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经典与西方阐释·中法合作话剧《西厢记》

出版社:陈明正、 宫宝荣 漓江出版社 (2013-06出版)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40764210
页数:205页

章节摘录

友谊与互信之果 ——中法合作话剧《西厢记》阿维尼翁诞生记 宫宝荣阿维尼翁是座声名远播的法国名城。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它就举世闻名,中世纪的法国国力鼎盛之际,它曾是教廷所在地,时间长达将近百年,因而人称“教皇之城”。至今它还完好地保存着长达四公里的中世纪城墙,教皇宫殿以及众多的教堂和民宅,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阿维尼翁城并不大,面积仅65平方公里,却是有山有水,风景秀美。教皇宫殿位于城北,背靠一座小山。站在山顶之上,便可俯瞰罗讷河静静地在山脚下流淌,还有那座以“阿维尼翁桥”为名流传日久的中世纪“断桥”倒映其中。要是赶在夕阳西下之时,那幅美景真不免让人发幽幽思古之情……有历史名胜,又有诗情画意的景色,阿维尼翁一年到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这么一座连郊外都算在内人口也不到十万的小城,竟然拥有两座火车站:一座是建于1860年的老火车站,与城墙仅有一条马路之隔,游客出站后便面对着气派的“中央大街”——共和国大道;另一座高铁火车站则建于新世纪的2001年,距城中心约几公里,比老站更宏伟、更现代、更气派……阿维尼翁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然而,一年之中,无论哪个月份,这座城市的人流与活力都比不上七月。虽说是炎炎盛夏,烈日难挡,可是街上行人如织,尤其是午后开始,竟会出现摩肩接踵的景象。沿着共和国大街直到教皇宫前的广场,眼前几乎都是三五成群的年轻男女。他们身着各种服装,做出种种夺人眼球的造型,同时还向行人们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广告……当然,这样的景象人们在欧洲乃至世界任何一座城市的街头都会遇见,但像阿维尼翁这样绵延不断、多姿多彩的景象却十分鲜见。因为七月的阿维尼翁,这些头顶烈日的青年男女推销的不是洗发露或方便面,他们是在为自己钟爱的戏剧艺术招徕观众……而这样的景象在阿维尼翁出现,至今已经有60多年!也正是在两年半前(即2009年)的这么一个盛夏,上戏派出了以韩生院长为首的代表团,前往阿维尼翁进行观摩与考察。在短暂的几天时间里,先后在教皇宫殿的庭院、塞莱斯廷修道院、布尔蓬采石场等观摩了数台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剧目,可谓大开了眼界,收获甚丰。不过,最为丰厚的收获应该是与黑橡树剧院院长、著名导演吉拉尔•吉拉斯的会面。作为世界三大戏剧节之一的阿维尼翁戏剧节所在地,阿维尼翁全城其实只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意大利式剧院,即位于大钟广场上的歌剧院。然而,在戏剧节期间,整个小城几乎无处不是剧院,暑假中的学校操场、礼堂、体育馆,空闲的仓库、私家的庭院,尤其是那些随处可见的废弃教堂、修道院……都摇身变成了剧场。而作为曾经的教廷所在地,阿维尼翁大大小小的旧教堂数量之多,几乎到了与这座城市本身不成比例的程度。上戏代表团与吉拉斯导演的会谈就在位于阿尔诺•德•法布尔路上的由圣女嘉特琳娜小教堂改建成的剧院的后院。已过花甲之年的吉拉斯堪称法国戏剧舞台上的一棵不老松。十分凑巧的是,正是他出生的那年让•维拉尔创办了阿维尼翁戏剧节,而他的从艺经历则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火红”的六十年代。1966年,吉拉尔与两位志同道合的中学同学创建了黑橡树剧团,旨在弘扬维拉尔所宣扬的“大众戏剧”事业。