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养儿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13314462
作者:冯丽丽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冯丽丽,女,河北省邯郸市人,70后,大专学历,无固定职业,长期在三联书店等多家出版社、杂志社担任兼职校对。

作者简介

下乡养儿是一本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无法归类的亲子书。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个案都以成功者的面目出现。书里的孩子都是成功的,都上了哈佛耶鲁或北大清华;家长在书里也是成功的,拥有强大的内心、生活的智慧。
然而,《下乡育儿》里的角色却是软弱无力的。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孩子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最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因为总是噩梦连连,一家人晨昏颠倒,以至于很久都没见过太阳。书中的父母看上去懦弱无能,没有单位,从事的工作是出版业的兼职校对……作者不加隐讳地记录了一家人的焦虑、无能、怯懦与缺陷,记录了小家庭和外面世界的冲突、矛盾、妥协与算计。这种对自己的诚实,是很少见的。
后来,因为作者的一位搞教育工作的朋友乔老师的建议,一家三口选择了下乡养儿。这不是我们熟悉的选择,但它却营造了一种陌生的语境。天天在乡下,普通儿童该做的事情——学习读书,有明确目的的游戏,一样都没有。天天做的,是买菜、做饭、洗衣、放羊这些我们成年人都不情愿为之的事情。这些事情,在都市父母的眼中,肯定觉得作者夫妇是要毁了这个孩子。然而一年的乡下生活改变了天天,也改变了作者夫妇,一家三口都长大了、正常了。
作者冯丽丽的文字像摄像机一样忠实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孩子天天的细微变化。作者在书中没有推销观点,没有抱怨批评,虽然她有非常浓郁的情感,却一直控制着不去表达,不去说破。作者冷静、克制、琐细的笔法,很像那种昂贵的光学镜头,捕捉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节。而那样的细节,正是令成人世界的我们思绪万千、心灵震颤的部分。
书中的乔老师给读者的印象最为深刻。有人感慨自己生活中怎么遇不见这样的好人,有人设想假如天天的父母没有遇见乔老师,孩子的状态还能否好转……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并不缺少乔老师这样的人,甚至每个人都有成为乔老师的可能。天天的父母有幸遇见乔老师,是因为他们有幸没有像许多其他成年人那样自以为是、故步自封,他们能听得进去别人的话,能认真检讨自己,能有不依常规付诸行动的勇气。
现有的林林总总的育儿类图书为我们提供了种种解决之道、成功之钥,而本书作者一家三口,却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它别开生面地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经验之外的情与景,痛与爱。


 下乡养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7条)

  •     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本书的人物设定是个在我们看来很‘特别’的家庭,然而这样的‘特别’也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家庭中,只是我们不愿承认罢了。天天换了很多幼儿园,不合适就换,在我看来这是家长对于孩子很是溺爱了。而不上学的理由只是因为怕,怕被批评怕老师怕同学怕很多。家长也真是好脾气,一再容忍,竟然因此调转了生物钟,任由孩子玩闹,不过舍身而言,这是真的很爱孩子,不忍孩子做恶梦,便一直陪孩子过家家,只要孩子可以好受些。生活的转变从乔老师的提议开始,搬到乡下去,换个环境。到了乡下,在乔老师的帮助下,天天的情况有了极大改善。午还要给父母做饭,的确进步很大。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像每天要上班一样,必做的事情是不会有人替代的,只有自己来做。在一开始我们会有一腔热情想要做好,这可能只是三分钟热度,今天突发奇想学做饭,明天看别人的花好,自己也养一个,能坚持的又有几个。天天养动物,每天给小鸡小兔喂食,带小羊去吃草。养一只动物那就是一个生命,养了就要好好对待,不能保证的还是不养的好。父母的态度很重要,从一开始的纵容只会鼓励表扬,到后面学会拒绝,做出表率。我想一般的家庭要学的反而是天天父母的鼓励。
