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與看不見的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12-12-13
ISBN:9789866031250
作者:[法]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页数:186页

内容概要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Frederic Bastiat
(1801-1850)是法國的經濟學家、政治家與作家,古典自由派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源頭是賽伊(Jean-Baptist Say)、亞當.斯密(Adam Smith)、孔德(Charles Comte)等人的政治經濟學著作。他從1840年開始,在法國鼓吹自由貿易運動,著書立說,參與創立《自由貿易》(Le Libre Echange)週報,並針對社會的重要議題發表了大量文章與演說。他絕大多數的著作於1848年革命前後完成--當時的法國正急速走向社會主義、政府推出諸多管制政策、高層貪腐,他身為立法議會(Legislative Assembly)的議員,挺身而出為公民自由、私有財產制、自由貿易辯護。1849至1850年間,他與知名的無政府主義者普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曾經針對利息的正當性,展開一場激烈的論戰。
巴斯夏在辭世百年之後,聲譽竄起,被視為自由經濟的偉大先驅者,影響了後代的海耶克(F.A. Hayek)、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羅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以及許多經濟學家。他的重要著作有《政治經濟學選集》(Selected Essays on Political Economy),其中收錄了他最知名的文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論法律〉;《經濟詭辯》(Economic Sophisms);《和諧經濟論》(Economic Harmonies)等等。
譯者簡介
黃煜文
臺大歷史學碩士,專職譯者,近期譯作有《王者之聲》、《氣候變遷政治學》、《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威徹爾先生的猜疑:羅德丘宅謀殺案》與《當世界又老又窮》。

书籍目录

推薦序 大債時代的一帖良藥--呼喊「自由」∕吳惠林
推薦序 自由、正義、財產、法律--為巴斯夏序∕黃春興
推薦序 戳破大政府的迷思∕Sean Woo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 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
1. 破窗戶
2. 軍隊復員
3. 稅收
4. 劇院與高雅藝術:政府該補助藝文活動嗎?
5. 公共建設
6. 中間商
7. 貿易限制
8. 機器
9. 借貸
10. 阿爾及利亞
11. 節儉與奢侈
12. 就業的權利與保證利潤的權利
論法律 The Law

