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10805292X
作者:陈来
页数:232页

内容概要

陈来
男,祖籍浙江温州,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哲学史家。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2009年11月1日正式出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书籍目录

序言
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
关联宇宙
一气充塞
阴阳互补
变化生生
自然天理
天人合一
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早期中华文明的伦理精神气质
轴心时代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
古代儒家的道德概念体系
中华文明的价值偏好与特点
中华文明的价值偏好与现代性价值的差异
中华文明的世界观: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态度
中华文明的普遍性理想:追求多样性的和谐
国学流变简说
汉字与典册
“六经”的形成
百家争鸣
两汉经学
《史》、《汉》与《说文》
典籍图书
魏晋时期的玄学与道教
隋唐佛学与文学
宋明理学与学术文化格局
清代汉学与大型文献编纂
近代中学、西学、国学
当代国学热的意义
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近代“国学”的发生与演变
国学观念之发生与演进
国学概念之使用
国学研究之发展
国学名家与大师
附录
儒家思想与当代社会
现代儒学与普世价值
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简介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正文4篇,附录2篇,计12万字。书中主要涉及两个主要问题:
一、中华传统价值观,讨论其哲学基础、传承与发展,关注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二、国学相关问题,关涉国学概念、流变,及其近代国学研究的发展、国学名家与大师。
传统价值观与国学是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既是学术讨论的议题,亦是民众关注甚至投入热情的话题。本书作者是著名哲学家,又身兼多种社会职务,多次应相关部门及国内外高校之邀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座谈、演讲,书中多篇文字均经此形成,故全书内容既有学术性,又有针对性;文辞既重准确性,亦不乏通俗性。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汇聚了陈来教授近十来年在国内外演讲的讲稿。不得不提的是,同一时期欧盟在动荡与发展中亦将“核心欧洲”与欧洲普世价值话题争论得火热,俨然是世界范围内制度多元化加深多元文化冲突的一大表征。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提升,习总书记上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儒学普世价值受到更广泛关注,陈来教授这一集结出版正是时候,书内所讨论观点也不得不说是有先见性的。写作方式上,作者采用大量引用比对知名学者观点,充分为“多种声音”辩护,末了或指出其不足,或赞同其立场。此作法有拾人牙慧之嫌,排除众人皆知的史实与其他学者论点以外干货难寻,将文化目的指向政治实践也过于狭隘,观点重叠,然单就内容来说,深度讨论与思考的空间还是绰绰有余。作者在2013年时提到,对中华文化复兴表示关注的以人类学的学者为最甚,也许是因为人类学更倾向相对主义,反对绝对的文化普世化。在这一基准上,讨论中西方基本价值观的差异变得另有意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普世价值和与基督教为基础的普世价值,二者区别直接导向中西上层建筑建立与改善的思想根源,其中甚至追溯到同一个词汇在中西语言表达下呈现的不同倾向。例如自由的含义,不同体制下有个人自由与群体自由之别。此间作者并未标新立异,从古及今地论证了目前已成为共识的基本民主理念,浅尝辄止,着实遗憾。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社群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这是作者概括的儒学中的普世价值。排除过于明显的政治倾向,四句概括准确地表达出儒学所提倡的“治国”放在现代民主中,仍然提倡人民积极主动入世,在国家机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人民也应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主动改善现有的生存状态。这是贯穿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纵向普世价值,然而与人治社会不同的是,法治社会中,排后于“责任、义务、社群”的“自由、权利、个人”应得到优先保障,这一观念已在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脑海里扎根。作者在谈论西方时偏向于反驳西方的扩张性学说与近代的全盘西化论,这是有失公正的。唯有在国家政治架构存在对个人权利的保障无限精细化的倾向这一前提下,进一步倡导儒家积极入世的普世价值才能避免与现代民主共识擦肩而过,走上“为多数人牺牲少数人的利益,维护所谓的和谐中庸而对隐患视而不见”的歪门邪道。儒学成为中华几千年统治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称其精髓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不无道理,这也是多数汉学家的研究方向。然若作者意图落脚儒学讨论其可能投入政治实践的“新普世价值”与“新自由民主”,那么我想,追根溯源研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本土宇宙观、试图得到一种政治理论,可以既照顾到我们的民族性格,又能得到现代世界认同,这不是最要紧的事。没煮饭就担心吃撑,这不合适。同理,根深蒂固在中国人脑海中的儒学精神能否发挥兼收并蓄能力,让西方民主精神将另一只脚也迈进来,这才是担忧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地位被西方文明冲击以前应考虑的事。尽管作者举双手认同西方世界的基本民主理念,但近代社会的教训与立足政治浪尖过于拘谨犹豫的研究方式,使得本书未能深入讨论西方精神对儒学核心价值的可能影响,这是令人失望的。
