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理论与政策--当前若干重大问题探讨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9
ISBN:9787505818576
作者:郭庆旺,赵志耘
页数:399页

内容概要

赵志耘,1966年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1983年考入辽宁财经学院
(现为东北财经大学),于1987年、1990年和1996年在税收专业、财政
专业和西方经济学研究方向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1998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财政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在财政、税收等领域发表、出版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和译著。主要代表作有《财政政策导论》(台湾省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和《公债经济效应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

郭庆旺,1964年出生于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1980年考入辽宁财经学院(现为东北财经大学),于1984年、1989年和1994年在财政专业、税收专业和西方经济学研究方向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1997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间曾在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修。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财政、税收、经济增长等领域发表、出版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和译著。代表作《税收与经济发展》荣获
1998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经济学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1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
1.1市场体系及其经济效率
1.1.1市场体系
1.1.2市场配置效率或经济效率的条件
1.1.3市场机制有效的环境
1.2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2.1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
1.2.2经济稳定领域的市场失灵
1.2.3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
1.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1.3.1政府介入
1.3.2财政职能
1.4财政职能的理论演变
1.4.1西方财政职能的理论演变
1.4.2中国财政职能的理论演变
1.4.3我们的观点
第2章“公共财政论”的若干问题
2.1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
2.2 国家的经济作用:理论学说
2.2.1共用品国家观
2.2.2宏观经济稳定国家观
2.2.3社会权利国家观
2.2.4发展国家观
2.2.5社会主义国家观
2.2.6市场重构国家观
2.3从财政学到公共经济学:现实变化
2.3.1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依据的经济理论发生变化
2.3.2 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
内容发生变化
2.3.3财政学与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发生变化
2.4 我们的疑问
2.4.1质疑之一:“公共财政论”是倒退还是进步?
2.4.2质疑之二:“公共财政论”能推导出“公共财政论”
者所赞同的“三大”职能吗?
2.4.3质疑之三:“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到底有什么区别?
2.4.4质疑之四:“publilcfinance”直译成
“公共财政”准确吗?
2.4.5质疑之五:西方经济学家已将“publicfinance”
(财政学)改为“publiceconomics”(公共经济学)
“公共财政论”者又当如何?
2.4.6 质疑之六:“公共财政”模式能作为我国的最终
财政模式吗?
2.5“公共财政论”的再质疑
2.5.1对张馨提出问题的简要回答
2.5.2“公共财政论”者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第3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优化
3.1财政支出类型的确定
3.1.1共用品的含义
3.1.2共用品的分类
3.1.3财政支出的分类
3.2 财政支出规模的合理确定
3.2.1财政支出的边际效用理论
3.2.2财政支出的自愿交换理论
3.2.3财政支出的萨缪尔森模型
3.2.4 财政支出的布朗-杰克逊理论
3.2.5财政支出的公共选择理论
3.3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
3.3.1衡量政府规模的指标
3.3.2 财政支出增长的长期趋势
3.3.3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3.3.4 中国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的特殊性
3.3.5财政支出比率下降的原因
3.4 财政支出结构及其优化
3.4.1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分析
3.4.2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3.4.3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措施
第4章 公共(企业)定价理论的几个问题
4.1公共定价的基本问题
4.1.1公共企业
4.1.2公共定价
4.1.3公共定价的作用
4.2公共定价的最佳方式选择
4.2.1边际成本定价
4.2.2平均成本定价
4.2.3利润最大化定价
4.2.4三种定价方式的比较
4.3二部定价方法
4.3.1二部定价法的理论
4.3.2二部定价法的实践
第5章 最适课税论与我国税制改革
5.1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含义
5.1.1最适课税论与最优概念
5.1.2 最适课税论与次优概念
5.2 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5.2.1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
