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対音感》章节试读

出版社:小学館
出版日期:1998年3月10日 初版
ISBN:9784093792172
作者:最相葉月
页数:337页

《絶対音感》的笔记-第165页 - 寻回失却的音

各地的标准音是不同的,对于习得绝对音高的人来说甚至会造成生理上的难以适应。
日本是440赫兹,到了美国就成了442赫兹,美国不同地方也是不同的,在柏林和维也纳有变成了445赫兹以上,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演奏者往往要拼死练习,还要按捺住心中的不快,整个交响乐团不可能为你自己去改变。
管乐器会随着演奏温度升高,造成音调升高,去去两赫兹的升高,就会让演奏者神经质。
古乐器中就更无标准了,414/400/380……应有尽有。
所以绝对音感的便利会成为极度的不便,最关键的还是一颗敏感的心吧。
人耳在1000赫兹的音域内能辨别出1.5赫兹的差别,在500赫兹的范围内,能辨别小于1赫兹的差别。
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老说,人们也是越来越喜欢高音了。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升腾的高音的幅度足以令人惊讶了。1870年莫扎特时代是422,1886年国际基准音会议定下的是435,1890年美国Steinway & Sons造的钢琴是457,这期间伴随的是钢琴的木框架变成金属框架,琴弦变成铁弦,音高不断升高,声音表现越来越繁复华丽。

《絶対音感》的笔记-第187页 - 下意识地切换模式

从小训练,死记音程,结果就是,音高稍不合意就感觉不舒服,甚至对感觉奇奇怪怪的传统音乐完全无法理解,但对这些人来说这反而是一个真正开始认识音乐的契机,从此可以慢慢脱出绝对音感的束缚。
专业的演奏者会根据曲目、场合等自由地调整基准音,为了不使死记的音程音名成为绊脚石需要持续不断的刻苦训练。
宮崎謙一认知心理学研究,绝对音感研究第一人。
纯律(日语是纯正律)、十二平均律
印尼巴厘岛民间音乐Gamelan
法国Ondes Martenot马格诺电琴 原田節 原来Star Trek里吱吱扭扭的声音是这个呀。
Ondes Martenot——马特诺音波琴——电音琴 原来如此
-----------
这个乐器并不能称为一个破天荒的发明,它其实是从另一个奇特的乐器—Theremin—而得到的灵感所造的。Theremin 是俄国物理学家列夫·帖尔门(Lev Termen,)于一九一九年所发明的乐器,帖尔门后来将自己的名字英文化,更改为Leon Theremin,因此这个乐器就被命名为Theremin。
 
Theremin的外观像是一个箱子,箱子外面伸出两支天线。它与世界上其它乐器最大的不同,不在于它的外观,而是它的演奏方式。演奏Theremin的人完全不需要碰触乐器本身,两条天线垂直方向控制音高,水平方向则控制音色与音量,演奏者只需将手靠近天线并且上下左右移动,即可令Theremin发出美丽的旋律,也因为演奏完全不以触摸弹奏进行,Theremin的演奏者须有极好的音感与在天线两旁移动演奏的训练。
 
  帖尔门随即来到美国推广他所新发明的乐器,一九二三年时与莫里斯·马特诺(Maurice Martenot)相遇,马特诺是位大提琴家,同时也是广播电台的发报员,看到了帖尔门的Theremin之后,决心以Theremin为基础,发明另一个使用电子的乐器。
  
  第一个在一九二八年被制作出来的成品被称为"Ondes-Martenot",Ondes在法文中即为电波之意。Ondes-Martenot所发出的声音比Theremin更像管弦乐团合奏的音色,基本上,Ondes-Martenot与Theremin的构造与原理都十分相似:都利用电波发声、都属单音乐器、两者都是运用手指与电波产生不同的音高与音色,然而Ondes-Martenot却多了一个部份—琴键。用有七个八度的Ondes-Martenot,弹奏时用套上指环的右手在键盘上滑动,左手则推动控制音色音量的钮,多了键盘的Ondes-Martenot比起Theremin更容易控制音高,也更容易上手,因此获得了广大的回响与成功,成为人类第一个电子键盘乐器。
 
