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8-01
ISBN:9787501136148
作者:(美)丹尼尔·贝尔
页数:538页

内容概要

纽约出生,犹太人家庭。大学毕业从事新闻工作(《新领袖》、《幸福》杂志)。哥大哲学博士。哈佛大学任教授。1972年全美知识精英普测时的20位影响最大的学者之首。著名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
1976年版前言

导论
方法论补记
后工业社会面面观
后工业社会思想形成史
本书的计划
第一章 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社会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的两大图式
后马克思主义:官僚政治的问题
苏联:官僚政治和新阶级
社会发展:莫斯科的看法
捷克对未来的看法
后工业社会:一种概念性图式
第二章 从商品到服务:不断变化的经济形态
工业部门和职业
后工业社会的某些劳工问题
教育与地位
黑人
妇女
非营利部门
“新”工人阶级
变化的局限性
第三章 知识和技术诸方面:后工业社会中新的阶级结构
变化的速度
规模的变化
知识诸方面
知识的定义
知识的计量
知识的分解
技术变化的计量
现代化和技术变化
经济变化的计量
对技术的预测
知识社会的结构
知识阶级诸方面
科学精萃人士和一般人员
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未来形象
体制结构
资源分配
结论
第四章 公司的从属性:经济化方式和社会学化方式之间的紧张关系
新的批评
经济化方式
公司:一种新的社会发明
经济化方式的局限性
国民生产总值: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社会学化方式
各种规划
作为社会学机构的公司
义务的权衡
公司的转折点
私有财产还是私有企业
“公司”的含义
从艰苦奋斗到平淡无奇
第五章 社会选择和社会计划:我们的概念和工具的适应性
社会选择和社会价值:需要新的计算方法
集团政治和个人领导
数量密度
扩散和比例的变化
社会单位的适当规模和范围
公共与私人
社会结算系统
制定计划的工具
什么是社会指标
时代的展望
第六章 “将来由谁统治?”后工业社会中的政治家和科技治国论者
范例
时间机器
出生年代
科技治国的思想观点
物支配人
军人支配物
由谁掌权?
政治角逐场
结语 未来的议程
一、社会制度是怎样改变的
二、科学的未来
三、能者统治与平等
四、消灭匮乏
五、文化与意识
结论

