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人口安全

出版社:米红、周伟、 马鹏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10出版)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16112311
页数:26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5 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 另一方面,城市化产生了人口规模效应,体现为对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集约利用。在节约能源和碳减排方面,主要表现为: 2.5.1 城市化促进集中供热,比分散供热节能 我国农村在冬季普遍采用自备煤炉取暖,部分小城镇采用锅炉分散供暖,而这部分中小锅炉热效率普遍比电站锅炉低得多,燃料消耗高得多。一个小锅炉房在采暖期每平方米的供暖面积煤耗31公斤,而集中供热中心的煤耗还不到20公斤,即集中供热中心可以节省1/3的煤耗。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冬季取暖热能利用率只有28%—30%,如果每年热能利用率提高1%,就相当于节约能源3%,等于增产1000多万吨标准煤。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热力集团肩负着北京市全市30%的居民家庭、1.2亿平方米的供热任务,通过热电联产,热电厂的余热通过热力管网输送到热力站,最终到达居民小区。北京每年取暖用煤需求量为700万—800万吨,集中供热率已经达到70%。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都需要供暖,在特定的低温天气下,长江以南部分地区的居民也需要多种方式的供暖。假定冬季需要供暖的人口为全国人口的50%,即为6.5亿。城市化率每提高1%,有650万人由分散取暖转变为集中供暖,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则每个采暖季因集中供暖而节约的煤炭为:相应地,每个采暖季可减排二氧化碳在380万吨以上。 2.5.2 城市化缩短交通距离,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 中国农村由于公共交通设施欠缺,居民出行越来越依赖于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部分先富起来的居民已经拥有家庭汽车。农村机动车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已经形成较大规模。2008年年底,我国农村摩托车的家庭普及率已超过50%。由于农村地域广阔,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庞大,对于家在郊区而在城区务工的农民而言,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与城市公交相比,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能效低下。 根据《中国城市畅行指数2006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中国大中城市上下班通勤距离平均为9.9公里,其中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的通勤距离最远,分别为19.3公里、16公里和13.4公里,其通勤时间也位居前三位,分别为43分钟、36分钟和32分钟,相应的三个城市的平均行驶速度为26.6公里/小时、26.9公里/小时及25公里/小时。而通勤距离最短的哈尔滨上下班路程仅5.9公里,通勤时间平均为19分钟。