在“五月风暴”席卷全国的1968年的戏剧节上,这位激进青年艺术家的处女作《裸胸女演员》被扣上了莫须有的“妨碍公开秩序”和“攻击国家元首”的罪名,遭到当局禁演,激起了莫里斯•贝雅尔、朱利安•贝克等国内外艺术家的愤怒,他们纷纷以各种形式声援这位青年。于是乎,吉拉斯一举成名。然而,这看似偶然的背后更有着必然。一年之后,他凭借自己的艺术实力创作了多部作品,为其赢得了荣誉,迅速成为法国剧坛上一位实力雄厚的编剧和导演。尽管如此,这位始终不愿与保守的“资产阶级戏剧”为伍的艺术家的道路并不因此一帆风顺。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之后,他才终于在1971年有了属于自己的栖身之地。这一年,他将年久失修的圣女嘉特琳娜小教堂承租下来,把它改造成一大一小两个剧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吉拉斯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黑橡树剧院至今依然是阿维尼翁仅有的三家常年运转的剧院之一,成为当地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愤青”已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戏剧家,更是身不由己地从体制外进入了体制之内。所谓体制内,当然指的是他和所有从事戏剧艺术的法国导演一样,必须依靠政府有限却必不可缺的补贴,而在艺术观点与方法上则依然故我地特立独行。吉拉斯及其夫人丽兹都是意大利后裔,因此具有意大利人所特有的热情与豪爽。那天中午,夫妇俩在黑橡树剧院后院内的凉棚里邀请上戏代表团共进午餐,虽然简单,但其乐融融,双方很快就建立了信任与友谊。也真是有缘,为了这次会面,夫妇俩还专门将因练空手道不慎受伤还拄着拐杖的小儿子叫上。而这个名叫于连的小伙子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令大家赞叹不已,交流中得知他是普罗旺斯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曾经在中国驻法大使馆组织的中文大赛中获奖。普罗旺斯大学位于法国南部,离马赛仅三十公里,其中文教学水平在法国数一数二。难怪小伙子中文说得这么溜!午餐之后,双方又到剧院的办公室就合作事宜进一步洽谈,很快就达成了意向。只不过,这种意向还只是口头上的,并没有形成任何文字上的东西,而它的基础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难能可贵的互信与友善。秋去冬来。半年不到,上戏美丽的华山路校园里,出现了一位身穿红色滑雪衫、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外。不是别人,正是吉拉斯先生。他的这次来访,可以说正式拉开了黑橡树剧院与上戏合作的帷幕。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确定双方的合作剧目,二是通过举办工作坊物色演员。实际上,自从上戏代表团回沪之后,我就和丽兹不断通过电子邮件往来就合作的剧本进行商讨。最初达成的意见是由吉拉斯来导演一部法国当代剧作,但究竟哪部剧作始终难以敲定。我们先后讨论过维纳威尔、科尔代斯和拉戛尔斯等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当代剧作家的作品,甚至还提到吉拉斯先生本人的剧作。如前所说,吉拉斯先生除了在导演方面成就卓著之外,在剧本创作方面也可圈可点,几乎每年都有他自编自导的剧作问世,近年来更是创作过《切•格瓦拉》这样广受当地与巴黎观众欢迎的作品。然而,直至他驾到上戏,剧目仍然悬而未决。就在大家举棋不定的时候,表演系主任龙俊杰先生在欢迎宴会上提议上演《西厢记》,使得大家眼前一亮,顿时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众人于是围绕着这一方案进行了热议,认为《西厢记》作为一部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名剧,在中国虽有各种版本的戏曲演出,然而话剧形式尚未有之,而《西厢记》本身又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喜剧,具有较强的可看性,比较容易为法国人民所接受。