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国家都没有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513309905
作者:(澳)陈志勇
页数:9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那时候真的危机重重,可每次失败都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决心。害怕吗?当然,有时候会,可我们还有彼此啊。这肯定就是这个环节的意义,我们想: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没什么能阻挡我们! “不骗你们哦,单子上列的东西我们一样一样全都找到了。过程很辛苦,有几个线索我们还记不起来了。不过,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那么多小东西,还是让我们觉得很开心。按照习俗,我们把所有东西都拿婚礼用的丝带拴在了汽车的后保险杠上。 “那些东西拖在车后叮当直响,一开始真的让人非常有满足感,可是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之后,那声音真吵得我们神经紧张。那时天已经晚了,我们又遇到了大麻烦,真正的大麻烦。瞧瞧,单子上的最后两样东西好像根本不可能找到,我觉得当时我们俩都开始怀疑它们是不是真的存在了,可如果找不到,我们就不能回去。我们找呀找呀,绞尽脑汁,试遍了所有的办法。可还是一无所获。 “我们开始心急如焚,又绝望又懊恼,只好继续往前开,越开越快,却没想应该去哪儿。最后,我们发现自己迷失在了一片有磁场的大沙漠里,指南针根本无法指示方向。我的爷爷曾经说过,‘有个地方世上所有的恋人一辈子都必须去一趟’——我想,也许这儿就是他说的那个地方,太可怕了! “太阳渐渐沉了下去。我们肯定赶不及回去宣誓了。我们将要错过人生中重要的时刻了。我们的脸上没了笑容,手也不再牵在一起。这时——砰!——车子的后轮撞上了一块尖利的石头,爆胎了!受够了!你们的奶奶跳下车,愤怒地摔上车门,开始抱怨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也跳下车,愤怒地摔上车门,开始抱怨这一切全是她的错。我们大喊大叫,不停地吵,吵得声嘶力竭,还说了不少这辈子一想起来就后悔的话……哦,你们都知道我和奶奶发生‘状况’时是什么样。

前言

艺术和文学之所以如此有趣,是因为它呈现给我们不寻常的东西,鼓励我们对已知的事物提出疑问。它将我们——尤其是成人读者——带回到未知的状态,让我们有机会从这些不熟悉的事物中重新获得发现……利用我们的想象力,从那些日常的、日复一日的经历中发掘新的意义。——陈志勇

名人推荐

澳大利亚作家陈志勇不仅是一位技巧出众、画风温柔的“梦幻超现实主义”画家,还是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高手……书中情感的深度令人惊叹,偶尔甚至有对社会的批判……他把幻想元素与日常生活天衣无缝地嫁接在一起,让人几乎要相信在自己街道的尽头也曾经住过一头充满智慧的老水牛。他的创造力永远能让你惊叹。——德国亚马逊网站读者 Vainamoinen读这本书,像是在吃一道非常美味的甜点,每咬一口都要停一会儿,慢慢细品那丰富的味道。——美国亚马逊网站读者“Two kids mom”如果您喜欢风格独具的艺术、特别(而又充满诗意)的观察方式和不同寻常的表述方式,这本书正好适合您。——美国亚马逊网站读者 Janet Boyer故事非常富有想象力,拥有多层次的内涵。图画与故事讲现实与幻想元素融为一体,发人深思。——美国亚马逊网站读者 David Bower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既有现实主义色彩,又充满诗意。——《斯图加特报》富有情感深度的诗意杰作。——德国《西南日报》本书中的所有故事带给人纯粹的阅读享受。——德国《青年与文学期刊》每翻开一页,都有新的惊喜,真让人不忍释卷。——不来梅广播电台陈志勇是一位魔术师,他的魔棒就是画笔。——《奥格斯堡汇报》

内容概要

(澳)陈志勇 (Shaun Tan)
1974年生于西澳大利亚州的海港城市费利曼图,在该州首府铂斯的北部郊区长大。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侨,母亲是澳大利亚人。从小,班里个子最小的他就是全校知名的画画高手,十几岁时即开始为科幻小说和恐怖故事绘制插图。1995年从西澳大利亚大学毕业,获得美术与英语语言文学双学位,后成为自由插画师,曾两次获得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美术奖,四度获得“世界奇幻奖最佳艺术家”称号。2011年,荣获由瑞典政府颁发的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改编自他同名绘本并由他导演的动画《失物招领》也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他常常把看似不合常理的幻想元素嫁接到日常生活的场景之中,画风温暖动人,充满超现实的梦幻色彩。现居墨尔本。

书籍目录

01 水牛
02 艾瑞克
03 坏掉的玩具
04 远方的雨
05 回流
06 爷爷的故事
07 别的国家都没有
08 树枝人
09 无名节日
10 失忆机
11 警惕,但不要惊慌
12 醒
