乱跳,大神托依尔“驾驭着一条由鸽子乳汁汇成的河流,飘然降临”,要求用活人做祭祀,并满意地说道:“……现在我可以把我的统治建立在人捕猎人的基础之上了。从此就不会有真正的死和真正的生了。大家都为我高举希卡拉酒罐畅饮狂舞吧!”人们也在街头高呼:“总统先生”是人民的守护神,是众生之父,是祖国的救星,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总统先生”是宇宙之父,自然之母,是美洲的心脏,是绝无仅有的超人和完人;总之,“总统先生”等同于时间、空间和生生死死的一切……语言、神话、民俗和历史织成奇诡的画面和隐喻;神话的血和政治的血汇流,层层渗透,亦真亦幻,而这便是拉美创作的独特语法,似乎备极夸张,却不能否认,它是对现实的深思和写照。拉美大陆登峰造极的“考迪罗主义”(caudillismo),亦即领袖崇拜的政治文化,在几代拉美作家笔下有了犀利的解剖和描绘。阿斯图里亚斯的反独裁小说《总统先生》,其忧患和讽刺“有血性”,其破格的表现手法“有生命力”。隔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仍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的魅力。  书评人 许志强新京报 2014-01-18
  •     黄夏/文随着加西亚•马尔克斯于2014年4月17日离世,“拉美文学爆炸”四位主将如今只剩一个垂垂老矣的巴尔加斯•略萨。抚今追昔,我们大约可以对20世纪拉美文学,特别是“魔幻现实主义”,作一番总结陈词,或说回溯也罢。其实“魔幻现实”这个东西,并非始自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将,而是更早的两位拓荒人:一位是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还有一位是危地马拉作家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鲁尔福因其模糊生死界域的《佩德罗•巴拉莫》而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相形之下,阿斯图里亚斯似乎就不那么石破天惊了。人们谈起他,就好像谈20世纪初的陈迹,顶多认为他继承了超现实主义的衣钵,而超现实主义本身,早已被更多五花八门的“后现代”所超越。且不管这些,我们先从头说起。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先行者,阿斯图里亚斯有两部作品为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总统先生》(1946)通过塑造一个具高度抽象性的独裁者形象揭示了拉美专制制度的罪恶和人民大众的疾苦;《玉米人》(1949)则广泛吸收印第安神话,大量使用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语言,刻画了一幅从山区、乡村到集镇、都市的亦真亦幻的印第安风俗画卷。后来的拉美作家或多或少循着这两条路子进行创作,阿斯图里亚斯也是他们中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7)的小说家。具体到《总统先生》,阿斯图里亚斯身处一个有着悠久独裁传统的大陆,却写出了这样一部从标题就足以道明一切而非遮遮掩掩的反独裁小说,不能不说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勇气和决心。这部小说充满了各种政治暗算和阴谋,其中的心理角力和政治博弈皆堪称精彩绝伦。小说故事情节大致如下:“总统先生”将某政治谋杀案嫁祸政敌卡纳莱斯将军,指示心腹安赫尔策划将军畏罪潜逃的事实,并乘机将之当场击毙。安赫尔通过劫持将军的女儿卡米拉实施计划,不料肩负谋杀任务的宪兵自管打劫,以至放跑了将军。