这些理由似乎说动了吉拉斯,尤其是最后几条理由打动了他,因为作为一名酷爱诗歌的戏剧家,他非常重视剧本的文学性和诗歌性,再加上他对中国文化的仰慕,于是答应先读一下剧本再说。可喜的是,《西厢记》早已被译成了法文,甚至在网上就能下载。吉拉斯先生潜心读完之后,不仅同意确定此剧作为合作剧目,而且决定亲自操刀改编,除了担任导演之外,还要负责全剧的灯光设计。与此同时,工作坊也开展得十分顺利,短短的十多天里,吉拉斯已经与表演系08级本科班师生打成了一片,与未来的中方导演吕岩博士相处尤其融洽,对全班同学每个人的表演才能、为人处事以及性格脾气也了如指掌,并声称对未来演员人选已经胸有成竹。这一次,吉拉斯完全被上戏人的热情与真诚所打动,临行之前终于与韩院长正式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吉拉斯回国之后,便一头扎进了剧本的改编之中,而将合同一事交给了夫人与经纪人。为了这次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我受韩院长委托通过其经纪人公司及丽兹对这一双方合作的法律文件字斟句酌,进行了无数次的邮件来回。由于双方的体制与国情不同,因而在一些条款的表达与理解上不尽一致,不仅要反复来回的询问、解释、修改,而且作为“中间人”的我和丽兹还得各自向领导们请示汇报。如此往返,费时费脑可想而知。好在韩院长与吉拉斯已经建立了极其良好的互信关系,因而一般提出的问题对方都能很快解决。与合作意向书不同,在这份正式合同里双方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都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大到合作的形式与名称、学生安排、演出场次、支出与收益的分摊,小到海报上的人名与称谓、具体的时间与地点,乃至交通接待等可谓无所不包,最终形成的合同文本竟然有六页十二款之长!尽管过程繁杂而又漫长,但当三方黑字白纸签约之后,双方都更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为合作的成功而奋力拼搏!经过数月的推敲,吉拉斯终于拿出了改编好的法文剧本。然而,它离真正的定稿还相距甚远。于是,这场中外戏剧史上独一无二的剧本创作进入到另一个关键阶段:即将其还原到王实甫的原文之后,再“翻译”成现代中文。虽说都是中文,但元杂剧的曲词毕竟与今人的语言有着七百多年的距离,要将其译成今人能够理解,又能保持原作神韵与文采的剧本,实非易事。而在上戏的编剧老师中,曹路生教授无疑最为合适。一方面是因为曹教授本人在话剧和戏曲方面都有颇为成功的经验,创作过《弘一法师》、《玉卿嫂》等颇有影响的作品,更有多次成功改编西方名作的经验,如《九三年》、《谁杀了国王》等,可谓一位中西古今兼通的难得人才。更令人欣慰的是,曹教授本人又是一位热衷于文化交流的人士,曾作为上戏代表团成员去过阿维尼翁,对整个来龙去脉也十分清楚,因此承接这一艰巨任务时极为爽快,并且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从而保证了学生们在吉拉斯来沪之前就能熟悉剧本与台词。在解决一剧之本的同时,其他艺术创作也在同步准备之中。青年教师全金是位有着意大利留学经验且颇有艺术造诣的服装设计师,也许正是她的意大利经历与吉拉斯的意大利血统产生了共振效应,吉拉斯与全金老师的合作进行得应该说相当顺畅。在与创作小组的第一次讨论会上,导演就对全老师的才华欣赏备至。之后的每一次交流,即使是我与丽兹两位“二传手”之间都可以说畅通无阻。经过将近半年之久的电邮交流以及不断修改与完善,最终送交给吉拉斯审定的样衣令其十分满意。确实,全金的设计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服装的典雅与艳丽,又具有当代追求的飘逸与轻盈,完全符合导演提出的中西文化相融的要求。