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逆旅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508652568
作者:武云溥
页数:312页

内容概要

武云溥
简称老武,其实比较年轻。传媒行业玩耍十年,做过新京报记者、编辑,新京报传媒研究院总监,《文史参考》执行主编,《全球商业经典》主笔,《创业家》高级编辑,时光网副主编,亦涉足企业品牌创意策划,诸如此类,时常跨界。最热爱的,仍然是与有趣的人促膝而谈,与三五知己把酒言欢。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生如逆旅》是老武(武云溥)过往十年的内向生长,也是16段留于心底的故事,那些带着强烈生命印象的人,或广为人知,或平凡如你我。老武参与或旁观着他们的生活与选择,以交流敞开表象背后的真意,听他们坦诚内心的隐痛和喜悦。阅读后,有人会意一笑,有人红了眼眶。
在传媒行 业玩耍十年的老武,从报社记者到文史杂志主编,从商业杂志主笔到电影网站主编,他执笔丈量生命的长度,以过客的身份,造访他人的内心世界,成为彼此短暂的知己,继而告别各自上路,既冷静又深情,心怀悲悯,喜乐同在。
16个故事中,有疯狂的信仰、叛逃的生活,也有属于特定年代的孤身奋斗……这些真实的故事,存在于那些无力抵抗又充满契机和奇迹的大时代里,并在这本书中与你我相遇。
故事好听,讲给你听。
●内容简介
大多数时候,我们内心承载的隐痛和喜悦都是沉默的,只待某些契机将它们唤醒,比如写作,比如采访,比如烟草和酒精。所以《生如逆旅》中讲了16段被藏起来的往事:
写尽苦难的杨显惠,在初见的酒馆喝得红光满面,不说话的时候就呵呵傻乐,让人恍惚:这个常年奔走在西部山野的老人,将历史的惨痛烙印藏在了哪儿;
“我日夜挂念的故乡,却也是我最想逃离的地方。”阎连科讲话时带有浓郁的河南味儿,他疲惫地讲述着年轻时逃离乡村的梦想,这是中国的巨大变迁,只有30年,却仿佛过了三个世纪;
广州黑人族群,这些友善的黑皮肤商人,从非洲到广州,在天秀大厦进进出出,他们在这里拿货、捞金,也在这里娶妻、生子……即便,他们从未被接纳;
让席慕蓉念念不忘以至反复书写的,是辽阔的蒙古草原——她称之为“原乡”的地方,半个世纪的漂泊和奔走,在她看来,也抵不过草原上一片落叶的重量;
……
没有人为过往伤怀或自得,它们只是值得被记住。


 生如逆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首先要谢谢中信出版社的慷慨赠书。《生如逆旅》是醉醒客丛书其中的一册。六个志趣相投的人聚拢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共同建设打理,公众号名曰:“六根”。六根不清净,六根有属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比如《生如逆旅》,书名起的真妙。逆意味着反向,意味着会有阻滞感。面对现实,选择逆向而行,需要勇气,需要态度。正如老武在后记中说的:“新闻速朽,旧闻反而常看常新。”旧闻之于现世,也是一种逆。老武把旧闻里的人和事紧紧抓住,定格于纸上,形成一部结集。我觉得这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我们需要不断地回顾与反思。这是为人处世所必需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今人今事,也有灰飞烟灭的那一天,在人们还尚未完全忘却时把它们写下来,成就一篇篇故事,也是给后来者积累的一点功德吧。《生如逆旅》中的故事,有一些很多人也知晓一些皮毛。但是却不妨碍我们与故事里的人和事再度相遇。比如杨显惠与夹边沟,读过《夹边沟》的人可以把这篇文章作为后记读物。再比如李泽厚先生,今人还了解多少?