Theremin 与Ondes-Martenot风行甚久,在一九五、六〇年代,两者经常在电影配乐中被使用,如《阿拉伯的劳伦斯》一片即使用了Ondes-Martenot,Ondes-Martenot后来甚至发展出微分音程的定音系统,更大量被运用在印度音乐与现代音乐之中。除了梅湘以外,布列兹(P.Boulez)、瓦瑞兹(E.Varese)、米尧(D.Milhaud)与宏内格(A.Honegger)都曾为Ondes-Martenot写过音乐。
“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爱上这种乐器了。法国作曲家Olivier Messian的作品里有用到martenot,电视剧《星际迷航》和Jacques Brel的歌里也有。我非常喜欢它,演奏时的操作界面也很微妙,比小提琴更难掌握。左手你要控制一组调节钮,非常敏感。右手你有两种演奏方法,你可以用指环振动它使它发声,也可以弹键盘。不过现在它已经像是种常见乐器了,因为Radiohead的专辑里用了很多……”
-------------
ソルフェージュ【solfège フランス】
①旋律をドレミ音名などで歌う読譜唱法。また、その練習曲。
②読譜力・聴音能力・表現力・音楽理論などを養う、音楽の基礎教育の総称。

《絶対音感》的笔记-第125页 - 幻想狂想曲

虽然受二战中为军方所用的负面影响,但战后日本绝对音感的教育也是从不间断,不断有人执着于此,家长和教育、培训者们更是为此不断更换学校,不断试错。
最终一位儿时家境贫寒钢琴教师江口寿子震惊于桐朋学园入学考试中有绝对音感的考生记谱能力,自己不断训练、琢磨,成立了培训机构一音会。
江口寿子虽然从小迷恋钢琴,但一则家境、音乐环境比起那些考入名门桐朋的学生天上地下,再则相比训练出绝对音感之人她只能是才资平平,但凭着自己的热爱和努力也算达成自己的梦想了。
因而她的江口教学法不强调先天资力,虽然她也明知因人而异习得有难以之分。在她的实践中只要在6岁以前来训练基本是没有问题的,6岁以后孩子懂事了就会有抵触心理,就比较难了,除非自己坚持要来练习的。
虽然全国各地来求教的家长络绎不绝,甚至有周末打飞的来的,但一个不好的势头就是,家长一看到孩子有了绝对音感,就此不再来继续进一步的其他方面的音乐素质的学习了。这恐怕只会更助长盲目训练绝对音感进而广泛造就弹琴机器的负面影响。
后面还补充了相关的音高音调用符号混乱的问题,此问题日本独有,也是日本疾风骤雨式学习一切西方文明先进成果的后果,就像日文驳杂的外来语一样。培训机构、专业院校用的是固定ど唱法、中小学校里为了照顾整体的音域水平,用的是降调式唱法。园田清秀一开始进行音感教育用的是意大利语的doremi标注音高,而明治维新后(1873年)学校教育因日本人不适合doremi的发音,用了假名(ハニオヘトイロ)来标注音高,用1234567来标注调高,1895年有改为了用doremi来标注调名,专业学音乐的上小学时看见谱子就傻眼了,标注音名的doremi竟然标了调名,造成了很大的困惑,甚至让这些人根本无法用更简单的转调唱法。而二战军队里的音乐教育音名因意大利语繁琐,用的是德语的音名。总之一篇混乱,战后七八十年代为此争吵不休,简直演化为了政治问题,与专业无关了。
在江口寿子的一音会里,钢琴白键用意大利语的doremi,黑键用德语的CDFis,也是奇景。
最终文部省干脆不管了,自生自灭吧,也不去干预了。说是都有道理,能到全部实施固定ど唱法固然好,但现实是不可能人人都有绝对音感!绝对音感躺枪了,似乎有简单的唱法有绝对音感之人造成障碍,而事实上只需略加指导,降调唱谱还不是小菜一碟。可见这事糊涂和被神化到什么地步了。


 絶対音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