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305137995
作者:[英] 安吉拉·卡特
页数:232页

内容概要

安洁拉·卡特(Angela Carter,1940-1992),英国最具独创性的作家之一,书写风格混杂魔幻写实、歌德式、女性主义。曾获得切特南文学节奖、詹姆斯.泰特.布雷克纪念等奖项。
安洁拉·卡特的作品以幻想题材为主,糅合魔幻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哥特风格和寓言色彩于一体,戏仿童话,重塑传奇,想象奇诡,语言瑰丽,于世界文坛独树一帜。她曾于1969年获毛姆奖,1983年担任布克奖评委。《时代》周刊将其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焚舟纪》是其短篇小说全集。
安洁拉愠祓蹲1940年在英国伊斯特本(Eastbourne)出生。二十岁结婚,在克逻伊登广告(Croydon Advertise)工作,并在布里斯托尔(Bristol)大学英国文学系进修。1969年离婚,迁居日本两年。
1976 至78年,她成为大不列颠艺术协会研究员,在谢菲尔德大学开设写作课程,1980至81年则是布朗大学写作计画的客座教授,并曾在美国及澳洲四处旅行、教学,但定居伦敦,於东安格里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任教,作家石黑一雄当时受教于她。
卡特著有八部小说:《魔幻玩具铺》(获约翰.勒维林.里斯奖)、《数种知觉》(获桑姆塞.毛姆奖)、《英雄与恶徒》、《爱》、《霍夫曼博士的地狱欲望机器》、《新夏娃的激情》、《马戏团之夜》、以及《明智的孩子》。
安吉拉·卡特
安吉拉·卡特(3张)
三本短篇小说集:《染血的房间》、《烟火:九个世俗故事》、以及《圣人与陌生人》等等。
卡特的作品也深受媒体喜爱:短篇小说〈与郎为伴〉和《魔幻玩具铺》曾拍成电影,《马戏团之夜》和《明智的孩子》改编成舞台剧於伦敦上演,2006年更被喻为是安洁拉.卡特年,在英伦掀起一阵卡特热潮。
1992年二月因癌症病逝。
严韵,台湾女诗人,译者,伦敦大学戏剧研究专业硕士。《焚舟纪》是其翻译代表作,曾获台湾十大翻译好书奖。出版有诗集《日光夜景》。

书籍目录

《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
染血之室
师先生的恋曲
老虎新娘
穿靴猫
精灵王
雪孩
爱之宅的女主人
狼人
与狼为伴
狼女艾丽斯

作者简介

《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
The Bloody Chamber
《染血之室》是卡特最为著名的一个短篇集,收录了包含题名故事在内的十个短篇。
这是一个纯粹以民间传说和童话为素材的集子,是蓝胡子、美女与野兽、小红帽、白雪公主等故事主题的多重变奏与盛大交响曲。
在这个集子里,卡特凭借强大想象力和文字表现力营造出来的那个奇异华美、幽暗诡异的艺术世界达到极致,而其中蕴涵的女性主义和现世视角也敏锐清晰,引人深思。