安赫尔爱上卡米拉,“总统先生”遂在报纸上刊发主持两人婚礼的虚假新闻,气死了预备起义的将军,后又逮捕心腹,设局让其死于心碎,卡米拉则抑郁终老。阿斯图里亚斯1923年因政治原因流亡欧洲,彼时欧洲超现实主义运动方兴未艾。对欧洲文艺抱有极大兴趣的阿斯图里亚斯,自然不会不受其影响,这也是阿斯图里亚斯一直被认为与超现实主义有着直接承继关系的一大原因。但事实上,阿斯图里亚斯对脱离具体情境的超现实主义并不全然照搬,而是有所改良,使之接上拉美这片土壤的地气。具体说来,他放弃了超现实主义着重从人的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来描摹客观世界,转而集中捕捉人在特定条件下,比如危急、恐惧、彷徨、忧郁、焦虑……时的心理活动,将之投影于外物,通过外物施之视觉、听觉、感觉上的变形,反映人心在扭曲的现实之下的变形。由这种手法,阿斯图里亚斯将读者置于故事之中,让我们亲身体验,什么叫政治恐怖。比如他写兵营里的号声,听来仿佛“部落面临危险,或者中世纪城市被围困时发出的不祥信号”;写黎明小贩叫卖“面包!面包!”,被自感大祸临头的人听成“嘭嘭!嘭嘭!”的捶门声;写屋外的人没有听到应门,暗忖“准是住在屋子里的人都是死人”;写将军涉水逃亡,眼瞅着水面尽是“绿色的麻脸、闪光的眼睛和白色的牙齿”;写乞丐躲避追缉,惊闻风吹树林“发出秃鹫般的叫声”;写遭恐吓的医生藏身衣橱,一件件长大衣幻化为“一具具保存在防腐剂里的吊死鬼尸体”……这种类似3D体验式的超现实魔幻,迥异于后来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使用的手法。马尔克斯曾言,欲使不可信之事变得可信,不妨在叙事口吻上采用一种不动声色的“木头脸”方式,并配以新闻精确式的写法,比如,“一群大象在天上飞”,几乎所有人都不会相信,但如果说“四百二十五头大象在天上飞”,效果显然要好得多。(《巴黎评论•作家访谈》)阿斯图里亚斯则反其道而行之,不采新闻式的精确,而专务心理(或个体或群像)的暧昧、隐蔽与幽微,通过点染和放大,迂曲但又无限接近于“真”,文学的“真”,和更重要的,现实的“真”。“魔由心生”的渊源扎根于现实,《总统先生》中,这样的现实就表现为一个长期受到监控的压抑社会。“总统先生”仿佛《1984》中的“老大哥”,面目含糊,无名无姓,又无所不在,其耳目遍布天下,不止在政敌家安插卧底,连心腹都不放过,甚至对卧底设置反卧底,处处都有“负责监视主人和贴身女仆的厨娘,和负责监视主人和厨娘的贴身女仆”。教堂里听忏悔的神父、床垫商店的老板娘、隔壁的邻居、朋友的老婆、茶馆的侍者、妓院的老鸨……这些看似人畜无害的打酱油角色,在叙述进程中时不时地发酵,作者嵌入的某些不相关的楔子,也在不知不觉中起着关键作用,故事的玄机味浓得简直化不开。因而,读者常常像书中人一样,陷入一种既混乱又抓狂的心理状态,想要读出(听出、嗅出……)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感官由此被生生被放大了若干倍。而伴随着朝不保夕的人身和伦理危机,对安全的渴求自然使人信仰各种谣言、迷信和匿名信。读者自可领会,“魔幻”并非凌空蹈虚,而是有其成长的土壤存焉。值得注意的是,这本表现政治恐怖的悲剧小说,完全是以喜剧的方式呈现的。我们可以借用小说中的一个木偶戏班子,来说明这种奇特的写法。这个木偶戏班主,为了让木偶们在表演悲剧时逼真一点,就在木偶身上安装灌肠器,孰料一脸滑稽的木偶泪如雨下显得更滑稽了。悲剧变喜剧,关键点在于如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所说的“喜剧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的那种换位性,《总统先生》中充当“灌肠器”这种换位性的情节,可谓比比皆是。