作者简介

丹尼尔·贝尔堪称20世纪西方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学术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学的领域。他对宏观社会走向的把握有独到之处,其最有影响力的研究领域是宏观社会或称整个人类世界的层面。《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虽然在1973年看来还是一本预测未来的著作,但是事实上从今天看来,他的预测已经基本成为现实。该书开启了一种看待人类社会的全新视角。
该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其方法论,即“中轴原理”。该原理认为在某一历史时期内,特定的中轴原理成为其他大多数社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轴原理和中轴结构的分析,成为一种把繁杂多变的宏观历史的可能前景进行条理化的方法。该方法在实践上把社会结构变化的实质特点认定为来自经济的变化性质,以及理论知识确定社会革新的变化方向的决定性作用,是对未来的探索。社会结构是一种概念图式,而概念图式的基础就是中轴原理,并具有一个中轴结构。中轴原理和中轴结构的思想力图说明的不是因果关系,而是趋中性。在寻找社会如何结合在一起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它设法在概念性图式的范围内说明其他结构环绕在周围的那种组织结构,或者是在一切逻辑中作为首要逻辑的动能原理。概念性图式和中轴原理之所以有价值,是它允许人们用多方面的立足点来设法了解社会变化,但它并不摈弃在特定计划内理解关键结构或中轴原理的“首要逻辑”的价值,以中轴原理为基础可以突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贝尔以其独创中轴原理为工具,从社会结构、政体和文化3个方面分析了后工业社会的特点,并与工业社会进行了比较。由此贝尔构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体系,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社会未来的可能图景。而中轴原理分析所展示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则在贝尔稍后的另一本著作《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有经典的阐述。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1973年问世的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是Bell综合西方经济发展和阶级变迁情况,推出的社会未来学名著。概述明确界定了有关后工业化社会的理论概念,预测在高技术化、服务性第三产业‘技术官僚新阶级占主导地位之后,21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将具有的诸多特征和弊端。这本书的影响有思想界波及到人民大众。
  •     读《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在社会预测领域,这是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作者所预测的时代里,我们可以方便的审视其预测是否精准。预测一个人的命运是江湖骗子,然而预测一个时代的发展则有据可循。作者所做的预测只限于发展的大趋势,也就是书中所谓的中轴原理和中轴结构,作者试图给我们勾勒一副未来时代的大体轮廓,展示其最主要和最显著的特征。作者所处的时代(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已处于工业化的尾声,服务业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作者敏锐的意识到,未来的社会里,服务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将占据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将成为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源泉。我们已经生活在作者所谓的未来时代里,如果我们以美国为例,那么作者所预测的图景确实已呈现出来:美国的服务业已成为最大的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已占据了整个职场的主导地位,技术发明、工艺改进、工商管理等都依赖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领导和参与;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依赖于内涵式增长,也就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又有赖于基础研究和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发展。这就是美国的现状,也是这本书中所谓的“未来”。在作者勾勒的未来图景中,没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分,而且,作者并不认可马克思关于社会阶段的区分。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劳资之间的矛盾必然发展到不可调和,这就导致其必然走向社会主义。但美国社会的发展却并没有应验马克思的预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蓝领工人的数量越来越少,兴起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白领,资本家对于劳动者的剥削以及对于社会的控制也并没有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越来越深重,专业技术人员和白领的地位反而越来越提升。相反,社会主义却只在落后的国家实行了,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也并没有如马克思所设想的解决劳资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仅仅是在中央集权下实行工业化。所以,作者预言,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在工业化之后,都会出现后工业化的特征。在后工业化时期,社会的阶级结构将发展深刻变化。前工业化时期的主要经济形态是农林牧渔,这种经济形态主要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工业化时期的主要经济形态是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这种经济形态是人和机器的关系。而后工业化时期,主要的经济形态是服务业,这种经济形态主要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伴随着经济形态的改变,职业结构也将深刻变革,从事贸易、金融、公共服务业、运输业、专业服务等行业的白领人员会越来越多,蓝领的产业工人会越来越少。鉴于理论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将把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基础教育的覆盖面会越来越广,受大学教育者会越来越多。在社会管理方面,工业化时期,公司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在后工业化时期,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公司作为一个经济体,其外部效应将越来越突出,比如污染问题,如果没有社会管理,处于成本收益核算,公司不会有动力去治理污染。同时,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由于公共服务的外部效应,作为私人所有的公司,也没有动力去提供。这就需要社会决策来主导,而公司决策居于从属地位,所以,后工业化时期,公司将处于社会的从属地位。公司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后工业化时期也将考验执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部门的能力,看其是否能执行合理的公共政策,来平衡公司的分散决策带来的外部性。而在政治方面,后工业化时期,将越来越依赖于科技手段来治国,用通讯搜集信息,用计算机去处理大规模的统计,以此来为决策提供依据。后工业化时期,政治的主题是理性,决策越来越体现科学和专业,所以,专门技术是权力的基础。在未来的议程一章,作者提到了几个有趣的话题,我们仅探讨能者统治与平等这一话题。在关于平等和公正的议题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穆勒(密尔)的代议制政府,以及罗尔斯的《正义论》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卢梭认为社会是由感情和罪恶支配的,所以,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约束这些情感和罪恶,国家权力的行使需要依据社会公约。而穆勒则提倡符合利益比例的平等代表制,以避免多数人对于少数人利益的忽视。罗尔斯则从公平的理由出发确立平等的优先地位,罗尔斯坚持机会开放的平等。不管哪种关于平等和正义的观点,都不认可能者统治。作者认为,事实上,民主社会中,人与人的差距是在缩小,但是这种缩小并没有减少人们对于社会不公的不满,而且差距越小,人们的不满越大,这被称为“托克维尔效应”。所以,如果能者统治能做到帕累托改进,那么关键问题并不是能者统治是不是扩大了不平等,而是这种不平等是否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内。
  •     犹太鬼写的不足为信。···········································································································································································································································································中国只不过是在短时间内让国家实力在世界成熟技术的条件下脱离一个较低的层次水平而已。至于以后························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后马克思主义者= =
  •     社会预测和社会研究 未来学派 看了1个月 翻译是败笔 生硬晦涩
  •     2013 知识、技术?想起2001太空漫步
  •     我读的其实是80年代版,内容没有什么变化,估计现在会加入互联网的影响和全球化。
  •     总论部分仔细读了。很有启发。目前学术前沿的东西和书中探讨的关键词吻合度很高。一个月前读的,书已还图书馆。
  •     作者说自己能预测,因为。。。。所以我的预测。。。。,但是老马预测是错误的。。。所谓的社会学分析仅仅是举例子和摆事实。局域的例子是正确而且有意义的,但是整体的论点完全是失去逻辑的
  •     2010年一月借于南理工图书馆
  •     尽管贝尔抛开了政治和文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但是在社会结构上的分析很深度 怒赞
  •     : F038.8/1
  •     曹晋老师课程第二本书。
  •     重点读了第五第六章 社会政策的强化和科技治国的趋势
  •     这本书我一直在找,先在图书馆特藏室读…… 后来居然在复旦附近某家书店看到那有货,而且还十几本…… 有需要的豆友可以问我怎么去O(∩_∩)O~
  •     思想深刻,即便对于现在的生活也有启发
  •     未来学的作品。前工业时代主要是资源采撷(农业、矿业、林业、天然气或石油等资源)作为经济基础;工业时代主要是使用能源和机器技术从事制造商品;后工业时代从事加工处理,其中电讯和电脑对于处理信息和知识的交流。
  •     站在现在看过去对未来的探索,也就是站在现在看现在
  •     知识就是力量呗。。
  •     所描述的社会正在或者已经成为现实,但是后几章写得有点乱,估计是因为那个年代现象太复杂了,还没有办法总结?
  •     预言书!
  •     Nobody reads it.
  •     这种书翻一次够了
  •     未来学经典著作 送彼岸了
  •     老头子几十年前预测的后工业社会的图景如今已经历历在目,理论越来越重要,科学越来越重要。
  •     有局限,亦有远见。
  •     某个阶级的扩大只能说代表这一阶级利益的团体掌权的可能性更大,但宣称扩大的阶级将治国有点推测过度了。至少我觉得专家治国技术治国真的是“理想模式”,贝尔提到的理论与政策互动和科学的官僚化是最可能出现的专家参与治国的形式,现在已经出现,但专家们也只是智囊而无实权吧。
  •     今天的状况早已在三十多年前预言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