5.2.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5.2.3最适所得保税理论
5.3我国深化税制改革的指导原则
第6章 使用费的若干基本问题
6.1使用费与税收的区别
6.2使用费的优缺点
6.3效率使用费的一般原则
6.4使用费的构成
6.4.1资本成本
6.4.2经营成本
6.4.3拥挤成本
6.5使用费的制度设计:公共定价
6.6我国目前“费改税”的实质
第7章 政府储蓄的经济分析
7.1政府储蓄的界定
7.2我国政府储蓄的态势
7.3政府储蓄与国民储蓄的关系
7.3.1基本的国民核算恒等式
7.3.2理论分析
7.4 增加政府储蓄的财政政策
第8章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
8.1实现必要增长率的财政政策
8.1.1必要增长率与财政政策的关系模型
8.1.2不同财政政策载体的影响效果
8.2实现最优增长率的财政政策
8.2.1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扩展
8.2.2财政政策对必要增长率的影响
8.2.3财政政策对支出增长率的影响
8.2.4促进均衡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
8.2.5实现最优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
8.3财政政策的现实思考
8.3.1适度提高财政集中程度
8.3.2完善税制结构
8.3.3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8.3.4优化财政投资结构
8.3.5提高财政投资的产出效应
8.4 实现长期增长的财政政策
8.4.1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
8.4.2内生增长理论的财政政策含义
8.4.3着重考虑的四个政策问题
第9章 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兼论“积极”财政政策
9.1稳定性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9.1.1凯恩斯学派的政策理论
9.1.2供给学派的政策理论
9.2当前实现经济稳定的政策取向
9.2.1稳定经济的财政政策机制分析
9.2.2稳定经济的财政政策现实考察
9.3当前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
9.3.1如何理解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中求增长的作用
9.3.2如何认识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主辅关系
9.3.3如何看待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第10章 财政赤字的规模分析
10.1财政赤字规模的衡量指标
10.2财政赤字规模的决定因素
10.2.1财政赤字规模的社会经济制约因素
10.2.2财政赤字规模的资金来源制约因素
10.3我国的财政赤字成为低通胀的发展手段
10.3.1我国的财政赤字已成为一种发展手段
10.3.2我国的财政赤字没有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
10.4如何正确认识我国财政赤字规模
10.4.1赤字规模
10.4.2内债规模
10.4.3外债规模
10.4.4综合分析
第11章 排挤效应与拉动效应的理论分析
11.1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
11.1.1完全排挤论
11.1.2零排挤论
11.1.3部分排挤论
11.1.4关于排挤效应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1.2财政赤字的拉动效应
11.2.1财政支出的生产性与拉动效应
11.2.2投资函数形式与拉动效应
11.2.3资产的替代性与拉动效应
11.2.4经济衰退与拉动效应
第12章 公债的经济效应
12.1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分析
12.1.1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
12.1.2李嘉图等价定理的争论
12.1.3李嘉图等价定理不成立的现实思考
12.2公债的资产效应
12.2.1公债的资产效应的内在稳定功能
12.2.2公债的资产效应与生产力效应
12.2.3公债错觉
12.3公债的总需求效应
12.3.1基本分析框架
12.3.2公债融资的资产效应
12.3.3公债融资的流动性效应
12.3.4公债融资与总需求关系的现实思考
附录A 公债的经济影响:文献考察
A.1跨时政府预算约束
A.2政府债务的效应
A.2.1李嘉图学派的观点
A.2.2对李嘉图学派观点的评价
A.2.3新古典学派的观点
A.2.4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A.2.5债务政策的规范性分析
A.2.6进一步的总结
A.3公债的实证理论
A.3.1基本问题
A.3.2公共选择方法
A.3.3经济政策的宏观经济理论方法
附录B 作者1990年以来的主要论著
B.1论文
B.2专著
B.3译著
图 目
图1.1市场体系
图1.2市场机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图1.3总体效用可能性曲线
图1.4政府介人
图1.5洛伦兹曲线
图3.1消费和提供共用品的边际成本
图3.2共用品配置:最优点和次优点(边际效用理论)
图3.3共用品配置:最优点和次优点(自愿交换理论)
图3.4 纯共用品的最优配置:萨缪尔森理论
图3.5准共用品的最优配置
图3.6个人选择偏好的最优财政支出水平
图3.7作为政府支出函数的效用水平
图3.8瓦格纳法则
图3.9梯度渐进增长论
图3.10官僚行为与财政支出规模膨胀
图4.1垄断与公共定价
图4.2自然垄断与公共定价
图4.3收敛型蛛网市场
图4.4发散型蛛网市场
图4.5封闭型蛛网市场
图4.6市场稳定与公共定价
图4.7公共定价与收入再分配
图4.8成本递减情况下的边际成本定价
图4.9定价方式的经济福利比较
图4.10二部定价
图4.11选择收费二部定价
图5.1需求弹性与超额负担
图5.2对个人的效用影响相同的情况下,累进税、比例税
和一次总付税的效率损失比较
图6.1直接使用者与社会全体成员的成本分配
图6.2存在拥挤和不存在拥挤情况下的效率使用费
图7.1IS-LM分析
图8.1必要增长率的决定
图8.2财政政策与均衡增长率的实现
图9.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周期波动
图9.2希克斯增长周期理论与财政政策的应用
图9.3财政货币政策效力的强弱
图9.4政策时滞
图11.1早期古典完全排挤
图11.2超理性完全排挤
图11.3资金完全排挤
图11.4早期零排挤
图11.5零排挤
图11.6交易部分排挤
图11.7有价证券部分排挤
图11.8有价证券替代部分排挤
图11.9财政支出的生产性与拉动效应
图11.10投资函数形式与拉动效应:负斜率的IS曲线情况
图11.11投资函数形式与拉动效应:正斜率的IS曲线情况
图11.12赤字与投资:总支出曲线分析
图11.13赤字与投资:总供求曲线分析
图12.1李嘉图等价定理
图12.2债务融资的减税与借债限制
图12.3IS-LM曲线
图12.4货币需求的资产效应


 财政理论与政策--当前若干重大问题探讨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