  •     中华文明的价值偏好及其普世意义干春松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6月17日 09 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伟大思想家朱熹的一句诗,生动地描述了源与流的关系。将之用来比喻当下的文化建设或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十分贴切的。一个时期的核心价值的提炼和建设,如果不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基础上,那么这种价值观多半会成为空中楼阁而难以获得凝聚人心、教化民众的社会效果。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艰巨而困难,这是基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当代中国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自然继承者,但要正确面对、接受甚至融合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更需要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所以,如何处理中国文化和外来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传统和现代的断裂和延续,是构建现阶段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关键。但是在这些复杂的问题面前,了解认识、创造转化固有的文化传统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文化发展和价值凝聚不可能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进行,必然是在已有的文化基础之上的接受、转化并创造。习近平同志提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根据时代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做到这两点,其前提是要对中华文明有深刻的体察。作为当代中华文明和中国思想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陈来教授的新作《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一书,收录了近几年来他在美国、韩国和国内各地所作的以传统价值为主题的演讲记录,读完之后,最深刻的感受是,这本著作是现实性和理论性兼具的力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传统价值与中国社会现实关系的深入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在这本书中,陈来教授通过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连续等核心问题的思考来展开他的强大论说逻辑。他通过对中国人关于宇宙和世界的独特认识,来理解中华文明价值观的哲学基础,他指出价值观和宇宙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古代思想中可以明显看到,一定的宇宙观倾向于一定的价值观,或者一定的宇宙观基于一定的价值观,二者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关联性的宇宙观和关联性的价值观正是这样的关系。”(32页)在此基础上,陈来教授既旁征博引又高屋建瓴地从六个方面来概括中华文明的基本思维方式:(1)关联宇宙。把世界上的事物看做是关联性的存在;(2)一气充塞。将事物的生成和发展看做是气的聚散,所以与西方的原子论不同,中国人强调的是物质的连续性;(3)阴阳互补。阴阳之间的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彼此为对方提供存在的条件,这与非此即彼的观念不同;(4)变化生生。在宇宙的大化流行中,不断有新的东西形成,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5)自然天理。中国的世界观不承认造物主,而是自生和自然的,这也意味着看重人的价值;(6)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天道的一致,使天地万物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儒家强调亲亲仁民爱物,即由对周边的人的爱扩充至天地万物。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通过一个文明体的价值偏好得到呈现。在中国,这种偏好在轴心时代就已经形成。拿“世俗”和“超越”这个世界文明的基本问题来看,与那些重视来生和神界,视人世与人生为幻境,追求超自然的满足的取向不同的,中国文化更倾向于“积极的、社会性的、热忱而人道的价值取向”(38页)。在这样的取向下,崇仁和尊礼成为轴心时期的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在轴心时期,中国的诸子百家,提出了各自的社会道德价值观,而相比之下,儒家的道德价值更具有包容性和扩展性,特别是在孟子等儒家学者的总结下,逐渐形成了以“四德五常”为核心的道德德目系统。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德目,不仅是个人道德品性(比如仁是温厚慈爱、义是坚持道义、礼是守礼敬让,智是明智能辨、信是信用和坚持),也是社会价值的指针(仁是仁政惠民、义是正义的原则、礼是文化秩序、智是实践智慧)。总括地说,价值偏好是一种文明比较视角下的总结,这就要求论者不仅了解中华文明自身的特征,也要对世界文明的格局特别是西方价值观有所体认。在这方面陈来教授体现出他的宏阔的知识积累。首先,他肯定了世界文明的丰富成果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正面影响。“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坚持和守护人权宣言中的所有要求,并努力使之实现。”(58页)但他又辩证地指出,对于这些价值的承认,也不意味着我们将这些价值看做是唯一的、最高的价值,更不意味着所有的伦理道德只是要为个人人权提供支持。陈来教授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十分精彩。他认为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是有局限的,权利思维往往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个人权利必须优先于集体目标,这样做的后果是,个人的义务、责任和美德维度难以建立。陈来教授还指出,在西方文化的主流理解中,人权是个人面对国家或者说政府提出的道德要求,因此,个人的权利指向的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故人权观念只涉及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却无法界定个人对社会、家庭、他人的义务和责任”(59页)。其后果就是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要求,忽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强调个人对自己权利的保护,而忽视个人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责任。