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历史评论(第6辑)

出版日期:2015-2
ISBN:9787549563241
作者:许知远 主编,刘柠 客座主编
页数:260页

内容概要

许知远: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纳斯达克的一代》、《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等。
刘柠:作家,艺术评论者,日本问题研究专家。著有《“下流”的日本》、《竹久梦二的世界》、《前卫之痒》、《中日之间》等。

书籍目录

专题
备受历史折腾的近代日本的中国研究 /辻康吾
学术与政治 /采访、撰文:田波澜 受访:葛兆光
竹内实:超越“友好”思维的中国通 /刘柠
美国的日本学:从占领到融合 /采访、撰文:张哲 受访:约翰•道尔
海外的日本研究 /撰文:[日]唐纳德•金
斯卡拉皮诺:亚洲的积极理解者 /刘柠
昨日和今日的世界 /采访、撰文:陈越 受访:入江昭
宏大叙事背后的中日战争 /采访:徐力恒 受访:拉纳•米特
基于历史事实的钓鱼岛问题 /采访、撰文:何培忠 受访:矢吹晋
“脐带”是怎样炼成的 /矢吹晋
“迷惑”的“麻烦”? /刘柠
蒋介石的外交成功和挫折 /家近亮子
访谈
虚荣时代的诗人 /采访、撰文:郭玉洁 受访:张大春
影像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撰文:刘柠 摄影:北野谦
随笔
一个现代德国的犹太家庭 /雅恰•蒙特
关闭太阳:日本如何制造出自己的“消失的一代” /米歇尔•吉伦吉格
书评
车站前的历史浪漫主义 /路易斯•梅南
革命与背信之间:“同病相怜的亚洲主义”的预言书 /與那霸润

作者简介

《东方历史评论(第6辑)》以中日关系为主轴,作者阵容强大,涵盖葛兆光(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辻康吾(日本独协大学教授)、约翰•道尔(麻省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拉纳•米特(牛津大学教授)、唐纳德•金(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入江昭(哈佛大学教授)、矢吹晋(横滨大学名誉教授)、家近亮子(日本敬爱大学教授)、刘柠(日本研究专家)等知名学者和作家,梳理近现代日本的中国学乃至东洋学、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日本学,或介绍相关领域的学者及著作。访谈栏目收入对作家张大春关于他的新作《大唐李白》的采访;影像栏目收入摄影师北野谦的风景观念摄影;书评栏目收入路易斯•梅南对《到芬兰车站》的评论、與那霸润为内藤湖南旧籍重刊撰写的导读后记等。


