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之秋

出版日期:2014-11-10
ISBN:9787509752647
作者:[美] 裴士锋 (Stephen R.Platt)
页数:580页

内容概要

裴士锋 Stephen R. Platt
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其博士论文获颁瑟隆•费尔德奖(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目前执教于美国阿姆赫斯特马萨诸塞大学,著有《湖南人与现代中国》(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他大学时主修英语,因此大学毕业后以雅礼协会老师的身份在中国湖南待了两年。他的研究得到富尔布莱特计划、国家人文基金会、蒋经国基金会支持。目前他与妻女住在马萨诸塞州的格林费尔德。
译者简介
黄中宪
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专职翻译,译有《明代宦官》《维梅尔的帽子》《大探险家》《帖木儿之后》《成吉思汗》《剑桥伊斯兰史》《非典型法国》等。
审校简介
谭伯牛
清史研究者,尤为关注太平天国战争及湘军、淮军历史,著有《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天下残局:断章取义说晚清》《湘军崛起:近世湖南人的奋斗史》。

书籍目录

彩插
地图
人物一览表
大事年表
中文版自序
英文版自序
前言:天之骄子
第一部帝国的黄昏
一、传教士助理
二、中立
三、干王
四、试探
五、北方之约
第二部挽狂澜于既倒
六、勉强接任的将领
七、教义的力量
八、文明之劫
九、看谁撑得久
十、天与地
十一、十字路口
第三部太平
十二、破釜沉舟
十三、吸血鬼
十四、雨花
十五、鲜血与荣耀
十六、翻山越岭
结语
志谢
书目
注释

作者简介

2012年坎迪尔(Cundill Prize)历史奖大奖(世界奖金最高的历史著作奖)
裴士锋生动重现了……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战争。这场战争所夺走的人命之多,在人类史上名列前茅。它的深远影响,在当今中国仍未消失。《天国之秋》是由第一流历史学家和杰出作家完成的引人入胜之 作。
——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 《论中国》《大外交》等书作者
精心琢磨的历史铺陈,是极出色的典范。从一八五〇年代初期打至一八六四年的这场中国内战,可能是人类史上死伤最惨烈的内战;裴士锋以生动翔实的手法,呈现中国的统治者及其数千万子民的命运如何受到英国外交与商业利益的摆布,如何受到太平天国本身的非正统宗教和政治理念影响。一个悲惨且撼动人心的故事。
——史景迁(Jonathan Spence) 《追寻现代中国》《大汗之国》等书作者


 天国之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9条)