  •     无意中看到这本书,一口气将他读完的,没有太大的惊喜。作者以一种锁细平实实的语言描述了为了孩子能够克服孩子心理的弱点而去农村生活的故事。我来自农村,作者所描述的孩子生活对我来说确实是再熟悉不过了,洗衣、做饭、喂鸡养鸭。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的事情却是最贴近自然的、从而使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变得独立、开朗、坚强。或许这个改变的过程有点长,不是每一个父母都 能够承受得起的,相对于子女的一辈子来说,这短短几年的投入却变得是那样的有价值。生活没有结局,问题总是会不断出现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应该同作者一样的开放的心态得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     看这本书纯属偶然,可能是由于两岁大点儿的外甥女和八个月大的外甥总是争宠,时不时不能好好相处,姐姐跟弟弟争棒棒糖,导致弟弟哭得鼻涕直冒,而家长对于两个孩子很难割舍其爱,这样我才开始关注教育类的书,关于亲子育儿的书。关注这样的书,其实对我来说,可能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去培养一个孩子,更多的是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心态,与这个世界相处,与人相处吧。两个有社交障碍的年轻父母,在帝都某区有房,养有一女,七岁。因为孩子总是害怕与人相处,交流,不得不不停地更换幼儿园,后来孩子——天天每天做噩梦,不能离开父母,黑夜白天颠倒生活。作为校对的两夫妻,完全没法正常生活。因为遇到了调养在家的乔老师,于是两人决定搬到农村去生活。就这样,他们开始了农村的生活。在那里的生活不在乎是与狗,鸡,鸭,羊打交道,天天的邻居好友东东这个小伙伴,是在她农村生涯里玩的要好的伙伴。在农村,天天学会了自己做饭,放羊,喂狗,养鸡鸭,洗衣服,锄地,学会了读故事,认识了很多野花,不再害怕自己一个人买东西,一个人吃早餐,学会了社交。辍学的原因,在农村呆了大概半年后去了一家私塾直接读二年级,再后来搬家到另外一个农村,去了私立学校,现在天天可以独立,跟小伙伴们打成一片,还被选为班长。其实故事情节很简单,甚至作者的文笔非常一般,大概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把细细碎碎的事情流水账一般记下来。可能习惯了电影般的梗概,我总觉得其实作者本身应该加一点感想比较好。读到最后我不算特别失望,因为天天变好了,也算是个圆满的结局,而作为母亲的我,也在一点一滴里感受岁月带给人的美好,体验带给人的愉悦。人说文艺是种病,生个娃就好了。我想,有娃没娃其实没有太大关系,重要的是自己不应该固步自封,坚持己见,把所谓的爱强加于孩子。况且,孩子成长,家长也跟着孩子成长呢!文艺是种病,慢慢长大了就好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教育
  •     半个月前读完的书。这是一本很琐碎的养儿日记,可是读来却很有兴味。天天有这样的爸妈真的很幸福,虽然冯丽丽和小戎是“失败人士”可我却觉得他们是无条件养育的最好父母!真希望看到续集!
  •     开始几万字读起来挺顺畅,到中后就有点乏味了,可能这样的流水账真的没太大吸引力,支撑我读下去的完全是想知道天天后来的样子。我不反对下乡养儿,大自然的确可以让城里人焦虑的心变得不那么浮躁,但其中的某些教育方法我还是不太赞成,就拿做饭这件事情来说,当天天已经觉得每天做饭成为一种负担,为何还要逼着她给全家做饭呢?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可以通过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进行,在城市里同样可以做到,让孩子爱上读书喜欢上学,也没有必要那么折腾,不过没有这个下乡的经历,没有乔老师的点拨,天天可能永远也得不到正确合适的教育。共勉吧!
  •     很大的勇气,很赞的体验,很丰满的结局。 向往
  •     纯粹为了怀旧读的,我也想念小时候的日子,我希望我也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
  •     书好,有意思的故事。但是不喜欢公主病的孩子,不喜欢培养出公主病的家长,扣两星。
  •     下乡养儿,不是那每个家庭都能实现,文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可以借鉴,但是每个孩子和他所处的环境又不完全相同,所以也不能生搬硬套了。不过,能一家人这样在农村自由滴生活一阵子,还是挺幸福的
  •     一对有着社交障碍的夫妇和一个不能融入社会的女儿,在乔老师帮助下,在乡下环境中,一点点的改变,一步步的成长!大自然是活教材!
