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法(上下)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04650719
作者:张培瑜,薄树人,陈美东,胡铁珠
页数:1634页

章节摘录

插图:第1章 历表及表格计算法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法发展概况我们的祖先生息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日月星辰的升落隐现,自然界寒来暑往,猎物的出没和植物的荣谢等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有意识地观察和认识这些自然现象,以期顺乎自然,求得自身的发展,便成为先民们感兴趣的问题,于是天文学的萌芽便油然而生。古人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就是以太阳的出入作为作息时间的客观依据。太阳出入造成的明暗交替的规律,必定给先民以极深的感受,于是以太阳出入为周期的“日”,应是他们最早认识的时间单位。自然,月亮的圆缺变化,是又一明显和意义重大的天象。说它意义重大,是因为月亮的亮光对于人们的夜间活动的安排是关键的要素。人们逐渐发现月亮的圆缺周期约为30日,这便导致一个较长的时间单位“月”的产生。对于更长一些的时间单位“年”的认识,要较“日”、“月”困难得多,但它是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意义更为重大的一种周期,因为寒暑、雨旱,以及渔猎、采集乃至农业生产活动无不与它有关。所以,人们对它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由物候——草木枯荣、动物迁徙和出入等的观察人手,也许是探索一年长度的最早方法,随后才是对某些星象的观测,这便是所谓观象授时的方法。传说在颛顼帝时代,已设立“火正”专司大火星(心宿二、天蝎座a星)的观测,以黄昏时分大火星正好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时,作为一年的开始,亦即这一年春天的来临。这大约是公元前2400年发生的事,是为观象授时的初期形态。据《尚书·尧典》记载,在传说中的尧帝时,乃命羲、和兄弟分别观测鸟、火、虚、昴四颗恒星在黄昏时正处于南中天的日子,来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以作为划分一年四季的标准。而且i丕采用了“期三百有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方法。这是中国古代应用阴阳历的初始历法的最早记载。据研究,与此四仲中星相符合的年代应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由甲骨文的有关卜辞,我们可以知道殷商时期(约前1300-前1027)行用的历法乃是阴阳历。这时的年有平年、闰年之分,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一年的长度大约已用圭表测量确定。又以新月作为一月的开始,月有大月和小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并偶有连大月的出现。说明这时人们已得知朔望月长度应略大于29.5日。这时的岁首已基本固定,季节和月名有了基本固定的关系。应该说,此时的阴阳历已经初具规模,但从甲骨文中还偶有14月甚至15月的记载等情况看,说明闰月的设置还需由经常性的观测来修订,带有较大的随机性,这是此时仍不脱观象授时形态影响的表现。西周仍应用阴阳历。周天子有所谓“颁朔”的制度,即每年都要预先向各诸侯国颁布来年朔闰的安排,以及相应的政令。这说明西周时已将朔作为一月的开始,这是人们对有关天文数据认识能力的提高与自信的表现,是向规整化历法迈出的重要一步。而自西周到春秋时期历法发展的其他状况,则是个尚待研究的课题。

前言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古代历法”的专著,书中以大量史料为基础,梳理历史上各历推步方法,复原历术算法和数据,阐述历术推步的天文意义。作者认为,中国古历计算方法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至南北朝、隋唐至明代、清初、清代中后期,计算方法不断完善,到了清代则开始采用西方近代天艾学理论与方法,如采用第谷改进的地心体系、地心椭圆运动体系、开普勒第一、二定律等。

后记

薄树人先生的“总跋”是1997年于病榻上写成的。就在其后的两个月,他便走完了人生的最后里程,离我们远去,“总跋”竟成了一曲令人心碎的绝唱。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天文学史大系》(以下简称《大系》)从提出设想到基本完稿的艰辛历程,也寄托了期待《大系》早日出版的殷切希望。《大系》完全定稿的时间大约是1999年,我们这些还活着的参与者本以为可以顺利出版了,不曾想原来承诺出版《大系》的出版社因故将出版之事一拖再拖,期间,我们期待、焦虑、苦闷之情,难以言表。2006年7月,该出版社以退稿的方式中止了出版合同。