与一百多年来国人在文化问题上的非此即彼式的思维偏见不同的是,陈来教授采用的是一种价值排序的思考,他说:“现代亚洲的价值与现代西方的价值的不同,不是所有的价值要素都不同,而是价值的结构、序列的不同,价值的重心不同。”(60页)因此,陈来认为中华文化的价值要为当今的世界的价值体系提供独特的资源,来阻遏个人主义的泛滥。“仁爱原则、礼教精神、责任意识、社群本位都是与个人主义相反的价值立场。由此发展的协同社群、礼教文化、合作政治、王道世界,是当今世界的需要。”(61页)要用社群协调来对治个人主义;用礼教精神来区别律法主义;用合作的政治区别冲突的政治;并用共存共生的天下主义来纠正强力霸权主义。在价值排序的视野下,陈来教授提出了他对中西价值观的定位:第一,相比于近代西方人重视个人自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群,甚至对自然的责任。因为中国文化的理解中,个人不是原子式的存在,而是关联性存在的一方。第二,相比于强调权利优先性的西方近代价值,中国文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主张义务,以对方为重。第三,在个人与整体何者为本的比较中,中国文化认为个人的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社群包括家庭国家等等多重面相。第四,因为注重整体和互相以对方为重,所以,对待冲突,儒家看重协调与和解,主张和而不同,仇必和而解。陈来教授的这些认识是建立在他的理论思考上的,他在长期的思考中形成了他对于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新的理解,即“多元普遍性”理论。这种认识具有突破性的意味,校正了西方中心主义或建基于西方中心主义上的东方主义的自我轻贱的文化观。我们现在之所以陷于普遍性/特殊性、全球性/地方性这样的两极化观念不能自拔,主要是在理论上不能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魔咒,从而难以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在陈来看来,东西方文化都有其内在的普遍性因素,只是因为特殊的历史社会条件,西方文化的内在普遍性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而其他地区的文化则还没有充分展开,“但在今天,只有建立全球化中的多元普遍性观念,才能使全球所有文化形态都相对化,并使它们平等化”(63页)。中国现阶段的核心价值建设,必须要建立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上,而要通过文化自觉而达成文化自信,必须要让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成为其源头活水。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有一种建立在全球文明整体把握的认识高度。陈来教授的这本书,在这些方面都有独到的认识。此书的出版不仅为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文明的源头活水,该书的理论深度标识了世界文明对话的中国高度。《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陈来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4月第一版,38.00元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5-06/17/nw.D110000zhdsb_20150617_1-09.htm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     16书101。什么是国学?这个名词,其实也就有百来年历史而已。没有西学,也就无所谓国学了。现在谈国学,其实并没有什么土壤,都不用繁体字了。看看家家户户上英语班的孩子们吧,就都明白了。
  •     随手一翻,有失水准
  •     在路上了。下午开始看
  •     国学普及
  •     算是了解了几个术语与国学中的诸多概念
  •     立场明显有偏向,观点多次重复,这是两个问题。不过作者的点题还是很成功,对"中 华 文明的核心价值"的概括和阐述非常清晰,也让人信服。一个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普 世 价 值"会是怎样的呢?
  •     很垃圾的一本书,不知道陈来他自己怎么想,这话我说了,就是垃圾书 廖建国留言 南京江宁文鼎雅苑
  •     为了作业而看,干货少且浅,翻来覆去,目的明显…
  •     #2016091#
  •     给领导看的,不适合我们
  •     本书是陈来先生近年来面向党政机关和普通公众的演讲合集。由于主题雷同,各篇演讲之间内容多有重复,其论述深度跟陈先生的学术著作相比也有明显差距。最为严重的问题是,陈对中华文明的解读,打上了浓厚的当下现实政治话语的烙印。这种过分贴近政治的学术探讨,其客观性自然要大打折扣。
  •     从该书中学到了好多东西,对儒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是这本书仅200页,略显单薄了些,而且还有些重复的内容。不过,总体来讲觉瑕不掩瑜,尤其是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这个演讲,在下觉得还是很精彩的。
  •     我觉得此书评分不应如此之低。前两篇是在韩国学术协会上的报告,题目大、观点正统,这无可厚非。国学流变简说一篇,足可看出陈来的功力,读的时候觉得陈对钱穆研究史学要通经子集的观点有所秉承,最后看到参考文献有宾四两书,足可证之。近代国学的发生与演变一篇,实是全书精华所在,陈先生眼光独到,论述精辟,不枉其清华国学院院长之名。至于附录,演讲集结,浅显易懂,览之即可。
  •     除去那些政治表态,还是有干货的。
  •     集思广益,了解一下。
  •     基于作者近几年的演讲稿整理,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国学概念的演变,契合主旋律的儒家介绍性图书。 232页的书,附录占了近80页,是其他演讲稿。
  •     对中华文明的评价有点拔高,说服力不强。
  •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强调仁爱原则、礼教精神和责任意识,对于王道世界的想象和实践,贯穿于两千多年的历史。这种核心价值观在关联性、交互性理论基础上发展成熟,表现在华夏民族所推崇的责任先于自由,义务高于权利,个人服从群体,和谐优于冲突的社会价值取向。
  •     读完除了增长了一些常识,更多的是对书中所表述的儒家的复兴的失望。
  •     2016年1月23日,读毕。对备课、国学有好处。
  •     依然还是自说自话,自我吹嘘。
  •     进阶读本,从影响中华文明脉络的各种主要思想入手,阐述了儒家思想对当前中国的意义。
  •     气象不输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