 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我是个记性很差的人,看了安吉拉的几乎所有的故事,大部分都很喜欢,不过能记住的大部分是零星的碎片:穿着脏礼服的忧郁少女,被小孩的脏手拿着的精致的流着眼泪的玩偶,带有日本风味的叙述等等。然而蓝胡子这个故事我却是罕见的记得前前后后和许许多多的细节。印象最深刻的是细白的脖子上猩红的宝石缎带和满是镜子的屋子。猩红和雪白的对比就带给人一种强烈的不祥和美丽,那少女的脖子像蝴蝶一样脆弱、易折断的翅膀。满是镜子的屋子是恐慌、情欲和真相。她的世界充斥着欲望,然而意外的纯粹,美的直白而强烈。在那个世界里时间、空间都不是必要的考虑,古典与现代、东西方之间的差异好像没那么明显的界限,就好像梦境中,你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她的故事就是是读完了也不会察觉梦醒之后的荒谬,那是她的世界、她的规则。
  •     史蒂芬•金提过一个概念,白纸之上是无别单纯的世界,如果想要构筑一些物象,比如画出地平线,那么就会破坏原状的纯白,从而建筑一个和白纸迥异的场景。这是个很有趣的想法,从白纸本身的角度来看,它多了哪怕一条代表地平线的线段,那么它或许已经不配被人叫做“白纸了”。如果说讲童话的人们还是那些举着鹅毛笔迟迟不愿落下的浪漫主义者,那么安吉拉•卡特就是用力涂下地平线的笔触,并将白纸画成有黄昏,有笑声,有死亡的理性者。在《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中,她通过白雪公主,小红帽,美女与野兽等,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将之剥落纯白的面纱,用着手里一支“出神入化的画笔”,细腻地勾勒出甜美梦幻及其幻灭的场景,“这位画家”的意图,我们不难从笔触中浸透纸页的力量和修辞里的隐喻看到,她是在直指生活本身,所有注定被玷污的“白纸”。孩子向来都是代表,或者说被寄托为“单纯”的象征,我也相信孩子们对此毫无异议,但是决定孩子的“单纯无邪”是否能持续保有的往往不是,也不可能是孩子自己,而是大人们组成的,已经没法用具体的色彩去描述的环境了,父母的呵护,如染血之室篇中的母亲那般的精心保护,也注定没有办法伴随一个孩子的终生,最可怕的不是来自外界直观的黑色,而是以纯白和蔼为外表的欺诈邪恶,优雅绅士的侯爵,谁也不会看清那身昂贵礼服之后包裹着的野兽的心,他对主人公的好,也是为了他心中变态的欲望最后的强音(或许远远不够那个“最后”)。幸好,卡特没有那么残忍,不够忍心将现世中如主人公一样被“遗弃”,被“毁灭”的曾经的孩子们一样,让主人公万劫不复。主人公最后戏剧化地,简直突兀地获救了,甚至收获了真爱,拥有了财富,“幸福地生活了下去”,对于孩子而言,这或许算是一个好结局,但可惜,我们都已经不是孩子了,我们知道,在最后的结局之前,都要加一个词语:看似。看似一切都好起来了,但是毕竟这些发生过了。侯爵已经疯狂地在这张白纸上挥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后的故事,不管是什么故事,也终究与白纸无关了。在“其他故事”里,构架的模式也无非是白纸面临地平线的时刻,我们不希望地平线到来的时刻,卡特却都为我们连落日都画好了。这似乎带着一点宿命的味道,如同安妮宝贝所说,“真,善,美,需要被克制,以及带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压抑和伤痛。”自由的,放肆的,愉悦的,流泻的,到最后才会显示出某种力量的变形。或许我们一直是错的吧,我们不应该关切于一个孩子是该怎样纯白,而是当她不再纯白,也不需要罪和痛成为那道沉重的笔触。
