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原子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50280258
作者:[美]科特·施塔格
页数:268页

内容概要

科特·施塔格 Curt Stager
科学家,科普作家。生于1956年,杜克大学生物学与地质学博士,自1987年开始担任保罗史密斯学院自然科学教授,这所学院坐落在纽约北部的阿迪朗达克山脉,他喜欢在这里弹奏班卓琴、吉他和野外滑雪。同时,他在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主持一档科学栏目:Natural Selections。

书籍目录

前言  原子的你
第1章 生命之火——氧
关键的发现
氧的人体之旅
地球的“呼吸”
人与植物间的氧交换
你的氧诞生于远古的恒星爆炸
氧在空间和时间里的循环
第2章 原子之舞——氢
绚丽的舞姿——布朗运动的发现
因热而舞
人与环境之间的氢交换
水分子的人体之旅
原子传承的三个案例
氢——生命的始祖
第3章 创造与毁灭 ——铁
铁的非凡特性
来自恒星的遗产
蓝皮肤的人
铁与血之间的秘密
关于铁的反思
第4章 生命之链——碳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自然界的流通货币
CO2的穹顶之下
令人震撼的二氧化碳浓度地图
化石燃料是我们深埋在地下的亲戚
用碳13追踪你与世界之间的联系
第5章 地球之泪——钠
钠为何对动物有神奇的吸引力
钠与氯,几亿年的爱恋
如果你体内的钠消失了……
神经靠钠离子波传递信号
第6章 生存,毁灭,和来自空气的面包——氮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
空气中的氮如何转化为我们的肉体
能做面包也能做炸弹
科学天才与战争魔鬼
鲑鱼洄游和氮的食物链轮回之旅
远古人类的食谱
第7章 骨与石——钙,磷
钙与磷的传奇
你的骨头是活的
你的骨头来自岩石
隐藏在地下的原子交易市场
生命也能创造出矿物
第8章 增长的极限——磷
蓝藻生长的木桶效应
从撒哈拉到亚马逊的原子迁徙
和身体中的磷来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最可能对全球人口形成限制的资源
磷元素会枯竭吗
第9章 消逝的肉体
原子的流逝和更新会伴随你的一生
你的原子一部分来自宇宙射线
当你死去时,你的原子会如何
你的死亡并不是原子的终结
任何物质都不会永恒,但你却一直都在
后记 爱因斯坦和他的阿迪朗达克山脉
致谢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无言的宇宙》《迷人的材料》姊妹篇。「未读·探索家」畅销科普系列最新重磅产品。
★科学上向爱因斯坦、文学上向惠特曼的致敬之作。
★从原子角度解读你与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给你多一双眼睛审视自然,审视自己。
★诗人将一个个单字排列成一首诗,大自然将一颗颗“原子”排列成你、我——具有生命的我们——充满诗意的存在。你将深刻理解“你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同时也是一堆无生命的原子”。
★天马行空的科学联想,初中理科水平轻松看懂。你血中的铁与超新星爆炸有什么关系?你呼出的CO2会变成树的一部分?你肌肉中的氮会让天空呈现蓝色?……
★杜克大学生物学与地质学博士、保罗史密斯学院自然科学教授,30年科普心血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人与万物的联系这个角度作为切入点,讲述了8种对人来说最重要的元素:氧、氢、铁、碳、钠、氮、钙、磷。
你血中的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也是造成2亿年前一次恒星爆炸的元凶;你呼吸中的碳元素,可能变成树干的一部分;你肌肉中的氮,会帮助天空变为蓝色;钠将把你眼中的泪水与远古时就消失的沧海联系在一起……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和组成你身体的每一种元素是毫无二致的。你如何理解——你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同时也是一堆无生命的原子?
