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腔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50244065
作者:常小琥
页数:193页

内容概要

常小琥,原名常凯,八零后,作家、媒体人。世代居京南城,爱老北京,爱女儿。

书籍目录

【序一】许多画面,无须多言——小野
【序二】为京剧而作的一支安魂曲——走走
【正文】琴腔
【正文】简单任务
【后记】不经意间,重活十年

作者简介

这是一个八零后作家京味怀旧小说的惊艳之作。精致而含蓄的笔法,讲述令人惆怅的老北京梨园往事,处处流露出“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意味,余韵无穷。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京剧团,琴技高超而为人清高的琴师秦学忠和同为琴师、善于钻营的岳少坤,都对团里的顶梁柱、名角儿云盛兰心有爱慕,但阴差阳错,云盛兰这朵人人觊觎的花终被岳少坤摘去。光阴流转,秦学忠、岳少坤们的下一代在院里逐渐长大,他们被上一代寄予传承的厚望,却在京剧团日渐惨淡的光景中,各奔歧路。而云盛兰和秦、岳的感情纠葛,亦在多年后随形势变化而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波折。
京剧团的明争暗斗,时代大潮的变幻,两代人的情感与命运皆裹挟其中,半点不由人……


 琴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评分很高,还与《繁花》作比,因此才买了看。开篇乃至前三分之一,的确不错,气韵流畅,即便不十分出彩,但功夫与架子都够了,很让人看到希望。写到第二代时,突然有一种东西消失了,也许是切换到当代,朦胧的、起到柔化效果的迷雾消失了。文风、节奏俱不如前。这个故事里,大家基本都是正常人,很有“人”的气息,不离奇,没有恶人,没有可怕的心机,颇见温情,倒符合我一贯的小说价值观,所谓“平淡而近自然”。然而人物气息偏弱,着墨最多的云老板与秦学忠,前三分之一处都具风采,到后面,也是突然垮了。这个坍塌的过程,并没有合理、耐心的叙述及交代,以致于后面节奏乱套。其实很惦记第一代故事里倪燕这条线,写得很不错,但突然,到了南方,也彻底消失了,只在后面有一句非常简单的交代。这并不合理,每个人物的出场都应慎重安排,退场也应妥善交代,不是简单发配就能了事。倘若是一个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小说,便也罢了。而这是一个提着口气的小说,写得并不轻松,那么更应精心编织人物关系,如此打发一个人物,实不合理。戏曲背景的小说其实非常有魅力,因为设定本身就带足了故事,可以通过现有的戏曲暗示人物的性情与命运。然而这也极难写,一要做足功课,二要不着痕迹,试举印象中几例吧。凌力《梦断关河》,昆曲背景很好,但故事本身太雷,雷得惊天动地。而又不是可以嗤之以鼻的普通文章,你看得到作者的心血与才华,可对于历史的理解以及历史人物的心理,又时常出戏,常见今人强烈的意识形态,因此是个怪胎。甚至可以说,正因作者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出色的文字能力,读来尤其惊怪。不少这样出身正统的作家,有很强的操纵巨幅篇章的功夫,也很刻苦,但因缺乏历史知识,以及意识形态过强,导致历史小说惨不忍睹。凌力已经是好的,至少《少年天子》《暮鼓城钟》之类,可以纯当爱情小说看,滋养了多少网络作家,放在当今网文世界,也是卓然超群的。白先勇《游园惊梦》,白对《牡丹亭》是真爱,电影也满好的。白的小说秾艳靡丽,不是一流,然而可温旧梦。李碧华《霸王别姬》,扬长避短,搭了个精彩的提纲(她也写不了细节),充分展现了作者讲故事的天才。后面的电影,等于在精致的骨架上生出莲花血肉,很美很灵。叶广芩懂戏,我喜欢她早期几篇家族故事,即《采桑子》,结构精致,情思深切,有本有据,游刃有余。《谁翻乐府凄凉曲》非常好,大姐的《锁麟囊》,可谓戏曲背景小说中上佳搭配之一例。后期叶还写了不少京剧背景的小说,《豆汁记》《状元媒》之类,都很普通,早期的哀愁与灵性大减。想到杨老太太晚年补写的《洗澡》,也让我吃了一惊。痛自戒慎,老来轻易不要写小说。毕飞宇《青衣》,原是个短篇,他戏曲知识一般,应该也没有特别爱,不过借戏的名头,写人物而已。