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8-3
ISBN:9787505724150
作者:刘守华
页数:404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国民问道教信仰道教被看成是中国的民族宗教,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中,从创立至今1800多年来,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曾给予巨大影响。多少年来,人们的流行观念是,儒学支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随着国内外学人对道家和道教①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赞同“儒道互补,共同构建中华文化”这一论断的人日渐增多。这一研究领域成果的积累,不论对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还是民族新文化的规划建设,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本书拟对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侧面——道教给予中国各族民众口头语言艺术的广泛影响进行系统评述。首先,让我们看看道教信仰在中国各族民众中流行的情况。国内外道教学者多是依据道教典籍来研究道教的。关于道教在下层民众,特别是在少数民族中间的流行情况 的研究,长时期呈现出令人遗憾的空白状态。近十年来,由于许多民俗学家、民族学家广泛深入地进行实地考察所获得的丰富材料,我们对中国56个民族广大民众的宗教信仰,包括道教信仰情况,有了相当全面的了解,可以勾画出道教信仰在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广大民众中流行的基本态势了。

前言

这本《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是我将自己多年从事民间口头文学研究和道教文化研究两方面的成果贯通融合的产物。“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倘若收一年,狗子不吃糯米粥。”这民谣中的沙湖沔阳州,便是养育我的故乡。我有十五个春秋生活在这个位于洞庭湖滨,历史上曾是苗汉杂居之地的古老乡村。那里有丰富多样的民间文艺,又普遍信奉道教。童年的我曾如醉如痴地聆听前辈讲述道士作法,怎样将柳叶采下来撒在秧田里变成鱼,又怎样将太阳绑在树枝上使它不落山;还听人讲过外地排客怎样同本地道士斗法:排客一巴掌将七颗铜钉钉进道士身上,使他不治而死,道士则叮嘱妻子在安葬时一边哭丈夫,一边拆散那淘米洗菜的篾烧箕,于是洞庭湖突起狂风巨浪打散木排,狠毒的排客一一葬身湖底。那时自然不理解这些传统故事的文化意蕴,但这些渗透着道家神秘幻想的口头文学所构筑的那奥秘无穷的世界却令人终生难忘。我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民间文学的教学与理论研究活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进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的风气大开,我在对民间故事作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有感于宗教在民族民间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便把注意力转向中国民间道教文化,参与了湖北和全国勃兴的一系列道教文化研究活动。其间还担任过八集电视剧《张天师传奇》的学术顾问。其中提交第九届国际叙事研讨会(1989年6月于布达佩斯举行)发表的论文《中国民间叙事的道教色彩》,可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成果。短短几年中,由友人赠送和随手从书店购得的道教文化论著就达20余种,使我深受启迪。特别值得提起的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部门发起大规模采录民间文学的活动,发掘出大量鲜活的民间文学资料,以科学方法编纂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其中与道教相关的民间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使人眼界大开。《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二十二讲》的写作便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完成的。道教作为具有近2000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宗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有着深刻影响。《道教大辞典》的编著者李叔还先生出于对道家文化的珍爱,认为“中国文化以道家文化为中心”“道教文化即中华文化之根源”,也许评价偏高,令人难以赞同,但我更反对那种完全抹杀道家和道教文化的历史地位而独尊儒学的观点。我赞同儒道互补,共同构建中华文化之说。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先生以他数十年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体会,断定“儒家和道家仍然是笼罩中国人思想的两大主流”,“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入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道家在中国文化中,至今还是生气勃勃的”。我以为是切合实际的论断。就中国民间文化而论,更是如此。道家贵生。因“贵生”,便珍惜生命,热爱人间生活,并力图揭示自然奥秘,寻求各种神秘方术延长寿命,同侵害人类的自然暴力与社会邪恶奋勇抗争,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融合道教信仰的各类民间文学作品,虽然有宣扬鬼神迷信、塑造民众落后愚昧世界观的消极作用,但其中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相信人的巨大潜能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艺术上超凡脱俗的大胆构想,更值得我们珍视。特别是在民间流行的与道教相关,又注入了农民淳朴意识和情感的民间文学作品,其宝贵的文化价值就更不容忽视了。在人文学科高度发展,国际学术界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特质研究的今天,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给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打开一个新的小小窗口。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李养正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陈鼓应教授和武汉大学哲学系唐明邦教授的鼓励,日本东京大学蜂屋邦夫教授及时惠赠新作《中国道教之现状》以作参考,还有北京白云观、武当山紫霄宫、武昌长春观等处的诸位道长提供考察的便利。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是介于民间文学和道教文化两门学科边缘的论著,限于著者的学力,所论难以达到一一精当,殷切期待着海峡两岸广大读者和学人的批评指正。于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