本书旨在使人认识到人和自然的联系是如此紧密,我们并非独立于自然之外,而是它的一部分。


 诗意的原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2015年的春天,“未读”系列的边老师找到我说,给你看本好书——Your Atomic Self, 不知道有没有兴趣翻译。在此之前,虽说经常也会翻些科普小文章和专利,但翻译书这样的事,还是没敢想的,一则来说这是个不小的工程,二则作为译者来说也不是个讨喜的工作——翻好了,那是原作的水平高,翻不好,作为译者难辞其咎。不过只是翻了几个片段,我就接下了这个任务,怎么说呢,要是不能在这本书的译者栏挂上自己的名字,简直是终生遗憾。也许译者是为数不多可以钻进原作者内心的人,因为很多句子,读者可以不去究其深意,译者却不能,有的时候,一句话需要反复斟酌,花上几天的时间查看前后文,再找来相关文献才能确定作者的本意;译者又是为数不多可以感受原作者风韵的人,原作者的幽默和博学,透过几个口头禅或者典故展现,待到翻译之后,因为文化的差异似乎就索然无味了;译者还是为数不多可以随着原作者同喜同悲的人,在我翻到最后一章讲到“热寂论”的时候,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并不陌生的我,竟对此有些伤感,但随即又在作者的指引下感到释然。今年5月,译文三校其稿,终于付梓,“未读”丛书几乎动用了绿色通道,用最短的时间,将这本书出版上市,当我收到样书时,居然感受到十几年都未曾有过的小激动,心情跟当年收到录取通知书似的。16万余字,200多个夜晚,30多个译注词条,如今汇集在了一起,我相信这是最美的结果。不过,毕竟是自己的第一本译作,搭上这本好书实属荣幸,但水平其实还是有限,也希望能够看到读者朋友们的批评,将来也能拿出更好的作品。多谢诸位!
  •     周日拿到书后,发现封面设计的尤为精美,蓝色点点构成的人,做出一个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姿态,下面五个字印着“诗意的原子”,上面也满是点点,放在黑色的背景中去,给人以深邃、神秘的感觉。因此,我决定用泡泡塑料膜保护起来拿回住处。这是一本谨以科学致敬爱因斯坦,谨以诗意致敬惠特曼的书,作者科特.施塔格(绝非弗兰肯斯坦一般的科学怪人,而是一个留着自然卷儿的萌叔,扉页有作者靓照),出生于1956年,而艾尔伯特于此前一年离世,作为生物学和地质学博士,写了这本科普作品。这是一本有科学精神的书,书中所有结论和观点皆出自有名有姓的科学家以及论文。没有枯燥的公式,繁琐的推理,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全部以我们喜闻乐见的生动比方或则思想实验而打通我们科学认识的任督二脉,读着如饮纯酿,沁人心脾。这是一本有人文精神的书,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些哲学的终极问题绝非一个能问此问题的门卫所能解答,作者在原子角度,选取构成我们以及所联系的我们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八种元素来展开论述,角度之独特,语言之幽默,想象之瑰丽,例子之浅显,都达到了让人感动到哭的地步,就像吃了日本那个痴人农夫的苹果一般。对于这8种元素,即O,H,Te,C,Na,N,Ca,P,分别配以诗意的标题,生命之火~氧,原子之舞~氢,创造与毁灭~铁,生命之链~碳,地球之泪~钠,空气的面包~氮,骨与石~钙,增长的极限~磷。每章节开篇也会辅以文学作家关于世界组成的诗句,相映成趣。而对于我们出生之前的世界,我们死亡之后的世界,也以原子的视角给以我们慰藉,赋予生命的尊严与光荣。下面谨以几个问答作为彩蛋修饰此书评。一、世界上水的密度是否相同?答:不相同,原因在于水中氢的同位素氘含量有所不同,而影响氘含量多少的因素为空气湿度,因此,最“轻”的水在欧洲,而最“重”的水源自沙特阿拉伯。二、是否有蓝精灵?答:有,位于肯塔基东部山区,他们体内缺乏一种功能基因,体内有过多不能携带氧气的高铁血红蛋白,而呈现血管壁的颜色。回去可以看下孩子们屁股后的胎记,那个叫蒙古斑。三、红海为什么是红色的?答:因为红海中有大量束毛藻,一种红褐色的海生蓝藻,体内的固氮酶对铁尤为饥渴,贪婪的吸收着从非得乍得博得累盆地卷起的铁锈沙尘中的铁。四、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的?