作者简介

政府是什麼?自由是什麼?人們如何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這本150年前的經典寓言,將告訴我們:為什麼政府常犯錯、以及如何控制它。
本書的作者弗雷德里克.巴斯夏(Frederic Bastiat, 1801-1850)是法國的經濟學家、政治家。
經濟學大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曾稱讚他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經濟新聞記者」。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F.A. Hayek)稱他是政治經濟評論的天才,他說:「正如〈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這篇文章的標題,從來沒有人用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清楚地揭示理性經濟政策的核心困難和,我更願意說是,經濟自由的確切論述。」
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這篇經典文章中,巴斯夏以一個小孩打破了玻璃窗為例,說明一個行為或政策,即使在當下有可以看見的結果(通常是某種利益),也可能有看不見的後果(通常是某種傷害)。然而,每當政府要推行新政策,往往只看到「看得見的」部分,忽略了「看不見」的部分,而導致政策失敗、人民受害,造成種種不公平。以破窗戶的寓言為開端,文中談到的主題包括:課稅、政府補助(產業、藝文活動、教育)、公共建設及公務員、貿易保護主義、就業問題等等。
這篇文章寫於1850年,也是巴斯夏過世前的幾個月,當時法國社會剛經歷了1848年革命,整個時代潮流是社會主義大行其道、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國家高層貪腐。他力排眾議,著書立說,宣揚經濟自由、私有財產權的理念,以及為何應該採取自由貿易,並節制政府的權力。在他辭世百年之後,聲譽竄起,知名經濟作家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的名作《一課經濟學》即是以〈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為藍本而寫成。其中的破窗戶寓言,首次提出了「機會成本」的概念,雖然要到五十年後這個名詞才被確定下來。
在另一篇名作〈論法律〉(The Law)當中,巴斯夏針對當時盛行的社會主義思想提出批判,說明政府施政不是萬靈丹,政府只應該擁有限定的功能,不能什麼都做;法律會被誤用,主要有兩個原因:不智的自私,和錯誤的博愛。本文同時探討人權、自由的真義。
本書選錄巴斯夏兩篇最重要的文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與〈論法律〉,在當今台灣政府管制橫行、政策作為不彰的時刻,經濟政策應該怎麼做、政府到底該做什麼,本書都是最佳的借鏡。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看得见得我看不见,看不见得我看得见.
  •     历史总是有两种后果:一种是当下的,几乎同时就可以认识到的;另一种则是比较遥远的,最初觉察不到的。这两种后果经常是互相抵触的,前者出自我们短视的智慧,而后者则需要我们具有目光长远的智慧。幸运的结果总是合乎人性的结果。在人的后面站着上帝。有人尽管竭力地拒绝获得至上的智慧,不相信这种智慧的力量;或者玩弄概念,把普通人称之为天意的东西称为“环境的力量”或者是“理性”;但是,看看那些已经完成的事情的结局,你就会发现,如果一件事情不在一开始就建立在道德与公正的基础上,则其结果必然会是南辕北撤,适得其反。
  •     电子版
  •     关注隐形的沉没成本
  •     看中间人一节,对于当前的形式很有借鉴意义,某些人总是希望包打天下是不太现实的。
  •     逻辑上是很有说服力的,我喜欢这种思辨,喜欢换个角度看问题,但我不知道是我偏见太深还是时代已经改变,这些古典经济学理论还是否能解释并运用与当下。
  •     看不见的不代表不存在,在被人洗脑的同时懂得思考的重要性
  •     150年前的经济学入门读物
  •     感觉就是一个坚持自由市场理论的人写的反对政府管制、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科普读物呀,所有的事例说到底都是一个道理,关注表面利益后面的实际财富转移
  •     通俗易懂。反对管制、提倡自由竞争市场的入门读物。
  •     有一本很好很容易懂的经济学入门,值得翻看。
  •     往往只注重看得见的,忽视看不见的。有助于改变对问题的看法!
  •     看得见的是表面的利益,看不见是背后的利益,没什么经济学基础,书看完依旧想不通很多东西。
  •     从哪方面讲都有一定的道理
  •     看过电子版的,简单的语言却阐述出很多深刻的道理
  •     经济学启蒙读物
  •     入门书。百多年前例子和现在的现实多么相似。现在的某些媒体的论调依然与书中的反例一模一样,简直讽刺至极
  •     經濟新潮社真是台灣出版業的良心啊
  •     百年前的小书,所要扫除的谬论至今仍大有市场,要普及的知识仍受众不广。值得细细研读的好书。
  •     刚读的时候觉得这小子就是个共产主义者,写的什么乱七八糟东西,后来想想经济学的东西,完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
  •     很短但很经典的一本自由市场方面的书。写作风格和Water Block的《百辩经济学》挺像。静雅思听有有声版,一边跑步也就一边听完了,写的也挺有趣的。
  •     对沉没成本的详证~ 其实是巴斯夏当年一篇论文的改版,经济学对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真心觉得国内公务员考试应该把经济学作为重点科目啊!
  •     作者的观点和维也纳学派自由主义经济是一条路子,虽然很久的书,但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我从中读出了以下几点:1、个人比政府投资更有效率;2、流通虽然很重要,但经济的价值核心在于他的使用价值,所有信贷、金融这些服务属于辅助性的,在于提高效率,属于几个乘数,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和基本服务才有价值,而且与后者竞争资金和劳动力,过度强大的信贷、金融对整体经济是有害的;3、衡量一个选择好坏最重要的不是成本,而是机会成本,而我们往往只盯着成本;
  •     看得见的是眼前,看不见的是长远。蛮有意思的一种剖析和反省。
  •     非常好的一本经济通俗读物,连我这个金融白痴也读得兴致勃勃。书里原理很简单,就是用看得见得到或损失的经济利弊来两两抵消看不见的得到或损失,剩下的从而揭示国家经济政策真正成效。我特别感兴趣的两篇,【政府该辅助文艺活动吗?】【借贷】都有恍然大悟之感。查了下作者是150多年前的法国记者,果然记者在法国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是有传统的啊。
  •     心得体会:拆东墙补西墙的真相和资本流动的本质。
  •     除了有一篇:社会的可贷款资本不会因为信用被提升而增加这个观点不同意,别的都 Okay
  •     我们看任何事看任何人都习惯了看到那些看得见的方面,而忽视我们所看不见的,或者是得费一番功夫才能看得见的。但正是这些看不见的,造成了我们的短视,不仅我们如此,社会亦是如此。
  •     古典 自由主义
  •     听的
  •     一个好经济学家与—个坏经济学家之间的区别就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仅仅局限于看到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考虑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那些只能推测到的后果。
  •     看的见的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隐晦在背后的东西。
  •     三观检测标准
  •     真正懂点经济学的人通常都不好忽悠。
  •     在制定一项公共政策的时候,不要只看“看得见的”,而不看“看不见”。往往在制定的时候觉得它利国利民,伟大高尚,但在具体推行的过程中,社会体制承担不起,反而带来灾难。
  •     入门
  •     两百年前的先哲之声今日读来仍然振聋发聩,似乎正在针砭时弊。原来奥地利学派的哈耶克和罗斯巴德等人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