13 动手打造自己的宠物
14 我们的探险
15 拯救乌龟之夜

编辑推荐

《别的国家都没有》编辑推荐:发现平常世界里的神奇。荣获德国绘本大奖、德国Luchs大奖;台湾艺术教育馆推荐读物;被译为英、德、意、韩、丹麦等多种语言,畅销全球。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世界奇幻奖最佳艺术家、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得主陈志勇杰作。

作者简介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适合反复翻阅的短篇故事集。澳大利亚科幻插画家陈志勇用15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将各种奇幻元素嫁接到现实场景之中,带你走进每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平凡生活中最不可思议的秘密。在这些故事中,孩子会读出有趣的幻想和好玩的情节,成人则会读出爱与快乐、宽容与和解、遗忘与铭记、成长与无奈,感受到生命中的诸多况味,更能体验到一番曲折之后姗姗来迟的甜蜜与温暖。


 别的国家都没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别的国家都没有》终于出版,这是枣泥同学涉足绘本翻译领域翻译过的最高端的一本绘本了吧(虽然《米菲》知名度也很广啦)?这么牛叉的作品,其实译后记或者是读后感这种东西应该早早就写完、存好,端等着书一上市就第一时间发出来。不过,事实就是,我在收到样书之后,才敢动笔,道一道其中的心路历程。当初是因为编辑大人的一句话“我认为你的文风和这本绘本很贴近。”,于是便接了下来。回到家里连着一个月,没敢动笔。一次一次抱着这本书,翻来覆去抚摸它的封面,一遍一遍咀嚼着里面的文字,感受绘本的情绪,恨不得搂着它入眠。每每夜深,也扪心自问,自己的文风是否真的符合这本书的基调,自己的文字是不是真的能捕捉到陈志勇的异想世界里、掩饰在绮丽诡谲(抱歉,这个词可能用的不太恰当)画面和峰回路转的文字下面的、作者内心的敏感和纤细。当当有读者评论说,本书里的构思基本接近几米,但是没有几米的精致。怎么说呢,这位读者说的也对,也不对。几米和陈志勇心里都住着一个没有长大的小男孩,所以才会构思出一个一个天马行空的故事。同样是lonely boy,陈志勇比几米多了一份神经质,一份时刻提防着外部世界的警惕,而几米则完全满足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放心大胆的去拥抱它。如果用味道来形容,几米的绘本是甜的,而陈志勇的绘本是微酸的。如果用主义派别来区分,几米的叙事偏向浪漫主义,而陈志勇则偏向荒诞现实主义。大抵还是缘于陈志勇复杂的家庭背景吧,父亲是马来西亚的华侨,母亲是澳大利亚人,而澳大利亚本身又是一个移民国家。自小全盘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和文化,却顶着一个百分百纯华人的名字,结果他恐怕连中国大陆的土地都未曾踏上过一步。如此剧烈的文化断裂,大概是他内心缺乏安全感以及情感神经质的来源。不难看出,他所有作品表达的主题除了“漂泊”就是“追寻”。《抵岸》《绯红树》都可以归为“漂泊”的主题,而《失物招领》和这本《别的国家都没有》则可以归为“追寻”的主题。以上,是我的胡乱分析。所以,愈加不敢动笔翻译。然后,这本绘本就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日日看,日日摸,就是不敢动笔,生怕酝酿不好情绪,打破了其中那玄而又玄的“微酸的神经质”。眼看截稿期临近,只好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地翻译起来。越是简单的字越不敢用字,语法尽管简单却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总而言之就是成了一块心病,总是战战兢兢地落笔,然后惶恐地问编辑这样翻译行不行。和以往翻译时的顺畅、果敢大相径庭。患得患失。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翻译状态,除了是对我一头青丝凭落去的折磨,也是对我精神上的折磨。不过也许就是这样,才能让我稍加贴近创作者在创作时的状态。作为一个码字者,我深知从无到有过程中的焦虑有多么可怕。而焦虑,就离神经质不远了。但即便如此,出来的文字也并不能让人满意,有了神经质,却失了一点点童真里的温存。幸好编辑很宽厚,在编辑制作阶段替我圆融了许多,在此谢过罢。所以,我迟迟未曾动笔写译后记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了。下面是老王卖瓜时间。瑕不掩瑜。我敢拍着胸脯说,这是一本好书。(其实大多数绘本爱好者看了都会这么说这种事我会随便告诉你吗?)而且,译文是最准确的。(尽管“最准确”这种评价之前让我无情地批驳过。)或者这么说吧,译文是贴合了原文的行文的,而且是神经质的。我也敢拍着胸脯说,这本书在陈志勇的作品里,是独特的。不仅仅因为这是一本短篇的故事集,也不仅仅因为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意思,还因为这本绘本是他所有作品里童趣最多的(编辑大人语)。所以,是可以当做睡前故事讲给孩子听的。(当然,语言可以任凭父母处理成孩子听着不费力的那种。)无头无尾,无章无法的一篇文,是为记。(因为写起来很焦虑!)