舞台设计方面,与相对资深的全金老师相比,朱洪恩还只是一位在读的研究生,但导师韩生教授对其寄予了厚望,不仅亲自点名让其设计,而且充满信任地让其独立地施展才华。总体而言,朱洪恩同学也不负师望,在几易其稿的基础上,最终还是拿出了令导演满意的设计。观众也欣喜地发现,《西厢记》的舞台设计弘扬了中国戏曲与生俱来的写意精神,简洁的舞台为演员留下了充分的表演空间,一轮高悬的明月则为观众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同时也成为沟通中西观众审美情趣的象征,而极简的门窗与灵活切换时空的纱幕则为吉拉斯充满智慧的导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证。到了春暖花开的五月,吉拉斯又一次踏进了上戏校园。这一次,随他一起来上海的还有三人,一位是他的音效师兼助理让-彼埃尔•沙龙先生,另外两位则是他的家人,即黑橡树的“大管家”丽兹和将担负起剧组在阿维尼翁期间翻译重任的于连。至此,可以说剧组正式进入了全面的创作阶段。吉拉斯在一月份的训练班基础上,挑选出中意的十位同学,并且为各自分配好了角色。每天下午,他都会准时出现在红楼的东排。应他的要求,演出中心制作人张军将东排按照实际演出的要求进行布置,而同学们也都根据角色的需要穿上了戏服。针对大家的不解,吉拉斯反复强调让演员穿着戏服在实景中排练乃是其一贯的做法,也是其演出成功的重要法宝。出于对其的尊重,上戏各个方面密切配合,克服重重困难,竭尽全力满足了他的要求,同时也被他这种为艺术斤斤计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动。三个星期的时间不知不觉中一晃而过,吉拉斯和沙龙两人返回了法国。在法国驻上海领事馆文化处马丽蓉女士、卢逸凡和陈楠先生以及签证处的大力帮助下,中方全体剧组师生顺利获得了签证。一周之后,在班主任吕岩的带领下,08级表演系的同学们满怀着兴奋与企盼踏上了法兰西南部的土地,来到了吉拉斯生于斯长于斯的戏剧之都阿维尼翁。同学们虽然都是第一次来到法国,又不懂任何法语,然而当他们双脚踏进黑橡树剧院之后,就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吉拉斯、丽兹完全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在艺术上一丝不苟地要求,但在生活上也力尽所能提供帮助。在排练和演出期间,他们见缝插针地为这些大孩子们安排活动,或北上巴黎或南下普罗旺斯,甚至还把他们带到了自己乡间的居所,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法国的风土人情,尤其是领略到了优美的巴黎市容与充满诗意的普罗旺斯乡间截然不同的风光。在我们看来,这些看似与演出无关的举动,却是激励上戏青年学子尽心排练、倾情演出的强大动力!2011年7月6日,一个值得载入上海戏剧学院教学和演出史的日子来到了:由法国人改编并导演、再经中国剧作家润笔、由上戏表演专业学生出演的话剧《西厢记》正式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亮相!事实上,这不仅是上戏人第一次在这个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戏剧节上亮相,也是中国内地戏剧首次成功登上这座堪称世界级的戏剧舞台!为此,上戏派出了由曹路生、张军、卢昂和我组成的代表团前去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当两个小时的演出结束之后,耳畔立刻响起观众如雷的掌声和叫好声,声音久久地回荡在这座古老的教堂,代表团的每一个人都不禁心潮澎湃起来……而我则从内心深处深深地为友谊与互信的力量之强大而感动。不是么,如果缺少了这两者的话,即使再用上十年可能也难以实现这零的突破!愿中法两国艺术家的合作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愿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与互信永存。

