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文化史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5
ISBN:9787300054865
作者:(法)米歇尔・沃维尔
页数:759页

内容概要

米歇尔·沃维尔,巴黎第一大学名誉教授,在法国集体思想史领域成就卓著,著述甚丰。多年来从事死亡文化史的专题研究,自1970年先后发表了《从炼狱灵魂祭坛画看普罗旺斯对死和另一世界的认识》、《过去的死亡,17世纪和18世纪对待死亡的态度》、《法国大革命的地缘政治学

书籍目录

死亡研究近况:新版序言
新版补充参考书目
前言:死亡镜中的人类历史
第一部分 1300年的死:中世纪的两种死法
第二部分 死的凯旋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转折或波折
第四部分 巴罗克时期死的大仪式(1580年至1730年)
第五部分 启蒙时代中死的问题
第六部分 信念和不安:19世纪资产阶级的死
第七部分 今日的死
参考书目
插图目录

编辑推荐

  死的历史扣人心弦。历史需要掂量问题的各种因素,倒过来审视与死亡交叉的目光,从死亡出发,回顾迎接死亡的集体态度,发现人们在这一途程上的各种反应,容不得任何弄虚作假。对死的投入不是对生命期望的延伸,而是对幸福期待的延伸。

作者简介

死令人畏惧,而死的历史却扣人心弦。对死亡和对死亡史的研究必然在新的思想史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沃维尔引领我们从死亡出发;回顾自 1300年以来西方死亡历史的发展;探究面临死亡的集体态度的变化,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走向死亡这一途程上的各种反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死亡体制去判断或评价一个社会。自1983年出版以来。本书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作为一部综合性研究著作,它集人口学、医学、宗教学、社会学、艺术文学研究之大成。在丰富资料的佐证下,作者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西方死亡史图景:从中世纪黑死病肆虐开始.人们对死亡的认识经过了巴罗克式的大规模仪式的死,自然哲学的”明智”的死。复古派的”英雄”式的死,立遗嘱的“市民阶层“的死,最后进入现代的对死的禁忌。在本书的最新版本(2000年版)中,作者新写的序言又总结了近20年研究的新成果。