  •     已征得本人同意。原文地址豆瓣小站“远郊”既可指一种心境,也可指一处地方:一处邻近而熟悉但又处在意识边缘的地方(这与“外太空”并无二致)。郊区经常代表着的是个平淡无奇,司空见惯,乃至无聊到不甚引起注意的地方。然而我还认为郊区同样是个童话传说中那些中世纪森林的良好替代品,一处潜意识的想象之地。我一直觉得郊区“奇幻”这个想法非常吸引人,不论是我自己作品中的还是其他作家艺术家作品中的,因为它有着平凡与非凡的对比,这种效果可能好玩有趣,也可能令人不安,并且有发人深省的潜在可能。我也长久以来一直想着汇编一本超短篇故事的书,考虑到我保留着些画满奇怪小插画的速写本;这些涂鸦是一头巨鹿在沉睡的郊区上空赫然出现,是不安之景中的一辆小车,是某人在他们的后院清洗着一枚导弹,如此种种(“郊”环衬上的那些素描即是想要反映这种随意的速写本方法)。我的涂鸦经常像是奇怪的漫画,简练并随附有限的叙述;而虽然我所有的故事都是这样开始的,它们中的许多却并不能经受精心的加工变成更长的形式。我感觉它们会丢失其魅力与神秘。速写本之于琐碎不连续是绝佳的,虽然这也往往使其难以出版 — 粗糙,笨拙,支离破碎,缺乏编辑。但其片段式的结构,作为一个概念,又是有意思的。这样的东西我之前在“绯红树”中已进行了探索,那也是一本源于自由漫步般的速写本小插画的书,放弃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支持不连续性,而这几乎是其一主题。《绯红树》中的图画来自于形形色色的灵感源泉。类似的,“郊”中的所有故事都是“无归属”的速写本涂鸦和半清晰表达概念的产物 — 我发现它们尤为迷人,或是碰巧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诗意。我的最爱常常是些我无法完全解释的东西。好比一场画展,不同的故事作为一个整体时还能产生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某种大于各部分简单加总的东西。我不确定我能清晰地表达这概念,也许它不能脱离本书而被表达,它是言语与图画的特有组合。不过这确实与我在宁静的郊区景色中长大的经历有关。“终局”1996,房屋油画 纸板,110 x 120厘米。珀斯是世界上最偏远的首府城,我们的家以前建在北面边上,那时候是半发达状态;我们会抄捷径穿过灌木丛去超市,学校和狂野沙丘另一边巨大的沙滩。(Tim Winton在邻近的郊区长大,他经常描写这片沿岸风景。)北郊那时确实感觉就像是世界尽头,重复而普通,但在如此的宁静与整洁中也有着自由解放之感,且不无奇异之美。许多我青少年时的画都是描绘寂静郊景的大布面画作:空荡的小径,阴凉的公园,一排排表情木然的房屋,深深阴影中的窗户和宽阔的公路,都是些我日常所见的东西。我艺术兴趣的另一半则被一些几乎与之矛盾的东西所占据:科幻和奇幻,远超日常观察的奇异世界。这之于我成年的创作都是真切的:我一半的注意力集中在日常的郊区风景上,经常摄影并绘之,同时我花大量的时间绘画想象的角色与虚构的世界。我发觉两者同样迷人。“莫森公园旁的房屋”1998,铅笔 20 x 28厘米。“劳利小山绘画”2004,布面油画,30 x 20厘米。珀斯我常常寻找桥接两种兴趣的方法,这份抱负在《远郊奇话》中体现得很明显。书中许多图画直接参考了我曾到访或居住的地方,也浸满我“现实世界”绘画中那种同样的气氛。与此同时,这些故事和插画又感觉上远离任何真实的事物。我认为每个故事都受那种不同与张力所激发,力图将现实与奇幻结合在一起,用一种觉得真诚而正确的方式 — 至少像一个可信的“平行世界”。我的童年记忆(常常孩子般的人物)与我作为成人更成熟的关注(例如政治,人际关系,哲学)间有着相似的辩证对立。所以每个故事都是个所有这些元素的融合体 — 现实,奇幻,稚气的游戏与成年的反思。我想许多艺术家都会认同这一点,认可绘画,编故事的渴望始于童年,并且天生地好玩。书上有些我的思考。除此之外,我保持谨慎,不试图过度解释我的故事,因为这可能只会妨碍其他读者的想象,而这些想象总是会与我自己的不同。我开始进行写作或绘画时并不对“含义”多想,也感觉没有多大需要事后予以定义。我只是简单地被一些东西所激发,比如一两个图画或概念我觉得有意思,这很好说,但它们也都是未完成的状态并要求解读。考虑到这一点,下面是一份部分灵感来源的清单,用以回答那个常见的疑问,“你的点子都是从哪儿来的?”每个标题也都附有介质的描述。我选用不同的风格和介质,因为我想单独对待每个故事,就像一个独立的小宇宙(它们也或多或少是这样构思出来的)。我用我感觉与每个故事的氛围相贴切的材料与技术,正如日本木刻版画,意大利壁画和一般新闻纸之类的东西。水牛(丙烯与油画颜料 纸面)这个角色始于一个公牛的草图,直立站着,指向远方;然后我画他给一个抱着一个箱子的小女孩指路。后来这头公牛变成了一头水牛,也许因为这种动物我觉得尤其难以揣读,安静,也许还嗜睡,或者不安而危险,且总的来说对我很陌生。