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法律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511849106
作者:林海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林海,福建福州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法律史、金融史。曾留学德国、爱尔兰等国。现供职于中国证监会。专著《帝国枢密法院:司法的近代转向》于2010年11月由法制出版社出版。曾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并在法治周末、新产经、检察日报等刊物上开设专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历史转折的瞬间
一、星条旗保护焚烧它的人
二、我国台湾地区司法界的道德自新运动
三、私立高校的奠基之诉
四、风能产权之争
五、从自由向安全的转折
六、虽败犹荣的男女平权之争
外一篇:女性普选艰辛路
七、缓刑起源于老鞋匠的一时善念
八、“暴排法案”开启日本打黑新时代
九、禁毒的国际合作之端
第二章 时代聚焦的瞬间
一、“苏格兰玫瑰”命丧《煽动言论法》
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受禁案
三、约翰·马歇尔大法官的海盗情结
四、《乌托邦》之父受难绞刑
五、《政府伦理法案》斗败众议院议长
六、“老残”被捕
七、两位韩国元首同庭受审
第三章 游子辛酸的瞬间
一、持续130年的《排华法案》
二、确立“出生地原则”的华人身份之诉
三、契约华工在南非的血与泪
四、华裔间谍科学家案始末
五、林肯会馆走出的中国面孔
六、一个中国记者亲历的纽伦堡审判
第四章 血泪难凝的瞬间
一、刺杀梅第奇事件
二、宗教裁判所的历史遗憾
三、Bloody Sunday四十周年祭
四、猎鹿引发的血案
五、慕尼黑的血色奥运
第五章 奇诡荒诞的瞬间
一、裸体“阿佛洛狄忒”受审记
二、东京法庭上的真假赵碧琰
三、难解之谜:周璇遗产案
四、推理侦破炸弹疑案
五、不了了之的毒糖奇案
六、德国乳品巨头“毒豆奶粉”丑闻
七、颁给荒诞诉讼的年度大奖
八、科州的食人恶魔案
九、失窃两次的《蒙娜丽莎》
十、酗酒引发的原油泄漏案
十一、和斗牛士说再见
十二、催人自杀的忧伤
第六章 人性善恶的瞬间
一、迟到了55年的沉冤昭雪
二、中国辛德勒用签证拯救生命
三、以血祭旗的打黑先锋
四、扭曲了的“更高更快更强”
五、公海上的手术台
六、南非每26秒发生一起强奸案
七、愤怒的新娘
八、德国三胞胎的越狱“掉包”案
九、真假难辨的“最离奇自杀案”

作者简介

那是怎样一个时代?是骑士精神进入博物馆、工业文明彻底占据主导的时代。是百事可乐与爵士乐全面兴起,人们终于开始放弃对科学的迷信的时代。现实主义法学和社会法学在完成了对历史法学、自然法学和实证法学的整体继承之后,建立起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的法律观。埃利希关于“活的法律”的说法,就产生于那个时代。不再盲目相信法条的客观理性,而是更多地回归每个个案带来的直观感受。套用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年前的那句名言“美比历史还真实”,我们或许可以说,这个重视“在场”的时代里,感受比历史还真实。
可惜的是,在本书中提到的种种瞬间,都是无法再亲身感受的。这些瞬间都已经过去。留给世人无限的怀念与感慨。它们或是成为法律发展的转折,或是折射个体命运的悲欢离合,或是成为民族兴亡的一面镜子,或是在荒诞奇诡中似有冥冥真意。因为这些瞬间的经典、精彩与不可复制,更因为前述对于感受的至高敬意,本书试着将一个个瞬间及其那一个个“当下”的感受记录下来。


