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往事》书评

出版日期:2015-5-1
ISBN:978750865028X
作者:郭岱君
页数:226页

这两天看了一本小书,讲党国退守台湾如何开展经济改革的事,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学人感叹一句:大家都不容易啊..... 党国技术官僚绞尽脑汁把国父的“节制资本”理解为“调节管制”而不是“限制”来为转型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支持,真是煞费苦心啊..... 当年“蒋匪”的政经放权和如今“共党”的简政放权都很有意思[呲牙]

台湾从计划走向市场的传奇之路

许多人以为台湾的市场经济是天生的。其实不是。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都是典型的战时统制经济:政府严格管控进出口,工矿、水力、能源大多国有,公营经济一家独大,通货膨胀严重……然而,令世人惊叹的是,这样带有浓厚“计划”色彩的经济体制并没有持续多久。此后十余年,台湾开始了一连串的经济改革,最终脱胎换骨,成功走向了一个追求公平开放,富有创造力和高效的现代市场经济,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那么,这场革命性的经济改革是如何发生的?改革的动力何在?这其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人物?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后人汲取?这些疑惑,正是《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1949—1960)》所要解答的。《台》书作者郭岱君女士曾在台湾长期担任重要公职,行政历练丰富。近年来,她又投注大量精力推动蒋介石日记、宋子文档案等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史料的整理、开放。这种“因缘际会”为她讲述台湾经济改革历史时,提供了一种难得的视角和基础。此书中,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她引用了不少珍藏于斯坦福大学的蒋介石日记,以及她对当年参与台湾经济改革的人物的口述访谈,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在台湾十余年的经济改革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改革精英。这里有力推土地改革的陈诚,有被誉为台湾经济之父的尹仲容,有深思熟虑、长于沟通的严家淦……其中,尤以尹仲容为重中之重。从1949年到台湾至1963年逝世,除了赋闲在家的两年外,尹仲容都是台湾经济改革的领导者。他因读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德的名著《计划与价格机能》一书,而信奉市场经济,终身力行。在个性上,他锋芒毕露,直言不讳,颇具唐吉可德般的精神。在政事上,他务实、从善若流,用强力手段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在品格上,他清廉自守,对陈诚有着“国士遇我,国士报之”的奋不顾身。这些读来令人感佩非常。如今,我们回顾历史,寻找台湾经济腾飞的奥秘时,可以总结出许多原因。比如,冷战格局下真金白银的美援,外汇贸易改革、出口导向政策的灵活运用,国民党洗心革面“雪耻复国”的忧患意识等等。这其中,我以为国民党人的“忧患意识”值得反复咀嚼。1949年丢掉大陆,是国民党的莫大耻辱。此后,国民党上下有着强烈的“背水一战”“退此一步,别无死所”的忧患意识,进而整理党务、搞土地改革、经济改革。倘若无此心理背景,要想让一群满脑子是“节制资本”保守旧计划经济的国民党官僚,转变思想,接受市场经济理念,恐怕是难于上青天。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忧患的心理背景也能启发我们理解大陆1980年代的改革历史。相比于台湾,大陆的经济改革迟到了近30年,改革起步之初,亦有“决不能让文革灾难重现”的心理共识,最终探索出包产到户、地方财政包干、三来一补等等政策,艰难走上市场经济之路。《台》书中有一个细节令人长思。当初,为了破除“三民主义”的意识形态桎梏,寻求支持,国民党的改革精英们巧妙地将“节制私人资本”中的“节制”二字解释为“调节管制”,而非“限制”,成功破局。相信大陆的改革精英们在读到这个细节时,一定会回想起当年争论“姓资还是姓社”、“商品经济”、“计划”、“市场”这些名词的往事,当可会心一笑。如今,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后,台湾经济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急需另一波改革和转型。而海峡此岸的大陆,改革之路也依然艰巨。国有企业要不要民营化?汇率怎么改?要不要放开管制?类似当年台湾经济改革中的争议,如今在大陆每天都在上演,此景此情,读一点彼岸的历史,也许可以让我们脚步迈得更快、更坚实。(2015.7.29经济参考报)

