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

出版社:食貨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04-01
ISBN:9789578876019
作者:黃仁宇
页数:357页

内容概要

黃仁宇
於一九一八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天津南開大學肄業(1936-38),成都中央陸軍官校畢業(1940),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1947),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學博士(1964)。曾任陸軍少尉排長(1941)、中尉參謀(1942)、駐印新一軍司令部上尉參謀(1943-45)、少校參謀(1946)、駐日代表團少校團員(1949-50),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80)。主要著作有《緬北之戰》(1946)、《十六世紀明代之財政與稅收》(英文版1974, 聯經中文版2001)、《萬曆十五年》(英文版1981, 中文版1985)、《放寬歷史的視界》(1988)、《中國大歷史》(英文版1988, 中文版1993)、《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989)、《地北天南敘古今》(1991)、《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1991)、《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1993)、《近代中國的出路》(1994)、《關係千萬重》(1998)、《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聯經中文版2001,)譯者:張逸安專業譯者。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萬曆皇帝
第二章 首輔申時行
第三章 世間已無張居正
第四章 活著的祖宗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
第六章 戚繼光——孤獨的將領
第七章 李贄——自相衝突的哲學家
附錄及後記
附錄一
附錄二
參考書目
《萬曆十五年》和我的大「歷」史觀
陶希聖讀後記

作者简介

这是中文版台湾本。中文版在内地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大约两年后,也即1984年,陶希圣先生从中华书局获得台湾版授权。陶氏是胡适的学生,早年曾参加“五四运动”,民国时期研修中国社会史,出版过著作《中国政治思想史》,创办《食货》半月刊,参与过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是有名的政治家。对这部论述中国明代政治社会的历史著作,自然比较看重。
是年陶氏86岁,仍力争在自己的食货出版社印刷《万历十五年》繁体版,文字仍按内地版不变,按说应是台岛上的第一个版本。之后八年时间里,食货初版印了25刷。改二版后,延到今年,又有印刷50次的记录,这总共75次印刷到底印数多少,实在无法统计,只由此看出这书所受到的欢迎。


 萬曆十五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刚刚读完这本《萬曆十五年》,但还是不明了作者所倡的“大历史观”。或者我头脑中已经有了它的印象,但是还没有一个可以直接表述出来的形象。我阅读本书后唯能真切记住的是“道德与法律”。似乎万历一误就是因为整个国家运作靠的不是条例明细的法律而是可以被人随意解释的道德、义理的缘故。或者说一个朝代、整个君主帝制时代中国的落后都是源于此。著书立传写下“道德”、“义理”这些概念的人早已经不在了,所以要了解它们都是些什么意思就需要引用者自己的解释。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目的,所以就会说出不同的解释来要让别人相信、顺从。这样子,不同的朝代、统一朝代不同的时期、统一时期不同的人都会说出不同的话,使得朝廷有着不同的表现。所以,用“道德”、“义理”这类虚无的概念不能用来统治国家,用它们统治国家是近代中国沦落的原因是我从这本书中看出来的。而对于书中的人物:万历皇帝是一个被传统束缚而欲脱离却不得的人物。他自己身处悲剧中,却又直接地造成了整个王朝的悲剧。申时行是一个“和事佬”。