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

出版日期:2015-2-1
ISBN:9787305146439
作者:[法] 莫里斯·布朗肖
页数:122页

内容概要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1907年生于索恩-卢瓦尔,2003年逝世于巴黎。布朗肖一生行事低调,中年后不接受采访与摄影,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整个法国当代思想界,对法国许多大知识分子和大作家如乔治‧巴塔耶、列维纳斯、萨特、福柯、罗兰‧巴特、德里达等都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跟传统小说不一样,在《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里,故事情节不存在,空间被最小化(发生在他的房间里)。这是布朗肖对自己的呢喃,或者更确切地说,布朗肖的对象是一个陌生的“我”。否定喧嚣的世界,作家抹掉了“我”,是这部小说的主要意图。布朗肖写作《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仅仅是为了使之成为一个文本,成为一种文学。
这部小说的时间参照是不存在的。布朗肖寻找的是“另一个时间,一个更古老、古老得可怕的时间”。这种时间的不存在性导致了写作的重复,同时也导致了现在的不存在和“这一次的不存在”。
所以会发生什么呢?我确实想过回避,想要卸下重负托付给他人吗?更确切地说是不让自己看到那个陌生人,不去打扰他,抹掉他的足迹,从而使他所完成的事能够分毫不差地完成,从而使这件事不是为了始终处于事件边缘、事件之外的我而完成。它的发生应该像电闪雷鸣般爆发、轰响、神圣,而我能做的只有无限地接近,抓住其中的不确定,维持这种不确定,坚持住绝不退让。是在以前吗,在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那个像哨所的小房间里,在那里,已经消失的我却远没有感到从自身解脱,反而觉得有义务保护这种消失的状态,维持这个状态,从而使之延续下去,永远延续下去?不就是在那儿,在不属于任何人的极度悲伤中,我被赋予了以第三人称谈论自己的权利?