内容概要

张培瑜(1935~ ),山东烟台人,天文史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薄树人(1934~1997),上海人,天文史学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陈美东(1942~ ),福建连江人,天文史学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胡铁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历表及表格计算法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法发展概况第二节  五星动态表一、西汉至北魏时期的五星动态表二、隋和唐初的五星动态表三、唐大衍历及其后的五星动态表第三节  二十八宿赤道和黄道宿度表一、二十八宿赤道宿度表二、二十八宿黄道宿度表第四节  二十四节气太阳所在赤道宿度和昏旦中星表一、二十四节气太阳所在赤道宿度表二、二十四节气昏旦中星表第五节  二十四节气晷长、昼夜漏刻和日出入时刻表一、二十四节气晷长表二、二十四节气昼夜漏刻表三、二十四节气日出入时刻表第六节  二十四节气太阳视赤纬表和月亮极黄纬表一、二十四节气太阳视赤纬表二、月亮极黄纬表第七节  月离表和日躔表一、月离表二、日躔表第八节  黄赤道、黄白道和赤白道度差表一、黄赤道度差表二、黄白道度差和赤白道度差表第九节  五星运动不均匀性改正袁一、五星入气加减表二、五星盈缩历第十节  交食计算用表一、推日应食不食和日不应食而食表二、日食时差改正表三、日食食分大小改正表四、月食食分大小的节气改正表五、食分与全部见食时间关系表六、太阳天顶距大小与八尺表晷长关系表第二章  历表的公式化第三章  早期推步历法蠡测第四章  太初历和三统历第五章  东汉四分历研究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历法第七章  隋唐初历法大发展第八章  大衍历第九章  宣明历术及晚唐五代宋历法第十章  元明授时集大成参考文献总跋补记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历法(上下)(科学技术类)》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本书以大量史料为基础,梳理历史上各历推步方法,复原历术算法和数据,阐述历术推步的天文意义。作者认为,中国古历计算方法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至南北朝、隋唐至明代、清初、清代中后期,计算方法不断完善,到了清代则开始采用西方近代天艾学理论与方法,如采用第谷改进的地心体系、地心椭圆运动体系、开普勒第一、二定律等。本书版本采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目录
第一章 历表及表格计算法
第一节 中国古代历法发展概况
第二节 五星动态表
一、西汉至北魏时期的五星动态表
二、隋和唐初的五星动态表
三、唐大衍历及其后的五星动态表
第三节 二十八宿赤道和黄道宿度表
一、二十八宿赤道宿度表
二、二十八宿黄道宿度表
第四节 二十四节气太阳所在赤道宿度和昏旦中星表
一、二十四节气太阳所在赤道宿度表
二、二十四节气昏旦中星表
第五节 二十四节气晷长、昼夜漏刻和日出入时刻表
一、二十四节气晷长表
二、二十四节气昼夜漏刻表
三、二十四节气日出入时刻表
第六节 二十四节气太阳视赤纬表和月亮极黄纬表
一、二十四节气太阳视赤纬表
二、月亮极黄纬表
第七节 月离表和日躔表
一、月离表
二、日躔表
第八节 黄赤道、黄白道和赤白道度差表
一、黄赤道度差表
二、黄白道度差和赤白道度差表
第九节 五星运动不均匀性改正袁
一、五星入气加减表
二、五星盈缩历
第十节 交食计算用表
一、推日应食不食和日不应食而食表
二、日食时差改正表
三、日食食分大小改正表
四、月食食分大小的节气改正表
五、食分与全部见食时间关系表
六、太阳天顶距大小与八尺表晷长关系表
第二章 历表的公式化
第三章 早期推步历法蠡测
第四章 太初历和三统历
第五章 东汉四分历研究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历法
第七章 隋唐初历法大发展
第八章 大衍历
第九章 宣明历术及晚唐五代宋历法
第十章 元明授时集大成
参考文献
总跋
补记

图书封面


 中国古代历法(上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只是页码应该是1052,卓越应该修正过来。
  •     布面精装上下册,印量500,没想到在卓越还能买到,惊喜,感谢~~~
  •     不是大众性读物,看上去有点晦涩,不适合科普
  •     不好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