但是成为和事佬是因为他的眼界宽,他看得比同时代、同个朝廷中的其他人看得透彻,而他又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所以才不惮以己身补万历帝和其他文官之间的深渊。尽管他注定不能成功。张居正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谜。而其中最大的一个谜就是为何他在劝诫别人甚至皇帝节俭的时候自己却可以奢华、可以贪污纳贿。而这也是令万历皇帝伤心痛恨他的地方。还有就是为何他可以胆大到得罪整个文官系统。难道他不知道他的政策的实行就是要靠这么一群人吗?就算自己权势滔天,但是那些他所得罪的官员在执行他的政策的时候不尽力也会影响到他啊!所以在我看来,实在不行的话,先迁就着这么一群人,等到改革成功之后再秋后算账也是一条路的。只是,张居正没有这个想法。他也没有这个时间,他死得太早太突然了!海瑞是个教条主义者,是个十分古怪、万分“正直”,一个不管放到哪里都不会让人舒服的人。也许他这个儒家传统的态度比倡导者都要强烈几分。戚继光,一个大体上来说十分幸福的人。除了最后的几年,有着谭纶和张居正的照应,他可以在那样一个武官被文臣压制不能伸展的年代里随意德惬意地练兵打仗,真是天眷啊!当然,他自己的才华是不容小视的。李贽,一个极端高傲却没有本钱的人。他其实很想我一个高中同学,自视甚高,但却没有什么作为。当然,这是根据黄仁宇对它的著作和思想的评论而得来的。这么一些人,或者被传统禁锢不得脱、或者坚守传统阵线不移、或者欲变法而自强、或者居中调和而共存、或者看清形势尽力而为、或者以所谓思想为生(在昏世中欺世盗名)。总之,这么一些人,为着这个传统的“义理”在《万历十五年》中挣扎。
  •     史學大師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自成書來已獲得莫大讚譽,本不必區區錦上添花,但以一位讀者的身份,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卻是「使用」這本書的方法。 若要論封建中國的制度弊症,那封建本身就獨占鰲首,以一個父傳子、子傳孫的帝室握有天下大權,本身就是高度風險,根本不用談及其它。所以,到底我們要如何看待封建下的歷代行政得失?不能識才適任是失人,不能因舊佈新是失勢──我建議從這兩方向下手。 中國輕武重文,並不是從明朝開始;中國人的道德觀和以儒家思想治世,也不是從明朝開始。若只以這些點來看《萬曆十五年》,並不能說服人它是本重要著作。我們應當從本書裡去挖掘的──就我本身而言──即是失人、失勢所導致的人才耗滅與國家消亡,而這些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或為反例、或為正例,確然已鮮明地突顯出來。 1. 失勢 自從對中國史產生興趣,我就對史上屈指可數的名相每個下場都挺慘的感到好奇。管仲和齊國一起病死;商鞅死於車裂;諸葛亮過勞死;寇準被貶死;王安石抑鬱而終;張居正死後抄家。照我在第一段列的兩大方向來看,這些名相的上台,和一個知人善任的「名君」肯定脫不了關係,若不是知人善任,至少也是政治大環境允可,失去這二個條件,名相就只能下台。再以第二條件看來,管仲尊王攘夷;商鞅、王安石變法;諸葛亮三分天下;寇準澶淵之盟;張居正行一條鞭法,這些名相之所以「有名」,都是因為在現行制度之上或改革或力行,但其結果卻有很大差異。 從前姜太公與伯禽分封齊魯,兩人治理封國的態度不同,姜太公是「簡其君臣,禮從其俗,尊賢尚功」,周公即預言後世必有篡弒之臣;伯禽則是「變其俗,革其禮,尊賢尚親」,姜太公即預言魯國後代將越發孱弱。就算是聖人也沒辦法讓一個國家長久不衰,其最根本的動因便在於一國的制度。制度必須隨時勢而變,所以「變」是必要,差別只在做法。 我之所以提「因舊佈新」,而非「除舊佈新」,正因封建制度本身就是弊症,在如此龐大的制度前,牽一髮而動全身,若沒有可當緩衝的改革踏板,其結果可見商鞅(身死)與王安石(身去政亡)。若我們不能正視這最大的基準點,便無可衡量這些政治人物的得失。 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的世局,和王安石身處之時局相似,同樣面臨國家財政的嚴重不足。但王安石的做法是廣興財源,張居正的辦法卻是化繁為簡。我們可以虛擬一下當時人民的心態,要是逼著你交許多種稅,一定怨聲不絕;但若就以你現有資產來計量,畢諸稅於一稅,當然較為合理也甘心繳納。民心之所歸,就是一塊柔韌的緩衝墊。 失去因勢利導的順當性,改革本身便會與受改革者產生高度的磨擦。治大國若烹小鮮,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的決策,將成為一國消亡的遠因。2.失人 馮夢龍於其書《智囊》裡,列舉一則關於用人的小故事:『宋禦史台有老隸,素以剛正名,每禦史有過失,即直其梃。台中以梃為賢否之驗。范諷一日召客,親諭庖人以造食,指揮數四。既去,又呼之,叮嚀告戒。顧老吏梃直,怪而問之。