那时我经常路过一块长满野草杂草的空地,像是非常整齐的郊区房屋间存在着一个沉默的停顿。我被带篱笆的空地长久地激起了兴趣,好像有什么东西被突然移走了,如今被彻底遗忘。在我脑海中,这块特别的地似乎“属于”水牛,他可以住在那里,并提供有用的社区服务。这个故事(以及最终的插画)就是从这两个想法中形成的。艾瑞克(石墨与彩色铅笔,纸面)“Eric”这个名字最初写在一个拿着小旅行箱的尖脑袋角色下面,我假期时把他画在了速写本上。我经常画些角色然后给他们取些普通的名字像是“Bob”,“Dave”或者“Alan”(我觉得因为某些原因非常有娱乐性),但是这个“Eric”似乎特别有趣和可信。我想着他的故事会是怎样的。很久以后,我和父母有了一个芬兰朋友过来和我们呆在珀斯。他是个很棒的人,但非常寡言少语(这对于芬兰人来说并不少见)并且经常不清楚他对我们计划的外出到底高兴与否。他非常有礼貌且令人惬意,但极少表达观点。所以这个故事很大程度上是关于这种招待客人时可能产生的焦虑,也是更普遍的文化误解的问题。第二个灵感来源是我们名叫Eddie的虎皮鹦鹉(一种小型澳洲本土长尾鹦鹉):一只穿着粉蓝背心的叽叽喳喳的小家伙,在屋里穿行游荡,寻找小物件来玩儿,并且一直用明亮的叫声,吱吱声和叽叽喳喳来宣告着他的存在。当我把这两个经历结合起来,我们的芬兰住客和鹦鹉Eddie,故事的基本想法就成型了。“贮藏柜花园”可能是受我兄弟的童年爱好启发,他一度喜欢在小水族箱里培养“水晶花园”。坏掉的玩具(石膏,丙烯和油画颜料 纸面)这个故事中的潜水员含蓄地参考了西澳大利亚州历史中一个大部分读者不太可能知道(也不需要知道才能享受这个故事)的方面。十九世纪,繁荣的珍珠产业在州西北偏远的布鲁姆城镇周边发展起来,这吸引来了成千上万不同国籍的工人,大部分是日本人。这份工作极为危险,潜水员要冒溺水,风暴,以及弯曲症(减压病)的风险,这种常常致命的疾病当时并未被完全了解。布鲁姆的日本公墓里900个墓大部分是珍珠潜水员的墓,很多都是弯曲症的受害者。“坏掉的玩具”这个故事发展自一个老式深海潜水员走近一个郊区街角熟食店(我家旁的那个)的画,这很自然地给我提出了个问题,为什么他在那儿,他从哪儿来。第二个点子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作为孩子,我兄弟和我经常把玩具弄丢到篱笆那边邻居家的院子里去,不过我很高兴可以说那些玩具从来不会像故事里那样,回来时已经被切成了两半。远方的雨(铅笔,丙烯,油画颜料和拼贴纸,使用其他人的笔迹)这个点子始于我对犹太魔象故事的思考,一个黏土人工造物,可由口头或书面语注入生命力(“魔象”在希伯来语中意思是“不成形状的团块”,也是“未成形式的”或“不完美的”)。这引出了一个关于由言语所造之物的点子 — 尤其是那些写在小纸片上,被扔掉或遗失的言语。最终这个故事演变成了有点像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叙述那样的东西,而“纸之存在”则是简单地变成了带有某种模糊意识的巨球。第二个参考点:我的爸爸曾是个建筑师,在那个前数字化时代,所有东西都是手工画在半透明的大表格上的,再用小块的覆盖胶带粘住。他有一个习惯,把所有旧的小块覆盖胶带放在一起变成一个块儿,那个小块儿随时间推移变得比一个垒球稍大,并总是放在他的绘图桌(他那些年做了几个)旁。当爸爸离开一个办公室时,他的同事已经秘密地把其中一个覆盖胶带做的球涂成了金色,安放在一个木块上,然后当成一座奖杯送给他。这给还是个孩子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这个奇异的物品放在客厅架子上,似乎不知何故意味深长,然而它又是用“废料”做的。回流(油画颜料 木面)这个故事的一个来源是曾经一次拜访鲨鱼湾,一个以友善而野性的海豚(在芒基米亚)闻名的西澳北方城镇,但也有一定数量儒艮,一种像海牛的稀有的海洋哺乳动物。另一个则是份童年记忆,我记得以前我家附近住了一个男孩,他似乎把他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在我们当地公园里对着一面小砖屋的墙打网球。那是一道保持数年未变的黯淡而忧郁的风景,好似那个男孩被困在了某种郊区炼狱之中。爷爷的故事(墨水,水彩和圆珠笔)一位朋友的婚礼使我开始思考一般西式婚礼中的奇异之处 — 特别是更老式的那种在新婚伴侣的“出奔之车”后绑上物件(通常是靴子和锡罐)的点子,也许是种用来驱逐恶灵的古老习俗。另一个启发这个故事的经历涉及我非常小时我家参加一次寻宝游戏。这包括开着我们的老达特桑在珀斯转来转去,解答一单子的问题(例如桥边大公告牌上是什么?)。我对这次冒险毫不了解,也许第一个回来的有奖品。我父母和兄弟似乎已经一点都不记得了。而所有我能回忆起的是我们那时迷路了,妈妈和爸爸为含糊的指南或者是读不好地图大吵了一架,一个更常见的家庭汽车旅行之咒!在我的速写本上我开始画一对新婚伴侣开着老旧汽车遭遇各种各样的“考验”险情的小图,其中许多发展成了填在故事叙述中沉默的中段部分的最终插画。