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然没有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301244436
作者:姬中宪
页数:330页

内容概要

姬中宪,1978年12月出生,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第一代专职社会工作者,现执教于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社会工作》等报刊开设专栏。同时专注于文学创作,著有长、中、短篇小说多部。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花城》《上海文学》《天涯》《百花洲》《小说界》等,曾获首届华语文学创作笔会最佳小说奖、第十届上海文学奖等。

书籍目录

一、不在场的主角
中国式社工的心路历程,也是一段段真切的人生故事
父母在,不远游
歧路问远方
不为人知的社工
浦东社工,重新出发
园丁的故事
不在场的主角
三十年,如一日
二、成长的烦恼
细数社工界“家事”,直面公益行业的麻辣话题
低收入的社工是可耻的
让一部分社工先富起来
除了钱,社工还有什么
名不正、言不顺的社工
社工与空手道
成长的烦恼——浦东社工协会十年十问
助人大家庭中的社工
柏阿姨是不是社工
从盗版到取经: 内地社工的“北斗之旅”
社工界的专家与外行
司法社工“七宗罪”
一个不想当演员的社工不是好志愿者
最好的公益人不是社工
浦东社工为何离开浦东
选专业不是选人生
公益界的“国进民退”
12个愤怒的男人
做一个“有文化”的社工
公益的细节
我仍然没有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给社工毕业生的一封信
三、汶川至雅安
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2013年雅安地震,中国社工的亲历与反思
灾害社工: 从百年一遇到随时待命
月亮照常升起——都江堰社工日志
都江堰至德阳
上海社工的成人礼
重返都江堰——2009年社工督导报告
别让灾难变成救灾者的狂欢——写在雅安地震之后
地震后,社工做什么
给灾区志愿者的10个建议
四、“两个中国”
嬉笑怒骂,情真意切,放眼“天下事”,写出“这一代人的爱与愁”
流行观点是毒药
莫做“坏教育”的帮凶
中国人的“数字化生存”
仪式与形式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富士康聘请了社工
不会玩的人不幸福
“不知如何降下来”——给更高、更快、更危险的中国
每年都有一个春天
上海“老娘舅”现象的社工观察
全民焦虑,社工何为
春节处处是民生
停车礼让与恶意猜测
智慧比善良更重要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愤怒
伦敦奥运开幕式的人文细节
七〇共识
漫长的青春期
谁制造了“中国式嫉妒”
天下本无事,庸人勿扰之
孩子,如果你是范冰冰
“两个中国”
给女儿的一封信
后记

作者简介

这是姬中宪近年来的杂文随笔集。
他以亲历者的身份,披露中国社工和公益界的新鲜事,也从切身体验出发,描摹时代的种种奇观。从言必谈“社工”,到后来渐渐淡化这个词,直到最后打通社工与社会的界限。身兼作家与社工的双重身份,他将文学的细节感与戏剧性、社工的人文底色与社会视角,融汇在字里行间。
这是一本话题之作,也是一次难得的跨界书写。