答曰:「大凡役人者,授以法而責以成。苟不如法,自有常刑,何事喋喋?使中丞宰天下,安得人人而詔之!」諷甚愧服。』 馮夢龍在這則故事後批註說:這人真是一個當宰相的人才,可惜以一個老隸吏的身分埋沒了。絳縣有位老人,僅僅知道天干地支,就使得魏明帝時的尚書韓宣動心惋惜;像這樣的老隸吏,卻沒有人上書舉荐。用資格去束縛人,國家怎麼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呢? 但凡一個手握大權的明君,最聰明的用人法就是將合適的人擺在合適的位子上。是以管仲可以為相,鮑叔牙只能為司寇,海瑞可以掌刑獄,戚繼光可以育將才,若是君王不明白這個道理,他最好能懂得分辨忠奸,否則就只能靠運氣了。 可以為相,不代表其為人就得完美無缺,管仲、寇準、張居正皆享受豪奢,諸葛亮以主觀讓天下延亂百年,私德不足,不代表專業能力有缺,若帝王以其人私事為忌,無疑畫地自限。不用談創新,光要守成也很困難。一個國家若制度不變革,也沒有可培育人才的環境,那積弱之境可見,敗亡之期也不遠了。 3.結語 回歸本書開頭。 「西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干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在這無大事可敘的一年,張(張居正)派被清算殆盡,海瑞、戚繼光先後離世。數十年後,明朝走向滅亡。 讓明朝覆滅的原因,不僅是大體制的僵化,或制度、道德、儒家思想的範疇。這些原因自然可供談說,但未免過份遙遠。要追究明朝的覆滅,我想更值得討論的是:有才者不能在其位,不能在其位致使不能謀其政,失去了可以培育人才的環境,對一個封建體制下的國家,留剩的是王權的幽靈。 或許可以說,北宋在王安石去世後就死了,明朝在張居正死後就滅了,後來存在的不過是一口氣罷了。
  •     照片显示的为台湾版,大陆先后由中华书局和三联书店出版过此书。此书是先生的代表作,的确是一本有趣的书。我初读此书,在高二,于该书的精妙之处不甚了了,及至年长,重读数遍,方有了些许的体会。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kindle#中國傳統的道德環境換不來憲政的出現.
  •     作者獨特的角度,與一般的歷史著作截然分開
  •     道德杀人
  •     1)禮儀代替行政,道德當作法律;2)傳統社會牢不可破的結構與節奏;3)在香港時老爺子似乎對此書評價不高,到了臺北,老師卻推崇備至,額,有點慌神。
  •     大歷史觀, 非常值得一看
  •     7.5分吧我想
  •     由萬曆十五年觀整個明朝體系,再分從幾個不同的歷史人物開展出對整個時代的分析,像是從萬曆帝觀皇室﹑由戚繼光看武官﹑從李贄看思想史。由小觀大的大歷史觀不只是描寫歷史,而是從心理學等方法分析事件,從中明白政史背後的經濟﹑文化﹑或是社會結構。史書中少見,實在大開眼界。
  •     黄仁宇先生的书,史料上应该是信得过的。但是先生并不一味的引用史料,主要还是从东西方对比中进行分析。书名起的比较有特点,特别是英文书名,切入角度比较有深意。推荐。PS.我读的台湾繁体版,刚好认了一些繁体字
  •     敘事性下的宏大曆史觀
  •     表面上尊卑有序的社会实际上已经是乱糟糟的了,儒家仁政没有前途,用数字来管理也够呛。
  •     道德代替法律,傳統抑制創新,文明已趨窮末。
  •     啊然而我看了百分之八十看不进去了
  •     从皇帝的角度去看一个时代,权力的平衡,社会的结构,历史的洪流往往是任何人都无法去阻挡的。
  •     历史小白,看完略记几点,1.除了对这个万历几十年觉得奇异外,对不生孩子的正德皇帝也颇感兴趣,2.文官集团力量强大,武备受文官管制,3.洪武帝开始给明朝官员制定的官俸及其微薄,无怪乎阴一套,阳一套,表面仁义道德,背地自有一套运作赚钱的办法。整个文官集团一定是不容许异类存在的,像海瑞这样,之所以能存在,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4.历史界对张居正评价很高,看完这本书没特别的感觉,倒是对海瑞和戚继光产生了兴趣。对海瑞,原因是,黄仁宇说“聪明人才能做清官,蠢人只能做贪官”,而对戚继光的兴趣则是源于他的应对方式,做自己能做的,为了最终目标可以在手段上不讲原则,处事圆滑。
  •     一家之言
  •     文明停滯年代,消極君王與文武官吏的循常統治
  •     大历史观 不要随便甩锅 学术著作而言叙述算多辩论少些 财政思想均有涉及 反正非常有趣
  •     我最爱看历史八卦了
  •     把歷史書寫得如此引人入勝,“潛水艇夾肉麵包”的結構解讀,黃仁宇之功力也。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之弱點,傳統思維之弊端,非讀此書不可!