图书封面


 死亡文化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学术著作各国风格。法:温柔委婉地羞辱你智商;德:赤裸裸地扫射你智商;美:永远请期待续集;日本:用自己的好方法重讲一遍别人的观点;英:最爱出入门手册与阴谋论;少数裔:各种被剥夺之后的陈述;中国:摘抄锦集;奥地利:一出牛人就是吓傻全世界知识分子的划时代牛人!
  •     为了写论文,把此书通览了一遍。虽然没有找到些许我需要的材料。但是对中世纪死亡描述,浪漫主义,哥特文化,宗教崇拜等方面的资料收集还是比较丰富的。至少国内少有这方面的翔实读物。法国人在社会学方面的造诣和研究方法确实是国人所远远不能及的。闲来作为兴趣读物细细阅读也不错。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总之,是一本可以买来放在书架上储存着的资料性书籍。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我觉得翻译的好差,还是看原版的吧。。
  •     翻译不堪入目
  •     内容不错,其实是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欧死亡文化史。译文让人难以忍受。
  •     作者是法国年鉴派第二代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本书是年鉴派史学中研究心态史的杰出著作。
  •     人们向往的不是天堂 而是幸福!
  •     妈的我要纸质本 谢绝网络传媒阅读 不安全感
  •     印刷很清晰,纸张质量也不错,比较满意
  •     本身就很晦涩,在加上糟糕的翻译……………………屎了
  •     不知死,嫣知生?
  •     看在想混卷卷的份上,最写一句。这个书不错。不过要注意这本书的印刷,装订似乎的问题,有错页的现象。我换过一本。
  •     我觉得法国人学术做得很扎实,比起国内的浮躁。。。
  •     绕不开啊
  •     看着让人想睡觉。如果不是专题研究,建议不要买。
  •     这本书全称是《西方基督文明死亡文化史:废话连篇但有插图哟》
  •     在翻译体里泡大,还真第一次看到忍无可忍的破翻译。
  •     翻译超烂,扣三颗星
  •     《死亡文化史》。渡边淳一曾说,人不想死,又不能不死。死只是握在掌中的灰罢了。加缪对人群的死亡有过更加精准的描述——那是历史中散去的青烟。更多时候,也许死亡带来的恐惧并不在于肉块的消亡,而是精神或者灵魂的不同一。异端总是让人心怀恐惧。但这种异端,岂非是人人最后都要面对的殊途同归。
  •     古时候的人命真短 也许很多年后,人们也会这样说我们。
  •     ideas of purtagory
  •     翻译的如何?
  •     大学没耐心读完它,现在一直在寻找它……后悔啊……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资料很翔实让人开了不少眼界
  •      翻译蹩脚,导致这本书的价值大打折扣,变成了枕边休闲读物……
  •     中心散乱,文字稍嫌浮夸,序言远比正文精彩。
  •     翻译得超级烂!!说的不是中国话!!
  •     太沉了——不是文字,而是书本身的重量。不适合抱着看,比较累。刚买到,还不及细看,但必须评分,先选择一般吧。毕竟看书需要时间,这么沉的书影响了翻阅的乐趣。
  •     一部让你理解死亡的文化巨著
  •     内容不错,翻译粗糙,装帧弱智(插图那么少用得着全书铜版纸么不嫌沉么 - =)PS米国近现代的殡仪产业、遗容修整和遗体告别怎么那么令人熟悉呢 - =
  •     通读。 可用来检索。
  •     很久以前就买了这本书,结果打开一看,白花花的纸晃得眼睛很难受,因为纸质的问题踮起来很重,隐隐然透着一种厚重感。之前是想查一查黑死病结果并不详细的目录找起来有些麻烦,总之,如果是想要当做参考来看还是可以的,做阅读用,是断没有心情的。
  •     正在看。。。非常好。。
    也许是因为我对这方面很有兴趣吧
  •     翻译大减分
  •     via 宗教人类学
  •     我记得……这本书相当的沉重。。。。讲述从古至今的死亡文化。死亡,已经是一种文化。。。
  •     翻译巨烂
  •     07年看的,鬼知道为啥会买……看来我是太怕死了。
  •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书在今天终于到了,一开包装,封面那个惨!!!不是一般的脏,感觉书面有人用沙子和土在上面蹭过。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自己用橡皮擦拭!如果不是里面纸张质量和印刷的清晰度,真的会误认为是盗版书!
    当当是个大品牌,我在这里买了好几本就这本书很差!都说创业难守业难,希望当当在这方面有所关注和改进,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最好的广告!希望当当主意一下!
  •     简单翻过第六部分。其实一年前看过同样的章节,今天再看一点印象也没有……跟阿里耶斯那本比优点是有插图,视野更广,立足法国不忘捎带欧美,而且新版具有后发优势,补充了一些内容;不过翻译比《面对死亡的人》还差,没有忍耐力真读不下去。
  •     丰富的史料,清晰的视角,不可多得史学著作
  •     哦,还可以,插图太少
  •     翻译真……
  •     读的时候比较吃力,很多话都读不顺流
  •     努力了,还是没完成!
  •     每次读 总是一点点,但是总让我对死亡有种憧憬,不畏惧
  •       为了写论文,把此书通览了一遍。
      虽然没有找到些许我需要的材料。
      
      但是对中世纪死亡描述,浪漫主义,哥特文化,宗教崇拜等方面的资料收集还是比较丰富的。至少国内少有这方面的翔实读物。
      
      法国人在社会学方面的造诣和研究方法确实是国人所远远不能及的。
      
      闲来作为兴趣读物细细阅读也不错。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总之,是一本可以买来放在书架上储存着的资料性书籍。
  •     反正就那种「虽然读得懂但是要经过多次转码」的翻译,如果不是找材料的话真撑不住……
  •     破翻译,
  •     经历的死(事实),承受的死(感觉),关于死亡的话语(权力)
  •     我觉得翻译的没有其他人说的那么差。只是学术文章而已,看起来有些地方或多或少会有些晦涩。总之,还好。晦涩不仅仅是翻译造成的。
    我不懂法语,不敢妄加评论。至少,翻译不是阅读的障碍吧。
  •     在历史的死亡面前我算彻底受到了刺激。
  •     我当时就震惊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