前言

序 韩生2009年夏天,我和宫宝荣、谷亦安、曹路生等几位教授访问了法国阿维尼翁。在这个位于法国南部的文化名城,最令世界瞩目的是一年一度的“阿维尼翁戏剧节”,至今已有66年历史,这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戏剧之城。每年7月,这里就成了戏剧的海洋。这年进入正式节目的(IN)有40个剧目,外围(0FF)剧目则有近1000个,而自发举行的街头、广场、庭院演出更是难以统计。法国文化部的一位官员Jean-Pierre Wurtz专程从巴黎到阿维尼翁与我们见面,去年他曾经访问过上海戏剧学院。他问我们对阿维尼翁的印象怎样,看了几个戏。我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里浓烈的戏剧文化,来的时间短,看了5个戏,他说那你们还有995个戏没看到。他又补充说,为了照顾巴黎低收入的没有条件来南方旅游的观众,今年还在巴黎做了一个分会场。这个情况也启发了我对于文化资源问题的思考,在这里竟是小城市向文化中心城市“文化扶贫”。戏剧已经是阿维尼翁的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正如63年前拉维尔创办戏剧节的理想,就是要使戏剧从贵族享有的艺术成为大众共享的艺术,成为像水和面包一样的生活必需品。走进城市,浓烈的戏剧文化氛围扑面而来。第一印象就是铺天盖地的戏剧海报和随处可见的推票广告表演。看了不少戏,其中在黑橡树剧院看了一部名叫《致阿拉的真心话》的戏,只有一个女演员,舞台是空的,只有一根钢管作为表演支点,演员很年轻,却很有表现力。看完戏后,我们和该剧的导演、剧院的创办者吉拉斯坐在剧院后院葡萄架下闲聊,阳光透过浓密的葡萄叶洒在石子地上,微风拂过,品着美酒,听吉拉斯讲述他的故事。吉拉斯是位自学成才的导演,祖籍意大利,也做编剧、舞台设计,写小说,睿智而率真。几十年来,他在城中一座由中世纪的修道院改建成的剧院里创作演出,年年戏剧节,他的剧院都是戏剧节的亮点之一。吉拉斯担任导演和艺术总监,他的夫人担任制作人和经理,夫妇二人共同经营着这个剧院。他的儿子能够讲中文、学习中国武术,并拿到了中国著名大学读研究生的奖学金。剧院主要演出吉拉斯自己的创作,戏剧已经成为他的生活。这种随性逍遥的艺术生活实在是令我们羡慕。这样一座只有八万人的小城拥有这么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戏剧节,更给我们带来关于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的启发。这个世界性的戏剧舞台,六十余年来,一直没有中国内地的戏剧作品演出。在这次访问中,我们和黑橡树剧院达成了合作意向,请吉拉斯为上戏表演专业学生选择一个作品并担任导演。后来,表演系主任提出了话剧《西厢记》创作建议,双方一拍即合。这一中国传统经典名著,由吉拉斯改编剧本,曹路生翻译成中文,上戏表演系学生演出剧目,创作形成了一系列中西交叉组合。经过一年的努力,由中法双方艺术家共同创作的话剧《西厢记》,于2011年阿维尼翁戏剧节开幕的当天在黑橡树剧院首演,连演27场,受到法国主流媒体的热情赞誉。当年9月,又作为我校举办的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开幕演出,受到观众与媒体的关注。我校与黑橡树剧院合作排演《西厢记》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其意义是多重的。《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明珠,中法两国艺术家将其改编为话剧演出,在两国文化交流史上,以及在中国戏剧史上都具有开拓意义。1735年古典名剧《赵氏孤儿》经马若瑟神甫译介到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于1755年首演于法兰西喜剧院,成为中法戏剧首次融会的历史见证。21世纪的今天,两国戏剧迎来了融会交流的新时代,话剧《西厢记》是这一交流的成果结晶。戏剧节期间,阿维尼翁主管文化的副市长雅克•蒙泰涅亚克先生在市政厅举行了欢迎《西厢记》剧组的招待酒会,他在致辞中说:“这是中国演出团体第一次登陆阿维尼翁戏剧节,对于中法两国文化交流意义重大,能够让欧洲的观众了解中国古典戏剧的魅力,这实在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话剧《西厢记》代表中国大陆戏剧人,在这个世界戏剧舞台上,实现了从观众到演出者的身份转变。同时,这也是中国高校首次与国外专业剧院合作,表演系学生以专业演员的要求演出,与世界各地的戏剧同行同场竞技,对我校表演教学是一次严格的检验。我们也通过这次合作,探索了专业教学与商业运作兼顾的模式。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西厢记》经受住了市场、观众和国外同行的检验。