  •       《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是卡特于1979年发表的短篇故事集,收录了包括《染血之室》在内的十二篇异色故事。这些故事共同的特点,是同样建立于对经典故事“重写”的基础之上。基于颠覆的架构,书写“本该如此”的真实。      《染血之室》的故事取材自法国民间故事集《佩罗故事集》中的经典篇目《蓝胡子》——当然它更出名的出处是《格林故事集》。一个平凡的女孩嫁给了一位身世显赫的公爵,在幸福又不安新婚夜后,公爵交给她一串燃起她好奇心的钥匙……似乎在传统故事里,有好奇心的女人都不会有好运,另一个例子则是赫淮斯托斯的潘多拉——雅典娜拒绝赐予她智慧,使得这个迷人的女人因自己愚蠢的的好奇心,带给了人类无尽的灾难。      好奇心和没有头脑,似乎是传统故事里“蠢女人”的典型形象——所以当她们足够驯顺,她们才会交上好运。但既然是颠覆,在卡特的故事里,这样的女人将会遭遇不同寻常的结局。尽管自己依旧无力且蠢笨,但另一面的“男人们”,却同样不具备“决定性”的力量。他们同样会被束缚,而这束缚他们的力量,来自于自己的欲望。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翻译很棒,封面超漂亮,内容不用说,卡特的童话(?)一直很喜欢
  •     #焚舟纪# 2《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The Bloody Chamber and other story。暗黑成人童话,魔幻奇诡想像力
  •     雪地上的斑斑血迹和鸦羽,布满浮尘的镜上洒落的月光,五朔节时的墓地。——「爱这种欲望全维系于得不到满足」。不美好,可是好美。
  •     安吉拉卡特,值得五颗星。安吉拉卡特比起珍妮特温特森更加阴郁,这种阴郁是充满怜爱和力量的,满满的“i told you so”回顾式的一切尽在掌握的娓娓道来之感,去展现一切任何人没有想过的光怪陆离。而珍妮特的灰暗是一种悲剧式的喟叹,一种无可奈何,一种“我带你去看这让人失望的摧毁美好和力量的世界,尽管你那么纯真那么美那么有开拓精神,但是注定失望。”悲观主义。而两者对童话和历史等大家熟悉的文本的重新演绎都妙绝。驾驭想象力驾驭时空驾驭语言,轻捷而灵秀。
  •     朴赞郁应该是看过,开头惊艳,后面了了
  •     2016.7.29真哥特,真黑暗,对照童话阅读感更棒,气氛超好,文字丰富,情景,服饰,描述细致,在成人童话改编上是较好的小说,也因其单一性,三星封顶。
  •      最喜欢的故事当然是第一篇染血之室,迷人的在于细节“两英寸长的红宝石项链,像一道价值连城的割颈伤口”,安吉拉卡特写的成人童话充满血腥和残忍,却又华丽而好看,少女发现的染血之室充满了杀戮气息。其次喜欢的是爱之宅的女主人,一个吸血鬼女伯爵的故事。书中还改编了两则小红帽的故事,也真是有趣。
  •     古典浪漫主义与后工业时代的颓唐,与生活的距离总觉得过于微妙。
  •     染血的小夜曲、赋格曲、交响乐
  •     原来只是重新包装了一下....
  •     很黄的童话改编……看到雪孩那篇的结尾以后就不想再看了…… 师先生的恋曲最后那个场景好喜欢:师先生和太太在花园中散步。一阵花瓣雨中,老猎犬在草地上打瞌睡……故事的开篇,猎犬还是小猎犬呢,美好呀
  •     网文水平玛丽苏,三星全给其中的《穿靴猫》。
  •     本科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哥特路线唯美鬼故事,又遇到了这么带感的短篇,估摸在出版的年代这书应该很cult
  •     睡裙,柔顺得像一袭重水。
  •     50%然后就不想继续读了……
  •     译笔很好,但不是卡特的风格。
  •     为什么评价会这么高⋯⋯莫非我的审美出现了问题(O_O)?豆瓣图书的评分果然不太可信
  •     穿靴猫无敌可爱!单拎这篇出来我给五星!我第一次看染血之室极其失望,觉得这是卡特吗?前边大半真不是知音杂志吗?两星吧。看完书真感觉编排顺序怎么把好看点的都放后边了……
  •     除了第一个故事都还可以
  •     穿靴猫那一篇还是很有意思的
  •     觉得只是复刻而已,改动的地方虽说文笔华丽但很违和
  •     对童话经典的戏仿 大量关于童贞与性的隐喻 瑰丽又诡谲的哥特式风格 令人着迷