但筱燕秋还是精彩的,在当代中年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角色里,虽然我不大喜欢。在此所赞赏的,是他高超圆熟的写作技巧。后来陈枰以此扩写了长篇《青衣》,又拍了电视剧,我都看了,也就是——家庭电视剧水准,看不到戏。有个非常小众的小说,江苏籍上海作家蒋丽萍的《水月》,越剧小姑娘如何进剧团如何下海如何情爱纠葛,秀气忧愁,结构一般,八九十年代风情。虹影《上海王》,沪剧少女称雄上海滩的故事。虹影小说很不俗,有天才,适合拍电影。她写性实在不错,从《饥饿的女儿》开始,到《K》之类,皆精彩,印象难以磨灭。提到《上海王》,首先想到的,竟是筱月桂几场巫山云水,惭愧。蓝紫青灰《离魂》,昆曲背景可以,然而网文气质,终有遗憾。至于方玉敏《最后一支皂罗袍》之类则更差,不值一提。所谓写昆曲背景小说的,我想说,有些作者,除了《牡丹亭》,大概就不知道别的了。不懂戏的人写到戏曲元素,很容易露怯,又或者虚张声势,张口闭口梨园行之类,无啥意思。《琴腔》在此处非常好,沉稳收敛,气度出众。单这一条,我也满意了。只是琴师与歌者的模式,《谁翻乐府凄凉曲》难于超越。长篇很难写,或许这个小说单把第一代故事写成中短篇,会更精彩。有几段,写南城细节,写秦眼中的云先生,细致、老实、踏实,确有大家气象,很难得。可惜并未一以贯之。唉,想看好小说。读完此篇,甚为惆怅,转头把《棋王》读了一遍,心才稍平。文章学问,皆是硬功夫,抹去名字,摆在那里一看,好的就是好的,平庸就是平庸,任别人如何描画捧杀都无用。评论说作者是明日之星,我很认同,也很期待。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到后来竟然看出了夏至未至的味道来了,不过并非文笔
  •     中国式的句子、中国式的意识、中国式的精神
  •     20160612-0614
  •     看完才知道作者居然是80后,不简单!
  •     这本书写在《收山》前面,如果先读了这本,很有可能不会再去读收山了。北京人的味儿有,但不足,字句的拿捏也不如收山。所以值得庆幸的是,作者写的越来越好了。
  •     虽为获奖作,但不如后作《收山》厚实
  •     好看!作者对京剧琢磨得好深入,很多专业词汇都看不太明白,但是就是好看!正在读另一本收山,也是很好看!
  •     的确是离我们并不遥远却恍如隔世的年代。喜欢秦腔后面的部分 更有一个80后有的味道 前面太老成惹。
  •     三星半。
  •     欠雕琢
  •     棒槌。
  •     不是很明白,岳少坤的“大小都陪进去了”是什么意思?云盛兰和岳少坤的婚姻都隐藏了什么秘密?徐师傅被换掉是有意为之? 可能这是需要自己思考的吧,但读完小说有点惆怅,还有明明是《琴腔》为什么后面还有一个小短篇?
  •     没看够。
  •     慕名而读,若单从小说而言,故事情节不错,但说是老北京风情、梨园旧事,还是少了点什么
  •     说是京味小说,其实感觉没有很明显。大概就是两家三人的一辈子吧。也涉及了两家儿子的故事。略俗套,最后又是以杀人结尾。
  •     好难过也好开心。
  •     没有《收山》那么宏大的场景,讲的是京剧团中的故事。读完以后反而对后面那个掏粪工替土豪哥哥相亲的短篇更感兴趣,觉得那篇更有点意思。虽然获奖,文字上的风格比较容易让人喜欢。书中通过两代人反映出了京剧在时代变化下的变化,但是总感觉挖的不够深,转折太快,铺垫太少,有很多东西写得又过于收敛。相比之下,之后的作品《收山》处理这些问题就明显好了很多,读起来也更加合情理。这两本书都是作者想要表达这些传统行业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下的变化,老的方式在其中不断得被大潮淹没,直到有一天,大家几乎都不知道这种方法的存在。
  •     老北京的碰撞,人物的掺杂,看过很久了,有些细节还印在脑子里,让人看完能够刻在脑子里的东西,不容易。
  •     没吹的那么好吧
  •     勉强四星,还可以,文字的画面感很强,但略显稚嫩,不及作者新作《收山》
  •     文字风格很喜欢,平淡有韵味悠长。故事本身却不出彩,有些情节留白太严重感觉缺少一些故事逻辑。
  •     肯定没有《收山》好,但是我喜欢的北京味,北京腔,北京故事。 画面感非常强,也难怪得了台湾的“华文世界电影小说"首奖。