内容概要

陈明正,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后留校任教,曾任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演出委员会主任、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化杰出贡献奖评委、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评委。陈明正教授传承了中国话剧传统,又系统地从戏剧实践出发全面掌握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著有《表演心理分析》、《论舞台注意》、《论舞台想象》、《论舞台交流》等表演教学法研究论文数十篇。由其示范教学的《影视戏剧表演入门》(DVD),被媒体称为“有质量、有吸引力、有示范性的系统可视教材”。宫宝荣,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部主任,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长期从事法国现当代戏剧、西方戏剧文化以及艺术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多次承担文化部、教育部和上海市科研项目,在戏剧类核心刊物《戏剧艺术》、《戏剧》等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有《法国戏剧百年》(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三联出版社)、《梨园香飘塞纳河——20世纪法国戏剧流派研究》,译著《戏剧符号学》(于贝斯菲尔德原著)等。其中《法国戏剧百年》曾分别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文化部第二届科学研究成果奖。近期完成的科研课题主要有《中国艺术院校艺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1990年代以来的法国戏剧》等。

书籍目录

序 韩生Part One 缘起纪行友谊与互信之果——中法合作话剧《西厢记》阿维尼翁诞生记 宫宝荣一次美丽的冒险 丽兹•艾美•卡巴尼话剧《西厢记》阿维尼翁戏剧节之行 丁盛寻找心中的戏剧节 张军Part Two 创作笔谈《西厢记》——从元杂剧到现代台词本 曹路生吉拉斯访谈 吉拉尔•吉拉斯话剧《西厢记》导演手记 吕岩话剧《西厢记》的舞台设计 朱洪恩话剧《西厢记》服装设计的几点体会 全金程式化的真实感 ——谈话剧《西厢记》的化妆造型设计 冯燕容关于《西厢记》的音效 让-皮埃尔•沙龙关于法语字幕 于连•吉拉斯Part Three演出感悟 一次奇妙的旅程——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有感 赵磊如果可以,我愿意再来一次 陆媛媛《西厢记》排演随想 王妍阿维尼翁戏剧节随想 梁立文Part Four 专家评论戏剧文化的当代交融——评话剧《西厢记》 余匡复试论中法合作版《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曹树钧欲说还休看张生——观中法合作话剧《西厢记》随感 刘庆主体间性视野下的话剧《西厢记》 丁盛 Part Five 媒体精萃法国媒体评论 蔡燕/译中法合作西厢记亮相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 新华社/孙丽萍中法合璧“话” 西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毛源源The love of ages Global Times/Hu Bei“我的前世可能是中国人” 《第一财经日报》/徐佳、崔润芳话剧《西厢记》在法亮相 《解放日报》/李峥上戏话剧《西厢记》参演阿维尼翁戏剧节 《文汇报》/张裕千台剧目汇聚阿维尼翁戏剧节,上戏话剧《西厢记》受好评 《新民晚报》/朱光为第六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揭幕,中法合作话剧《西厢记》昨上演 《新民晚报》/朱光阿维尼翁戏剧节首现中国戏剧人 《东方早报》/潘妤Part Six 附录《西厢记》演出台本 曹路生《西厢记》演职人员名单 编者 吉拉斯与黑橡树剧院 蔡燕/译后记 编者

编辑推荐

《东方经典与西方阐释•中法合作话剧:改编与演出》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艺术创新工作室的又一新成果,从“缘起纪行”“创作笔谈”“演出感悟”“专家评论”“媒体精粹”等几个方面对中法合作话剧《西厢记》的改编与演出进行了全面总结与比较研究,供后来人学习、借鉴。

作者简介

《东方经典与西方阐释》内容简介:中法合作话剧《西厢记》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8级本科班师生与法国导演吉拉斯合作排演的一出经典剧目。2011年,该剧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演出后引起强烈的反响,并受到中法媒体的高度评价。
一直以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艺术创新工作室,通过排演经典剧目,以演出实践带动表、导演艺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致力于为表演学科建设和艺术创作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支持。《东方经典与西方阐释》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艺术创新工作室的又一新成果,从“缘起纪行”“创作笔谈”“演出感悟”“专家评论”“媒体精粹”等几个方面对中法合作话剧《西厢记》的改编与演出进行了全面总结与比较研究,供后来人学习、借鉴。


 东方经典与西方阐释·中法合作话剧《西厢记》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