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理论与文学传统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9
ISBN:9787303062218
作者:季广茂
页数:303页

章节摘录

四  隐喻的基本含义自古至今,无论处于何朝何代,无论站在怎样的学术立场上,学者们对隐喻的兴趣一直处于经久不衰的状态。这一方面是因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文学现象,另一方面是因为隐喻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相当复杂的内涵。《礼记·学记》云:“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何谓“博依”,郑玄注日:“广譬喻也。”无独有偶,西域也有这样的想法。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1795-1881)说:“世人谓文字乃思想之外衣(coat),不知文字为思想之皮肉(flesh-garment),比喻(metaphor)则其筋络(muscles and tissues)。”自古至今,学者们在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几乎在一直循环往复地出现:什么是隐喻?它是语言的某种固定、客观的特性,还是某种并不固定的功用?它是语言应用的一个流动过程——有时又称为“隐喻化”(metaphorization),还是静止的结果?即使作为一种语言行为,它是一种语法行为、语义行为还是语用行为?是否可以撇开语境等语用因素,单独考察隐喻的构成与运作机制?作为一种语义行为,它仅仅属于词语的引申义范畴吗?这种引申义与其本义的关系如何?是对本义的背叛还是对本义的替换?对隐喻做出必要分类是否可能?如果可能,如何分类?其意义何在?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何谓隐喻?这是隐喻研究的第一步。有人认为隐喻是一种妙笔生花的修辞手段,有人认为隐喻是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有人认为隐喻是语言的基本特性,有人认为隐喻是一种范畴性错误(category mistake)。由于隐喻现象的高度跨学科性和高度复杂性,给隐喻下一个差强人意的定义完全可以耗费一个学者一生的精力。明乎此,不少学者在泛泛了解了隐喻的基本特性并彼此达成共识之后,逃避了为隐喻下定义这样的苦差事。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学者毕竟还有¨有人称已经发现了125种定义,而这125种定义也只是全部定义的冰山之一角。

前言

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一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于1983年开始博士学位授予工作。17年来,先后有839人在我校取得博士学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各级党政机关的业务骨干,其中一部分已成为本学科领域非常知名的学者,一部分同志则担任着非常重要的领导职务。他们都为我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为了系统展示北京师范大学过去17年间(特别是近几年来)博士研究生培养所取得的成绩,全面总结我校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经验教训,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为促进我国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决定,从公元2000年起,陆续出版《博士文库》。

后记

总算完工了,可又觉得好像刚刚开始。虽然觉得刚刚开始,可又不知道走向哪里,只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地乱敲一气。如此而已。把四年前的博士论文重新敲打一番,就有了这部书稿,也给了我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意。感谢导师童庆炳先生,童先生的悉心指教使学生明白了一些为学处世之道,并终身受益。感谢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及研究生院、出版社的培养和支持,并譬别感谢本书责任编辑李音祚先生——李先生以其激励有加、宽容有余的精神,把母校的光辉洒到了我的身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或许是报答母校的最佳方式。

书籍目录

序言………………………………………………………童庆炳(1)
内容提要………………………………………………………………(1)
Abstract………………………………………………………………(1)
引论………………………………………………………………(1)
上篇隐喻理论………………………………………………………(5)
一问题的提出…………………………………………………(6)
二隐喻的文化价值……………………………………………(7)
三两种不同的隐喻…………………………………………(10)
四隐喻的基本含义…………………………………………(14)
五隐喻的存在方式…………………………………………(17)
六隐喻的运作机制…………………………………………(21)
七隐喻的解读难题…………………………………………(43)
中篇隐喻视野中的文学传统……………………………………(52)
一隐喻的文学价值…………………………………………(53)
二隐喻与明喻………………………………………………(61)
三隐喻与曲喻………………………………………………(66)
四隐喻与转喻………………………………………………(73)
五隐喻与比兴………………………………………………(80)
六隐喻与典故………………………………………………(90)
七隐喻化批评………………………………………………(105)
八隐喻化理论………………………………………………(115)
下篇隐喻视野中的解读传统……………………………………(128)
一古代中国对隐喻的体认…………………………………(129)
二近代西方对隐喻的感受…………………………………(143)
三识别、确认隐喻一………………………………………(155)
四意象的隐喻性……………………………………………(160)
五无所不在的隐喻…………………………………………(166)
六寓言的崛起………………………………………………(170)
七象征的缺席………………………………………………(173)
八寓言的秘密………………………………………………(178)
九讽喻:诗的寓言化………………………………………(184)
十寄托:词的寓言化………………………………………(190)
十一影射:小说的寓言化…………………………………(196)
十二经典化与非经典化……………………………………(202)
十三意义的阐释……………………………………………(211)
十四阐释的终极问题………………………………………(225)
结语……………………………………………………………(232)
注释……………………………………………………………(234)
参考文献……………………………………………………………(281)
英文部分………………………………………………………(281)
中文部分………………………………………………………(287)
索引……………………………………………………………(292)
后记……………………………………………………………(305)

编辑推荐

《隐喻理论与文学传统》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隐喻理论与文学传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文库。西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隐喻理论蔚为壮观,著述汗牛充栋;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隐喻理论也渐成显学。就研究动机而论,本文旨在借助隐喻理论透视中国文学传统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特别是其中的解读和批评问题。就本文的具体操作而论,它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是基础性理论研究一一笔者首先要从众多的隐喻理论中,总结、整理、归纳、概括出一套言之成理的隐喻理论,其中包括隐喻的定义、结构、功用、运作、解读等。第二是应用性研究,它又分两个阶段:第一是借助隐喻理论探讨中国诗学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第二是借助隐喻理论着重探讨中国诗学中的解读和批评
问题,并初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
就作者的个人努力而言,本文力求小题大做,避免全面系统地探讨中国诗学特征;力求传达明确、丰富的信息,避免言之无物和以艰深文浅陋之弊;力求行文流畅活泼,避免生硬枯燥。至于此种意图是否正当,思考是否严密,论证是否有力,结论是否合理,还待读者评说。


 隐喻理论与文学传统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如果是写论文,还可参考一下
  •     也许注释和附录的价值大于正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