  •     我只从“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这书有什么看点”来说一下。作者在前言就已经说明了:写作本书的最初目的是要纠正欧美知识分子关于“太平天国叛乱能够平定主要是因为西方干涉”的观念。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这第一句就把他们吓到了。我操,平定太平天国不是文正公搞的吗?顶多也就再提到左提督和李中堂,那些西方人,比如华尔和洋枪队不是小丑吗?实际上这恰恰就是这本书最大的看点,如果我们只是想从中国人的角度详细了解太平天国,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特意再看别的书,罗尔纲的就已经很详细了,想要立场中立还可以看史景迁的,而天国之秋的作者则是从一个中国人完全陌生的视角,把太平天国事件放在全球视野下审视的。作者坦言,一开始他研究太平天国,其实是抱着打脸的娱乐心态来的,想要证明西方干涉对于平定太平天国事件影响极小,好好治治他那些自大狂的同胞。但是随着作者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发现,如果脱离了西方帝国全球角逐的背景,如果不把西方的干涉作为一个主要条件来考虑,我们现在所知的太平天国及晚晴的历史是完全不能成立的。实际上,当时西方对于太平天国的关注远超中国人想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异文明异种族的大国,诞生了以基督教教义为基础(起码表面上是)的革命政权,其在西方民众间引起的反响无疑是海啸级的。而且,英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帝国,在中国和美国两个主要市场先后陷入内战的情况下,绝不可能袖手旁边。欧洲人对太平天国的兴趣并不比美国内战要小多少。大量的政治资源和军事资源也因此投入其中。同时,洪仁轩作为资历颇深的华人传教士,由他担任总理的太平天国,必然也把西方的支持作为立国的重要因素来考虑。太平天国的很多行动,在不考虑西方要素的前提下,是完全说不通的。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个因素,如果没有这个事件影响到中外双方,最后清廷仍然会胜利,但整段历史肯定会和今天大相径庭。显然,本书并不是一本太平天国历史的入门教材,反而更接近“中西关系”这个课题的研究报告。书中的太平天国故事,与其说是一场另类的农民起义,不如说是20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的预演。
  •     又是一个大部头。对太平天国那段历史不是特别了解,最初就是在小学历史课本上接触过。现在感觉还有必要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刻、更全面地去看待那一段历史。书中作者以外国人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19世纪、为我们所熟知的太平天国战争的历史。与传统的将太平天国当做一次进步的农民运动不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还原了战争的本来面目,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分析了太平天国战争怎样塑造近代中国。这种视角最起码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看待问题的角度。值得读一读。
  •     很快的看完了,对于一些战斗的细节,写的其实还是比较清楚的主要的战争脉络,是从安庆之战开始的,当然,对于曾国藩的早期活动也有些介绍。对于主要涉及到的安庆战役、南京攻防,以及上海之战,写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对于很多对于太平天国不是很了解的人而言,这并不是一本很能让人理解太平天国全貌的书,毕竟对于早期的起义和定都过程,以及北伐,都语焉不详详细的战斗过程,可以推荐一下《中国对外战争史》第18册和传统的西方视角差不多,比较强调西方人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洪仁玕在太平天国中的地位。当然,英法美最终是抵制了太平天国,反而和刚刚打完战争的清朝协作的很好。所以,强权才是硬道理,对于外国人太客气了,人家反而会来欺负的吧。。。中间穿插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故事,很有趣的说,也是各种为西方人辩护吧。很神奇的一点,是1864年前后,太平天国一下子衰败了。本来1861年,还是生龙活虎的。兵源绵绵不绝。不知道为何,一下子崩溃了,可能与洪秀全神经兮兮,将士们离心离德有关吧。华尔、戈登等的洋枪队,也是着力描写的。以前对于这种雇佣军其实不算特别了解。这本书,也写出了这些冒险家,可能在本国也不大受欢迎的一面吧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是讨论了中美英三国的大时代背景,特别是美国内战,之前,对于这些,还是很少考虑的不管怎样,推荐一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大历史观,精彩!不忍释卷!