 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法]米歇尔·布托卡夫卡的记述与布朗肖的记述的相似丝毫没有削减后者的原创性,因为他继续探索,并把光带给了他的前辈,而没有像其他那么多人一样满足于接受光芒。到了《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Celui qui ne m’accompagnait pas),在适用于卡夫卡文本的研究方法被揭示为几乎不可用的那个点上,人们清楚地得到了某种全新的事物突然出现的印象。布朗肖的伟大胜利就是:为了谈论他所做的事情,他迫使我们,向他借用他的语言。事实上,我们在封面上看到了“记述”(récit)一词,但《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不是一篇记述,至少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那种记述,而这个词的在场并非一个过失的产物,因为我们的不精确的语言让我们支配的一切,正是那最不具迷惑性的东西。第一句话看似极其无关痛痒:“这一次,我试图与他攀谈”(Je cherchai, cette fois, à l’aborder);随后,我们得知,每一个元素,不管怎样地简单,都有很多可以说。它们把我们带向了各式各样早熟的、一般有效的结论,但不是在这里。词语总是过于沉重,以致无法恰当地描述布朗肖想对我们传达的东西。但他同样会让词语经受一种有条不紊的减轻。这是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步伐的颠倒。为了让词语充满意义,福克纳会用各种各样的预备程序来宣告它们,并积累那些由“不仅……而且……尤其……”所表达的庞大句子。相反,在布朗肖这里,人们注意到了一个缓和语气的措词的持续使用:“至少”(du moins)。布朗肖并不试图赋予语言一种增强的意义,而是通过仔细地拆解语言,揭示语言已然包含的无边的意味。他成功地唤起了真实之物的一个减轻了的重影及其脆弱性,这重影通过反冲,让我们日常世界的重量和荣耀同时发生了炸裂。他向我们表明,有可能谈论一个伙伴,而这个伙伴,与我们相信的必然之事相反,并不与他相伴;由此,他让我们以某种方式步潜入了存在(l’être)的前厅。这就是为什么,要概述文本是如此地困难,因为它包含的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情节,而是一个时空内部展开的种种尝试,并且,我们时空的某些十分重要的特征在那个时空中缺失了。叙述者已经失去了世界的坚实表面,并为重新发现它而四处漂游。他的尝试不能算一次回归,因为存在无论如何已经在那里了。他还多次说道,在他漂泊期间,他也在别的地方,且完全静止不动。他自身的一部分就栖息在这无论如何逃避了他的稳固的现实上。试图把这个文本还原为一个明确的生理或心理状态的描述,是徒劳的,但显然,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够从他身上发现其经验的相似物,即失眠、疾病或眩晕的话,那么,这个文本就不会有同样的影响或同样的力量了。我们所有人,都曾与这样的怀念,与这样的无力,擦肩而过。我们所有人,都曾在这先天贫困的生命中,忍受摇晃跌倒的风险。我们所有人,都曾差点被“照料得很好的小花园”(中译本,第55页)的大玻璃窗分开,花园的“绿色”叶子带来了面前世界的唯一彩色的面容,因为在那个世界里,就连床、桌子这样值得赞叹的日常对象,也都隐匿了起来。------------------------------------------原文发表于《新法兰西评论》(NRF),第8期,1953年8月,第331-332页。(lightwhite 译)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看中译的就不评价了
  •     创作笔记与文学化的《假面》(所以也可以说是“性格面具”而这本里的是文学人格),喋喋不休的沉默。(没有前几本布朗肖好看是真的
  •     贝克特:➡️无;布朗肖:无➡️。
  •     最流动含混的形象却是「我」
  •     “生活于我而言就是永远存在于此处并且只在其周围演变,永远处于没有探索的旅行之中,服从自身,与最高权威平起平坐。是的,这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尽管这样的生活使我迷失在难以忍受的寂静与孤独之中,我还是可以说:必须如此,必须如此——我深深地吸引着你。”
  •     看不懂。又浪费一本布朗肖。
  •     冷静且毫无温度的叙述。
  •     可能的序列是:马拉美/普鲁斯特——贝克特/布朗肖——罗兰巴特,同时还可以参考废名
  •     《福科/布朗肖》这本书帮助我理解这本书,可是还是跟不上布朗肖的思路。
  •     一如往常的晦涩难懂 取消自我/否定自我/继而在“他”中寻找“我”
  •     大师的文采还真是难懂
  •     被这套书带入了莫里斯的坑。
  •     他 我 你 在濒死中的交流共通与文学空间中的游荡的缠绕关系
  •     没有悲伤的话其实又会想念悲伤的
  •     无限的时空和虚无
  •     已在自我中迷路
  •     他在人海中穿行。他是一个野心家,胸中积郁的绝望火焰鞭策他头也不回的往前走。那个时候他们都到哪里去了?那个时候他是那么的孤单,他抱着膝盖藏在角落里,脸上自嘲的笑容活像一幅溶解中的小丑面具。他记得自己在遥远的汽笛声中入眠。他梦见骑士与公主在海边手拉手迎接黄昏的到来。
  •     自始至終,我相信,不止我一個,會有不止一個我的想法。直到遇見布朗肖,所有的感動都在這本書裡。
  •     太墨迹
  •     4.5。很有趣。写作+空间+时间交织。真的非常有趣。每次读布朗肖都有种无由来的空旷感,然后脑子冒出一个词——“思维洪流”。
  •     “我”与无“我”的“他”,以非人格分裂的方式进行对话。不久(一分钟或是一个月)之后,我将完全忘记这本书里所有的词语与句子,但我永远能回想起在阅读它的时空里,它反加之于我的全部体验。
  •     多佳句少佳篇
  •     “作品永无主人,只回应那个不断消失中的自己”
  •     我总是觉得翻译有问题
  •     2017年1月21日
  •     呢喃集,有趣但并不深奥,而且创作这种东西其实完全不需要什么才情,勤快点多随手记录就是。
  •     像是在消耗未來,感覺我說的話已經超過了,自己所能說的量,感覺我已經走在自己的前面以至於最遙遠未來的可能性也衹能如此了,我再也無法超越自己的未來了。同時這也提醒了他自己的命運。然後耳邊響起了那句老話,一天又過去了,是吧……
  •     Fucking awesome!可能去年我阅读《死刑判决》的方式不对,改天重读。这书是我能想到的最佳形而上小说。彻彻底底的孤独,一杯水这样简单的心愿也不会被满足。“一种永恒躁动的边缘。”
  •     从未发生之事因其未发生而一遍遍重复自身,无始无终。
  •     拒斥阅读的作品一般都不太受欢迎吧
  •     哲学性太浓烈,应该是自己和自己在时空里的对话,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还没看太明白,多看几遍应该会有大收获。
  •     没读懂一头雾水!读懂了收获巨大!
  •     既然修辞是书写的露怯,布朗肖着手于某种元修辞的书写,以大写的Rien为中心不断触摸边缘,时不时松动一下边界。“我在此停留。停留似乎也是痛苦所希望的,我觉得它必须有我才能停留”
  •     没有伴着我的一个,我祝你快乐,我最后能够抵达的是,微笑;过去,现在,未来,我们都可以在诗歌中再见
  •     一如既往的晦涩,但对人格之多元性的展示,却很有剥洋葱的利害之处。尤其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反复拷问“我”和“他”(另一个自己)对于写作命运的选择,这倒像是作家的心理独白了。
  •     4星半。作者是容器。这套书感觉最丰富的。
  •     雨中的午后,昏昏欲睡,勉强从桌上起身,看见他回过头,匆忙的走了,你别躲了,我不追你了,你放心。
  •     翻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