答:因为光的散射,这当然不能令人满意,通过爱因斯坦的研究,我们于是知道,电子云(主要是氮气,他们喜欢抱团)被快速震动的光波击中后,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会产生电磁扰动,而对波长较小的蓝光和紫光扰动更大,至于为什么看到蓝天,则在于人类的眼睛对蓝光更敏感,对于紫光趋向于“色盲”罢了。五、地球可以“供养”多少人?答:这里的供养意味着造出人体所含的讲到的几种元素,不含他们的吃喝拉撒睡。首先氮,氧,氢,钠,铁,钙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几乎无上限,可以忽略。其次,人体(75公斤)含碳16公斤,而空气中含5000亿吨碳,可以造30万亿人。而磷,美国储量1.85亿吨磷元素(世界占比三分之一,属于想象),则可以造3700亿人口,世界人口的五十倍。当然这里没有考虑磷的吸收和浪费问题。六、一条定律:李比希定律,即植物生长的限定因素,取决于供应量最短缺的营养物质,无疑动物同样使用,延伸到社会文化领域,即木桶效应,你的发展取决与你的短板。同样可以设想,一个工程的工期取决于最慢的那个分项,和关键线路无关。这本书里,你可以找到大力水手、米奇和蓝精灵,当然还有那个生产面包和炸弹的科学狂人哈伯。如果你正在读这本书时,突然没电了,请不要慌张,请合上这本书,你会发现宇宙中最美丽的物体。最后,用我的一首诗句来像作者、爱因斯坦和惠特曼致敬。生命就是一团不灭的碳火我们就是那跳动的火焰
  •     理查德·道金斯在谈到科学和感性时,以水晶作比:“水晶不会随着神秘的、充满爱的能量震动,但是从更严格、更有趣的意义上说,它们确实有震动。某些水晶内部带电,当你改变它的物理形状时,电量会产生变化。”科学的美,不是一厢情愿的幻想所赋予的,深入其中,理性的头脑也能品出诗意的内核。美国科普作家科特·施塔格用《诗意的原子》一书带我们领略原子世界的美。但诚如他在序言中所说,主角不是原子,是我们每个人。肉眼看不见单个原子,不妨碍它们构成万事万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以及须臾不离的空气。施塔格将几种常见原子的属性娓娓道来:它们的作用不可替代、它们的研究见证人世沧桑、它们的生命亦是我们的生命。从原子的角度来看,许多不可思议的事真实发生了:爱因斯坦呼出的一颗碳原子被我们吸入,死亡无法将我们体内的原子一笔勾销,人类如同一座行走的喷泉,每时每刻的细胞代谢都有无数原子即将离开身体:皮屑、头发、指甲……原子的世界不尽然是诗,但生命的相互联系可以让它变成诗。女人娇嗔,爱我就证明给我看啊。男人不知所措,唯原子如实相告:爱,有证据。科学家发现,乳齿象象牙中,氧同位素的丰度不仅记载着气候变化,也记录了母象生育小象的时间。象牙环层最薄之处证明她正将体内营养物质贡献给其她生命,每一次怀孕、哺育历时四年,消耗身体所做的牺牲留下“不可磨灭的原子印记”,纵使灭绝千年仍历历如诉。人类其实也一样,母亲在妊娠期间,头发中氮15含量会显著降低,营养源源不断输入胎儿体内,可从新生儿手指甲中找到同位素证据。母亲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付出,孩子是否也由衷深爱自己的母亲呢?倘若我们将地球视作一个巨大的胎盘,作为身处其中的孩子,我们在攫取身体所需的同时,又带给了这片环境什么?须知,从我们体内离开的原子在经历了其它转变后,可能在某天又回到我们抑或我们子孙的身体里,这些过程真的能令人高枕无忧吗?施塔格冷静地向我们解释原子的归宿:“最近出现在你体内的碳原子中,每八个里面就有一个来自于烟囱和排气管”、排入水中的杀虫剂和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可作肥料的氮摇身一变也会变成炸弹。诚然,世界是广阔的,可当原子飞快地扩散、渗透、变化,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有限的世界,根本不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可能性,共享的环境需要共同保护。“当我们去处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时,应当要牢记,至少在这个地球上,并不存在什么地方是我们可以将它们永远'扔掉'的。”施塔格熟悉的萨拉纳克湖也是爱因斯坦晚年隐居的地方。追随伟人的足迹,在大自然中欣赏原子的诗是幸福的。不过长远来看,听爱因斯坦演奏小提琴,也比不上安心啜饮身边水、畅怀呼吸新鲜空气来得惬意啊。——丙申年读科特·施塔格《诗意的原子》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我在宇宙中,我中有宇宙。
  •     万物的相互衍生刺激宇宙活性 瞬息万变又不离其踪其轨
