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源“研究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3
ISBN:9787564125929
作者:王方
页数:232页

章节摘录

  近年来,“外滩源”这一产生于现代的称谓越来越得到上海市民的广泛认同,成为该历史地段约定俗成的专有名称。具体而言,该地段主要是指四川路以东、外滩北端的原英领馆所在街区,由南苏州路(北)、中山东一路(东)、北京路(南)以及四川中路(西)围合而成(包括中山东一路与四川路之间,苏州河畔的涨滩)。这是本论文研究对象的地理范围,下文中简称为“外滩源”街区。  该街区是外滩空间的起始段;原为清军炮台所在地,被称为“吴淞所要害”③;上海开埠后,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被选为英领馆的驻地,并从此开始发展。1849年以后近百年的时间,在外滩主要部分逐渐发展成为上海顶级金融商贸中心的同时,这里则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开埠后,街区内先后建起第一座正规的欧式风格建筑、英租界第一座正规的西式剧院、最好的东方学图书馆和博物馆、在英侨中存在广泛影响的教堂、公共租界规模最大的两座邮局……形成了西方文化的初播区;进入20世纪摩登时代,这里又被诸多新教组织选择为发展基地,在此曾策划出各种推动中国社会西化的社会活动,成为上海新都市文化的策源地之一……不同时期,“外滩源”街区充当着西学东渐的窗口、中西文明的初融地,也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源头之一。同时,街区面向黄浦江形成了退隐的外滩界面,其简素的都市摩登形象,也表现出它与外滩其他部分炫耀财富完全不同的文化气质。从某种角度上,既可以说这里是被现代人忽略的外滩的文化一角,也可以说这里是文化外滩的源头,演绎着“文化外滩”的历史。  ……

书籍目录

导言 1)选题意义及背景 2)相关文献述要 3)研究方法与思路 4)全书内容与框架    上篇  “外滩源”街区的起源与结构1  缘起  1.1  “地理边缘”的街区    1.1.1 租界的初始形态    1.1.2  租界早期的空间变化  1.2  “权力中心”的英领馆    1.2.1  英商抢滩浦江畔    1.2.2  县城中的英领馆——华界里的“孤岛”    1.2.3  城郊的英领馆——两江口的权力空间  本章小结2 路网及街坊  2.1  街区路网框架及街坊的形成    2.1.1  街区边界道路    2.1.2  街区内部道路    2.1.3  街区街坊  2.2  街区路网框架的延展    2.2.1  租界间的关联    2.2.2  街区与周边地带的关联  本章小结  附图及附表3  产权地块  3.1  产权地块成形时期(1845-1862年)    3.1.1  街区土地租定(1845-1858年)    3.1.2  英领馆地产分裂(1862年)  3.2  地产匀质化时期(1861-873年)    3.2.1  分裂活动    3.2.2  合并活动    3.2.3  形状及面积的调整活动  3.3  分割利用时期(1906年以后)    3.3.1  4、5号街坊的多级分裂    3.3.2  2、3号街坊的建筑分配  本章小结  附图 上篇小结     中篇  早期的“外滩源”建筑(1843-1911年)4 英侨公共建筑  4.1  英领馆区建筑群    4.1.1  领馆区权力内容的演变    4.1.2  有机生成的建筑群    4.2 英侨文娱建筑    4.2.1  划船俱乐部会所(下舢板厂)    4.2.2  兰心剧院    4.2.3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所  4.3  英侨的宗教建筑    4.3.1  规矩会堂    4.3.2  新天安堂  4.4  街区内的市政建筑——邮局  本章小结5  各界的商业及居住建筑  5.1  西人办公、仓储及住宅建筑    5.1.1  初始状态——仓储建筑    5.1.2  19世纪——办公一居住混合功能建筑     5.1.3  世纪之交——低密度住宅与高密度仓储建筑  5.2  华人里弄建筑 本章小结中篇小结    下篇  摩登时代的“外滩源”建筑(1912-1937年)6  普及宗教文化的建筑  6.1  新教社会活动组织及建筑    6.1.1  基督教青年会建筑    6.1.2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与联合传教大楼    6.1.3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  6.2  新教出版教育机构及建筑    6.2.1  大英圣书公会大楼    6.2.2  真光广学大楼  6.3  犹太教建筑——阿哈龙会堂  本章小结7  都市时尚与文娱建筑  7.1  摩登观演建筑——光陆大楼  7.2  旧文娱建筑的时尚化    7.2.1  亚洲文会会所    7.2.2  划船俱乐部会所(“下舢板厂”)    7.2.3  兰心剧院    本章小结8  外滩影响及商业建筑的发展  8.1  办公功能建筑    8.1.1  自用办公建筑    8.1.2  自用与出租办公  8.2  组合功能建筑    8.2.1  办公—仓储组合    8.2.2  居住—办公组合  8.3  市政设施——停车场加油站  本章小结9  街廓与建筑的历史定格(1937年)  9.1  平面维度的街廓布局特征    9.1.1  匀质边界与公私双方的空间换算    9.1.2  非匀质边界与租地人的影响  9.2  空间维度的建筑及街廓形态特征    9.2.1  维多利亚时期乡土风格影响下的英侨建筑    9.2.2  互为背景的西式复古建筑    9.2.3  ART-DECO的“商业表达”与“文化表达”    9.2.4  街廓界面的组合特征    本章小结下篇小结结语  1)城市文化形成中的空间因素  2)历史与现状价值  3)对街区现代变迁的反思  后记参考文献图版来源名词索引附录  街区建筑情况统计

作者简介

上海“外滩源”街区位于外滩北端,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开埠初期,英领馆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从上海县城迁至此处,街区由此开始发展。《"外滩源"研究: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1843-1937)》内容共分三篇:上篇为街区的起源与结构;中篇为早期街区建筑的发展;下篇为走向摩登时代的街区建筑的建设、改变及新时代商务空间的形成,并分析街区街廓及建筑历经两个时期的变迁后形成的外部特征;书末就街区变迁的原因、保护价值以及保护与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讨论。《"外滩源"研究: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1843-1937)》史料性很强,可供建筑设计、建筑历史研究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

图书封面


 “外滩源“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详细且精致的外滩源变迁实录。
  •     买来做参考的。太专业,太建筑,以致我没怎么用得上。。。
  •     好研究,可惜。
  •     难得作者勤奋地整理出来这么多地契关系~
  •     2016.12.31在外滩源读毕,虽然算不上完美,但毕竟是一本博论,资料比市面上的其他书丰富多了,值得一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