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史导论

出版日期:2014-9
ISBN:9787549556636
作者:黄源盛
页数:504页

内容概要

黄源盛,1955年生于台湾云林。台湾大学法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部研究。政治大学法学院前特聘教授,现专任辅仁大学法律学系教授,“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先后兼职于台北大学、台湾大学、东吴大学等校,讲授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刑法。专长法史学、刑法学,著有《中国传统法制与思想》(1998,五南)、《民初法律变迁与裁判》(2000,台湾政治大学法学丛书 47)、《法律继受与近代中国法》(2007,台湾政治大学法学丛书 55)、《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2009,元照)、《民初大理院与裁判》(2011,元照)以及《中国法史导论》(2013,犁斋社)等书,另有法史学相关学术论文多篇。近二十年,主要致力于“民初司法档案”与“晚清民国立法史料”的整编与研究,论著颇丰。

书籍目录

1  导言:法史学的第一堂课
1.1 法史学的名称、性质及其定位
1.2 法史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1.3 研究中国法史的目的和方法
绪编 路漫修远,上下求索
2 规范的源流与法系的形成
2.1 人类社会规范的起源及其衍化
2.2 传统中国社会中的习惯与习惯法
2.3 历史中的罗马法系与中华法系
3 传统中国法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3.1 天人感通的法理论基础
3.2 以刑为主的规范混同编纂体例
3.3 以家族伦理义务为本位的法律实质精神
3.4 司法与行政合中有分
3.5 法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
上古篇 古典法文化的原型
4 先秦时期的封建社会与法理思想
4.1 西周的封建体制与法理念
4.2 先秦诸子的法理论
4.3 春秋晚期成文法公布的争议
4.4 中国体系化成文法典的始原
5 秦汉法制与两汉春秋折狱
5.1 《睡虎地秦墓竹简》与秦律
5.2 汉初法制的规制与运作
5.3 《张家山汉墓竹简》与汉初法制
5.4 春秋折狱与儒家传统
中古篇 成文法典的成熟与因袭
6 唐律中的礼刑思想
6.1 唐律的前世今生
6.2 唐律立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6.3 唐律礼本刑用观的具体内容
6.4 唐律礼本刑用观评述
7 宋元时代的法律文化
7.1 宋代的立法与司法
7.2 宋朝法制的变与不变
7.3 宋朝的司法考试及案牍判语
7.4 元朝法制的变化及其特点
7.5 元代的刑制与司法机构
近世篇 中国法文化的盘整与转化
8 明清社会与法制的发展
8.1 明朝法律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8.2 明朝的司法制度
8.3 清朝的立法素描
8.4 清朝的司法制度
现代篇 西潮冲击与新旧法文化的交替
9 晚清社会变迁与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9.1 从固有法到继受法
9.2 法律西化过程中的配套措施
9.3 晚清变法修律中的礼法争议
9.4 晚清西法东渐中国法律的重大转折
9.5 晚清继受外国法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10 民国法制的继承与新创
10.1 民初北京政府时期的过渡性法制(1912-1928)
10.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六法全书”的成形与实际(1928-1949)
10.3 民国法律文化的几点省思
11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帝制中国法文化纪事
附录二 晚清民初法制要事年表
附录三 关键词索引
附录四 黄源盛作品一览表

作者简介

《中国法史导论》是台湾著名法学家黄源盛教授任教政治大学、兼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期间的呕心之作。作者采取“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书写方式,有选择性地集中阐释了几个重要的核心课题。从规范的源流到法系的形成(溯源),总述传统中国法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及下自先秦以迄 民国,以“历史时期”区分为经,从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到法律思想、法律意识乃至司法实践,以“问题导向”解析为纬,兼采“变”与“不变”的静态与动态书写方式,从时间、空间和事实三个向度呈现了中国法史演变的面貌。
法史教科书的经典之作,黄源盛第一本简体版著作,李贵连、许章润、李启成联袂推荐。
初学者得窥学术门径之过渡津梁,法史学者案头之必备教学参考书。


