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信仰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3-12-01
ISBN:9789570826661
作者:V.S.Naipaul
页数:594页

内容概要

奈波爾
印度裔,於1932年出生在千里達,1950年移民英格蘭。他在牛津大學學院念了四年書,1954年開始在倫敦寫作。除了寫作外,奈波爾沒有從事過其他行業。
他的小說著作等身,1971年,以《在自由的國度》榮獲「布克獎」;後來又出版了四本書:《游擊隊》、《大河灣》、《抵達之謎》和《世間之路》。1960年奈波爾開始周遊列國。《中間航道》紀錄的是他對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的印象。《幽黯國度》、《印度:受傷的文明》和《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組合成他所謂的「印度三部曲」。1981年,出版《在信徒的國度:回教之旅》,全球為之紙貴;1995年奈波爾返回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超越信仰》即他在這四國的見聞錄。1990年,奈波爾因在文學上貢獻卓著,榮登「新年榮譽榜」。1993年,他成為「大衛.柯恩英國文學獎」的第一位得獎人。2001年奈波爾摘下諾貝爾文學獎桂冠。

作者简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享譽國際的作品: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等四國見聞錄。
在印尼,奈波爾發現村野中人,他們在回教和科技的影響下,喪失了自己的歷史。在伊朗,他發現一種宗教專制,這種制度對人民的迫害和沙皇殊無二致。奈波爾在伊朗還遇見一些人,這些人對宰制他們日常生活每個層面的宗教規定已厭煩透頂。巴基斯坦──在悲劇性地實現回教再創的幻想之後──繼承了不共戴天之仇,繼承了皇宮,也繼承了古老的殘暴;接著齊亞總統又用沙烏地阿拉伯的一億美元製造宗教恐怖。在馬來西亞,「回教青年組織」依舊存在,甚至蒸蒸日上,人們不論在身心或地理環境上,都希望擺脫天人交戰,並努力實現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從精神虛無中活出真正的信仰。
本書所談的是當代一些尚未解決的重要問題: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皈依回教的影響,書中人物眾多,情節動人,全用奈波爾自己的方式呈現。回教是阿拉伯宗教,回教對皈依信徒有阿拉伯式的要求,因此所涉及的層面不單只是私人的信仰問題,還包括阿拉伯回教對皈依國家的歷史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皈依的回教徒(不是阿拉伯人的回教徒)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超越信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奈保尔用其惯用的轻描淡写又不失思想性、批判性、幽默感的写作技法,透过功力深厚的采访呈现了当代印尼穆斯林真实的内心世界和信仰状态。从雅加达到日惹,从泗水到棉兰,无论是地位今非惜比的回教传教士,还是指点江山,将科学和宗教的大旗高高举起的政界显要,还是在回教、基督教和本土拜物教之间权衡舍取的土著诗人,似乎都在现代性、技术性风潮的影响之下丧失了某种本真的东西,这种东西与当今的主流思想是不容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无从拾起。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千岛之国曾经有过不可思议、精采纷呈的语言、历史和繁复多样的信仰、禁忌,这一切,伴随荷兰、日本殖民时代的到来,伴随着全球化浪潮里对西方文明和价值观的照单全收,伴随着所谓国门大开纳四方真义,慢慢地被肢解、扭曲、腐蚀。不单单是宗教,在纯朴落后,生活信仰皆渐落于窠臼的乡野,在大楼林立、车水马龙,时间和生命都浪费在等待之上的都市,我们真的很难再看到,所谓的被时间一以贯之代代传承的精神遗产的延续。仿佛欧罗巴教堂的马赛克一样,语言、历史、文化和信仰被无情地割裂了,时值今日,在奈保尔笔下的印尼,我们只能从苟延残喘的文化碎片中看到此许精神世界的影子。顽强的印尼人执著地保留着的原始信仰和部落禁忌、宗教信仰,也正是奈保尔和所有透过他的眼睛看印尼的人苦苦寻觅与珍视的。 这不能不说既是穆斯林和印尼的悲哀,也是摩拳擦掌刀刃相向于西方文明的东方智慧的悲哀。这让我又不禁泛起另一层的伤感与悲哀,在南海另一端的中国和我们,甚至都不曾有拥有信仰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我是觉得这本最犀利,我对绿绿的看法基本从这来,请喷我too young.
  •     奈保尔访问印度尼西亚、伊朗、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的游记。这四个都是穆斯林国家,但 不属于创建了伊斯兰的阿拉伯民族,奈保尔称之为“改教民族”,并将这些国家的当前问题回溯到伊斯兰与本土文化的冲撞。以他自身的多重文化背景,文化角度当 是奈保尔的透视强点。
  •     马来新亚的社会剖层 椰子壳里的青蛙 华人马来人 两代人两种价值观 吉隆坡乡村 不同的追求与前提 生动 mark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