 东方历史评论(第6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日是最相伴的一对国家,这一辑里请来了研究中日关系的大牛来发表意见。中方的意见我们听得不少了,能够安静地客观地听听日方的研究者是怎么看待两国关系和两国历史的非常有必要。之前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是中日战争的受害者和战胜方,这次看到日方提出才有感觉,原来日方很多人只认为自己输给了美国,而没有认为自己被中国打败。中日的文化本有渊源,但在演进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变化,平时看字可以知道大概,在外交场合反倒因为这个原因而容易引发问题,这就是迷惑和麻烦的解释问题。还有一印象深刻的是无关这次中日主题的,在德犹太人的心理感受。这种双方复杂的情感让人能够理解,心理也很纠结,却难以用语言表达。可以经得起时间沉淀的杂志书,相信过几年再翻会有不同体会。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从01到06,越来越看不下去了
  •     全书的作者队伍极其强大,涵盖了中国、美国和日本最优秀的汉学家和日本研究学者,尽管名为日本专题,但落脚点仍然在中日关系和日本对中国所能提供的经验借鉴上。除了封面专题外,其他辅助栏目也堪称精彩,关于《大唐李白》的访谈和《到芬兰车站》的书评最值得称道。
  •     拖了好久,终于勉强翻完了。
  •     终于出来了,不容易的说!
  •     待返校收~
  •     现在的中日关系,真得“感谢”媒体的避重就轻和见风使舵,以至于很多人都停留在民族主义的想象中,而事实的真相,远不会像书里的一句话,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     读过好多遍
  •     没看到特别深刻的文章
  •     更好地理解...
  •     不够尽兴
  •     已购。这本真是能挖掘许多边角料做素材呢。比如竹内实那篇。而采访约翰道尔的那篇中,其从美国人的角度看中日矛盾,的确提供了一个额外的视角,关于靖国神社,细思易滑向历史虚无的路上。这本另外安利了我好几本书,包括张大春的《大唐李白》
  •     时隔一年,来之不易的第六期。希望之后也一切顺利
  •     不知怎么去描述这本书。倘若提及日本研究,里面的文章又不成体系不成样子,倘若算是日本扫描,也不甚可读不太可观。一本辜负了包装和期望的散装拼凑的册子。
  •     至少我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书中所提及竹内实的观点非常认同,无论是历史还是当前现实,都充分说明中日两国缺的不是“友好”,而是“理解”。试问没有"理解",哪来真正的"和解"?
  •     比较学术,所以每一篇文章都比较专注于某一个很细微的领域;有一些与日本不相关的文章不知道为何也被收录进来。
  •     日本中国学及西方日本学,亚洲学的介绍。从亚洲的视角去研究历史,放下恩怨,利害,民族主义。去理解历史,而非利用历史。
  •     说实话,有点失望,和第一辑的编辑水平差太远,有太多充数的文章了。
  •     葛兆光 辻康吾 约翰·道尔 拉纳·米特 入江昭 家近亮子
  •     中日一衣帶水而充滿誤解,本不該如此。雖仍未去過日本,有一些第三國的觀察卻是好的。儘管學術,甚至有些文章與其無關,也不是很懂。但作爲一個留日學生,要多點觀察,多些溝通,以利理解。
  •     15书78。日本是一个应该了解和理解的国家,嘴上怎么愤青都可以,实际上从产品到文化,中国受日本影响还少么?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而不自知。
  •     看不下去呢
  •     出了!
  •     有关日本的中国研究与海外的日本研究,特别关注20世纪时政方面的影响。总体较浅显易懂。可惜没有美国日本学干将Craig等人文章。到后面家近亮子、张大春两篇,注水感强。看家近的分析,觉得人很天真。“随笔”部分,现代德国的犹太人处于德国人敏感对待的尴尬境地,以及当代日本人由于自身特质,普遍保守,趋向稳定,一般人产生宅的一代,近代以来实际未能改变自身,在社会、时代变化下恐怕难以为继。文笔思绪绵密,引人深思。最末两篇书评,一篇讲威尔逊《到芬兰车站》,对历史写作的分析很睿智。该书由苏联上推马克思、黑格尔,它们都赋予意义、目的,讲演进变化,这一见解很有趣。第二篇实际是为内藤湖南《支那论》2013年文艺春秋出版社复刻版写的导读后记,感觉文章一团浆糊,翻译也太随原文,导致刻板难读。有时间还是直接看原书吧。
  •     对于日本,必须要了解。
  •     围绕理解日本编辑的一期杂志,学者多元,视角不错。作为了解日本研究研究状况的一个入门书还是值当的。
  •     一直对日本这个邻邦很感兴趣。这辑的文章偏难懂,读完过后依然形成不了日本学的框架,编辑排文章的次序需要调节一下
  •     水准可以,考证文章做得有意思
  •     对日本的另一种洞见。
  •     想看讲日本的文章,结果却是讲日本研究的。。。例如日本某某汉学家何时出生有过何种经历这种事,谁在乎呢。。
  •     关于日本的专题,但有些选题不太有意思。可能是个人偏好,不太对中日关系的研究感兴趣,更想看对日本政治社会文化的研究,所以这里面有几篇几乎是跳着看的
  •     东方历史评论的专题总是与时政状态敏感词打擦边球的状态,文中所讲之日本汉学家多为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话题火药味较重,本书最后一篇写《到芬兰车站》的书评倒是蛮赞的!
  •     时隔一年,非常好看的一辑。日本学者关于中日关系论述的几篇文章可读性都很强,显示了日本学术界非右翼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一个更加普遍的日本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对于日本的认识都过于片面了。
  •     该辑非专题的几篇文章写得很好。了解日本,一本杂志肯定是不够的,希望能继续阅读关于日本的书籍报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