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宝藏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62477129
作者:[法] 菲利普•索莱尔斯
页数:224页

内容概要

菲利普•索莱尔斯(Philippe Sollers,1936—),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思想家,“原样派”的杰出领袖。其数十载的文学探索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和人文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与罗兰•巴特、克里斯蒂瓦等同为法国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出色的文学理论家,而且是多产的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奇特的孤独》、《公园》、《天堂》、《女人们》、《游戏者的肖像》和《威尼斯节日》等。

作者简介

●菲利普•索莱尔斯,法国国宝级作家,爱情至上主义者。罗兰•巴特曾说——世人所要做的,便是向索莱尔斯学习。
●这是一部以《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为主人公的爱情小说。书中凝聚了司汤达的情史、爱情观的精华。
●一位情圣讲述另一位情圣的故事——司汤达、索莱尔斯,两位臣服于爱情的大师,心灵交融,演绎了法兰西式的浪漫与意大利式的激情。
(菲利普•索莱尔斯是一位大师,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罗兰•巴特的密友,著名符号学家克里斯蒂瓦的爱人,原样派的创始人。他的小说很特别。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司汤达,他的情史与爱情观历历在目,但索莱尔斯也是在写他本人的爱情与思想,在美丽、古雅的威尼斯,这位隐居者的种种遐思,引人入胜。)
"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没有完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结构松散,甚至有些支离破碎。行文多跳跃,饱含片断式的丰富联想。作者称之为“超小说”。这是一部时空穿梭的作品、一场灵魂的对话、一次爱的探险之旅,并向法国19世纪大文豪司汤达致敬。
小说叙述“我”与意大利女子米娜因司汤达结缘,隐居在威尼斯。“我”的情感体验同司汤达对爱的解读遥相呼应。更奇妙的是,司汤达笔下的人物轮番登场,亦幻亦真。通篇穿插司汤达作品的精彩段落及书信日记中的肺腑之言。


