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94-7
ISBN:9787100016797
作者:[德] 尼采
页数:173页

书籍目录

原序 原序二 1 HELLAS 希腊与哲学的命运 2 HELLAS 600-400B.C 古哲群像 3 THALES “哲学之父”泰勒斯 4 ANAXIMANDER “不确定者”的悲观哲学 5 HERACLITUS I “一切皆流”的宇宙观 6 HERACLITUS Ⅱ“一即是多”的世界 7 HERACLITUS Ⅲ审美的世界观 8 HERACLITUS Ⅳ“超人的智慧 9 PARMENIDES

作者简介

本书是尼采的一部未完成、生前也未发表的早期著作,写于《悲剧的诞生》之后,约
1873年左右。前苏格拉底哲学是尼采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而在尼采著作中,专论前苏格
拉底哲学的作品只有这一部,仅此就足以表明本书对于研究尼采思想的意义了。
本书译自德文版《尼采全集:校勘学习版》第一卷
(Friedrich Nietzsche,Sa Cmtliche Werke,Kritische StuB die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是尼采未完成的一部早期哲学著作,与《悲剧的诞生》的理路一脉相承。为什么尼采如此关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因为在他看来,欧洲文明自柏拉图起便步入歧途,走进了虚无主义的泥潭中,要避免未来的文化失败,只有回到源头,获取解放的力量。尼采的这个思路,应该是文艺复兴的惯性,文艺复兴亮出的旗号就是恢复欧洲文明的真传统,而尼采要告诉世人,文艺复兴还不是真传统,真传统在古希腊的悲剧时代。这是因为,尼采看到了用人文精神替代宗教的虚妄。人文精神无法超越当下,它是用世俗来批判世俗,它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社会走向腐败。对于过度夸张人文精神,尼采斥为“虚无主义”。尼采所说的虚无主义,指的是一种厌倦、否定生命的思考。人从完全的自然状态走向社会化,必然要以付出一部分自我为代价,而被文明压抑的那部分自我沉浸在内心深处,一旦有机会,便会爆发出来,为害人间。古往今来,一切文明莫不视此为洪水猛兽,试图在文明的进程中加以遏制。于是,我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世俗权力,歧视、禁忌、威吓、压迫、引诱……随着人的自由不断退后,社会固然安全了,但也因此走向僵化。一个僵化的社会,人们满足于奢侈与享乐,善于创造无用的知识,人们以说谎为礼貌,个体动辄得咎、伤痕累累,直至完全被驯化……被套牢在一个停滞的社会,我们岂不成了囚犯?尼采看到,所谓人文精神不过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狱卒,它依然以关押我们的未来为目标。人文精神不断在高唱着敬畏,却从不解释为什么必须如此,它捏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乌托邦,但走进去,哪个不是地狱?于是,尼采拿起了铁锤,他相信,人类几千年来所塑造的这个文明,其实是枷锁、幻象与虚无,除了剥夺我们的自由、让我们失去生命的冲动之外,别无用处。真正的哲学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生命本质的悲剧,然后在悲剧中欢笑。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已经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古希腊人并不是理性主义者,他们在思辨之外,也会沉浸在悲剧中,痛饮美酒、放浪形骸,他们用疯狂的酒神精神为日常的循规蹈矩而赎罪,当他们经历了这样半死的体验后,再回到日常生活,重新操持起日神精神。本书尼采试图更有系统地整理古希腊悲剧时代哲学的理路,以为现代人提供一个新的生命坐标,然而,他最终觉得散文更有力量,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辉煌背后,这本学术性的著作始终未能完成,堪称是一大遗憾。
  •     希腊、包括后来的德国为什么能够成为哲学家的国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哲学以及哲学家在这两个国家你是被看做常态存在的,而在其他的民族,哲学家则更多的是被看成非正常的存在,所以在其他的很多民族,哲学家往往是悲剧抑或悲壮的。尼采的悲剧就在于他已看到德国未来的悲剧却又不得不眼睁睁地见证这一悲剧。