未曾失落的十二年

这本书题目是《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豆瓣条目里把冒号后面拆掉定为副标题,所以只看豆瓣条目,这本书叫做《台湾往事》,会不知道是讲什么内容的。书不厚,226页,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条理比较清楚,读起来不会太费力,这是好的一面。另外一面是,这本书定价要45元,在同类书籍里算贵的了。中信定价向来比别家贵,在我国整体书价偏低的情况下,这样做是好的,要支持它。主要内容是50年代的台湾经济改革,熟悉这段故事的读者没有时间就不必再翻看了。但不得不提的是,作者有十余年来推进胡佛研究院"近代中国档案及特藏史料搜藏及研究计划"的独家便利,因此在本书中也很可能有不少一手的新的细节材料。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学者,所以无法一一指出。但就我阅读来看,书中确实是提到很多详实的有来源的细节的。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一度想根据脚注新增一些书目进行扩展阅读。不过很可惜,大部分是台湾出版物,豆瓣根本没有条目,你懂的。1949年到1960年的十二年,可以说是台湾经济最难过的一段时间。台湾经济结构非常单一,市场又小,一百余万外省人涌入,带来的冲击难以想象。国际环境也非常差。这种情况下,在蒋陈的大力支持下,严尹并肩设计改革开放,真是激荡昂扬。十二年争分夺秒,稳定了迁台初期的经济乱象,建立了台湾经济的完善结构,奠定了台湾经济继续腾飞的基础。尹仲容英年早逝,为台湾经济呕心沥血,被台湾官民视为经济奇才和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书中对这一时段台湾经济的主要人物仲容着墨甚多,有不少细节,也值得对仲容感兴趣的读者细读。作者整理观点,认为台湾当时经济顺利转型的秘诀是:一,政治领导的决心和魄力;二,财经大辩论使政经领导转变观念;三,政经领导确定自己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四,才德兼备的技术官僚;五,雪耻图存的共同信念;六,清廉的决策当局;七,杰出的经济学家;八,美援及美国顾问的影响。任何一次关于对过去的整理,都是为了照亮前行的路。作者在最后一段也明确写道:“海峡对岸,中国大陆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正苦于现实的挑战,主要是改革的挑战——如何深化改革,金融、财政特别是行政效率方面的改革。中国政府高层已注意到这些问题,也已展开若干作为。但是,仅仅反贪腐是不够的。改革过程的点点滴滴都不容易,台湾地区经济转型历经的得与失,值得参考。”抱着这样的观点,再反过来看这八条秘诀,我们自然有新的体悟。虽然这八点有些地方弱一点,有些地方强一点。但作者也写道:“若要找出那个能融合各项因素——那个能把各种尝试变成可能的因素——那就是决策者的魄力和决心。“如果没有决策者的魄力和决心,那么,任何既得利益或反对势力的反扑,都能使一项正当的改革夭折。”掩卷回首,何尝不是如此?但无论如何,合上书本我们还可以继续往前看,那里希望不小。

读了这本书,谈到这本书

看到书单推荐,很快买来上手,很“好看”的书。一个“好看”是指内容,清晰流畅,另一个“好看”是指轻松易读。当年肯定是有血有泪的,但现在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比较简单,但脉络清楚,还是挺好的。恰好昨天有同学微信聊天,扯到中国民主进程。我有一个稍长篇幅的回复,提到这本书。录在这里。里面的××代表同学名字。“一直看你发声,慢慢了解你的基本想法。观念形成于出身,更形成于经历和环境。××你是面向世界的人,读书行路都留下了痕迹,思考中国的参照物可能更西化一些。但中国是地域广大、历史深厚、文化独特的,难以直接套用外来标准做简单评价。即使我们以民主作为终极目标,仍然要一步步走,而且还会走两步退一步地推进这一演进过程。最近看了一本《台湾经济改革故事》,讲老蒋和陈诚1950年代推进台湾经济改革的过程,挺好的。把这一段与后期小蒋在1980年代继续推进的政治改革连起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蜕变过程。台湾只是一个岛啊!我们脚踩的大陆,这一过程会更长更曲折,不能太心急,否则会适得其反,回到分裂、混乱。我觉得,我本人不太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一个成熟民主社会的建成。不是悲观,而是承认需要一个过程。一孔之见,见笑见笑/::)


 台湾往事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