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十讲

出版社:上海古籍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532547968
作者:赵声良
页数:258页

书籍目录

序第一讲 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二讲 敦煌壁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第三讲 敦煌壁画风格第四讲 敦煌彩塑艺术第五讲 飞天艺术新探第六讲 故事画的艺术第七讲 敦煌壁画与中国画空间构成第八讲 从敦煌艺术看大唐气象第九讲 敦煌写本书法艺术第十讲 敦煌艺术与中国现代美术后记

作者简介

敦煌艺术十二讲,ISBN:9787532547968,作者:赵声良 著


 敦煌艺术十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其实有的时候借书是看看出版社的,上海古籍,这应该算是一个保障吧,反正关于敦煌的书,也是我的专业书了,必须看,那就从这些比较简单易懂的看起来吧~这书看起来真的很轻松,不枯燥,我自己判断一本书是否好有一个标准就是看的快慢。。。。这本书呢主要讲了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偏于绘画、雕塑、建筑形式略有提及然后是书卷的比较。对于入门来书好看易懂,内行当然不能满足于此书~其实我觉得这本书的序言写的挺好~
  •     1 伏羲、女娲画像:通常伏羲手持矩,手上有一圆轮,内有金乌,象征太阳;女娲持规,身上圆轮内有蟾蜍,象征月亮。(三足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也称金乌、阳乌,或称三足。传古代人看见太阳黑子,认为是会飞的黑色的鸟——乌鸦,又因为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又因与太阳有关,为金色,故为三足金乌。 三足乌是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伏羲手里拿的是尺子,称“矩”,是用来丈量的,用来表示方。女娲手里拿的是,用来表示圆,用来研究天象,如女娲补天。)2 石窟艺术首先是一种造型艺术,敦煌艺术在建筑、雕塑。壁画三个方面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中国式的审美风范。建筑:一是指石窟建筑本身,二是指敦煌壁画中的建筑画。雕塑:敦煌石窟开凿于砂岩中,崖体石质无法雕刻,通常采用泥塑彩绘来表现佛像,彩塑成为敦煌石窟的一大特色。壁画:3 弥勒经变中“女人五百岁出嫁”表现的婚礼场面:婚礼在女方安帐,“女方铺设帐仪:凡成礼须在宅上西南角吉地安帐。”帐的用途是“同牢盘,合卺杯,帐中夫妻左右坐”。婚礼中的帐有两种:一是室外择地而置,这就是穹庐,穹庐在婚礼中曰“青庐”,“北方婚礼,必用青布幔为屋,谓之青庐”。另一种是室内悬挂,这就是帷帐。婚礼设青庐原因有二:一是与青庐名称有关,另一是与“避煞”相连。“青庐”,又称“百子帐”,是一种微型穹庐,覆以青幔谓之青庐,以柳枝卷做圈,用绳相互交洛,连锁而成,可自由搬动。因为需要大量柳枝,所以叫百枝帐,口头讹传为百子帐。4 人物造型艺术敦煌壁画的内容主要包括六类:一佛像画,二佛教艺术画(包括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佛传故事、佛教史迹故事),三中国传统神怪像,四经变画,五供养人画像,六装饰图案画。5 线描与色彩敦煌北朝壁画通常先做起稿线,然后上色,最后还要画一道定型线,这是传神的关键,所以也叫提神线。西域式的画法还在于注重晕染,通过细腻的晕染来造成立体感,表现肌肤的细微变化。这种晕染法通常沿轮廓线像内染,边沿部分颜色较深,高光部分颜色浅。在鼻梁、眉棱、脸颊等部位往往先施白色,再以肉色相晕染,形成明暗的关系。由于褪色和变色的原因,北朝时期大部分绘画中,晕染的过度关系变得模糊,变成了粗黑的线条,给人以粗犷的印象。而脸部往往高光部分的白色却留下来了,鼻梁和眉棱的三点白字像一个小字,有人把它称作“小字脸”。中国汉代以来的绘画注重线描,但与西域式的线描不同。西域式的画法可以说线描是为形象服务的,只要造型能够成立,线描本身并不重要,所以比起线描来晕染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描本身具有重要意义,线描不仅仅是造型的手段,线描本身的流动性也要表现出美来。与此同时,中原式晕染法也悄悄进入了敦煌壁画。中原式晕染法与西域晕染不同,主要是一种装饰性晕染,通常在人物面颊和眼圈部分施以粉红或其他颜色,所谓“染高不染低”,与西域式“染低不染高”正相反。6 青绿山水的真相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唐代形成了流行全国的青绿山水。青绿山水的一般特点:一是笔格遒劲,实际上就是注重线描勾勒;二是金碧辉煌,注重明亮色彩。7 吴带当风寻迹盛唐时代,被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活跃在画坛,把人物画艺术推向了高峰。苏轼评价唐代的艺术,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吴道子画风的一大特点,就是熟练的线描造型,他创造了后世称为“兰叶描”的技法,“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即所谓“吴带当风”,这种线描的特点在于运笔速度而富于变化,能表现完整的气韵。第二个特点是重线描而简淡色彩的风格。由于吴道子的线描水平极高,他常常画完线描,让弟子们上色,而弟子们不敢覆盖率他的线描,常常用淡色,以突出他的线描。