后记

笔者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因着力探寻中国民间文学的民族文化特色而涉足道教文化,写出的第一篇文章是《道教与中国民间故事传说》,刊于《思想战线》1983年第2期,随后还应邀在武当山紫霄宫召开的全国宗教音乐学术研讨会上作过这方面的学术报告。后来湖北省武汉市的一批学界同仁组成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不断交流切磋,使这项研究得以持续至今。我仍以民间口头文学作为自己的基点,把它和中国道教信仰联系起来寻幽览胜,不断有所发现,这些文章承《人民日报》《文史知识》《中国道教》《中国文化研究》及台湾学刊揭载,引起的热烈反响使自己常出意外。后来便撰写成《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一书,于1991年由台湾邱镇京教授主持的文津出版社印制成繁体字版向海内外发行。因此类论著稀缺,加之印数不多,早已在书市脱销。近年中国开始实施一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宏伟工程,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和民间习俗信仰的许多事项都和道教有着紧密关联,使本书再次问世获得了一个新的机遇,便在学界朋友的鼓励下将此书增订再版。此次增订,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即1991年在台湾印制的《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除吸取海外学者谭达先博士的批评意见,增写《道教和谚语》一章之外,其他内容只作局部修订:特别是保持了原书的理论阐述和作品附录相融合的体例,便于虚实互补、雅俗共赏。下编则选取了笔者对相关课题(如张天师、张三丰等)进行追踪考察、持续探究的10篇文章,它们所探讨的内容可能更专门、更深入一些,这样也就和上编有互相承接和补充的意义了。我是从民间文艺学跨人道教学门槛的,自己的道教学根底很浅。在20多年对道教文化的学习探究中,得到过许多师友的热心指教和鼓励,除北京中国道教协会的李养正研究员、武汉大学的唐明邦教授、台湾成功大学的丁煌教授、旅居澳大利亚的谭达先博士等学人之外,还有两位曾在中国道协担任过正副会长的高道——闵智亭和谢忠信。这里除向他们衷心致谢外,还热切期待着读者对本书的批评指正。10年前,我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说,渗透着道教精神的中国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洋溢着一种特殊的雄健幽深之美。它使我迷醉,并吸引着我把它作为中国文化谜团之一继续用心破解追索!2006年清明时期于武昌华中师大校园

内容概要

刘守华,男,1935年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有多部著作问世,包括《故事学纲要》《中国民间故事史》《比较故事学》《中国民间童话概说》等。

书籍目录

自序
上编
第一章 中国民间道教信仰
第二章 道教与中国神话
第三章 八仙传说的魅力
第四章 土地爷和灶王的故事传说
第五章 民间口头文学中的道士形象
第六章 与道教相关之行业祖师传说
第七章 染有道教色彩的地方风物传说
第八章 道教神奇幻想对民间故事的渗透
第九章 道教与民歌
第十章 道教与民间曲艺、戏曲
第十一章 道教和谚语
第十二章 道教和民间口头文字的相互渗透
下编
第十三章 道教和神仙
第十四章 中国民间叙事的道教色彩
第十五章 道教信仰与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
第十六章 炎帝神农——中华民族的文化英雄
第十七章 黄帝传说试析
第十八章 蚕神信仰与嫘祖传说
第十九章 碧霞元君形象的演化及其文化内涵
第二十章 宗教与艺术的融合——论张天师传说
第二十一章 仙迹寻踪——论张三丰传说
第二十二章 论《太阳经》《太阳经》的发现及其价值
附录 喜读刘守华著《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
后记

编辑推荐

《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不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小小的窗口,并且,由于其通俗性,也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刘守华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从事民间文学的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有感于宗教在民族民间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便把注意力转向中国民间道教文化。几十年来,作者研究了大量的道教文化典籍,发掘出大量鲜活的民间文学资料,其中与道教相关的民间文学作品不断涌现,这为作者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者简介

《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拟对中国道教文化的一个侧面——道教给予中国各族民众口头语言艺术的广泛影响进行系统评述。道教被看成是中国的民族宗教,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中,从创立至今1800多年来,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曾给予巨大影响。多少年来,人们的流行观念是,儒学支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随着国内外学人对道家和道教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赞同“儒道互补,共同构建中华文化”这一论断的人日渐增多。这一研究领域成果的积累,不论对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还是民族新文化的规划建设,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图书封面


 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我想这边是历史文化学院瞧不起文学院的原因~哼~
  •     讲得有些简单
  •     这本挺厚的,但是用我母后的话说,如果重复的地方去掉的话,书的厚度可以减少一半,深以为然。看了一半,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深度文字,也引用了一大堆东西,分析流于表面
  •     算是对神仙族谱有个初步认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