今人又有多少还对美学感兴趣?还有黄永玉先生,曾经读过《比我老的老头》的人也可以把这篇作为后记来读。作者老武写得很巧妙,在书写的过程中不带入自己的个人感情。他只是一个客观的记录者。读者可以不被作者的情感所感染,却需要在作者的指引下了解人和事的样貌。故事是易读的,并没有什么艰难晦涩的成分。即使不栖身于书中人所在的专业领域,也能够读懂其中的故事。故事背后的意味深长,却值得再三思索。这种阅读的过程,即是一种品尝世间百态、人情冷暖的过程,相信每个人能从其中收获不同的感受。相同的故事,一定能触发不同人心中的不同敏感点。在诉说与感受的相互碰撞间,书写与阅读的意义也就此达成。生如逆旅,人生苦旅,我们都是行路人。只愿路途不会一直坎坷,路上时时能有好风景好天气相伴。
  •     这本书是我记者生涯的部分总结,主要跟我在《新京报》和《全球商业经典》的工作有关。2007年到2012年我在新京报社,大部分时间是做文化记者,得以频繁接触一些作家、学者、艺术家、摄影师。这些脑袋里装满鲜活思想的人给我很多启发,事实上很多人本身比他们的作品更有意思,甚至有些人和作品散发着迥异的气质。比如杨显惠老师,他的书里写满苦难,人也常年奔走在西部山野,据此想象该是个苦大仇深、眉头紧锁的老人。但是我们见面在酒馆里,他喝得满面红光,不说话的时候就呵呵傻乐。和杨老师的酒局促成了我们“六根”团伙的成立,绿茶在这套书的总序里有提及,不再赘述。后来我跟着杨老师跑了一趟甘南藏区,每天吃羊肉喝青稞酒,同行的姑娘们编了个花环戴在他头上,杨老师笑得就像花儿一样。但是坐下来谈论文学和历史时,有那么一瞬间,我看到了他心里的火。当你知道了一些人的故事,这些人就会住进你心里,成为你的一部分。这些心里的居民大部分时间是沉默的,只有某些契机能将他们唤醒,比如写作,比如采访,比如很多烟草和酒精。我喜欢记者这个职业,是因为有机会造访他人的内心世界。阎连科讲他年轻时候逃离农村的梦想;刘香成在北京奥运前夕谈论对中国传媒业开放的期待;陈冠中跟我聊香港是因为他已经定居北京,但是有本小说还是只能在香港出版;黄永玉和李泽厚这样的文化老人阅尽沧桑,到老了玩心大盛,对他们而言再没有什么事值得忧虑。理想状态下的采访,应当是平等、坦诚的交流。写了几年人物稿,我深觉人是复杂的动物。很多夫妻相守几十年未必真正相知,短短几个小时或是几天的对话,又怎么可能看透人心。可我仍然觉得,在和他们谈话的某些时刻,在左思右想终于动笔写他们的那几天,我能够短暂熟悉对方,甚至是他们短暂的知己,这就足够。离开报社后我参与过几本杂志的工作,其中2013年在《全球商业经典》的写作经验比较有趣。在文化之外,商业是理解纷繁世界的另一把钥匙。接受系统的经济学思维训练非常重要。我对数据不敏感,吸引我的还是一些人的故事。在广州,我跟一群来自非洲和中东地区的黑人客商厮混多日,这些友善的黑人朋友对中国社会变革以及全球化的理解,可能比像我这样的很多中国人还要深刻。在北京的回龙观,一群热爱足球的青年很认真地操办着社区联赛;在2003年SARS肆虐的时候,一家汽车电影院成了恐怖城市里的乐园……很多故事无非在告诉我们,商业可以很好玩,可以充满人情味儿,商业才是驱动时代进步的强大动力。这些故事里还有一个人尤其打动我,他叫黄永,曾经为美国的媒体工作,是最早把中国的SARS疫情向全世界披露的人。我在书里写了他对死亡的看法,当时我们对这篇关于他的文章应该怎么写还有过争论。黄永先生不太理解我为什么要写他这个人,在他看来,只有新闻有价值。我倒觉得新闻速朽,旧闻反而常看常新。他已经去了天国,愿他像在人世一样自由、快乐。除了给我讲故事的这些受访者,还要感谢很多朋友,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书。在《新京报》时经常编我稿子的是绿茶,我们配合默契,屡获嘉奖。潘采夫当时也是我的编辑,他主要负责短新闻和快评论,这两样东西我最怕写,所以他的任务是给我打击。我自己有时也做编辑,李辉、浩月、匡政诸兄都曾在危急关头赐我稿子,李辉还是我采访文化老人的引路导师。新京报的领导对我都挺好,尤其是副总编辑何龙盛,谢谢他的宽容,但他的酒量太差了。到了《全球商业经典》,汪若菡和刘晋锋两位女士指使我去做了很多精彩的选题。虽然这本杂志已经散伙了,但我们的友谊长存。最后表一下决心:我还会继续写下去,希望你们喜欢。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当代中国figure杂集,但有几篇写的别有洞天,人是多么复杂的动物,怎么会只有你认为的那一面