监狱将女囚卖给妓院是为了搞创收;最高法院院长鼓吹公款消费“有助于刺激国家经济”;总统亲信道破当政者为何喜欢公民犯罪:“犯过罪的人最能俯首帖耳地效忠政府”;军法官推销自身存在的必然性:“为了告诉像你这样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被捕的人想要知道的事情”……这种荒诞性,把政治和司法腐败揭示得淋漓尽致,让人绝望得委实倒吸一口冷气;但同时,也十足撩拨起人们的谐谑神经——只要尚存一丝嘲笑,就说明人们没有被绝望击败,没有心如死灰或者安之若素到麻木不仁,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存身的社会,毕竟还有救。这本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多是漫画式的,初读我们可能会觉得脸谱化,似乎除了良心觉醒的安赫尔,其他人都是一根筋似的非善即恶,但深入阅读下去则未必如此。卡米拉敲遍亲戚家的大门而无人应声,固然出自后者的卑鄙势利,也有其顾念一身一家的忧虑;罗达斯和法尔范出卖了曾保护他们的安赫尔,他们实在是有把柄落在“总统先生”手中;即使“总统先生”这个非人格的存在,也是从穷苦人家一路打拼过来,发誓推翻压迫阶级结果却成了这个阶级最忠实的捍卫者,其历程也有许多难为人言的隐衷……人性与专制的搏弈贯穿整本小说始终,其不彰乃至落败,似可从“总统先生”的蜕变上找到答案。一言以蔽之,“总统先生”只是身不由己的一枚棋子。作者这种谴责中所隐含的同情,使本书别具一种宏阔的深度,不由得让我们把目光从“总统先生”身上引开,看到其背后更为复杂幽邃的东西。
  •     标题上来看,《总统先生》一目了然地告诉你这是一部反独裁小说,而从《1984》和《动物庄园》中你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内容上来看,《1984》对于事实的篡改则是明目张胆,而《总统先生》中则充满了掩人耳目的阴谋迫害和政治嫁祸。乞丐傻子在被恐吓中手忙脚乱地杀死了一个上校,“总统先生”则把这桩杀人案嫁祸到卡纳莱斯将军身上,随命心腹米盖尔策划将军畏罪潜逃以达到将其铲除的目的,阴差阳错的是,心腹劫持了将军的女儿,士兵们趁乱到将军府中大肆抢夺打劫,将军却逃之夭夭。心腹爱上了将军的女儿卡米拉,“总统先生”在报纸上大肆宣扬心腹与卡米拉的婚礼,扰乱了准备起义士兵的士气,随后又逮捕心腹,心腹得知自己唯一活下去的支柱-卡米拉-背叛自己的时候,精神随之崩溃,而卡米拉则在无尽的等待中郁郁而终。高处不胜寒,伴君如伴虎,只要“总统先生”稍微感觉到有丝毫的威胁,就会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铲除,为了这个罪名的可信,就需要有无辜的人被逼供,被另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谎言之多让人不得不佩服“总统先生”的权术,万人之上的君主到底需要向谁交代?何不干脆利落地排除异己,为什么要这样一叶障目似的欺骗自己?向来对政治不感兴趣,当初选择读本科就把北京这个政治首都排除在外,讽刺地是工作了还是来到了这个城市,不记得谁说过这么一句话:政治就像女人的yin·dao,再脏都有人搞。政治的恶心之感之于我有增无减。我这样猜测着:是需要向舆论交代吗?这会不会是我太过抬举民众的舆论了?他掌握着武力,掌握着军权,民众如蝼蚁草芥般无足轻重,何必在乎他们的想法?这让我想起了《角斗士》那部电影,儿子谋杀了自己的父亲,当上了罗马帝国的皇帝,战功赫赫的麦希穆斯将军由于老皇帝答应自己战后可以回家乡过安慰日子,而拒绝了新皇帝的邀请,新皇帝继而想方设法要陷害麦希穆斯,而麦希穆斯有着很好的名声,想要摧毁一个人之前必须得先摧毁他的名声。最后的结果是在斗兽场上,新皇帝亲自上阵想要以男人的方式解决掉这个让他蒙羞的将军,却死在了将军手下,自食其果,套用东方轮回因果论的说法:因果自有报应。小说中的故事读者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发生了什么,现实中就没那么幸运,某天惊闻某位为高权重的你从来没听说过的高官下马,罪名似乎都差不多:严重违纪,随后几天就会陆续有关于这个人的详细信息出来,如果以前在搜索引擎中搜索,一定会有这样的提示信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而如今就对国民开放了。