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丛书

出版社:洪富艳、高德明、许进杰、 等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1-04出版)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514500592
页数:3011页

章节摘录

(二)建立政府主导——利益相关者监督管理机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监督机制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对生态治理决策、实施状况、生态环境损坏程度实施监察与控制的制度设计。建立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能效克服生态治理中存在的权力寻租、利益勾结等不良现象。由于存在利益关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会更加负责,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发动,使生态治理放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实现阳光和透明治理。本书认为,赋予利益相关者监督的权力,并且形成制度化、法律化的监督体系十分必要。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利益相关者依法对生态功能区治理实现监督协调,涉及群众利益的规划、决策和项目,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公布生态建设重点内容,扩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政府管制型生态治理模式中,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缺乏必要的保障,政府管制型治理模式形成的信息屏障和资源匾乏,导致政府的失灵行为缺少监控,使生态环境的整体利益受到损害。缺少监督是中国生态治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在生态功能区建立专门的、独立的利益相关者多元参与的执法和监督机构,可由相关领域专家、主要利益方代表、社会公众、媒体代表等共同组成,对生态功能区治理整个过程中相关利益者的行为进行监督与控制,确保各方利益的均衡与持续发展。该监督机构的职责主要在于:第一,监督属地政府机构和相关行政部门的管理行为,防止地方政府短期的政绩工程和追求自利而滥用职权、权力寻租,以及生态功能区治理中违规项目不予限制的行为发生;第二,监督生态功能区内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书籍目录

《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治理模试创新》目录:导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一、中国生态环境危机的严峻性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艰巨性第二节 生态治理模式相关研究综述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要评价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二、研究意义第四节 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一、结构安排二、研究方法三、创新和不足第一章 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的理论基础……第二章 中国生态治理模式的历史发展第三章 政符管制型生态治理的现状分析第四章 管制-公共治理:生态治理模式的发展态势第五章 国外生态治理中公共治理的国防军论与实践第六章 中国生态公共治理模式的创建第七章 中国生态公共治理的运行机制第八章 中国生态公共治理的保障机制结论主要参考文献《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目录:第1章 导论1.1 选题缘由及意义1.1.1 问题的提出1.1.2 研究意义1.2 研究问题的界定1.3 研究设计1.3.1 研究方法1.3.2 结构设计1.4 研究主要创新1.5 研究中的难点第2章 困境与共识: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2.1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代化特征与困境2.1.1 当代科技革命及其所造成的社会发展新特征2.1.2 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2.2 工业文明的理性反思2.2.1 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和生态理性的背离……第3章 本质与架构: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加构第4章 保障与进: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第5章 对比与分析:西方生态文明观的各种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第6章 理论与实践:中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证》目录:第1章 序论1.1 研究背景1.1.1 城市化趋势与问题1.1.2 全球生态化运动的兴起1.1.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落实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1.3.1 研究方法1.3.2 主要内容第2章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综述2.1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现状2.1.1 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现状2.1.2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现状2.1.3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述评……第3章 生态城市思想渊源及理论基础第4章 生态城市架构与理论模型第5章 生态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第6章 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第7章 太原市城市建设道路的选择——生态城市建设第8章 太原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第9章 太原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设附件主要参考文献后记《生态文明消费模式研究》目录:第1章 导论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1.3 本书逻辑线索和拟突破之处1.4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结构1.5 本书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2章 认识消费和消费模式2.1 认识消费2.1.1 消费的含义2.1.2 消费的跨学科性质2.1.3 消费的属性2.2 对消费的深入追问: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2.2.1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消费关系的应有之义2.2.2 古今中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2.2.3 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简单评介……第3章 消费模式变化与资源性供给紧约束第4章 中国居民消费模式变化与资源性供给紧约束:以食品消费为例第5章 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的消费、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第6章 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的现代消费模式选择:生态文明消费模式第7章 中国生态文明消费模式的构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居住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估与对策》目录:第1章 居住区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探索1.1 人类文明与生活居住的演化轨迹1.2 居住区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与特征1.2.1 居住区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1.2.2 居住区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第2章 国内外居住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剖析2.1 背景简析2.1.1 政府的作用2.1.2 开发商的作为2.1.3 居民的抉择2.2 国外实践2.3 国内实践第3章 国内外生态住宅评估体系比较分析3.1 发展概括……第4章 居住区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的评估第5章 居住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第6章 居住区物质文明建设的技术措施与对策建议第7章 居住区环境文明建设的技术措施与对策建议第8章 居住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技术措施与对策建议第9章 政府和居民的作为与对策建议……《县域生态经济研究》《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生态产业链系统构建研究》《中国生态文明的SST理论研究》《发端于生态文明》

编辑推荐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丛书(套装共10册)》是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丛书(套装共10册)》包括《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治理模试创新》、《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证》、《生态文明消费模式研究》、《居住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估与对策》、《县域生态经济研究》、《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生态产业链系统构建研究》、《中国生态文明的SST理论研究》、《发端于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治理模试创新》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伴随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成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治理模试创新》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实际,从政治学、行政学视角出发,分析当前生态环境治理不力的因素,认为政府管制型治理模式难以适应生态环境治理的现实需求。因此,《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治理模试创新》在借鉴国外生态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中国生态治理的影响因素,探索构建起适宜的生态治理模式,以期在促进生态环境良善治理的同时,推动生态文明社会的实现。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通过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理论架构,论证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梳理了西方生态文明观的各种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证》以民主、和谐、高效、健康、创新为特征的生态城市正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证》在系统分析了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指出了生态城市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需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全新概念,并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生态城市的系统模型;在总结传统城市建设动力机制的同时,提出了全新的生态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模型;构建了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政治和文化等五个层面在内的生态城市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以太原市生态城市建设为例,指出了太原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差距,并提出了下一步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和对策建议。
《居住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估与对策》介绍了生态文明愈益成为人类社会演化的必然抉择,生态文明住区建设无疑应是我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国内外有关生态住宅、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其建设方案的评估虽卓有成就,但围绕生态文明理念和内涵要求进行建设和评估的研究及实践迄今较鲜见。《居住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估与对策》结合实证研究案例,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机理;且将生态文明细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等三个有机关联的部分,进而以其理论架构和借鉴生态住宅的评价指标及方法构建了生态文明住区建设的评估体系。同时结合案例,探讨了居住区建设规划、建筑设计、施工和后续管理过程中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保与和谐、健康发展的系列对策方略,以供相关领域的科研、管理、企业界读者和大专院校师牛参阅借鉴。
《生态文明消费模式研究》介绍了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消费模式以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对消费的涵义、属性和跨学科性质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不难发现消费最终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关系。然而,人们日常生活领域存在的浪费性消费、破坏性消费和过度性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和模式,已经或正在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越来越严峻的影响和压力,能源、土地、淡水等资源性产品供给日益趋紧约束。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