  •     (引自本书)面对古希腊大师泰勒斯(Thales)、阿那克西曼德(AnaxiB mander)、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巴门尼德(Parmenides)、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苏格拉底(Socrates)这样一个惊人理想化的哲学群体,每个民族都会自惭形秽。所有这些人是一个整体,是用一块巨石凿出的群象。在他们的思想和他们的性格中贯穿着严格的必然性。他们没有任何常规可循,因为当时哲学和学术都不成其为专业。他们都处在卓绝的孤独中,当时就只有他们仅仅为了认知而生活。他们都拥有古代人那种独具德性的力量,借此他们胜过一切后人,这种力量推动他们发现他们自己的形式,并通过变形进一步塑造使之达至为微妙且至具可能性。他们遇不到任何现成的模式可助他们一臂之力,以减轻他们的困难。所以,他们就共同构成了叔本华(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Schopenhauer)所称的,与所谓"学者共和国"相对立的"天才共和国":一个巨人越过岁月的鸿沟向另一个巨人发出呼唤,不理睬在他们脚下爬行的侏儒的放肆喧嚣,延续着崇高的精神对话。  关于这场崇高的精神对话,我准备讲一点我们现代的重听症也许能够从中听懂的东西,其数量当然微乎其微。在我看来,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这些古代哲人在这场对话中已经触及了我们要考察的构成典型希腊精神的一切东西,尽管是在最概括的形式中触及的。在他们的对话中,就象在他们的个性中一样,他们也表现了希腊创造力的伟大特征,而整部希腊史乃是这些特征的朦胧印迹,是它们的含糊不清的摹本。如果我们正确地解释希腊民族的全部生活,我们最终会发现同一个形象的反映,这就是希腊民族的最高天才身上闪射着的异彩。希腊土地上最早的哲学经验,即对"七哲人"的赞许,已经给希腊人的形象构画了令人难忘的清晰轮廓。其他民族出圣徒,希腊出哲人。  有人说得对,要给一个民族定性,与其看它有些什么伟大人物,不如看它是以什么方式认定和推尊这些伟大人物的。在别的时代、别的地方,哲学家是处在最敌对环境中的偶然的、孤独的漫游者,他们不是隐伏潜行,就得起而抗争。只有在希腊人那里,哲学家才不是偶然的。他们出现在公元前六至五世纪,被世俗化的巨大危险和诱惑所包围,仿佛迈着庄重的步伐走出特罗弗纽斯洞穴,进入希腊殖民地的繁荣、贪婪、奢华和纵欲之中。我们或许忖测,当是时他们是作为警告者来临的,他们所怀抱的,正是悲剧在当时为之诞生的那同一个目的,也是俄耳浦斯秘仪在其祭礼的怪诞象形文字中所暗示的那同一个目的。这些哲学家对于生命和存在所作的判断,其内涵要比任何一个现代所作的判断多得多,因为他们面对着一种完满的生命,他们不象我们这样,思想家的情感被追求生命的自由、美、伟大的愿望与求索真理(它只问:生命究竟有何价值?)的冲动二者之间的分裂弄得迷离失措。  对于哲学家在一种风格统一的真切的文化内所要完成的任务,由于我们不具备这样的文化,因而从我们的处境和经验出发是无法猜度的。只有一种象希腊文化那样的文化,才能回答这个哲学家任务的问题,只有它才能象我说过的那样为哲学辩护,因为只有它才懂得并且能够证明,哲学家为何和如何不是一个偶然的、随意的、萍踪无定的漫游者。有一种铁的必然性把哲学家维系在真正的文化上。  然而,倘若这种文化不是现成的,那又如何呢?那么哲学家就是一颗吉凶未卜、令人惊恐的彗星。在幸运的情形下,他也许能象太阳系的一颗明星发光。只有在希腊人那里,他才不是彗星;所以——希腊人能够为哲学家辩护。笔者:我们不必非要花大力气论证中国也有所谓西方近代以认识论为核心的哲学,以及不必要花大力气论证中国有所谓古希腊式的激动人心的自然哲学,哲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的方式,也终究灿烂夺目。我们不需要为我们自己辩护,也不必要为哲学辩护,当我们试图去辩护的时候,也许它就已经衰弱了,没有生气了,那时候辩护恐怕也失去意义了。中心如自固,他物岂能迁。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第二遍才看懂。尼采眼中的前苏格拉底哲学。高人眼中的高人。
  •     尼采纵览古希腊哲学体系。
  •     高三。
  •      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你不可能在两个时刻里踏入同一条河流!
  •     尼采是与我共鸣最多的哲学家
  •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哲学:关于哲学,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跳越的过程
  •     比较早读的 没完全理解 翻译不错 原文肯定更精致 ;现在应该能懂了
  •     希腊人汲取其他民族一切活着的文化。走如此远正因为善于始乎其他民族之所止。精通学习之道。我们应像他们那样,为生活,而不是为博学
  •     真短。很喜欢尼采对赫拉克利特理论的比喻:在赫拉克利特看来,世界本身是一杯必须不断搅拌的混合饮料。
  •     这是一部最“准确”的哲学史。“准确”的意义在于它以饱满的个性戏剧取代了患有丧血症的病情报告,就其以“健康”的方式畅谈“健康”的哲学而言,这是唯一准确的历史。
  •     写巴门尼德那部分很精彩
  •     为什么我感觉像是一篇夸耀的诗呢?
  •     感觉翻译得有点奇怪,而且,我果然不适合看哲学类的书
  •     9
  •     读了四分之三。
  •     献给最后几章天才气质散发的淋漓尽致的尼采。
  •     新版,喧宾夺主,价格虚高,好不要脸
  •     八星。作为希腊思想源头的那种针对创造冲动和宇宙游戏的洞见,不可能有人比尼采更感同身受的了。
  •     Hellas可惜是个残本 Thales,Anaximander,Heraclitus,Parmenides,Anaxagoras.