  •     比史景迁那本《太平天国》好看太多,对晚清朝廷权力斗争与曾国藩内心世界的分析不及谭伯牛《战天京》那样深刻,但视野远比谭书广阔,把这场“内战”放到19世纪后半期的全球贸易政治的网络中进行重新审视,发现了很多长期被国内史家忽略的重要问题,引人深思。五星推荐。
  •     纯粹是叙事,叙事的手法也极主观,没有固定的章法,靠人物串联故事而已,之前看台版的译序和正文前的年表以为本书能把中美两场内战的关联及其对英国决策的影响写得更透彻一些,略失望
  •     太平天国的历史,写的挺细的,而且又独辟蹊径以洪仁轩为聚焦,还是颇值得一读。1月读毕2册。
  •     中国人杀中国人是毫不手软的,中国人口在太平天国时期竟然减少了几千万,这不能不令人唏嘘。
  •     老外视角独到,以前对太平天国的了解仅限于上下五千年和单田芳的评书,成年人应当有批判史官,历史向来都是胜者书写,弱者没有历史,只有野史,如果有顺风车搭,自己的历史也会被粉饰,逆风飞行,就会成为牛鬼蛇神。
  •     手不释卷,比电影还好看,开头就来了个闪进闪回,中段在洪仁玕个人视角和英帝国全局观中来回切换,结局有悲有叹,过瘾
  •     作者裴士锋参考的资料大多是从英美法的角度出发,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这一场内战,不少读者表示作者夸大了外国列强对中国形式的影响,在我看来有两次对内战胜负有颇大的影响。第一次是在英王应该打汉口解安庆之围,第二次是攻打上海时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再有最后就是洪仁玕对外的态度跟卜鲁斯对英国当局对华政策的影响不可谓没有影响,结合着唐浩明的曾国藩一起来看,你会发现两个视角更能使人客观的来看待这一段历史。
  •     值得一读,看完后马上入手义和团那本!
  •     “大王好!愿您下船登岸,统治我们!”
  •     西方视角,故事很流畅,对于太平天国你内部内容太少,夸大西方势力对于整个战争的影响
  •     怎是一个惨字了得。。。
  •     关于太平天国战争,作者提供了西方史料和视角,让读者可以更全面的看到在这场中国近现代最惨烈最残忍的内战中,传教士,英国左派和右派,媒体,外籍雇佣兵,英法联军,清朝政府,曾国藩的湘军,太平天国军队等各方力量相互角力,为各自不同的诉求和利益,深陷战争恶臭的泥沼中。
  •     从“八国联军”的视角了解太平天国,甲骨文的书,没得说
  •     不够荡气回肠
  •     读了前言才知道英国人一直觉得自己在太平天国中发挥了重要影响,他们甚至认为偏帮朝廷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走向,但之前各种记述给我的感觉这是湘军讨逆的故事,满清朝廷的作用都不大。这种观点暂时没法下定论,不过换个角度读中国历史也很有趣,19世纪中叶国与国之间联系增多,看英国议会对太平叛乱的各项决议,已经很接近现在国际社会商讨叙利亚问题,唯一的不同是那时的利益诉求更直接。吐槽下译者,太生硬。
  •     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幽默感;此外,所谓校注往后就不见踪影了呢。
  •     从叶家出门转了个弯我又回到了起点。这本书补充了我从以前就想了解但长期缺乏材料的方面,从更国际化的角度审视了那场战争,以至于那种现场感和今日所目睹的相似,结语更是点睛之笔。我们如何认识对方,对方如何认识我们,偏见和执迷,近代史乃至今日永远无法摆脱的痛苦。
  •     洪仁玕成了太平天国谋篇布局的首脑,他差点成了将中国带进现代国家行列的里程碑人物。而历史给出了答案,《资政新篇》和之后的维新运动一样没有土壤,只是给天朝落幕彩排了一出崩溃的乱象。
  •     太平天国所谓教义和基督教根本不能共存,注定洪秀全和干王的投机失败;文笔流畅,但似乎视角太西方而不全面。
  •     作者的部分的叙事过于乏味容易让读者提不起阅读的趣味,而结尾处对太平天国的判断又过于专断,诚如作者所说清廷的腐朽早已是强弩之末,曾国藩及英国人的作用暂时挽救了这一腐朽的王朝,但若由有着畸形教义的太平天国来统治新的中国又实在不敢想象
  •     如果每一段近代史都有这么一个老外观点就好了
  •     大概是最会写故事的历史学家了,很精彩。透过当时外交人员、传教士、雇佣兵的许多史料,揭示当时国际关系、外交政策、跨文化认知对历史走向产生了多大影响。也横向揭示了同一时期美国南北战争与太平天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中、美当时同为英国在全球最大市场,这两个市场荣焉关系英国整个经济命脉和国民命运,也进而影响英国的外交政策和行动,最终也对天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而作者在这个“精彩的故事”的最后,也阐明了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一点——就是人类在跨文化交往上的误区。人们只愿意看到自己想到的。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也总天真而美好的以为不同的文明在道德上人们都怀有共同的信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他人身上看到的也许只是自身的倒影。所以,少一些求同,多一些存异吧。
  •     4.5了
  •     外国史学家从外国人的视角所写的太平天国历史!
