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尊严与生存挣扎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101090628
作者:申万里
页数:503页

内容概要

山东嘉祥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元代史研究。著有《元代教育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

书籍目录

绪论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本书的主要观点
三、前人研究成果综述与本研究的学术价值
四、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怀旧情结
——一元代江南士人精神世界初探
一、痛苦与快乐:元代江南士人的南宋记忆
二、同情与愤怒:元代江南士人对先贤后裔的关注和
对社会现实的批评
三、特立独行:元代江南士人对梦想的坚持与对现实的逃避
四、结语:元代江南社会的怀旧之风
第二章:元上都的江南士人
——兼论元代江南士人与元上都及相关知识在江南的传播
一、元代江南士人与元上都
二、元代江南士人到达上都的旅程
三、元代江南士人的上都生活
四、元代江南士人与上都及其相关知识在江南的传播
五、结语
第三章:游京师
——元大都的江南儒士群体
一、元代江南士人游京师的基本情况
二、元代江南士人游京师的目的
三、元代江南士人在大都求官的方式
四、元代江南士人在大都的生活
五、元代江南士人游京师的结果
六、结语:元代江南士人游京师的价值与文化意义
第四章:生存奋斗、社会经营与权威重塑
——元代江南地方社会隐士研究
一、元代江南隐士的构成
二、元代江南隐士的谋生手段
三、元代江南隐士的社会经营
四、元代江南隐士的生活
五、元代江南隐士的权威重塑
六、结论
第五章:元代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
——以郭畀为中心的考察
一、郭畀日常生活轨迹的复原(至大元年[1308]八月二十七日到至大二年[1309]十月三十日)
二、从郭畀《云山日记》看元代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
三、士人与社会信息
四、士人与地方官学
五、士人与地方社会
六、士人日常的娱乐与文化活动
七、结论
第六章:元代江南士人的社会网络
——以郭畀、戴表元为中心的考察
一、元代江南士人郭畀的社会网络
二、元代儒士戴表元的社会网络
第七章:元代江南特殊士人群体
——江南孔子后裔初探
一、元代江南孔子后裔发展概况
二、仕宦
三、社会生活
四、余论
第八章:元代的浦江郑氏
——中国古代同居共财家族的一个个案考察
一、家世
二、家族管理
三、仕宦
四、社会网络
五、余论
第九章:从武到文
——元代张瑄及其家族初探
一、元初张瑄的崛起
二、张瑄及其家族的发迹
三、朱清、张瑄之狱
四、张瑄家族的转型与复兴
五、结论
第十章:元代江南的民间义庄
——兼论元代江南士人在地方社会保障中的作用与影响
一、元代江南的民间义庄
二、元代江南民间义庄的运行状况
三、元代江南民间义庄的管理制度
四、结论
征引文献与参考书目
附录:郭畀社会网络统计表
人名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主要通过对元代江南士人的精神世界、生存挣扎、文化信息扩散、日常生活、社会网络以及江南士人游大都、上都,江南士人与地方大族发展、江南士人与地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等问题的考察,探讨中国文化与传统承载者之一的江南士人群体的生存状况、他们为改善生存权利的抗争以及他们在江南社会发展中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影响。