 中国法史导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中国法史内容庞杂,囊括了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其内容包括历朝历代法律的产生、发展、演变、性质、特点及其发展演变规律,以及法律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等的关系等。即便是现行的法律制度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中国历朝历代法律制度的传承和创新。《中国法史导论》是台湾著名法学家黄源盛教授任教期间的呕心之作。法史是一部专门史,主要以法制从古到今的发展为研究内容。而研究中国法史的目的,一是提炼、浓缩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法律制度的精华,二是把中国法律精彩而深厚的内涵转化成法律文化积淀。作者认为,“法律制度是具象的、是现实的;而任何制度,其所以产生、所以存在、所以发展,可说都有某种思想或理论为其后盾,而思想也因制度而获得落实,两者相成为用。研究中国法制,当知其背后思想上的根据,如此,规范与法制才不致被认为是偶然之举;探讨思想,也须知其对规范与制度的影响,否则,容易沦为空泛之谈……思想家把法律思想的种子,散布在人间,使各种理念透过制度,经由规范而得以在世间实现。”重视对读者的“引导”是《中国法史导论》最大的特色。在书中,黄源盛有选择性地集中阐释了几个重要的核心课题。从规范的源流到法系的形成(溯源),总述传统中国法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及下自先秦以迄民国,以“历史时期”区分为经,从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到法律思想、法律意识乃至司法实践,以“问题导向”解析为纬,兼采“变”与“不变”的静态与动态书写方式,尽可能地从时间、空间和事实三个向度呈现了中国法史演变的面貌。其中,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专家,都还可以感受到黄源盛教授在遣词用句上的功底。学问不能只谈功用,但亦不必讳谈功用。法史研究的是过去的,而面对的是现实和未来,法史的生命力在于总结过去的经验为现代提供的借鉴。在《中国法史导论》一书中,黄源盛教授以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语言使枯燥的理论(或思想)变的有趣,使读者在轻松中汲取、秉承和弘扬中国古典法律文化的精髓。所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李贵连称赞《中国法史导论》,“……贯通古今,达观中外,以深厚丰富之学养,温情细腻之笔触,论析数千年中国法史长河中诸多重大关键问题,轻其所轻,重其所重,要言不烦,切中肯綮,识见高远,持论公允,使读者于欣赏优美文字同时,亲切感受中华法文化不朽魅力,启悟思考中国法律之前世今生,堪为当代法史学界难得之上乘佳作!”原作者:刘英团原载于:盐阜大众报
  •     回眸中国法史,让历史照观现实中国法史内容庞杂,囊括了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其内容包括历朝历代法律的产生、发展、演变、性质、特点及其发展演变规律,以及法律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等的关系等。即便是现行的法律制度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中国历朝历代法律制度的传承和创新。《中国法史导论》是台湾著名法学家黄源盛教授任教期间的呕心之作。      法史是一部专门史,主要以法制从古到今的发展为研究内容。而研究中国法史的目的,一是提炼、浓缩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法律制度的精华,二是把中国法律精彩而深厚的内涵转化成法律文化积淀。作者认为,“法律制度是具象的、是现实的;而任何制度,其所以产生、所以存在、所以发展,可说都有某种思想或理论为其后盾,而思想也因制度而获得落实,两者相成为用。研究中国法制,当知其背后思想上的根据,如此,规范与法制才不致被认为是偶然之举;探讨思想,也须知其对规范与制度的影响,否则,容易沦为空泛之谈……思想家把法律思想的种子,散布在人间,使各种理念透过制度,经由规范而得以在世间实现。”      重视对读者的“引导”是《中国法史导论》最大的特色。在书中,黄源盛有选择性地集中阐释了几个重要的核心课题。从规范的源流到法系的形成(溯源),总述传统中国法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及下自先秦以迄民国,以“历史时期”区分为经,从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到法律思想、法律意识乃至司法实践,以“问题导向”解析为纬,兼采“变”与“不变”的静态与动态书写方式,尽可能地从时间、空间和事实三个向度呈现了中国法史演变的面貌。其中,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专家,都还可以感受到黄源盛教授在遣词用句上的功底。      学问不能只谈功用,但亦不必讳谈功用。法史研究的是过去的,而面对的是现实和未来,法史的生命力在于总结过去的经验为现代提供的借鉴。在《中国法史导论》一书中,黄源盛教授以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语言使枯燥的理论(或思想)变的有趣,使读者在轻松中汲取、秉承和弘扬中国古典法律文化的精髓。所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李贵连称赞《中国法史导论》,“……贯通古今,达观中外,以深厚丰富之学养,温情细腻之笔触,论析数千年中国法史长河中诸多重大关键问题,轻其所轻,重其所重,要言不烦,切中肯綮,识见高远,持论公允,使读者于欣赏优美文字同时,亲切感受中华法文化不朽魅力,启悟思考中国法律之前世今生,堪为当代法史学界难得之上乘佳作!”    《盐阜大众报》2014年12月6日第三版读书http://paper.ycnews.cn/yfdzb/images/2014-12/06/A03/1206yfa3.pdf