这“一叶”在揭开以前似乎就是为了障国民的眼不是吗?如今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地铁要涨价,铺天盖地地征求市民的意见,还来个网上调查,请问坐地铁的人多少人有那个闲工夫上网?这么问吧,即使上网的人有多少人希望涨价?美其名曰缓解交通压力,把人从地下赶到地上,这不一样拥堵吗?市政补贴太多了就是补贴太多了,因此得涨价,这个理由很正当啊,何必非要弄那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呢?这“一叶”到底障了谁的眼?民众怨声载道,明知道你们在说谎,明知道你们基本不坐地铁,而你们也明知道自己在放屁,这次到底障了谁?本想探讨阶级对于恶的影响,结果天马行空地扯到了一叶障目上,恶之于阶级放到下次思考吧。-banny 2014年07月17日 闷热的中午 北京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前半部比较好看。写美洲的还是《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最棒啊
  •     麻木荒蛮的众生相,人心被总统先生的至高权威和“自由”思想浸染得贪婪自私,可憎可恨。整个官僚体系更是一幕幕丑态百出的滑稽戏。于是安赫尔和卡米拉之间萌生的爱情与亲情,更加难能可贵起来。阿斯图利亚展现了强大的掌控力的同时,把大段的描写,那些喧闹和静谧,焦急和沉稳,描绘得触手可得。
  •     先只看了几页
  •     他是一棵印花税的树
  •     和马尔克斯、略萨等人很不一样的拉美作家,更偏古典吧。另外和TG国的黑大佬们比起来,这位总统先生只能算入门级
  •     哎,我反正看不懂,很多隐喻和手法对于一个不了解天主教和危地马拉文化的人来说根本像是在看天书,准备有空先去看看阿斯图里亚斯的危地马拉传说
  •     《总统先生》同乌斯拉尔·彼特里的《独裁者的葬礼》、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族长的没落》、何塞·路易斯·加西亚·桑切斯的《暴君班德拉斯》一起被合称为“拉美四大反独裁小说”。
  •     最后,人面对失去所爱的痛苦从纸中溢出。
  •     描述了众多人物,后面却有总统的影子,拉美文学的佳作。
  •     [所谓由独裁者证婚社会名流参加的婚礼,实际上是在破败的小酒馆,无辜垂死的新娘,濒临绝望的新郎,如此真实而悲伤,抒情,而且美。]已经借了小半年-_-||终于打开看,想不到的顺畅,居然想起了檀香刑-_-||明天把它看完。ps.各种政治斗争
  •     偶尔淘到的一个不错的书籍
  •     很悲哀、很绝望、很凄惨、很黑暗的小说。
  •     书名虽是“总统先生”,但作者把重心完全偏向了总统先生治下的人。总统先生就好像《1984》里的老大哥一样成为了一个独裁者的符号。没有什么事情不为总统先生掌握,那里也就变成了怪诞荒谬之地了。 相较于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阿斯图里亚斯的这部故事性就更强一些,对于细节的描写、环境的表现更是登峰造极。42个章节每个都保持了极高水准,连缀起来更是佩服作者的掌控力。水准极高的拉美文学。 译文也是相当用心,准确与否不懂,但是十分的流畅,有些诗句还译成了律诗。译者真是厉害。
  •     对于一个稍微了解中国大陆近现代史的人来说,本书所描写的所谓政治阴谋真是太小儿科了。人物塑造过于苍白,事件剖析流于表面。相比较薄弱的叙事能力,描写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擅长气氛营造。反而让我觉得有些写法偏古典,接近浪漫主义。
  •     独裁主义民众还有向总统先生申述诉苦的机会,只要排队就行了。
  •     密密麻麻的都是这两个字:“吃人”!
