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中國

出版社:城邦(麥田)
出版日期:20040629
ISBN:9789867537881
作者:周慧玲
页数:350页

作者简介

本書仔細翻檢五四運動以降,幾位著名女性戲劇演員和電影明星在舞台、銀幕上的演出,以及在生活上的表演。這些女演員和女明星不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閒對象,更是文藝青年、媒體大亨與意見領袖們追逐評論、念玆在玆的焦點。她們在流言、輿論、批判之間,輾轉折衝,尋找安頓、詮釋自己的方式。這些女性風頭人物既是舞台銀幕上的「戲劇演員」,也是社會實踐裡的「社會演員」。
她們將舞台銀幕的虛構情節推向「社會劇」的境界,掀起另一場風起雲湧的「文化表演」形態。在摸索表演方法的路上,她們意外發現「人生如戲」其實意味人生模仿戲劇?她們甚至被期待粉墨登場搞革命。
這些女演員、女明星的表演生涯代表一代中國人尋找現代女性國民形象的歷程,而她們在中國現代化進程裡的表演行為,更透露了與國家想像、城市造景、身體操作,乃至現代人印象整飾等議題息息相關的表演文化與視覺政治。


 表演中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不是榜樣。」看著陳冠希這句結案陳詞,我反而想到什麼時候開始,藝人會成為「榜樣」?就好像古裝電視劇,那些皇帝和大臣晚宴時總會有班宮女在他們面前跳舞,皇帝毫無例外地拉一下假鬚陶醉點頭.我小時候永遠不明白這些宮女姐手姐腳在轉圓,有什麼好看?後來我才知道到這種觀演行為,當中並不一定是技藝上的展現與接受,只是一種凝視與被凝視的過程,皇帝看的不是舞藝,而是舞女,中國古典舞不多不少刻意塑造出為男性凝視而服務的肢體、眼神與笑容。榜樣的誕生藝人/表演者從一種較卑微的「服務員」變成了今日被稱為「偶像」的「榜樣」,卻由始至終卻沒有改變為「凝視」而服務的本質,只是過去的權貴觀眾多坐在台上俯視,今天的觀眾正好相反在台下仰望,而八卦周刊正好讓當今觀眾重掌俯視式的地位,彷彿較具主宰權的凝視者角色;近來那些偶像派藝人之間的私人情慾照的散播,只不過將藝人、觀眾的凝視與被凝視的關係赤赤裸裸而已。表演者從來都不是榜樣,他們展現的只是技藝,偶像派藝人很多時不具備(或暫時不具備)可展示的技藝,遂只能展示經過包裝的青春、造型與身體,這裡也不過是被凝視的角色,不構成榜樣。藝人變成偶像再被認為是榜樣,或者只是商業機構在行銷藝人過程中,將過去服務凝視者的角色,逆轉成為人尊崇與仰望的「完人」的策略,加上其他商業廣告,社會公益團體經常以藝人作代言,我們才很習慣性地將藝人、偶像和榜樣等同起來。「榜樣」的名號,其實可以與藝人本身的技藝,甚至跟藝人的個人品格無關,它是在行銷過程中一項策略,是觀眾一廂情願的期望,也是媒體在當有需要時就會拿出來的標題。這並非說藝人在創造「榜樣」的過程中不需負上責任,因為只要是「遊戲」的參加者,就等於認同這個角色扮演,陳冠希現在就「我不是榜樣」,是遲來的誠實不能脫罪,然而他其實向來都以壞孩子形象示人,感覺受騙的或者先得問問,究竟是什麼人在參與著這個將陳冠希與其他偶像藝人創造成一個「榜樣」的工程?另類寫實流行歌曲與歌手演繹是不該分割開來討論文化現象,「歌手在唱歌」才是流行音樂的存在本質,也是一種綜合性的「表演藝術」,台灣學者周慧玲在《表演中國》一書認為中國現代話劇是一種另類的「寫實主義」,隨著新中國和新女性的希望而來的話劇舞台,不但將女性帶上舞台,還希望透戲劇,反過來塑造出現實世界裡新中國的女性形象。那時在很多進步知識份子眼中,戲劇不用來反映生活,而是要在戲劇中創造出一個新女性的「榜樣」,給現實中的人去模仿。我看這種必須創造「榜樣」的戲劇,不但影響著後來中國戲劇的發展,還延伸到今天行銷藝人的策略,以及觀眾對藝人的期許。周慧玲指出小報和雜誌等,在二十世紀開始持續發展的媒體,靠著不斷刺探女演員與她戲劇角色之間的關係來餵養觀眾/讀者,而當時左翼文人借批評女演員的舞台角色來塑造新中國的女性形象,則屬於一種「觀眾表演」,這種「觀眾表演」甚至左右著演員之後的舞台形象。這情況似乎跟今天大眾對年青「榜樣」偶像的期許與影響力,偶像藝人為了大眾的期望,刻意塑造出健康與純潔的形象,大眾也樂於接受這些明知是刻意經營的,沒有從藝人本身技藝與品行作參照的表面「榜樣」,並常常企圖以這個「榜樣」去教育下一代,我不是說所有「榜樣」都是創造出來,只是不要忘記「榜樣」背後的運作來消費。這個「榜樣」對許多媒體來說,有需要時給你保護,有需要時將它打破,然後掛一句「年青偶像要做好榜樣呀」,生仔又打仔;師長輩在慾照橫流下只能勸年青人「不要冒目崇拜偶像」,方法是什麼?是不准他們看電視?不准他們上網?這等於向對手投降吧?我知道有些中文老師會以流行曲的歌詞作教材,這不但能對引起學生對文學的興趣,也加強他們對這些影響深遠的文字的鑒賞和批判能力;不過正如前面提及的,流行音樂不能只聽歌,也不獨是文學老師的教材,它是一門跨學科又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通識課程。慾照之後,老師們準備好了沒有?