  •     不由觉得作者有一种黄仁宇的历史观,将世界范围内同一时间的事件串联起来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将人物贴上标签的做法,读来使人心醉;接触这本书之前,真心没有意识到,其实英法联军侵华,太平天国起义,常胜军佣兵干涉,乃至美国南北内战,这些都是发生在相近时空的事件;站在清廷,天国,英国的角度看问题,这些又都不同……“当我们庆幸终于看透将我们与另一个文明隔开的那扇阴暗的窗户,心喜于在另一边的阴影之间发现隐藏其中的类似形体时,有时我们不晓得自己是在凝视我们自己的倒影”——读来发人深省,我们习惯基于自己的世界观看局部世界,跳出樊篱向上一步方能海阔天空
  •     三月十号到期,赶紧看……
  •     通过Kindle 读完的第一本完整书籍。@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大爱这个系列。
  •     本书主线一是天国内部:洪仁轩,一个带着深厚基督教信仰的“西化”的天国二把手;李秀成,极具个人魅力和军事能力的传统的中国古代英雄,就像太平天国自身矛盾性的折射。一是清朝:曾国藩,既有着对清王朝的失望和忠诚,也有着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捍卫和传承,正如曾经常纠结于修身与救世。一是外国势力:英国,出于自身贸易利益,对华政策始终徘徊在维持清朝的苟延残喘和赞同太平天国在宗教方面的认同感。这是中国第一次朝代正常更迭在全球范围内被打断,外国势力的干涉给这段历史带了很多偶然性,但传统制度的崩溃是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背景下的必然结果,不论是清朝的苟延残喘还是太平天国的黄天当立,基于集权和教义为政治基础的制度体系,都不能够改变当代中国的积贫积弱,咸丰、洪秀全、洪仁轩、李秀成、卜鲁思都只是历史中匆匆的过客,路子走错了而已
  •     呜呼哉!
  •     文笔流畅,结合中西方视角,在回福建的高铁读完这本书。
  •     年度最佳
  •     35.
  •     站在外国人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就像是,一边是“一直想你帮我但是最后却从中立走向了敌对”的太平天国。一边是“很讨厌你赶不走你最后却要和你一起对付都不喜欢的人”的清政府。这么说来,真正左右时局的真的只是洋人而已。
  •     作者从西方人的观点切入,叙述了外国人(主要是英国人)对于这场战争的影响。但此书对天国内部问题描述不够,很少着墨于天国内部的组织管理,天京变乱也没有细致讲述,有些遗憾。
  •     中国人认为是曾国藩解决了太平天国,英国人认为是他们解决了太平天国,屁股决定了每个人看到了什么。
  •     西人幼稚而长远,国人多智但短视。
  •     神经病是这样炼成的
  •     精彩通俗与严谨求证的历史专著,很有阅读快感,佩服。
  •     过于注重欧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不过,也相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天国与世界的联系
  •     完全不同的史料,视角谈历史,结合美国内战的历程,让人不禁对中国的历史中,那些“巧合下”的选择及后果唏嘘不已。 虽然翻译还是生硬,但多数能够理解。
  •     材料新鲜感情细腻,从不同角度出发丰富了以前对天平天国的刻板印象
  •     都是时事所造之英雄,而无一造时事之英雄。
  •     既由英美入手,则应深挖史料,以理服人。南北战争导致英国极力维护中国市场之稳定,的确新颖,但行文之中却少有展开,或作者于政治史的功力尚浅?而落在军事上,除协助李鸿章淮军入沪,又未见“洋枪队”与“吸血鬼”舰队有何大作为。把英国政策的荒谬一味地归结为几位在华官员的一己私见,再把洪仁玕未能促成太平天国与“洋人”和睦归结为理想主义之滥觞,终得出结论:多元文化往往流于表面,仅是自说自话、幻梦一场。视野宏阔,本乃巧构,奈何中外两方面皆浅尝辄止,漂亮的文学叙事仍不足遮瑕。
  •     看完这本,最大的改变是对历史爆发出强大的解读兴趣。想读曾国藩家书,李鸿章传等。
  •     《天国之秋》是美国汉学家裴士锋一本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书。本书以最初是传教士助理——后来是太平天国干王的洪仁玕为开始,从多个视角展现清朝、太平天国、西方外国三方势力逐渐交织进而密不可分的过程。全书风云诡谲、异彩纷呈,令人拿的起放不下,五星推荐。 唯一令人遗憾的是,本书没有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覆灭有一个完整的叙述,书开始进入的时间节点在天京事变以后了,对太平天国没有全面展开,让人意犹未尽。
  •     小说一样的笔法,可读性极强,虽然有少许细节上的错误但是瑕不掩瑜
  •     “当我们庆幸终于看透将我们与另外一个文明隔开的那扇阴暗的窗户,欣喜于在另一边的阴影之间发现隐藏其中的类似形体时,有时我们不晓得自己只是在凝视我们自己的倒影”
  •     老外写的有关太平天国的历史。虽然并未对这场战争本身做出什么新的解读,但从大英帝国与这场战争的关系来描述确实是一个很新很独特的角度。
  •     外国人研究中国史总会有一些好玩的角度,甲骨文的翻译又让原本学究的文章读来如历史小说般有趣。本书从洪仁玕和曾国藩两条线入手,不只讲大历史,更关心影响个人之因素,最后的结论也分外有意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