  •     有趣的是人,不是故事本身。值得思考的是事件带来的教训和意义,不是事件本身
  •     在三联深夜没读完的一本
  •     记者和受访者之间,是一段段短暂的知己关系,记者被信任,受访者与之托付,而后各自天涯;描述时客观,但秘密都藏在纸页之下。因为和武老师在这个观点上的契合,而促成了这本书。书中最动人的莫过于唐山地震那篇,数次红了眼睛,因这样的伟大记录而反复想起自己曾经的记者梦。如果早几年看到这本书,或许自己还会坚持。
  •     18个故事18个人,让我认识到了以往不熟悉的世界。或是我知识浅薄,很多名人不甚了解,但不妨碍他们思想对我的启发。 好书,过些时候再读。
  •     看完这本就决定把六根系列全部买了
  •     比想象的好看的多的多
  •     作者竟然还有豆瓣。现在出的书就拿起来看还行,放下发现然并卵,有些人写东西也是金玉其外自己嗨得不行,不堪大用。经济发展之后,文青多如狗,内殖,思想控制,ranking……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好久没拿起纸质书,这本买了好一段时间一直躺在书架上,总算翻起,却也两日阅毕。
  •     参差不一。因为收了杨先生的口述,必买。有几篇差强人意。印装质量差,脱页。
  •     唐山大地震 sars 比较吸引人 看了意犹未尽 后面的比较乏味
  •     黄永那篇好赞
  •     很多人物故事构成的一本集册,包含了很多不一样的观点 换一个角度看中国社会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中间看哭几次,以前觉得命途多舛的人生在电影里最感人,后来发现现实最是戳心戳肺。活着啊,好难的。
  •     这本值得推荐。
  •     类似杂志里的人物访谈,提到夹边沟,蛮可贵。挺好读的一本书。黄永玉老爷子画了一幅猫头鹰送友人,题图:为善最苦。
  •     我考虑过文字的作用,记录和表达,这本书就记录而言过关了,很多东西我们这一代人都是没有概念的,文字不算多用力,但也还不错,喜欢“醉醒”这个词,书装的也挺好看。而且,黄永玉老爷子是这本书里对我而言最大的加分项,真的好喜欢黄老啊。
  •     非常喜欢,像是把自己喜欢的杂志全部拿到眼前,一本本翻出来看最喜欢的栏目,很过瘾!
  •     说起来我日夜挂念的故乡,却也是我最想逃离的地方。偶遇黄永玉和杨显惠的访谈,好喜欢。
  •     里面有夹边沟
  •     #阅读#作者采访故事合集。“大多数时候,我们内心承载的隐痛和欢愉都是沉默的,只待某些契机蒋它们唤醒,比如写作,比如采访,比如很多烟草和酒精。”
  •     真的不错,在图书馆看到名字不错就借了。结果却出人意料,看完了这本就把其他的都买了。一直都很想了解广州黑人的一些事情,恰好书里写到。看完后也觉得自己好笑,人本就多样化,我却被误导。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也是我们所存在的意义。
  •     前面的故事比较吸引,每篇都是一个地方一个事件的不同解读,很好
  •     杂志的东西,放在书上,总是略显轻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