 活的法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是在看完《批评官员的尺度》《言论的边界》《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三本和法律有关的书籍之后读到《活的法律》的,坦率地讲,我感觉这本书的可读性不及前面三本。《批评官员的尺度》是围绕一个案子展开的讨论,而《言论的边界》是有关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案件的描写来叙述美国人言论自由的发展历史,《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是站在一个大法官这种高屋建瓴的角度描写美国历史上与联邦最高法院相关的重大案件。而《活的法律》是一个个与法律相关的历史的简要叙述的合集。首先开宗名义,第一章“历史的转折点”,叙述了9个法律历史事件,第一个事件最为典型,“星条旗保护焚烧它的人”这句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是围绕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一个大案,作者对这个案件的叙述非常好,让我们这些外行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判例的重大意义和包涵的法制精神之所在。我正是在看了第一篇之后对这本书有了爱不释手的感觉。可是好景不长,后续的文章要逊色多了,比如第一章第九篇“禁毒的国际合作之端”讲述的事情实质是一种行政上的合作,并没有多少实在的法律意义,作者拿这个故事贴法律主题有点凑数的嫌疑。后续章节文章质量也良莠不齐,很多和法律没有联系,更称不上是“永恒的法史瞬间”,第二章第一篇“‘苏格兰玫瑰’命丧《煽动言论法》“一章是描写英格兰警务大臣如何利用法律作为工具,诱惑斯图亚特参与刺杀女王,以除掉斯图亚特的过程,如果这种以法律为工具害死人的手段都能成为法史永恒的瞬间的话,恐怕这是对法律的一个大讽刺。第四篇《乌托邦》之父受难绞刑中描写托马斯最后的辩论时失败的,作者不停地告诉读者,托马斯莫尔如何运用高超的辩论技巧进行辩论,但是写出来的内容却很苍白,更没有一种引经据典的可信性,甚至于出现了“….原本应该被执行肢解分尸之刑,被宽减为斩刑”这种违背历史常识的话(他是被绞死)第三章,中国记者亲历的纽伦堡审判的描写更是花掉大量篇幅去描写一个参与了纽伦堡审判的记者,这似乎有点本末倒置,既然打着法律的大旗,是不是更多的应该为读者分析一下纽伦堡审判过程和适用法律情况,以及后续的影响。后续几章的文章与法律这个主题偏离越来越远,更多地是单纯为了讲某一个故事。如果抛开法律这个主题,作者每一篇文章都是好文,因为作者的文字功底确实很不错,描写能力比较强,用词也很丰富,有一套行云流水的叙事风格。但是,合上法律这个主题,特别是“永恒的法史瞬间”就显得整本书档次降低了不少。究其原因,一是作者描写法律历史的时候并没有抱着一个学术态度,很多事件的描写用了比较口语和臆断的内容来叙述。若作者能在一些案件分析中,多引用第一篇文章那样,来自案件当事人或者判决书上的原话,而非作者的转述的话,更能让人信服。这一点上,之前提到的三本书做的非常好,所以相比之下,感觉作者的叙述的历史事件不够严谨和客观,更多停留在表层。二是作者没有对分析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升华,只是纯粹地讲了一下案例,如“私立高校奠基之诉”描写的政府对于私权和私有财产的态度的问题是一个很深刻也很有意义的问题,作者在描写案件分析案件之后若能对之进行拓展,而并非停留在高校层面上,或许就会取得第一篇文章那种振聋发聩的效果。三是作者在案件描写角度和素材的选取上有些问题,对于言论自由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对于疑罪从无的辛普森案,可能在历史意义上没有作者提到的案件那么重要,但我们读起来却深深被吸引住,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能抓住人们思维的习惯,及时提供疑问又不断解答疑问,作者在这方面也有些缺乏。最后总结来说,还是那句话,作者的文章都是写在专栏上的,单纯从每一篇文章上看都是好文,但凑成一本书,确实不敢恭维。当然,我是一个外行人,多多少少有点看热闹的嫌疑,而且阅读量并不大,在此,若有不当言论或观点,还请各位大师多海涵!!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拙作,请大家多批评。感觉相比之前一本,容易读得多。适合在火车和飞机场卖。
  •     比起邓正来老师那本影响美国宪政的25个案例来简单太多了
  •     故事会法律版,作者文笔欠佳,才华平平,但写得有情有义,没有那种法律畅销著作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像是出自身边某位暗地里刻苦的同学,反而让人羡慕。
  •     文章所有的结尾都写的意境悠远。
  •     有趣的故事,深入的思考。法律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条规,而是因时因地变化的符合社会文化的公共约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