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章节试读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040189773
作者:崔功豪
页数:545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笔记-全书 - 全书

[ ]增长极理论(Growth Pole)
佩鲁(F. Perroux)提出,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完全是在一种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布德维尔(J. Boudeville)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的产生聚集的城镇,即增长中心。
推动型工业的特征:
1. 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产品需求量的增长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比值)高,市场扩展与生产发展的速度快;
2. 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技术进步率;
3. 产品关联性强,能促进产业综合体的形成;
4. 生产分布具有高度的空间集中倾向;
5. 产品的企业规模比较大。
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
1. (-)极化作用——由于增长极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相对利益,产生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周围区域的劳动力、资金等要素转移到核心地区,剥夺了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使核心地区与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
2. (+)扩散作用——由于核心地区的快速发展,通过产品、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流动,对其他地区的促进带动作用,提高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农业产出,提高周围地区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和消费水平,引发周围地区的技术进步;
3. 同时并存,大小不等。
[ ]核心-边缘理论(Core-Periphery Theory)
核心区域:城市或城市聚集区。
边缘区域:国内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1)上过渡区域——连结两个或多个核心区域的开发走廊,一般是处在核心区域外围,与核心区域之间已建立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2)下过渡区域——社会经济属性处于停滞或衰落的向下发展状态。
资源前缘区域:又称资源边疆区,一边地处边远,但拥有丰富的资源,有开发的条件。
* 如何应用于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核心-边缘理论认为,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发生转化。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核心区域对边缘区域的控制,边缘区域对核心区域的依赖。然后是控制与依赖的加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核心扩散作用的加强,核心将带动、影响和促进边缘区域的发展,边缘区域将形成次级核心区域,甚至可以取代原来的核心区域的控制。因此在处理城乡关系时,
1. 任何区域都要重视核心的发展,要形成和壮大区域的中心城镇;
2. 要重视大城市卫星城镇和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这些城镇可减轻大城市规模过大的压力,又可以使城市周围区域和广大农村形成新的增长中心;
3. 合理确定城镇发展规模,既要防止城镇数量过多造成城镇规模过小不经济,又要防止特大城市规模无限度发展使得区域经济过分集中;
4. 中心城市的工业和一些服务业,要有步骤的主动的向外围扩散,促进本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边缘区域的发展。
* 如何应用于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
1. 核心区域应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巩固并加强其金融、信息、商业等产业的领先地位,适当向外围扩散传统工业和人口,控制核心区域城市人口和产业过度臃肿及环境质量退化等现象。改善核心区域大城市交通系统,完善卫星城镇体系,克服改善大城市交通拥挤状态;
2. 对于上过渡区域,要调整陈旧的产业结构,以高附加值、高技术、高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产品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搞好区内基础设施,密切与核心区域的联系与合作,更多的吸引核心区域的投资和外迁企业;
3. 对于下过渡区域,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部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与核心区域的互补经济等手段,使其重新获得增长动力;
4. 资源边疆区应尽可能变资源优势为深加工产品优势,不断壮大输出性强的基础部门,带动其他部门发展,同时实施建设增长中心的策略,促进资源边疆区成长为具备次级中心的区域。
* 如何应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达国家处于核心地位,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边缘地位。核心与边缘处在不平等的地位上。边缘对核心存在着依附,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有三种形式:
1. 一是殖民依附。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进口的规模及商品价格受发达国家控制,受其盘剥;
2. 二是金融依附。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工业资金往往依靠核心区域(即发达国家)的融资弥补,从而形成资金依附;
3. 三是技术依附。发展中国家科技落后,工业发展有赖于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受发达国家技术的控制。
发展中国家要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必须改造世界的社会制度,发展中国家要与现存国际体系脱钩。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内部合作,走向集体自力更生道路。这些理论揭示了国际上边缘与核心地位国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发展民族工业和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联系等的主张,有进步意义。但只注重国家外部关系,其政策主张的实施也是十分困难的。


* 偏离份额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 筱原两基准:是指需求收入弹性基准与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 人口承载力: 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适度人口:所谓适度人口就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达到最大值的那种人口规模。
* 人口容量:一国或一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国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 梯度推移理论: 一般情况下,高梯度地区的工业部门主要由处于创新阶段至扩张阶段之间的兴旺部门组成,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高梯度地区创新活动会逐步向由处于成熟与成熟后期阶段之间的衰退部门组成的低梯度地区推移。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在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下的梯度是可变的。
* 雁行形态说: 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象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态说”。
城镇体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有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
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1. 依托中心城市
2. 确定适宜的经济腹地范围
3. 确定区域经济专业化发展方向
4. 兼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
城镇化发展的目标:
1. 城镇化的速度与城镇化水平
2. 城镇规模结构
3. 城镇化的质量:核心载体——城镇现代化问题、域面载体——城乡一体化问题。

珠三角城市群为“一核心、三中心”形式。“一核心”指香港,“三中心”分别指香港、广州和澳门。珠三角城市群整体群区划分为珠江东岸圈层、中部圈层、珠江西岸圈层3个部分圈层。珠江东岸圈层:以香港为中心,深圳为次中心,包括惠州、东莞4市组成。该圈层是群区第一级圈层,其人口数量和GDP总量是三大圈层最高的,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产业结构也最为合理。中部圈层:以广州为中心,佛山为次中心,包括肇庆及清远市区,该圈层是第二级圈层,土地面积和GDP增速最高。最具发展实力。珠江西岸圈层:以澳门为中心,珠海为次中心,包括中山、江门4市组成。该圈层是第三级圈层,该地区的土地面积、人口总数和GDP总值都低于其他两个圈层,但其增长势头较好。岸、中部、西岸三大城市圈层是高低不同、功能不同的3个层级。
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趋势是三点(香港、广州和澳门)三轴(穗港走廊、穗澳走廊和港珠澳大桥)网络连接,最终构成“△”型循环形。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