我希望处在亲密关系中的伴侣或许能认同其中一些场景。于我而言这有些神话的感觉,参考着那些古老的故事,关于沙漠里的成年礼,或是被扔到荒野以“毕业”达到一个自我认识的新境界。这样,这个故事便发生在了远郊之外另一边,越过最后一条铁路线,在一个没有逻辑与舒适的暗藏危险的地方。别的国家都没有(丙烯,油画颜料,彩色铅笔,数位绘画)在成长过程中我经常有意大利朋友和邻居,但不太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只是近年来我才去了意大利,并带着对那个国家悠久,深厚而复杂的历史,如此鲜明的城镇乡村风景的更好的了解而归。从那时起我对澳洲与欧洲城镇的区别思考了很多,并考虑1950年代地中海移民潮中来珀斯的人们所必然地会有何感受 — 来到一个并非当时世上最文化最国际的城市 — 然后常常被当作二等公民对待。这是我为了另一本书所开始做的研究调查,即《抵岸》。我读到一个移民的故事,他提到了“两国之咒”。他谈到那种在新的地方面对难题经历失望时,将自己祖国理想化的倾向;“这里从来不像家乡那样好。”然而当他年长后重游他年轻时的那座意大利城镇时,他意识到这并非建在他记忆中(在客观地俯视下想必该是有瑕疵且烦人的)的那个令人怀恋的地方。此外,因为社会技术变化带来的巨大变迁,那个“故国”如今只存在于他的想象之中。我的小故事从这之中获得了一些灵感,那个“两国之咒”,以及其中也同时具有的“赐福”:一个驰骋于想象丰富的内部风景中的机会,那是移民的“室内庭院”。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两个来源:事实上我们的塑料圣诞树的的确确曾在我们家的屋顶间里融化过(因为珀斯的一个酷暑);另外曾拜访佛罗伦萨的圣塔玛莉亚诺维拉时,那里有着非常安宁的室内庭院,与我在插画中描绘的那个并无二致。树枝人(丙烯与油画颜料 纸面)这个“故事”有着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灵感来源:拉普兰的高速公路旁的一个大型户外装置艺术,叫做“沉默的人们”。那是地里几百个稻草人一样的身影,每一个都是用木十字做的,穿着二手衣物,顶上插着一块长草的土当作脑袋。这效果既逗趣又诡异,像是怪诞的先祖之存在或是木偶傀儡。这个故事中所有的画都表现了我童年与青少年当时的环境,在那无边蔓延的珀斯北郊;住在那里的人们会一眼认出。那是片广阔安宁的风景,我被其吸引多年将之作为绘画的对象。在我头二十几岁时,我画了几幅作品,描绘地方街道,填充其中的只有几只乌鸦。有时乌鸦们在电线上聚集打闹,不过大多数时候它们只是闲站着,似乎在等着什么事情发生(下午灼烤的空气中乌鸦久久的哀鸣在我童年的记忆配乐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树枝人”是这两者的结合,乌鸦以及拉普兰的“沉默的人们”,但此外还与我对快速的,大规模清理灌木地以便给新公路,住户和商场让路的感受相关。经常有太多的东西似乎不经对自然风景适当的致谢与同情便被建了起来 — 而被清理的东西只是被简单地扫除到一边就好像从未存在过一样,然后被健忘的文化所取代。那些原生林少数残余中有一片是一些公园里的桉树,那些古老的哨兵往往间或掉下瘦长的树枝。如果你把它们竖起来,它们有时看上去就像人的身影。无名节日(刮刀/版画)这个来自于设想一个可能的与圣诞节相对的节日,以及任何涉及在一年特定的时候收到礼物的传统(特别是那些由幻想的人或动物送来的)。我想着一个包含等值牺牲的节庆是否会有什么价值;与列出你想要的不同,你得想想你准备失去什么。我也喜欢这样一个点子,一个没有固定日期的奇怪庆典,可能在八月或十月的任何时候发生,不过因为某些未知的原因,绝不会在这两月之间。澳大利亚的圣诞节真的是一场超现实的体验;这个迁自欧洲的传统具体包括驯鹿,白雪,烤肉,冬青,布丁,雪橇以及其它在这与之恰恰相反的地方不相关的东西,这里的圣诞日常常酷热难耐,孩子们所唯一能看到的“雪”来自于喷罐或者一个刚解冻的冰柜。失忆机(石墨铅笔,数位绘画)这个故事由一篇报纸文章触发,配有一张图片,上面是一个石油或者是燃气精炼厂的巨大预制组件,一群当地人看着它被运送穿过一个乡镇的街道。我把这幅图剪下来粘在一本旧速写本里很多年了,也画了它诸多不同的版本,但已丢失其资料来源。原说明文字对这个看上去像外星飞船的东西有些评论,但我觉得它是个人造物这个想法是个远为险恶并吸引人的概念。尤其是如果它的目的是秘密的,尽管它的存在对公众是公开可见的。“失忆机”或者“失忆工厂”这个短语早已长久存在于我脑海中,我用它来描述政治运动和竞选活动,他们熟练于分散注意力,疏忽遗漏以及混淆概念;同样的还有媒体对引起分歧的政治问题的报道(比如难民,战争以及种族关系),新保守主义的崛起,一些令人担忧的媒体所有权的问题,利益的偏见与冲突。这不太是个关于阴谋的问题,而更多的是个批判性警惕的失败,以及公众的冷漠。