内容概要

米红,男,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出生于青岛市,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地理学专业博士后。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力资源部、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系统仿真基地主任,浙江大学政策仿真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自2004年以来先后多次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和去美国德州农工大学(2004)、美国贝勒医学院(2004)、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2008)、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2009)、巴西里约联邦大学(2010)、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2010)、美国杜兰大学(2010)、日本大学(三岛校区,2010)进行学术访问、学术演讲和项目合作研究。自1997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科技部软科学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等共12项,获得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l项,国家有关部委办局和地方政府委托的各种委托研究项目、课题80余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2005,2007),获得省部级二等奖5项(2008,2010)、省部级三等奖8项(1998—2010),副省部级及厅局级奖10多项(1997—2010),全军科技进步奖1项(1999)。1996年以来以独立作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中英文文章160余篇。周伟,厦门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博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后,美国TULANE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讲师。马鹏媛,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气候变化约束下的人口城市化与能源消费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人口—经济—能源—环境”研究 1.2.2城市化与工业化研究 1.2.3城市化与工业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研究 1.2.4对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责任的研究 1.3基本概念界定 1.4数据来源 1.5方法、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5.1研究内容与方法 1.5.2研究技术路线 1.5.3创新点 第二章城市化、工业化及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2.1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系统动力学 2.1.1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Keyfitz模型 2.1.2人口迁移的重力模型 2.1.3迁移模型的修正 2.1.4对城乡人口自然增长的MonteCarlo仿真 2.1.5对未来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2.1.6对仿真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2.2中国工业化进程分析 2.2.1工业化的一般规律——钱纳里模式 2.2.2中国的工业化特征 2.3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2.4城市化、工业化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提升作用 2.5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 2.5.1城市化促进集中供热,比分散供热节能 2.5.2城市化缩短交通距离,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 2.5.3城市化降低生育率,减少总人口,从而减少碳排放 2.5.4城市化促进人口结构转变,老龄化降低 能源消费及碳排放 第三章“人口—经济—能源—CO2排放”的系统研究 3.1“人口—经济—能源—CO2排放”系统仿真的情景分析 3.1.1情景分析原理 3.1.2情景分析的设定 3.2参考模型 3.2.1DICE模型 3.2.2FREE模型 3.2.3MARKAL—MACRO模型 3.3“经济—能源—碳排放”的系统动力学 3.3.1经济子系统 3.3.2能源需求子系统 3.3.3能源供应子系统 3.3.4能源价格子系统 3.3.5能源政策子系统 3.3.6碳排放子系统 3.4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3.4.1主要仿真结果 3.4.2对仿真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第四章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责任 4.1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国际比较 4.1.1累计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比较 4.1.2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比较 4.1.3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 4.1.4排放阶段的国际比较 4.2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水平相关性的国际比较 4.3出口产品中的“虚拟能”与“虚拟碳” 4.3.1“虚拟能”的测算 4.3.2“虚拟碳”的测算 4.3.3“虚拟能”与“虚拟碳”的计算结果分析 4.3.4结构优化下的“虚拟能”与“虚拟碳” 4.4中国碳减排的国家政策 4.4.1强化节能战略 4.4.2发展清洁能源对碳减排影响深远 4.4.3持续增加森林碳汇能力 第五章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对能源消费的约束 5.1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约束 5.1.1能源消费产生的污染问题 5.1.2能源开采、加工、运输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5.2气候变化对能源消费的约束 5.3多目标决策的“可能一满意度(P—S)”方法 5.3.1“可能一满意度(P—S)”方法原理 5.3.2“可能一满意度”算法 5.4碳排放的多目标决策(P—S方法) 5.4.1从能源消费角度推算碳排放峰值的可能一满意度 5.4.2从人均碳排放及排放强度推算可能一满意度 5.4.3碳排放可能—满意度的优化分析 第二部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约束下的适度人口研究 第六章国内外适度人口容量研究综述 6.1国外现代适度人口研究综述 6.1.1索维的适度人口理论 6.1.2赫茨勒的适度人口理论 6.1.3其他学者观点 6.2国内适度人口容量研究综述 6.2.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传统的适度人口理论 6.2.2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理论 6.3我国目前适度人口研究现状 6.3.1早期适度人口理论 6.3.2现代适度人口理论 6.3.3可持续适度人口理论 6.4我国人口容量研究常用定量算法 6.4.1生态足迹法 6.4.2可能一满意度算法 6.4.3其他算法 第七章多区域人口评测暨城市群人口容量实证研究 7.1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7.1.1城市群的概念 7.1.2城市群的基本特征 7.1.3城市群的不同分类 7.1.4我国目前城市群发展现状 7.2实证研究城市群选取说明 7.2.1京津唐城市群概况 7.2.2山东半岛城市群概况 7.3区域适度人口实证研究 7.3.1指标体系的建立 7.3.2城市人口评测实例——以天津市为例 7.3.3对于城市人口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第三部分区域人口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 第八章低碳转型背景下浙江的人口发展研究 8.1浙江省人口现状 8.1.1总人口情况 8.1.2人口素质分析 8.1.3人口城乡分布 8.1.4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 8.2浙江省适度人口研究以及适度城乡人口研究(常住人口口径) 8.2.1多维度浙江省适度人口 8.2.2多层次界定浙江省适度人口 8.2.3P—S可能一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 8.2.4P—S法在浙江省适度人口容量预测的运用 8.2.5指标数据拟合 8.3省外迁人人口的测算 8.3.1人口迁移模型 8.3.2迁入人口预测 8.3.3预测结果分析 8.3.4研究结论 8.4统筹城乡人口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8.4.1统筹城乡人口发展的问题 8.4.2统筹城乡人口发展的对策 8.5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开发研究 8.5.1浙江省的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特征 8.5.2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开发 8.5.3浙江省发展新能源的SWOT分析 8.5.4浙江省发展新能源的技术特征 8.5.5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设计 第九章总结与展望 9.1主要结论 9.2建议 9.3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气候变化与人口安全》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气候变化与人口安全》是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丛书之一。《气候变化与人口安全》共九章节,内容包括绪论、城市化、工业化及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人口—经济—能源—CO2排放”的系统研究、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责任、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对能源消费的约束等。《气候变化与人口安全》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气候变化与人口安全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