  •     今人治史,总有不易之处。一是前人之述似已完备,是重复,还是另辟蹊径似乎要伤一番脑筋;二来我们该站在怎样的位置上谈论历史,是旁观者,还是预言家?《中国法史导论》是一本谈论“法制史”的专著。作者黄源盛是辅仁大学法律学系教授,“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任教经验丰富,同时著作也颇丰。近二十年,他主要致力于“民初司法档案”与“晚清民国立法史料”的整编与研究,这一点通过《中国法史导论》中末篇对晚清及民初法治史的探讨,即可窥一斑。本书是黄源盛先生在讲授法制史时的讲义,以“历史时期”区分为经,从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到法律思想、法律意识乃至司法实践等“问题导向”解析为纬,条分缕析地阐释了中国法制史的“变与不变”。也由于作品思路清晰,富于条理,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专家,都可从中,大有裨益。既称导论,自不能洋洋大观,穷尽阐释。事实上,黄源盛本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其采取了“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书写方式。这一方式,既是结合了大学教育的需要,又统合了“法史”自身的特点。对重点问题的重点阐释,使得整个“史纲”得以凸显,阅读者也可以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把握相关规律。对于一人文学科的展开,人们关心的话题往往是其实际价值。事实上,尽管法学被人视为“实用”之学,但有关其历史的研究,却总会给人以“无用”的印象。然而事实上,任何学科的进展,都离不开对其历史的把握。具备关于一个问题的历史知识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方面的理解,实质上包含着对“比较性判断”的领悟。人们也只能通过“比较”判断趋势,而这一过程,在人文科学领域 尤其适用。毕竟有关人的知识,总是不能以“对错”加以标识和取舍。在《中国法史导论》中,黄源盛先生论述的重点,一为本学科的意义,二为先秦至唐的中国法史特色的形成,其三则为“继受”之故、结果及影响——晚清时之“三千年未见之变局”,有关“法”,自不能“独善”,甚至其变化,是处于中心地位的。有关“法史”之意义,除开人文科学领域对“历史”掌握的共性要求,其本身的意义,也是在于可以更好地引导后人认知,并推动社会发展。“通古今之法,明中外之异,究当世之法”,是黄源盛先生对本学科意义的高度概括,而其中也包含了对学科研究方法的阐释,即横向,要包含“古今之变”,而在纵向,也要体察“东西之别”。由于特殊的历史发展路径,泱泱华夏文明,在古时其理念始终处于孤立地位,因而与同时期,相对类似的社会形态作比,更能体现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这一点其实已然超越了学科本身的范畴,但对于人文学科的涉猎者,这样的素养却必不可少。由于极其稳定的社会结构早早定型,使得我国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呈现出了一脉相承的风格,因而其形成便显得尤为关键——缘何起始,又缘何不曾变革。在这一部分的阐释中,黄源盛先生展示的是一个学人本应具备,但却很是难得的历史素养。许章润先生称其“全史在胸”,相信读过本作后的读者自会有相同的感受。这样的历史积淀,使其在把握整体发展脉络时显得游刃有余。而书写者的游刃有余,实际上是对其思维阐发与读者接收的有力保证。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在于其礼法并行,而单从法史的角度,这无疑又牵扯出了更有趣的话题,既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有些问题,总会自古绵延至今,但来自古人的处理方式,未必不比今人更为恰切。由于“超稳定结构”使然,整个封建时期中国“法史”同样波澜不惊。因而此部分也当做略写。但当晚清国门被列强打开,“变法”之声四起,“晚清十年”的沈家本依“欧陆法系”,“重修清律”,却承担了超越过往千年的深意。草草地理过思路,只求将这部《中国法史导论》的大概脉络呈现给你。诚实的历史书写者总难免会在字里行间暴露自己的情绪,而如果非要为治“法史”的黄源盛寻一份情绪,那边是知晓“任重且道远”,却仍愿意承受的担当了。大概由史“借镜”,寻找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当图景,是他的诉求,也是他全部的野心了。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以中国历史为本位,将制度、思想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系统梳理出的中国“法史”,并旁及中华法系的海外影响以及与罗马法系的对比。简明扼要而又材料充沛,非常适合作为该领域的入门导引,正好了解中国社会史的法律背景。“现代篇”对理解中国社会变迁尤为重要。可惜49年以后大陆法律的情形没有梳理。
  •     相当不错
  •     这种写法的书还真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啊
  •     还是读单篇论文过瘾
  •     我只想说,黄源盛教授,我已经把这本书背下来了。
  •     深入浅出,文辞平和,极好的中国法律史入门书!部分章节与《法律继受与近代中国法》相同。
  •     2015 法制史拓展书,真不错~
  •     规规矩矩,普普通通。南朝学者,不过尔尔。
  •     写作风格清新简洁,不故弄玄虚~法史功底深厚有力,有大家风范~大陆难有次等级别之学术大牛~
  •     可以作为常识书籍阅读,但是其中也不乏深刻的法理法史思想,比如对董仲舒的春秋决狱的考察,对唐律礼法合体的评价,都很值得阅读。
  •     又是一本拿起来需要勇气,拿来就放不下的大部头= =
  •     作者来学校讲座还得了亲笔签名不错
  •     开了个头
  •     理论性很强,深受欧陆法系法理学影响。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感。以作者单篇论文为基础的专题式写作,还是缺乏一个“通”字。法制史应该有更优秀的独著教材。
  •     入门读物。
  •     想了解一下。很不错啊、
  •     难得晓畅明白。长在专题,弱在通论。以史料立身者,多如此。
  •     终于出了大陆版。简明扼要,史料充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