  •     提到「表演」,我們都想到劇院中、螢光幕裡看的表演藝術。然而,當代劇場導演布魯克卻指出:當一個人在另一個人的注視下走過一個空間,劇場就誕生了。於是,「表演」就從一種藝術形式,簡約成一種自覺被觀看的意識;從一種藝術活動,回歸到一種社會文化的實踐。當代表演研究(Theatre Studies)的研究對象已由戲劇、舞蹈等表演,跨進日常生活的表演行為中,即個人自覺被注視下,以彰顯其個性/身份/性別/政見等而作出的各種行為。小孩子會將他們剛學到的知識(例如從一數到十)重覆地在成年人面前「表演」出來、政治家會選擇在合適的場景中穿著親民的「戲服」亮相、一間書店會將冷門的新書放在店中的「強台位」上,表演店主的獨特品味、寫書評的會引用多一點名作家的「台詞」,以表演個人的識見,然後,讀者會批評那個寫書評太賣弄來表演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我們什麼時候不在表演?  台灣戲劇學者周慧玲的《表演中國:女明星、表演文化、視覺政治1910-1945》,以當代表演研究為基礎,同時足跨政治、性別、電影行銷等各個研究領域,以阮玲玉、艾霞、陳波兒等女電影明星的不同遭遇,探討在二十世紀前半期的中國電影女明星在大眾的凝視、想像,以至在政治團體的影響與操控下,如何在銀幕、舞台以及個人生活上演繹大眾所想像的「新女性」。而當時大眾對「新女性」的想像與形塑,我們大概可視為當時中國的知識份子(尤其評論界)對「新中國」或「現代中國」的想像吧?  作者在倚重美國戲劇學者謝喜納(Richard Schechner)的理論同時,結合我國實際史料進行深入的爬梳與分析,不至跌入拿刀叉吃中菜的論述陷阱之中。謝喜納是當代表演研究的開創者之一,然而華語世界卻多集中引入其環境劇場(Environment Theatre)理論,多本重要的表演研究論著至今仍未見中文譯本,或者,我們暫時只能從《表演中國》中,看到謝氏研究的中國演繹。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每章前面的理论综述最有看头
  •     如果写实主义最终的目的是让女人更像女人,男人更像男人,那么实现的并非女性解放,而是男权社会下,男性对性别的划分以及满足男性对女性的想象。
  •     从《新女性》电影一直追到这本书,所谓学术就是学者建立的一套解读方法……
  •     除了几句看不懂的。。
  •     對這種跟打了雞血一樣情感豐沛言辭犀利的姑娘,我總是除了仰慕之外沒什麼別的可說,啊巨嬰你多大了爲什麽還是習慣于跟隨別人的文字行走。。。
  •     从晚清到抗战,戏,影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差异不断缩小,以致于造成最后的强迫性的互相转换。王斑的文革时期的美学一文,是对该书在时间跨度上的补充和戏与现实之间关系阐述的进一步补充。
  •     其实还颇好看呢。
  •     作者是纽约大学表演人类的嫡系生,把它运用到中国的个案研究上其实为了近代新女性研究。比上次听讲座时候胡扯的表演人类学好多了。
  •     此书扭转了惯常的人生如戏话语,扩大了表演的意涵,结合表演人类学家谢克纳的永久改变、重建行为理论以及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探讨了表演自舞台向生活外化,乃至颠倒原有的观看关系。早期中国电影选女角秉承“现身说法”标准,混淆女演员银幕角色与现实身份,于角色扮演的熏陶下转换身份;直至左翼话语介入电影,她们被寄托以解放的热切期待,亦被过度压缩了自主空间;好莱坞的女明星论述,遑论飞波姊儿抑或现代尤物同中国电影中展演的女性形成文化互涉,一面完成男性观者的被虐快感,一面将虚构世界延至观者日常生活中,宣示现代社会建立于象征范畴之上;陈波儿粉墨登场搞革命的例子彰显中国女演员/性无法如巴特勒预期般颠覆自我/角色的稳定关系;文明戏耽溺扮妆秀,五四话剧借允许女子登台消解性别僭越之不可能,由是新女性仍需不断面对新的困境。
  •     大约是很扎实的研究成果,但对我来说不够有趣。
  •     凝视与被凝视的置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