  •     虽然名为《总统先生》,但总统先生的形象却似乎模糊不清。正如权力一般,没有实体,只有存在的形态。书中描绘了一个充满欺骗的丑恶世界,一湾冷酷无情的沙漠,一片毫无希望的荒原。
  •     拉美的独裁者文学读了几部就会审美疲劳。相比而言这部有些普通了。
  •     终于等到重出阿斯图利亚斯的作品了,很不错
  •     按照阿斯图里亚斯的说法,梦幻本身是拉美人感知和理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梦幻是独裁统治下人们为逃避不堪忍受的现实而吞服的一剂鸦片,是那些破碎心灵的避难所。
  •     神奇的土地上,一切都笼罩上神秘的色彩,政治运动像是一场闹剧,以强权和暴力维持的统治,熙熙攘攘各方牛鬼蛇神使尽手段丧失人性良善不过为名利权钱等。极具可视性魔幻现实的比喻俯仰皆是。
  •     卡米拉~这社会的洪流中身不由己。
  •     魔幻现实主义 好有趣
  •     就写作技巧来说,人物之间的转换承接可能是我读过的小说家里最好的之一。考迪罗不可怕,考迪罗之下的谄媚、猜疑、沉沦更恐怖。
  •     作为早期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并没有太多复杂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结合,因此比较流畅易读。通过多线叙事结构叙述了一场政治阴谋下各个阶层人物行为活动,展现了一个独裁的国家机器的恐怖统治。文中对于总统先生没有过多的描写,但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无时不刻在这位独裁者的阴影之下。借印安土著召唤火神来隐喻独裁者的场景十分精彩。男主角作为这位独裁者的亲信,一个外表英俊内心险恶的男子,而为了爱情走上救赎之路,最终走向毁灭,又充满戏剧性的宿命感。
  •     看其他国家的小说总觉得荒诞不经,然而我们在别人眼里又何尝不是呢。虽然作为东亚人对于充满奇异色彩的拉美文学多少无福消受,但理想总是一致的,美好的愿望也是一致的。作者全篇充满暗黑风格的描述以及让人窒息的故事正是一种希冀的暗示。
  •     看似荒诞的故事里透出挥之不去的恐怖气息,独裁者的土地里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     为什么我读阿斯图里亚斯读出了浓浓的一股雨果的味道。
  •     看的完的是不是都是西语学习者。。简单的翻了前两章,米有趣味。。不评价
  •     这样负能量满满的时代毕竟过去了。
  •     俏皮,黑色幽默
  •     断断续续的看完,感觉好像是鲁讯笔下的那个黑暗的社会,营营苟苟的艰难众生,在夹缝中求生与爱,活着被死亡还要悲苦。
  •     非常精彩,仿佛在看毛某的傳記
  •     非常动人的小说,翻译得相当棒!地狱一般的世界,无所不在的el presidente, 所以人被练就地无情残暴,故事结局就是要毫无美化地血淋淋地给你看。很喜欢男主Cara de Ángel(天使的脸,名字起得妙),拥有撒旦一样的美丽和无情。明明是悲剧却营造出漫画一般的讽刺喜剧感。
  •     考虑到近百年前的作品,总体而言还不错,结尾的处理不太喜欢
  •     政治阴谋...脸谱化...窝在图书馆四楼有阳光的座位 同时还拿了本一块六毛钱的《百年孤独》 感觉这类小说都好像 沉重的思考
  •     风格很拉美!内容真的比马尔克斯差好多!
  •     相当优秀,很文学的聚焦政治的小说
  •     回北京火车上
  •     有别于马尔克斯的族长,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是活在每个被统治者的心里的。总统先生的正面描写不多,但却从各个其他人物身上体现出其可怕。马尔克斯的族长是孤独的,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是可怕。我更喜欢前者,不过在本书中意外找到了《百年孤独》模仿这本书的语句。
  •     太松散了
  •     意外的群像剧。已经颇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     同乌斯拉尔·彼特里的《独裁者的葬礼》、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家长的没落》、何塞·路易斯·加西亚·桑切斯的《暴君班德拉斯》合称为“拉美四大反独裁小说”。
  •     就作者的时代和所处背景来说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了。
  •     弃。2017.3.27
  •     木心 荐
  •     严肃吗
  •     世上再没有一个人可以和阿斯图里亚斯相比。 好难过。
  •     Realismo magico
  •     这本算是容易读的,可还是有点八字不合。属于读的时候觉得波澜不惊,评论里叫的好,会同意但是不完全能主动发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