我特别记得Don Watson的书,“死亡判决:公共语言的衰退”(关于近来澳洲空洞“官腔”的激增);Jeffrey Smart的画作,特别是其中一幅题名“工厂职员,Erehwyna”的画,背景上也有着一个不详的机器,由一支满足的,健忘的郊区居民操作。警惕但不要惊慌(丙烯,水粉和彩色铅笔 纸面)这段故事算是“失忆机”积极的背面,暗示普通人对权威可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主义。标题来自于一次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运动,警示公众要对因为澳大利亚参与对伊战争而产生的史无前例的恐怖威胁“保持警惕但不要惊慌”。很多人对此持相当的批判态度,感觉这是试图激起公众妄想,也同样消除一些,也许试图使政府一些可疑的决定与声明合法化。然而,这个故事真正的点子来自于一次我去机场路上出租车司机告诉我的一则趣闻。他描述了一个发生在黎巴嫩的事件,那里有枚哑火的导弹不知怎么地最终出现在了郊区街道的中央,一些当地人抓住机会想要把它带回家,拆卸后当小块金属卖掉。这在我脑海中引出了一个间接的剧情,孩子们找到一枚未爆的导弹,把它变成一个“太空火箭”儿童小屋。最终的故事与图画便是由这个萌芽的想法演变而来。醒(石墨铅笔 纸面)像“水牛”一样,这个故事先于完成的插画,那是副被拒的给一个纽约乐队摇滚专辑的概念涂鸦。我有一大堆被拒的草图,从我曾经有段时间接委托的时候开始的,但这个错过的机会让我尤为悲叹,因为这张画非常动人可以唤起情感。无论何时当我看着各种形状与大小的宠物狗,我都不住地想到他们先祖的狼,以及它们已驯化的狗脑袋中会装着怎样遥远的记忆。狗天生是兽,但往往发现它们自己孤单,便越过篱笆跑到郊区院子的小疆域里去。我不住地想,把狗(还有其他宠物)经过以世纪计的驯化带离大自然,人类如今已有了一份特殊的照顾的责任,而对此任何有意的忽视都是不可原谅的。“沉睡的Punji”1998,墨水 纸面动手打造你自己的宠物(丙烯,油画颜料,铅笔,影印文本和拼贴纸)这是这本书里最老的插画了,最初为一个给皇家防止动物虐待协会筹资的集子而作,题名《动物纸块:动物故事大合集》(Omnibus Books,2003)。不同的作家与插画家被要求各自投稿一个关于他们最爱的动物或宠物的趣事观察。我那时已经开始写我的猫Punj了,一只有暹罗猫血统的近视的流浪小猫,有点聋,总的来说有点神经 — 十二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坐在我旁边。我通过地方报纸的广告得知去收养了他,之前的那家人不想再要他了。我越是想Punji,我越是把他看作一个“回收利用”的重大胜利,并意识到这正是皇家防止动物虐待协会的理想主题,让被遗弃的动物有新家。这个项目期间,我的街区正在办一个“大废品收集”周,所以有一堆堆有趣的垃圾和春季大扫除碎屑沿小径排成列(我忍不住去瞧瞧有无任何有用的东西!)。曾经人们扔东西意味着激动人心的采购,与之相平行的收养“二手”宠物则似乎太显而易见而被忽视了。我们的探险(蜡笔)多年前我画过一幅小画,两个男孩审视着出现在郊景中央的崖边,类似于过去的海员曾以为地球是平的那种“世界边缘”的景象。所以这个故事始于一个结尾,而我不住地把那两个角色想成我自己和我兄弟(他比我大约一岁)。正如故事里那样,我们过去常常争论各种琐事与猜想。我也曾拥有关键页掉了的公路指南,暗示着一个“切开”的地图的点子。作为小孩,我兄弟和我有一次离开家走出两三个郊区那么远,因为公交罢工也没有任何其他交通方式。当时那感觉似乎是永远一样长,也真的让我开始想象整个郊区的尺度,不止是其大小,而是还有其不停重复的概念 — 房屋风格,公园,购物广场,完全相同似乎没有尽头的道路。这正是最好地捕捉了我对郊区童年的感受的故事,而心理上的那个边界可通过在任何一个地方长久逗留而得到(在我成为青少年以前我并没有真的离开过珀斯)。当所有你需要的东西在本地都能得到,而日常经历也只如例行公事时,便很难再去想象其他的地方和生活方式 — 整个世界变成了微缩包装。拯救乌龟之夜(石墨铅笔 纸面)这个“故事图景”也是部分受两个朋友的工作启发,Gerald和Guundie Kuchling,他们花很多时间与精力拯救严重濒危的乌龟。然而,这幅图,是单独发展而来的,起初是夜里一辆小车被一辆不详的大卡车在工业区(远远郊)追捕的草图。这就像是噩梦中的一景,或是尝试着逃离地狱;后座或是车斗上增加的小乌龟也暗示了这是一次救援努力。怎么了又为什么?乌龟们身上都发生了什么?这些未解的问题似乎最有意思。我们很多人都有留心到社会,政治或环境激进主义的两难境地:大量的工作与激情可能都被投入到了回报与效果都不确定的项目中去。甚至连这事业本身都可能被质疑:面对似乎无法逾越的胜算是很容易失去信心的,甚多生活情景都是如此。郊区生活的真正危险在于自满,我们很容易忘记我们消费和扩张的生活方式是与广大工业,以及让栖息地和其他动物付出的代价直接相连的。我们的生活相对于我们日常所依赖的自然界已经非常抽象,地理上与心理上都是如此。我感觉这贯穿于这本集子中的很多故事,那种破碎与分离之感。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我们能如何认识并对之回应。我们的周二午后读书会(丙烯和油画颜料 纸面)阅读作为一份可以分享的热情能让我们走到一起,但也揭示了我们每个人是多么与众不同。我想不出比画一个由非常不同的生物所组成的奇人异士读书会能更好地表达这点的方式了,他们可能有着非常不同的视角,品味和观点。然而他们仍被书籍所能提供的普世理念与感受连接在一起;在这儿好好享受远郊下午的最后一抹阳光吧。