 爱的宝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重复的母题始终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轮番登场。爱情不过是男女主人公换了名字的再一次温习,正如菲利普·索莱尔斯(Philippe Sollers)所言:“这两枚戒指是为16世纪末的一对男女打造的,如今戴在我们的左手上。我们接替了何人的位置?不得而知。”作为小说家和结构主义者,索莱尔斯的《爱的宝藏》弥漫着虚构的浪漫氛围、碎片式的松散叙述以及符号学的深邃意境,挣脱了时空的束缚,在超小说的语境中展开了一场爱的隔空对话。  所有人世间的宝藏在时光的沙漏之下,惟有爱浮出水面,索莱尔斯即是爱的打捞者,罗兰·巴特说:“世人所要做的,便是像索莱尔斯学习。”司汤达也曾说:“爱,在我眼中,从来都是最要紧的,或者说惟一的事。”在百年的沉浮中,索莱尔斯与司汤达共同坠落在爱的旋涡中,讲述爱、歌颂爱,在隐性遥契之间丈量着爱的变迁。虽然索莱尔斯大量引用司汤达的作品,但他描绘的并非司汤达,而是经由阅读内化到个人体验的“司汤达化”的索莱尔斯。  时间旅行者倘若受到神灵感召,一定会心有所感。《爱的宝藏》中的“我”与意大利女子米娜因司汤达而结缘,在司汤达的爱情观中反观自身的处境,期间还有司汤达笔下的人物蒙太奇般的还原以及他在私人书信、日记中的间断性自我倾诉。司汤达终生都爱恋意大利女子马蒂尔德·邓波夫斯基,但马蒂尔德始终未接受这份感情。为了探究爱情的本质,司汤达写了《十九世纪的爱情》(又译《爱情论》),书中很多女子均有马蒂尔德的形象。巧合的是,在《爱的宝藏》中“我”的情感体验也与司汤达对爱的诠释遥相呼应:“1818年3月,司汤达在米兰发现了爱情,真正的激情之爱,同时饱尝了爱的温情、复杂、沉醉与灾难。而和米娜一起,‘我’再度唤醒了他,跟随他的脚步,重新踏上意大利的征程。”司汤达和索莱尔斯对于世事情感的质疑从未停止,他们长期蛰伏于大众的视线,司汤达的《帕尔马修道院》出版10个月都未见任何记者阅读、分析与赞赏,因为他不愿被收买的读者在仇恨和恐惧中度日,如此不善交际让他在法国文学界的名声远低于福楼拜,而“我”也隐居在威尼斯,某种程度上,他们只扮演了执笔人的角色,真正的写作者是他们背后的女子。  米娜与司汤达的渊源更加深化,她专攻法国文学,但只研究一个作家——司汤达;另外,米娜的名字就源自司汤达的短篇小说集《红与绿》中的短篇《米娜·德·旺盖尔》,父亲为了消除人物怪诞疯狂的性格,在此基础上给女儿的名字多加了字母“n”——Minna,这似乎也来源于司汤达写作的怪癖之一——使用加密语言,将文本编成密码。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司汤达或真实的传奇性》这样评价司汤达:“司汤达信赖真实;失去真实,意味着虽生犹死;真在哪里闪光,美、幸福、爱情和一种自有其道理的欢乐就在哪里闪光。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想象女人。”爱情和死亡一样强大,司汤达所有对爱情的观念都应追溯到《十九世纪的爱情》,他将爱称为“结晶”并以激情之爱、虚荣之爱、肉体之爱、趣味之爱呈现。对于“我”和米娜来说,趣味之爱易获得满足,而激情之爱则是世间的珍宝。在现实中却并非如此,在爱情的维度里,情感的纯度被世俗趋于感官的商业产物渲染,无限降低着自身的纯度。惊叹、幸福、希望、爱情诞生、燃起爱欲、发出质疑、幸福再次降临……这七段螺旋式升华的反复在现实和虚拟中分别得到了应验。现实中的司汤达与马蒂尔德、索莱尔斯与克里斯蒂娃,文本中的“我”与米娜、《红与黑》中于连与德·瑞那夫人、《帕尔马修道院》中法布利斯与克莱莉娅,似乎每一对恋人都难逃司汤达所设下的爱情魔咒。  在司汤达的观念中,真正的爱情常使人想到死亡,心中宁静,没有恐惧,把死亡视作平常的参照物,或是获取许多东西的代价。作家的命运充满着小说中的神秘力量,现实中未遂的愿望,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女人会在虚构中达成,正如司汤达所说,爱情诞生于自我书写的生活,毕竟,爱之苦痛仅在刹那间,爱的宝藏较生命更长远。2014.03.07 文艺报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4-03-07/74845.html转载请发豆邮告知,谢谢。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典型的白左余孽,古拉格才是作者应该呆的地方。还没见过这么自恋又自怨自艾地谈爱情的,话说这本书的唯一价值就是认识了司汤达和作者一样白痴。
  •     文学评论与爱的糅合体。习惯了读国外作家的书,国内作家的写作方式与语言,只剩两个字:低级。
  •     很好读
  •     一颗老灵魂的收藏癖
  •     司汤达和爱情都不好玩
  •     翻译的有些问题呀!
  •     原谅我的无知和愚昧,对司汤达不感兴趣,所以对这本开篇司汤达,闭篇司汤达的书根本没有什么好感。留着日后重读,我说的日后是指十年之后
  •     #2013095#
  •     2
  •     轻佻之极、聪明之极的小说,伪装成漂亮的学术风格,呈现主人公与司汤达在命运的关口如何向完美的爱情屈膝之景。这种取消时间的平行镜像的世界,伴以高度平滑的沙龙般的语言,呈现出高人一等的智力与趣味。这部小说,完美地体现了阅读与创作的关系!
  •     。越读越兴奋
  •     无法评价。一个字也没看懂。而且我自以为对司汤达已经蛮熟悉了(
  •     因为上课而首次接触索莱尔斯的作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没有具体的情节,有很喜欢也很值得玩味的句子,但可能自己火候未到,还是不太欣赏得来此种类型的小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