 我仍然没有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于社工的概念主要来自于我的一个同学,她是我们学校第一届社工专业的学生。我那个时候,觉得她好爽啊。因为她的暑期实习是学校组织的去云南支教,平时上课是去各个社区采访老人之类的。总之就是各种好高大上,而且好有爱心,好有人生价值的工作。但是毕业后,她的找工作之路颇为艰难。艰难的倒不是没有单位要她,事实上,不少对口单位要她,但是开出的工资实在太过低廉。让她顿时觉得,上海大,居不易。而这种艰难,可能是每个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艰难。因为,中国人,总觉得慈善,尤其是社工,应该是免费的。如果不免费,就不高大上了。但是,要想让慈善能更好做下去,让更多有专业素养的人能进入慈善这一行业,社工需要一定的公司化,就是说,对于许多社工来说,他们其实也是在打一份工,只是他们的工作是帮助别人。但是,这样,还算在帮助人吗?是的,估计很多人都会对拿钱的社工提出疑惑,这还算是慈善吗?这还算做好事吗?如果你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给社工合理的待遇有多么重要。作者提到一句话,说是NGO流传一句话:一流人才进企业,二流人才进政府,三流人才才进NGO。因为NGO没钱。做最辛苦的工作,却拿最少的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很多人的观念不仅停留在社工是公益,不应该拿钱。而且将公益粗暴简单地认为“去老人院给老人们洗澡,剪指甲。”但其实,社工是一个颇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是一个需要去建设那些孤老的、有困难的人的心灵的工作。因此,就像当律师需要考证一样,当社工也需要很高的技术资助。可是人性的本质便是往更好的地方去,这个更好可以是更高的社会地位,更高的收入等等。而当社工既没钱,也没名,那么自然没有人才愿意进入社工岗位。没有人进入社工岗位,那么社工这份工作就很难展开,如此社工的重要性更容易被社会大众所忽略。这般恶性循环,中国的社工事业便更加艰难。在作者看来,社工其实是一条需要帮助的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纽带,有些事情,政府做不到,也不方便做,或者说做起来成本太高,但是如果不做,又会对社会安稳有所影响。这个时候,社工就可以介入。如果培养好社工,就可以避免许多,诸如富士康事件的发生;也能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更好重建人们心灵的家园。希望作者的让一部分社工先富起来的愿望,能够得到实现。因为只有一部分社工富起来了,更多的社工才会进入。如此,中国的养老、农民工、留守儿童等问题,才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     生命不息,梦想不止------油泼鲤鱼/评《我仍然没有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这个书与我现在看过的很多书都不一样,原来以为作者会阐述很多听起来很大其实没有实际意义的大道理。打开一看,还真的不是呢。我一直以为作者会说一些自己工作的劳累,又要劝说大家努力工作,拿自己现在努力的成绩向大家传授道理,其实这种也没错,只是这样的话现在听太多了,而且现在社会压力这么大,大家都在努力工作,都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也都想圆了自己的梦想。看到这本书,我学到了更多知识,知道更多,知道社会学专业,并且其背后所涉及的领域,还有对应的社会领域,社工、义工。以及这个与这个世界的某些格格不入,在大家眼中的差别存在。本身已经在积极的做志愿者,付出辛苦和汗水,可是却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随便可以找到的人,轻视了这个工作的价值。这慢慢成了一种分歧。由于社工的工作属性,接触到我们一般很难接触到的人,乡镇,农村,看到很多我们无法从新闻联播里看到的事实,我们无法理解,却深深震撼。但是这种差异存在还是有,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也很难马上向所有人普及这个现象。但是,我所从这本书里学到的已经是一种普及,已是在消除这种差异存在。对于社工,我很佩服,说不定哪天,我哪会去尝试一下,走进这个我不曾涉及的领域。或许还会有很多人在看到我这本书之后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想这本书的真正意义又多了起来。
  •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从书名就看出来了,作者虽然是这个行业的元老人物,但是尚未到“不惑”的境界。不过,究竟骨子里就是个叛逆青年,还是会随着阅历而“不惑”“知天命”,谁也说不准,大概作者自己也说不准。我很佩服作者的直面现实的勇气,以及身为作家的那种率直。干成事业可能的确需要作者笔下那些官员的圆滑和老练,但是作者总是忍不住很直率地表达出来一些情绪,好像菜品里面的柠檬汁儿,非常提味儿。如果这本书全都是那些无奈的现实,真的就令人郁闷了。倒不是作者的文笔不好,而是现实就是这么无奈。这本书还有一点比较好,就是促人思考。我读书的时候就总在想,这是个非常好的事情,难道只能在夹缝里生存吗?忍不住还替他们想出路,哈哈哈哈。是本很好的书,语言直率,但是充满正能量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在豆瓣标记读过这本书的人真是少得可怜,可惜这恰恰合情又合理。事到如今我还是忍不住热血沸腾热泪盈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这是我的荣幸。
  •     作者文笔不错,既有感性的描述,又有理性的思考。
  •     果然这本书下面的评论生动的展现了目前这个专业在中国的认知度。。。
  •     对于很多东西,了解太少了。需要常识,比如到底社工,社会组织是什么我真不了解…没读完就被迫还书了…以后一定…好好读…
  •     将自己作为社工参与者和组织者的经历加以一些这个学科必会有的思考,以随笔类似日记式的时间顺序罗列成的书籍。毫无意外的些许沉重,却很实在。但对于与此密切相关的人来说,给予的还是社工无处不在的价值理念,而现实意义仍然无奈的归于理想,原地踱步。
  •     作为社工系的学生,姬中宪老师的笔下戳中了我们的想法,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态度和脾气。对那些那些坚守在NGO、公益事业的社工真的很敬佩。
  •     朦朦胧胧记得一些锐利的意见,但关于社工的却想不起,大概深度到某处的观点涉及面的广度并不是能用一个词能够定义的,所以总记不住。
  •     唯有社工懂得社工。
  •     2016.10.17.细读了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尤其是第四部分。作者自评“愤青”,是真的。倒真是个能写之人。羡慕能写的人。
  •     社工必读
  •     的确,这是一本话题之作,也是一次难得的跨界书写。
  •     朴实真挚的语言,直面社工的现实困境,思想性与专业性俱佳。后十几篇未留下太大印象。
  •     1. 一直在谈政策,还是不知道社工具体是怎样工作 2. 作者迷之自信 3. 很明显的用词错误和引用错误 4. 说教意味 5. 感觉作者对女性有偏见
  •     他是社工里最会写字的,也是社工老师里最会讲故事的人。
  •     读完深深敬佩那些不为人知的社工们!
  •     题目明显带有一些桀骜,我可以理解为一名社工人的理想主义。
  •     多打一星,以免被喷
  •     第一次在先锋书店遇到,第二次在南宁书城遇到。一看便停不下来。当下的中国社工在他的笔下呈现。
  •     姬老师很有文人气息,字里行间能读出还尖锐的棱角
  •     只是提出了问题没有说怎么样解决中国现在的社工问题,他说了一本书 我还是没有明白社工到底是干什么的
  •     看完这个让人想起了《红楼梦》中的丫头们,他们在“又副册”里被注定做了丫头,而小说里有安排了一个宝玉这样的主人,是幸运?是命运?还是个人的造化?社工的生活虽然不似丫头那么卑微,但天知道他们离“主人”还有多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