 理想、尊严与生存挣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感觉半隐的这篇书评语无伦次,不像学术界的人对学术专著的看法与态度,现回应几句,以正视听。说道申氏这本书的价值和学术贡献,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该书的内容来看,申著开辟了一些元代士人与社会研究的新领域,如元代士人以怀旧为特征的精神世界、元大都江南士人的生存状况以及生存奋斗、元上都江南士人的生活以及元上都的相关知识在江南社会的传播、元代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元代江南士人的社会网络、元代江南孔子后裔的延续及其生活状况、元代的民间义庄等,这些内容国内外学术界都没有研究成果,当然是创新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贡献。上面书评作者半隐看不出来,只能说明他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没有起码的学术修养。除了新的研究领域以外,该书还有一些重要的内容可以称道:其一,该书着墨最多的一章——关于江南隐士的研究。鉴于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传统社会国家与地方的解说体系以及韩明士的南宋士人转向经营地方的结论,本书探讨了元代地方士人在这一转变的作用于地位。元代江南士人在仕宦受阻的情况下,开始地方经营,为完成士人到乡绅的脱变过程创造了条件,这是一个学术失落的链条,这一章的内容希望能补上。关于浦江郑氏的研究,作者在美国、日本、台湾和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其家族的社会网络,说明这一家族之所以在元朝达到全盛时期,主要原因是其强调中国传统伦理,是对元代传统伦理缺失现象的回应,得到包括蒙古统治者在内的精英阶层的肯定。关于张瑄一章,在王颋等学者论述的基础上,探讨元朝江南大家族社会流动的特征。从武到文,以武起家、以文守业是宋元明时期家族发展的重要规律。这些章节虽然不是填补空白,但每章都有新意,都有新的学术贡献。第二,从研究方法来看,申著在史料考索的基本方法的指导下,借鉴了社会学中个案研究方法、数据采集与统计解读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元史学界很少使用,本书在江南士人社会网络研究的使用最为成功,读者可以重点阅读以下这一章,评价以下新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网络研究的贡献。总之,申氏的这部关于元代士人与社会的论著是目前学术界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是一篇网上的胡说八道就能掩盖和抹杀的,希望对这一问题有兴趣的读者以平静的心态,细度这篇专著。凭着学术良知,对这篇专著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半隐在书评里对申著进行了一些质疑,回应如下:第一,半隐在书评中说,该书让他产生了错觉,跟着材料走。他产生错觉说明了他对历史研究和历史意识的无知。该书的结论都是从丰富的材料中得出的,材料中没有的,就大胆胡说,只有棒槌才会那样做。第二,关于江南士人的精神世界,怀旧是一个重要表现,申氏书中论述比较深刻,看不出是平庸。关于江南士人的干谒、游京师的内容,半隐没有读懂申氏书中的意义。干谒在元朝士人江南士人社会地位不高和仕途受阻的情况下,不是一般意义上小人投机取巧的行为,他是士人反抗不公平命运的举动,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至少使得元大都有了江南士人的声音,为元朝的汉法取向提供了舆论支持,半隐看不到这一点,说明他没有学术的眼光,更没有学术前途。第三,申著在一些前期成果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注释中的两处错字确实是不足之处,但是不足以否定其学术价值。最后,半隐得出结论说:该书“算不上精彩”,这一点本人能理解。一个连该书都读不懂的人凭什么能让他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不过,从学术良心上来说,希望这位半隐以后不要这样评论别人的劳动成果。你说你多读一些书也能写出这样的专著,哪更是无知之极。学术大师陈寅恪、陈垣、王国维、严耕望都是史料见长,你也写出几篇这样的文章让别人读读!评价别人成果别人的成果应该有真诚、敬畏以及平和的心态,不能看到您别人的东西你写不出来就心里不平衡,甚至在网络世界里匿名咒骂,这样的话只能是你心脑血管出现问题,半年以后增加中风的可能。或者让人怀疑你的个人品行。
  •     我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是否带了偏颇,没能先好好理解作者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知道申老师专做元代教育和江南士人的研究,原先期待很大,形成了一些落差。以下看法还可以再跟大家讨论。首先,作者确实对相关材料相当熟悉,运用得很丰富,所作工作值得尊重。但是诸篇中分析都嫌太少且不够深刻啊?读取材料有点平面化的嫌疑(目前只读到第四章,先这么表达一个感受,不好意思……)。我翻到后来有点偷懒了,感觉很多引文也不用细看,看一下总结出什么结论就行了(大多还短于所引内容),几乎不用细读所引材料,再去跟着作者的视角一起分析、推衍。也就是说,本书的基本方法可说是引一些材料,然后说出一些看法;再引一些材料,说明另一种情况。不过这与绪论里所述,“首先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史论结合的原则,在使用历史学的考据、归纳、综合等方法的同时,注意使用社会学中的统计方法、个案研究方法”云云,归纳、综合两点,似乎也不算相去太远…… 但阅读中令人产生的一种错觉是:如果我够用功的话,花个几年多看些材料,多做笔记,也不难写出类似的书吧?……所以读来就很不过瘾。p.s.关于第五、六章的个案研究,也有些个人的迷惑,未必都和对本书的看法相关,今天不高兴写了,回头再说吧……(一般这种情况,我都不会再高兴说了……汗)第二,绪论里也说,要考察元朝江南士人“精神世界的特点”等等,但目前为止,个人觉得作者并不真能放颗心去体会他们。