  •     看不懂啊看不懂。
  •     序言第一句话就吸引我了。(这里残留着她的气息)
  •     虽然看不懂,但觉得很着迷。
  •     尼采对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和其思想的叙述和理解,是尼采早期未完成的著作,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算是给我一种普及吧,对赫拉克利特印象最深。
  •     为“伟大”立法
  •     翻译得真垃圾
  •     对希腊哲学的洞见!
  •     真是喜欢古希腊啊,那个时代的人性和文化都有种让人安定的充实和单纯。尼采在这本未完成的作品里延续了《悲剧的诞生》中对古希腊的推崇,同时对后来者迷失在『追求生命的自由、美、伟大的愿望』和『求索真理的冲动』间而致哲学的虚无表示了不满。真正的哲学——正如古希腊哲学——是在幸福之时,从勇敢常胜的男子气概的兴高采烈中迸发出来,即使是有酒神的癫狂,日神依然指引着希腊人精神的前行,也正是这样,他们拥有了最为完满的生命。尼采试图告诉人们,回到古希腊吧,那时的哲学家对生命和存在所作的判断,其内涵要比任何一个现代所作的判断多得多,也纯粹得多。
  •     尼采对前苏格拉底时期希腊哲人的描摹
  •     未完成
  •     哈哈 高一的时候在校图书馆借着看过 借书的时候图书管理员正和一个男人调情中
  •     心痛,一百面以后就看不懂了。
  •     写法!洞见!文风!
  •     相比尼采的其他小册子(他那过于抒情、直抒胸臆的表达常使人感到不知所云,抓不住要害),我更喜欢这一本,一如既往地文笔优美,但毕竟是评述各个哲学家的思想,难得一见的条理清楚
  •     尼采的代表作之一
  •     以前不明白大家为啥捧尼采 看完明白了
  •     文采这么好的也只有他了
  •     不太明白,如果感官和思维可以完全分离,那么思维的基石在何处?关于生成,倒是觉得巴门尼德的思想有现代科学的影子——一个东西的分离不可能因为不存在的东西起作用,只能是存在的,所以生成所作用的力也是存在的,那么存在的存在,不存在的不会存在。而一切存在如果都将可以切分,那么世界是粒子的,包括时间。另有,孩子玩沙的比喻很有意思,像西西弗推石的另一种表达,人所创造的是由某一时刻需要的满足而达成的,一旦满足便可推翻,直到下一次需要再次来临。。最令人崇敬的是这些概念完全出于天才式的直觉,一种仅在头脑里运转的推断,而它们如此接近事实本真。如开头所谈论到的水为源。但所了解到的也只是皮毛,也许应该从一些入门的哲学概念开始
  •     希腊悲剧和前柏/苏哲学是同种文化的不同表达,二者皆抱着为人生的目的。哲学是生活方式而不是知识或体系,哲学家的个性/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是哲学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积极健康的生命力和对生命意义的强烈关注是从事哲学的条件。哲学对世界本质的把握要靠某种神秘直觉、信念和想象,科学和逻辑至多只能充当事后构筑体系的工具。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包含了形而上学即“一切是一”信念的萌芽。肯定生命必须肯定感官肯定经验世界肯定生成,对于生成,阿拉克西曼德箴言提供了伦理辩护,赫拉克利特提供了通于酒神精神的审美辩护:否定二元,否定存在,世界是火的自我游戏,生成是唯一的世界。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认为生成是假象,存在/真正的一才是世界的本质→奏响了本体论的序曲,启发甚至超过了柏的二分vs给生成打上存在性质的印迹&永恒轮回。
  •     MD,前苏为什么不用这个当教材,要去听什么人类意识发生律?
  •     尼采的书,几乎都是以背的方式来读的,每次读到口干了,喝点水继续读。在每一个孤独寒冷的夜里,无人诉说,无人陪伴,我常常将自己埋葬在计算机代码和尼采哲学中。
  •     赏心悦目,虽然有好多地方还是看不懂。保留再看的可能性。
  •     翻译比另一个版本好一些
  •     青年尼采神人啊!
  •     于是那些存在和生成的永恒命题慢慢浮出水面.原来一个命题有那么多的层次和假设...难怪最初总是不懂的.但是 这样子 会不会过头了呢
  •     大学第一本书,看了五遍,当时云里雾里。。现在好多了
  •     坦率的说,书里的很多思想并没有特别理解,只隐约能感受到先哲们关于世界的一些思考。最喜欢的一句话是阿那克萨戈拉对于人生意义的说法:为了观赏苍穹和整个宇宙的秩序。
  •     希腊哲学介绍的通史读本,尼采总是像一个诗人。
  •     人性的
  •     没看懂
  •     短小精悍,字字道珠玑,不愧是尼采大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