  •     将的主要是这些原子对于自然(特别是对于人类)的作用和影响。适合非化学相关专业背景的人看。
  •     最平常而最瑰丽
  •     刷新三观
  •     语言非常优美,对得起“诗意”二字,可惜内容主要侧重于生态、环境等方面,不是特别感兴趣。。。
  •     我即是宇宙。
  •     科普不像科普,故事不像故事。
  •     看看
  •     未读出的科普都非常合我胃口,生动有趣而且总能有不一样的看待万物的视野
  •     不对胃口 读了一章
  •     装逼金句频出的一本科普,视角很不错。一开始觉得英文书名完爆中文名,后来一想这些装逼金句外加最后一章的升华大概就是“诗意”吧。
  •     119页错误。人类基本味觉没有辛。
  •     读过高中的人来读,能读出诗意,没读过的,当科普读物来读也是不错的
  •     not bad
  •     尘归尘,土归土,万物质量守恒
  •     花了 95% 的篇幅铺垫之后,最后 5% 才是这本书最诗意的地方。
  •     感谢译者,不懂科学的诗人不是好作者,万福。
  •     8月第2本,2016年第37本。
  •     好科普,赞!就是视角其实可以不从人类出发啊,不要主观、
  •     只能这么说,一个熟读惠特曼、爱因斯坦的人写起情书来简直开挂。穿越千万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能重塑三观的科普书~封面做的太妙了!
  •     “即便你…成了…鬼魂…你可能也不会被别人看到,因为你缺乏可以反射光线的原子。”………“一般假想出来的鬼魂形象都会穿有衣服,但我们所穿的织造品似乎也不可能变成
  •     真真是诗意啊 2017-01 北京
  •     妙!
  •     “任何物质都不会永恒,但你却一直都在。”“我们其实是古老而奇妙的粒子宇宙中无比微末而又无比珍贵的一部分,我们短暂地存在于斯,我们的身形和经验产生于斯,最终也将消散于斯——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这段话很好的概括了这本书的内容。科普读物,看完之后感觉自己的化学知识全部还给了化学老师。作者对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分解成各个原子的运动,可见其对于原子的热爱。
  •     从人的视角来科普,有仰视宇宙浩淼的视感。
  •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犁的土都是星尘,随风四处飘散;而在一杯雨水中,我们饮下了宇宙。
  •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那些曾经在你脸上弹跳的光子,那些曾被你的笑容改变路径的粒子,那些拂过你头发的无数粒子,早已像孩子般远去,但它们的轨迹却因为你永远地发生了改变。” 又是因为偶然看到的一段话读起来,这真的是我读过的最浪漫的科普书,有些语句足以让人为之倾倒!
  •     文风真的特别果壳,就有很多没什么意义和数据的抒情,作为科普书籍的话有一点点烦……不过内容还是很棒!
  •     挺通俗易懂,基本有初中的生物和化学基础就ok,适合中学生新学期课外阅读
  •     理科的诗意,是终极的罗曼蒂克,加入我今年十佳无疑
  •     可好,刷新了世界观,死亡不过是一个消弭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的过程,一个肉身回归到原子的过程。
  •     化学基础,分子运动。震撼点:结语——任何物质都不会永恒,但你却一直都在。
  •     比预期的好看,虽说都是高中化学的知识,但正如书评推荐所言:不论你过去知道不知道,都能从中获得知识与乐趣。(PS:写作手法颇有点像极简宇宙史)
  •     视角很独特的科普 不过较浅~
  •     《YOUR ATOMIC SELF》中文译本,中版封面人体图用了夜光设计,真是太妙了。
  •     作为科普类作品写得很深入浅出,但其中有些概念太过于宏大了,在我心中产生了一种空泛的感觉。
  •     书如其名,文学色彩浓郁
  •     科普读物还是要继续看的
  •     本来想提高点对化学的兴趣,结果基本都讲的生物物理,化学方面提的比较少...但是这书太棒了
  •     05.05
  •     非常喜欢这本书,科普得这么平易近人,而且语言充满诗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