  •     一般很少看这种精装的绘本,因为大部分都是幼儿读物。看这本书完全是冲着陈智勇的名气(第一次看他的书,感觉不错)。严格的说,这可能不算是绘本。心目中的绘本是图画扮演重要角色,文字只是配角,而且是由连贯的图画来讲述连贯的故事的(如果有的话)。而这本书的文字是独立的一个个短篇小故事,即使把图片都撤走,照样很有意思的。有的故事,图片只是一两张插画,交代故事的某个情景的详细氛围;有的故事,则是由图画一张张演绎开来的。总之,形式比较自由。很喜欢那些故事及插图,虽然都是平平淡淡的小故事,但是却让人感到想象的魅力和一丝温馨。作者定是一个童真而细腻的人,不然他的眼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美好?下面来介绍下几个喜欢的故事吧:《别的国家都没有的》在这个国家,每个人家里的某个未知的角落都有一个入口,可以通到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庭院。有一家人偶然发现了这个美好的秘密,但是以为这是仅自家有的,而当成心照不宣的家庭秘密。但是,后来在很偶然的街坊聊天中,居然发现,这个地方每家每户都有的。只是“别的国家都没有”而已。想想吧,在你熟悉不过的环境里还藏有如此神奇、未知的秘密,是不是很让人兴奋的事情呢?也许,我们就是要保持一颗发掘和探奇的心,身边的生活就会由平淡无奇而变得奇异有趣。《远方的雨》这是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故事!首先,超级喜欢这种形式。拼贴的纸片上的短句和词组成的诗,读来有种节奏感,像是铺开去的跳跃的音符。而这首诗讲的刚好是关于无名小诗的故事,它们不为人知,被记录在小纸片上就被丢弃了。但是,其实它们没有消失,而是默默地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大纸团,越来越大,变成了一大团云。直到,下雨,满街的纸片。人们拾起纸片,感受到纸片上小诗带来的莫名的温暖。《爷爷的故事》你能想象这个世界上最为离奇的婚礼习俗吗?以我这种程度的想象力,最多想想会有多么奇怪的场面和美食。而这位爷爷和他的小孙子讲的,则是各种冒险和任务。必须两个人齐心协力,才能几乎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而找到规定的东西。有喜悦、也有争吵、有希望、也有沮丧。看起来更像是人生的历程,各种境遇,彼此的携手与不离不弃,才是弥足珍贵的吧。《警惕,但不要惊慌》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每家每户负责照料一颗导弹。这是多么惊险的情景!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是另一番景象了。导弹成了每家每户装饰的对象,后来他们都怀疑它还能不能用了。在和平的心里,战争的危险自然就消散了。也许,避免战争的最佳方法,就是每个人善良、平和的心。更多图片欣赏见我的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b0d9b301018zty.html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太喜欢了。风格奇特,画面精美,故事非常有趣,翻译和设计都非常好。一百万个赞。
  •     期望太高,看过觉得图画有意思,其中有几个故事还不错。
  •     抱有很高期待看后却不舒心,画风偏阴暗,故事想像力很丰富却透着某种诡异风,感觉像阴暗的人想展现阳光面,不知道是不是当时心情不好的关系
  •     薄的伤心,很几米
  •     想象也炫,画也炫。
  •     最喜欢什么话也不说的水牛了。很有意思,科幻感十足啊。
  •     非常好非常喜欢
  •     画的真好
  •     最喜欢那篇《艾瑞克》
  •     插图好,就是那几篇拼贴好丑
  •     非常迷人的一本书!这次不同以往的是,这是一本故事集,文字占了很大部分,图画只是点睛之笔;而且这本书细节做得非常认真,给编辑点赞;《艾瑞克》《爷爷的故事》是最感动的两个故事;
  •     依然那么好,那么有创意,值得买,值得收藏,果断买吧!!!