  •     *读书2017001* 无关生死,无关家国,甚至无关风月。上一代闷骚的恩怨,下一代短促甚至惨烈的悲欢。岳非继承了云盛兰风华,也代替她轰轰烈烈的落幕。明日隔山岳,梨园行的烟云旧事,却也人世两茫茫了。
  •     老皇城根脚下的一段秘辛。伴随着京戏艺术的沿革,讲了一个大院儿里两家人的纠葛。人物是血肉真真的朴素,不刻意抒情和冲突,爱恨嫉羡自在生活里。节奏自始至终很快,像是黑白胶片下的史料,恍惚竟是半世。悲悯藏在字里行间。
  •     捧高了吧
  •     每一段情节都饱含呼之欲出的韵味,然而就都这样走入了下一段。迂回保留,似有中庸的美感,但是通篇下来,有点乏味,有点遗憾。 文字上电影画面感很强,却没有电影故事的戏剧性,平静,琐碎。岳非的结局因突兀而刻意。 我理解的确实不够深,“一大一小”到底是什么意思?
  •     与收山比更喜欢这本,故事很吸引人,梨园中的秦学忠、岳少坤,很鲜明很现实,固守本色与河山,最终决断一切的还是生活,不到生命尽头人生无输赢。末尾的简单任务,对环卫工的描写深入而精准,令人对环卫工人肃然起敬。
  •     真是好苦啊。所有人都不幸福,有的因为太过聪明,有的因为太过事故,有的因为太过清高。
  •     前面颇有几分气韵。插图不错。
  •     就是一个“好”!
  •     故事写的不够好,节奏快了些,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人物前蒙了一层纱。 还想着看秦学忠拉那把琴,云先生就换了琴师;还想着秦学忠和云先生是不是会发生些什么,云先生突然和岳少坤结了婚;还想着倪燕和秦学忠的关系,云先生突然离了婚又和秦学忠结了婚;过的日子还没怎么写,两人的孩子却开始唱了戏;戏还没唱好,好苗子岳非却莫名其妙的犯了事。 于是,直到书读完了也没明白岳少坤说的“一大一小”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白云先生说的跟岳少坤过日子这几年的阴暗是怎么回事,更不明白岳非怎么跟戏校生结下了梁子,还有不明白的是故事后面那些老北京的插图是怎么回事。 这故事究竟是写秦学忠的琴?写云先生的腔?写京剧团的蓬勃至没落?还是最后不着边的老北京的故事? 作者太爱用隐喻,落下的文字稀里糊涂,看得也稀里糊涂。文末与其附一篇更减
  •     从《收山》追回到《琴腔》,虽然讲述手法略显生涩,但是自成气候
  •     【2016读书计划•壹柒零】按照一般标准,琴腔还算可以,虽然依我看来基本属于几位老道作家随手即可完成的作品。八零后作家能拿捏住如此题材而不散也是不容易了。倒是后来那篇简单任务立马暴露作者年龄,很一般。
  •     《琴腔》看完了,虽然是常小琥的获奖作品,但是不如后来的《收山》。内容比较单薄,亮点是京剧和京胡的笔力比较透彻
  •     没有亲身经历便难有共鸣,因而到不了五星。
  •     比收山更现实,作者那时候还嫩
  •     梨园京剧,很少接触的题材,一些行话术语第一次听说。琴师和名角的关系是不是就像东北的二人转一样,相依相存,不管用感觉有点像乱搞男女关系。秦学忠木讷但是忠于内心,岳少坤圆滑但是妻离子散,云盛兰是一个二嫁女,很难说幸福与不幸福,各取所需吧。作者在后续中说本来想着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觉得在文中也有涉及,比如岳少坤和秦学忠对待儿子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上,一个像让孩子继承衣钵,一个不想,想的因为杀人错失舞台,不想的反而还能学习,很戏剧性。有一股子京味和国粹味,还透露着衰败的气息。 “简单任务”看着也挺有意思的。
  •     三星半。有些情节似乎有点刻意模糊,故事也稍欠,描写功力还不错。再看看「收山」。
  •     再推一记常小琥
  •      ,
  •     一般。不如《收山》。
  •     不如收山。
  •     不行
  •     前面好,有味道。
  •     ,
  •     曲终人散
  •     尝试让自己看书,庆幸选择了一本好小说。
  •     总觉得有点微妙的刻意,部分情节很是不理解……
  •     作者文笔很好,就是看起来真的很懒,省略了不少情节,枉称时代之作啊~
  •     为京剧而作的一首安魂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