  •     说实话,这本书没有去过敦煌或者没有很爱旅行喜欢探险的人是很难看的下去的.去年在北京,敦煌艺术大展北京美术馆,我第一次去美术馆,那年正好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礼拜我在里面人山人海,可不影响我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揣摩,我心里很坦然,对于大部分的复制品,比如飞天,罗汉之类看了很久对于历史,介绍性长卷,也很认真的看了其实一直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在这里,而这里带给我的冲动和吸引也不是很多很多,很深很深的是受我的经历,受教育的程度,自己的生活才让我独自站在这里站在美术馆,我不知道,我和我女朋友的时间如此短暂,我给她发短信,我给她打电话,我告诉她我对于这次展览的喜欢,和我对于她的想念,对于她,她应该代替我站在这里,而她不能来,她说她爱我我看着时间慢慢的流逝,我开始想念已美术馆为半径方圆十公里内的地盘了,这是我的根,也是我灵魂的起源也许我早该知道她们的事情了,我走的越来越远,离我的理想越来越近,我已经开始放弃一些事情,同时又拿起理想的武器征战现实的杀场,我明白了有些事情在你身边发生了,一辈子就会紧紧的跟随在你身边,不是想忘就能忘记了,而有些事情你要撕破脑皮,可就是想不起我害怕了,我忘记了很多事情,就连最最在乎的也忘记了,而那些恶魔困扰我的梦,经常打扰我去想起一些不愿提及的过去对于这本书,我又何尝不想再读一遍呢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从造型艺术的各个角度对敦煌形成概览性的认知
  •     很翔实,但写作方式很枯燥。
  •     作为对敦煌了解仅限常识的人的知识储备非常合适
  •     29 323 158 45 205 320 172 328 29 257 259 419 428 17 130 148 112 33 (37) 加上4个必看的窟,看来收获还是很大的……^^
  •     通过十讲来分析敦煌艺术,整体略显一般,但分析的故事较为吸引人。
  •     西域行准备起来。
  •     算是普及敦煌基础艺术知识教育
  •     图文并茂,严谨但文笔稍弱
  •     不错,深入浅出,适合外行
  •     这本书在读硕士的三年断断续续从图书馆借了4次才读完,非常干的干货,以至于有些难以下咽。
  •     不错的入门书。
  •     9
  •     希望不久能去敦煌膜拜一下
  •     去之前做好准备!
  •     这人可能会是下任敦院院长
  •     没去敦煌之前我是不可能把这本书读完的。读过之后明白眼睛看到只是多么小的一部分。
  •     能从沉醉中超脱到理性分析,我是不行。
  •     一般般
  •     赵老师长眉细眼,看上去敦厚的很。以及我很喜欢那样自在扭动的菩萨喵~
  •     简要分类介绍了敦煌,很有收获,勾起我想进一步了解敦煌以及佛教的兴趣。
  •     赶脚我长得很像封面的佛祖啊~~
  •     很不错的
  •     学术性太强,适合专业人员读~
  •     这是去敦煌参观、参加会议时候买的一本科普类型的书。已经看过两遍,里面的内容很专业,又不生涩,图片也很生动。算是了解敦煌,了解敦煌历史、敦煌精神、壁画等艺术是本入门书籍吧。
  •     侧重美术的研究,对于了解敦煌艺术是很有裨益的。
  •     当我到过敦煌时,这本书已经十年了,而莫高窟的壁画又消失了不少。
  •     严谨。
  •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非常枯燥,大段大段的理论铺排,完全就是学术报告会昏昏欲睡的风格嘛,不过怪我自己作非要看这书,大概就是明白了一些最基本的名词概念,看到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图片的排版实在太不友好了突然好想看电子书)。另外,第一次看到把浮士德翻译为“发乌斯特”的。
  •     壮哉西域,飞天最美
  •     非专业人士,也品不出具体高下,权作提升之用。
  •     不怎么够“还行”,也就是凑合
  •     再梦敦煌,能不忧伤?一梦再梦,能不忧伤?
  •     准备去敦煌
  •     选修课的这位敦煌老师虽然上课无聊但是非常君子!
  •     入门书籍吧,讲解全面,各点均有涉及,只是作者轻易下结论的方式不敢苟同。
  •     只有枯燥可以形容,教科书式的,选取的图以黑白为主(应该基于成本考虑吧),基本看不清楚细节,也就没法和文字介绍对应起来理解。这应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读物,而不是学术论文。
  •     出现一些美术术语但不影响阅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