  •     摘抄 你这张又瘦又白的脸充满放荡的可能,只有行家才看得出来。 爱情最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愉悦,乃在于心中确定自己正从事邪恶之事。
  •     华丽绚烂到不知道要看哪里才好,意象密度高到惊人,好吃到觉得曾吃过的所有东西都不配叫食物 / 干嘛去分析拆解它呢?直接stay overwhelmed就好了
  •     哥特风。喜欢
  •     染血之室 师先生的恋曲 2016.10.7
  •     翻译翻得真好
  •     棒呆了!尤其是对吸血鬼的描写,好美
  •     再大家手笔,但这种描写叙事方式实在看不下去,3个故事弃。(看的是焚舟纪的版本)
  •     哥特风好评。
  •     写猫的一篇穿靴猫还比级有趣,otherwise, not my tea at all
  •     還是蠻瑰麗的 雖說沒到顛覆的程度
  •     安吉拉大神的想象力之独特在于能把一个个老故事讲出细节感和新角度,美艳的语言引人入胜,读完后还想再读几遍。
  •     爱之宅的女主人,狼女艾丽斯。封闭的精神世界,永恒地本我探寻,病态自然,逻辑自洽,她们在我眼里,是荒原上的荧荧野火。
  •     民间故事和童话的改编,有趣。
  •     应该说安吉拉·卡特的内心总有着对黑暗事物的向往和青睐,也许不能算是哥特人,但确实多少表现出了对边缘极端的迷恋。不太喜欢她对童话、神话、传说、谣传的执着,还有对扭曲两性文化的痴迷,可确实很多短篇故事写得都很迷人。讨厌女权主义,对这种不讨好的玩意深恶痛绝。卡特有些故事的内容大剂量上演这种性质时就很厌恶,好在不是太多。《染血之室》充斥着SM、刑具的展示和变态情欲的蔓延,说不上多吸引人,以它命名这本书,有点遭嫌弃。这个故事占了全书最长的篇幅,超过60页描述一个如此普通一开始就能看到结局的恶俗故事,实在有失体面。或许是年代久远的缘故,如今读起来实在没有什么乐趣。铁处女这种刑具用作SM道具还不如直接处死算了,还能落个一了百了痛快了断。不管怎样继续拆开了第三本,但愿能发现更为漂亮的故事。
  •     喜欢封面和翻译。题材确实没什么亮点,但是语言很打动人…读得挺高兴的
  •     很特别的黑暗童话系短篇,读起来还挺有趣~
  •     与其说卡特是女权主义,不如说女权主义者们在卡特的笔下看到了女权。
  •     《爱之宅的女主人》《狼女艾丽斯》两篇最佳
  •     前半部还凑合。后半部是啥鸡巴玩意儿啊。
  •     小红帽,白雪公主等童话的故事新编—每一篇都像一首长诗。语言精致华丽,风格诡魅,故事发展耐人寻味。秾艳典雅的修辞混合意识流,略有堆砌之嫌。城堡,乳房,玫瑰,血,手等意象的反复出现,给人的感官冲击和意象联想很强烈,画面感很强,拍成电影一定超级美!整体感觉不凝重,也非轻逸,十分独特。不满的是有些地方语意破碎,晦涩难懂。
  •     “短篇小说并非是简约的抽象的,它是洛可可式的。让我感觉一切尽在掌控。就像是在写一出室内乐,而不是创作交响乐。”
  •      是改编还是本就是童话的另一种样貌,并不重要,繁复华丽的句式,长如皇后拖曳在身后的闪光裙摆,纠结缠绵的感情,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最喜欢的场景大概还是染血之室里母亲手持左轮手枪在马上飞奔的场景,满眼的飒爽动人
  •     哥特式反转黑童话
  •     并不是很好读的小说,空空的骨架子,但是认真读起来又挺惊艳的。
  •     对不起,我以为我在看一篇文笔华丽的网文……
  •     有原创,也有对传统童话的改编颠覆。全都不是那种bling bling 美好斑斓的童话,而是偏暗黑系的魔幻。几分邪恶,几分阴森,几分新奇,充满哥特风,光怪陆离的华丽,有点意思,不过真不是我的口味,个人谈不上多喜欢。
  •     安吉拉·卡特的故事内在十分纯洁。尤其喜欢《师先生的恋曲》,《穿靴猫》,《爱之宅的女主人》和《狼女艾丽斯》。
  •     第三遍打卡~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