  •     奇奇怪怪
  •     比起几米的温柔与精致,更喜欢陈志勇那种就着生活的面貌天马行空的感觉。每个故事读完都让我感到奇妙又欲言又止。
  •     意味深长的创意故事,别的国家都没有:)
  •     反正,孩子她妈我看得似懂非懂,3岁小孩完全看不懂。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本书的有趣和巨大的想象力带给人的冲击。
  •     治愈
  •     水牛那幅图原来见过,当时喜欢得不得了,没想到是陈志勇画的。彻底粉上他了,故事也讲得很好。
  •     这不是一本儿童文学,这是成人绘本,没能全部看懂的故事温暖了成人后渐渐冰冷的心。喜欢爷爷的故事,期待找到我的另一半,并和他一起探险,找到属于我们的最最漂亮的戒指
  •     最喜欢艾瑞克那篇~
  •     因为那段时间狂迷澳洲才买的绘本,实际内容和澳洲没啥关系。最喜欢的是那个被偷藏起来的诗会团成团,被雨打湿,再落回地面。
  •     送给同学的。我没看。。
  •     内容不错呢,精装的。
  •     然后我把书给别人了。问题是。其实我还是应该再买一本。
  •     非常非常值得珍藏的一本绘本/小说,每个故事都值得反复诵读——幻想、好玩、温情、充满哲理。陈志勇出品。
  •     最爱有温情有创意的绘本了!
  •     若是长大的话,可不可以不要丢失了那颗纯真的童心
  •     拼贴本来是现代主义里常用的手法,作者用来创作绘本,不仅是形式上的新,很符合那些无处安放的诗句及诗句背后为人忽视、漠视、无视、遗忘(包括自己)的情绪及惯性。
  •     这本书的文字不多,也很薄的一本,如果对此介意的,考虑好再入手!
  •      奇幻中的沧桑,又有一点点温暖/伤感的感觉。尤其喜欢那个艾瑞克的故事,有点像溪溪。
  •     不太看得懂
  •     每篇都禁得起读好几遍。671喜欢的书。
  •     内容特别棒的绘本!爱爱爱,可是为什么内也是铜版纸!!!人家的画那么好看为什么要印在铜板纸上很影响诶!!!!!
  •     这真是极好的
  •     这是买一赠一的赠品,真是赚到了。很喜欢这本书,有的故事都看哭了。画的线条很流畅,文字想象空间也很大。特别喜欢就是了。之前看过动画《失物招领》,没想到就是这个画家画的,然后就又买了《失物招领》,其他的都略贵,等有毛爷爷币的时候再买吧。OVER
  •     画面描绘的像是日本,作者文字又像中国人。很熟悉的,理工科生的记梦。
  •     插图小说,若干故事怪有意思。
  •     高中时候喜欢画漫画的同学借给我看过。绘本在小的地方也很精致。不同几米的风格。科幻的部分我都喜欢。
  •     作画很用心,故事的设计也很巧妙。虽然都是温馨或有点悲伤的小故事,但作者会适当地置入悬念,使感动伴随着谜题的解开而到来。
  •     想要水牛以及艾瑞克的周边!
  •     这样的书应该突出画作,但画作本身又小又碎。
  •     真是个有意思的绘本 导弹的那个故事太好玩了 给小朋友看 很有爱O(∩_∩)O哈哈~
  •     很喜欢这本,内容画面都很好,印刷也好。赞~
  •     书名还是用原来的好,这个名字严重影响对于前部分的故事理解。
  •     绘本内容很有意思,奇思妙想,大人小孩可以一起看,印刷的也很好~
  •     我决定再看很多遍
  •     贵
  •     书名是几个小故事中的其中一个,画不错,故事有深意,有点不太明寓意。
  •     成人童话
  •     虽然用言语说不明白每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 但心里有一种 啊 就是这样啊 啊 原来如此 的领悟到了什么的感觉 我喜欢水牛 别的国家都没有 警惕但不要惊慌…其实每个故事我都喜欢 读后感是很难说清楚的 想用类似淡淡的忧伤、诙谐幽默、温暖、讽刺这样一些辞去描述 却觉得都不准确 就是让人沉浸其中浮想联翩的书
  •     这个绘本真的画的很好,而且想象力实在很厉害
  •     很棒的绘本,充满童趣和想象力,也有足够的故事性。跟arrival不同的是,这本的文字还挺多的,翻译也很棒
  •     神奇的绘本~各种构思巧妙的小故事组成了个回味无穷的小世界~
  •     身边发生了美妙的事情。 每个故事都真实温情又心酸!
  •     需要再细细的看下
  •     大赞,尤其喜欢前几篇。
  •     #11 有几个故事满动人的,插画的配合不限制想象又不冗余
  •     为什么,除了惊人的想象力,还从里面读到了深深的孤独……
  •     不是太能看懂,不过能感觉到是本好书,可能随着阅历增加就能理解一些了
  •     内容不是很多,如果内页换种纸拿起来会更有手感~
  •     哲理,吵架,爱情。
  •     要把陈志勇的绘本收齐!
  •     奇思
  •     艾瑞克的故事还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