早年有本《元代文人心态》,虽然偏于文学化色彩,也有不少时代烙印,但读了几篇,确实有其体察与关怀,生动多了。但在本书中呢,比如第一章写“怀旧情结”,大体意见差不多是入元后江南士人怀念、赞美南宋的社会风气和政治情况,对殉宋者的尊敬和惋惜(当然还有更丰富的对其他表现的描述)。当时就有个疑问:其他易代之际,比如元明、明清是怎样的?(这几日一直想问问身边的同学,总忘记……)如果所谓“怀旧”及其种种表现,都与其他朝代差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几乎可以说是种“常识”的现象,为什么要由作者来书写?但是粗略的阅读来看,似乎未见其作出进一步的探讨,来揭示宋元之际的特质。总不能一解释当时文人心态,就是元代初期儒士地位低、待遇差,一说起求谒之风,就是元时科举之途不畅、仕进无门?而第二、三章讲士人游上都和大都,其主要目的不外是求官,还兼有游历等等。那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他们的“怀旧情结”与在元廷谋职的行为之间,我觉得是存在一种张力的。当然不是说,怀念旧朝风物、制度的人就不能仕元,仕元的人就不批判元朝政治;也不是说,“强烈怀旧”和选择仕元的一定都是同一群人。但作者在各章间真是没做太多的关照啊,印象里只在某章中提过简单的一两句,说明大家的态度并不都一样。其实个体人物的选择,部分人态度的转变,一些士人矛盾的抉择,细细写来大概都不是没有意味的吧?其他有趣的问题还能写出很多。当然由于我材料读得很少,对历史背景了解也不够全面、深入,有些“问题”可能纯粹是拍脑袋瞎想想的,不一定能写,甚至可能是伪命题。第三,昨天提到参考书目的问题。之所以想到去细读最后列的总书目,是因为读了小半本,除了一些经典的研究以及几部(篇)海外研究成果,以及作者已发表的研究心得、成果,其他论文就比较少了。江南士人实在算满热门的话题,印象里相关著作真不算少,单单降元与否、是非对错的争论都汗牛充栋。持平地来说,“一纸废话”的确实也很多,不一定都要去引用,但不至于大都不引吧?做个说明也可以嘛?主要是,原先也很想从熟悉、擅长这一领域的申氏书中得些线索,希望由之按图索骥、少走弯路,故而这点上也有些失望。虽然从前一直觉得,以一己之力从文献中窥出历史的发展和部分的“真相”,也是很地道、“更文献”的,但百分之七八十、甚至九十脚注都是史籍,仔细想想应该说也有问题。对书目的另外一点不满来自于编辑,短短不满五页“参考论著与论文”,至少有两个错字,四处标点错误,以及一处漏掉出版年份。更为重要的是,实在不知道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啊(这的的确确不是个无关紧要的“编辑技术”问题)。似乎又有点按涉及的主题来分(个人写初稿的时候也喜欢这么分,自己思路上会更清楚,他们分别说明哪些问题,和论文哪些章关系更大,各间比重是否合适等等。但存在的问题是,此种分类比较感性,很难把握,别人看起来也不清楚),但更关键的是,各间仍旧不按出版年份为序。比如说,页394有三篇方法论上类似的(我的猜测和感受,可能不对),依次分别是申万里《从社会交往看元代江南儒士的社会网络——以戴表元为例》(学报,2003)、申万里《元代儒士许衡的社会网络》(地方编书籍,2007)、许守泯《元代江南士人的社会网络——以金华黄溍为例》(论文集,2001)。为减省计,仅列出版年;因不同的出版周期对出版先后会略有影响,故简略标出书刊类型。也可能他们之间只是都以“某士人的社会网络”为论析对象,最主要探讨的社会、历史问题并不一样,但依我的第一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不按出版年为序是不够严谨的。还有个问题是,若非挖掘出了不同层次的深意、甚至两相不同的看法,不同士人的“社会网络”为什么需要重复书写?(别解释说是学术环境和生存压力所致哈……)所以现在还蛮期待阅读、比较一下这三篇的。此外再补上几笔。刚巧刷豆瓣看到人家转的Mandarin枉自说:“人文类学术写作中的修辞真是恶心,完全是干扰性的表述。定性定量就这么难吗,做不到就不要写,尚有疑问就交待清爽,何必暗示比喻蒙混过关。好看的必是虚假的,就是态度问题。【文献学、古代史、古典文学的固定表达除外】”可能指的并不是同一个问题,但我所困惑的是,本书有若干处引几个人的某种情况,然后说“大多数人”或“一部分人”如何如何(不少文章,包括我自己,可能也常常这么处理材料)。但仔细想来,这个“大多数”到底大到什么程度,这“一部分人”到底说明什么问题,更是读者所关心的。也期待在后半本书中读到。而本书所点到的北中国“知识在江南的传播”,士人的日常生活等等,其实也都很有趣啊~ 不知道具体解决得如何,等看完全本才能评价。最近在想,一篇文章之所以有意思,有一种情况是,在大家以为问题都说清楚了的地方,又见他从另一个角度来完善论析,进一步坐实。但如果阅读一篇文章、一本书,读着读着想到了很多疑问,终篇了,发现作者绝大部分都没去解答,便不禁质疑他怎么能不想想这些呢?当然读者的疑问有不少来自于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未必在作者的主线内,不涉笔也属正常,完全不给人惊喜就不好了吧?我所生气另一点就是,有这么个作者,在前头作了如许细致的工作,绪论里一看,也提到了不少大家所关心、甚至以后有机会想探讨的问题,粗粗读过后却不觉心满意足,你到底是继续写还是不写?写的话是要理他还是不理?有一种被浪费了的伤心之感……总之,由于申氏这么多年的积累,这本书一定不会有我之不满足所传达出的这么不好,但一定也算不上精彩。除此以外,还应该作出的评价是,本书更应当说是相关元代江南士人诸问题的论文合集,各章间暗存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总体概观上的解答,叫“综合研究”就有点勉强了。附记:一直很清楚评论别人的瑕疵远比自己写文章容易得多,但昨天读来不畅意,还是很不厚道地上豆瓣吐了槽…… 水帝(怎么在评论里爱特人?)来问理由,豆邮写到一半,想到本也该做点笔记,比如把不大满意、认为或可作深入之处记上几笔,只是一直偷懒。既然都写了,就贴出来供大家批评吧~文风啰嗦,一写就这么长了…… 有愿意给我做语文老师的吗?……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这标题。。。。// 本来觉得自己还什么都不懂,评判别人也应该多退一步。后来还没读完就忍不住评骘了几句。回头等有需要再专章学习吧。
  •     滥竽充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