  •     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
  •     要改造社会还是应该在技术上着手 而不是道德教化 。 所以儒家当道以后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基本无法成功 。
  •     讀史可以明智,作者很多觀點都是比較新的,有思考的價值。
  •     讀得我很帶勁。邊度邊想 想起董逼了 @御宅门待业中
  •     知過往可以知興衰啊……
  •     在飛往英國的飛機開始看,回程時差不多看完。看得不太仔細。
  •     名不虚传。二刷时再做笔记…
  •     世家已无张居正
  •     從來不覺得這人真的了解中國。
  •     在大马的180天中,我开始改变我的历史观。
  •     以史為鑒
  •     生命是一種想象,可以穿越時間的阻隔~
  •     李贽章看糊了,须再读
  •     好像是第一次看明朝的历史,虽然也看过明朝那些事,高阳的一些短篇,可总是影像不深。 这么书真是着眼独特,叙述有逻辑,把这么奇葩的朝代解析的那么透彻。有那么多本来以为的东西原来不是那样。assume了太多。
  •     能把历史写的比较有趣还蛮不容易诶 第一本顺利看完的讲历史的书 对我文盲怎么的
  •     如果不是剛剛讀完《明朝的那些事兒》,單看《萬曆十五年》真的會一頭霧水。劈頭便給不會分段的文字嚇怕,看似很宏觀(又自以為是自成一說的「大歷史觀」)其實是沒有甚麼重心的寫法,結論是我不明白為甚麼學界會如此推崇此書。
  •     以講故事的的小事兒入手,以小見大,窺見整個帝國政治體制、社會體制的弊病。以儒家學說為根基治國治家,多少有些飄渺且難以實操。幾千年王朝更叠不變,也是政府結構(包括軍事機構的結構)未有更新的表現;幾千年思想未有特別的新進,也是百家爭鳴後獨尊儒術的必然結果。有了這前車之鑑,敝國在政府結構、軍事建設、文化習俗等變革方向的步伐,也就愈加堅定了。
  •     「大江東去,浪淘盡」每一個人物最終都只有一個歸宿,蓋棺所有其他一切都不關他們的事,我們從歷史中認識一個個舉足輕重的前人,去評論去解讀,甚或慨嘆。萬曆的死氣沉沉和碌碌無為,並非只是個人性格所致,而是過度規束,道德的規條和文官的鉗制,皇帝一名說到底不過稱呼,作決定並不是他說了就了,苦悶的萬曆大概就是最好形容。
  •     老爸的书
  •     原来以为是个华侨写的,读完之后才发现作者不仅是umich的校友,而且还是抗战的老兵,怪不得文中一直都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呢。觉得作者剖析得还是挺深刻的,明朝被满族人打败,说到头还是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清朝后来亦然。
  •     就看了一点,不喜欢作者的风格,看不下去了。
  •     客观上四颗星,可惜不是自己一贯读史的style。略掉了海瑞和戚继光那两章。之前就对海瑞非好感,再读也无味;一向就不喜欢明朝的文官制度,戚继光及其代表武官悲剧性已注定。这书很多都没有detail出来,作为历史系教科书还是很不错的。作为业余爱好者对明朝的入门,有时略微找不着北。
  •     世上最威武的宅男,乃是各届皇帝也~
  •     重新唤起对历史兴趣的一本书。
  •     洞悉中國傳統社會中思想禁錮、思維迂腐的文官集團
  •     說實在的 還好之前看過一些《明朝那些事兒》 不然又不知所雲的 額 看歷史和哲學就是這樣的感覺 恍恍惚惚地 不過慢慢來吧 總會有所收穫的 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殘酷的命運 還有文官與武官之間永遠的沒有硝煙的戰爭 歷史中總會給人以教訓 發生過的事情 也總會隱約展現在個人命運上 所以學習歷史有利於反省自身 並且 喜歡黃仁宇的敘事手法 對我這種瞻後而忘前的讀者來說 很適合
  •     完整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神宗、申時行、張居正、海瑞、戚繼光等人豈是昏庸?但面對「傳統」和建制,這堆位高權重者顯出,如何和時代抗衡?而他們一一放棄,既是典章之失,他們的無能同時又多麼責無旁貸呢!
  •     呢一年就係無乜事發生過…於是我睇完都覺…唔多記得睇過啲乜…囧
  •     不错!
  •     糯米說黃仁宇寫的東西她不喜歡總覺得他有點杜撰古人的感情色彩。我覺得還行,反正後人讀史,哪一部不是帶有撰寫者的感情色彩的。就連史記也難以避免吧。況且史記還是在帝王的淫威下寫的,看看黃的書當增長姿勢也不錯,而且是寫得不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