  •     挺真实的小说,虽然我觉得文中父母的思维逻辑蛮奇怪(可能因为我压根没孩子),没读完,觉得有点无趣,现在我好像还没法体会为人父母的特殊情感
  •     的确是看过一眼就难以放下的故事,推荐
  •     说不上来的感觉,养孩子太累了……又想了想,大约是在天天身上看见了太多自己的影子,所以觉得难受吧。
  •     懒人的有声版本特别好 听哭了
  •     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面
  •     借ada的第一本。看了下记录,从1月18日开始,到1月24日读完,一周光景。其实最近有空能拿起书的时间捧的都是这本,读得很细:那些看似琐碎的记录,都是一个母亲内心无比纠结的挣扎,既是对育儿,也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决定。“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然,旁人的生活只能给自己参考和警醒。感谢此书,让此刻的自己省思内心,更明白当下所要及所坚持的~~
  •     一读起来便欲罢不能,也许对有这样问题的家庭有借鉴意义
  •     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是父母该去学习的
  •     有些启示,已做笔记
  •     (1)文字很好,但是这对父母太让人生气了!!完全没想到他们是农村长大的人,孩子成那样,90%原因在父母,过度呵护,自以为鼓励教育与尊重孩子自尊心。(2)目前在关注(巴)芭学园模式,也在思考,拼命挤进超级大城市做社会底层,连退居的地方都没有,而小城市还有一方土地可以保留天性。何去何从呢。
  •     完全不赞同。
  •     作者很真诚,将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有一些思考
  •     感觉作者有很多隐喻
  •     流水账一样的记录,但这就是生活啊。在kindle上一口气读完的,很棒。
  •     我正处于这样一个年龄,刚刚成家,从父母爱的羽翼下独立出来,同时又即将在未来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所以,这本书给我的体会是双重的。我既联想到自己父母在二十多年来为我方方面面的操心,也忧虑自己能否有能力将孩子教育好。读罢感悟不少,我想我能更懂父母的爱,也能为将来教育下代打上点基础吧。
  •     非常非常真实,世界上多了去了交际无能宠溺孩子的父母,但愿意去找方法改变的人却很少很少。
  •     很真实,几个小时一口气读完,感谢作者!
  •     流水账毫无波澜,正面的有用的教育理念来自乔老师,很多人都标注了,看看标注就好了。语言技巧缺失,看作者和其老公总会不悦,生气,担心,哭泣。负面情绪太重。幸好他们遇到乔老师了。
  •     我的成长过程就和天天一样,一直在和自己的胆小作斗争。爱哭,怕生,敏感。天天大概更严重,所以爸爸妈妈要应对的问题更多。看到天天学会了自己买东西、做饭、想办法解决和小伙伴的矛盾,承担自己的责任,我很佩服她,也很欣赏乔老师的教育方式,幸好天天妈妈把乔老师的话都做到了!虽然爱孩子是本能,但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当父母,为人父母前,都该看看这本书。不过可能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像天天爸妈一样,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固步自封。
  •     之前在读库读过,现在特意买了书,一来为了方便随时阅读,二来,总觉得somehow算是对作者,对这对父母的一种赞同的表示。下乡的缘由充满无奈,乡村生活也是波折不断,遇到一位指路人,仿佛看到希望,但更真切的感受却是改变带来的摩擦与阻力,带孩子不易,因为大人不得不跟着重新成长一遍,要冲破更坚硬的一层外壳,因为这样,所有那些挫折才可以让人强大,生活才真的产生出意义。
  •     我身边,多的是匮乏爱的孩子,而天天,是被爱淹没的孩子。但也正是父母对天天的爱,让他们有动力改变生活、反省自己。当然,其中乔老师功不可没。
  •     父母本身问题很大啊 遇到困难一味逃避 希望他们俩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好好生活下去
  •     讲述了一对“问题父母”带着一个“问题儿童”搬到乡下生活后获得治愈的育儿故事。不加隐讳的记录了一家人的焦虑、无能、怯懦和缺陷,是一本很诚实面对自己的自传体读物。
  •     平平淡淡的故事,平平淡淡的结局,但却引起反思,教育方式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合适。很佩服文中的父母为了孩子做出的牺牲,尽管他们自己也会犯错,会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有所欠缺,但一直在摸索在反思。就像文中乔老师所说,对孩子的教育成绩不是主要的,更应该专注孩子心理方面的教育,教导孩子的得学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     我知道这样的题材是很吸引的。但我也明白这样写作不会讨好许多人,甚至许多人不会读完,因为枯燥。不过我自己却认为甚好甚好,或许因为有身同感受急迫寻觅答案之故,总有一种莫名的代入感。虽然流水,诚然正是这种流水来的丰满和实在,可以从中找到解决的思维路径。
  •     并非流水账,哪些写哪些不写,都是有选择的 ,这是一种风格。故事对育儿也有启发。作者不矫饰,也有勇气。
  •     我喜欢这本书 因为我就是一个那样的母亲而浑然不知
  •     很平淡的故事,这种故事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打架的小孩们、暴躁的单亲妈妈、社交恐惧的父母、热情的大妈……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善良与小计算。希望我能够在以后养儿的过程中能够避免走他们的错误。
  •     看了这本书才发现父母的一些观点的扭曲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大。 1.孩子不但要快乐,还要学会成长。 2.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勇敢,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给孩子那样很危险,这样很危险。 3.父母要学会放手。 4.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用理智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哭。 看完后自己一直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八岁的孩子遇到任何问题就知道哭,而不是想的是如何去解决问题?这到底是孩子原因还是父母过分溺爱所致?过分的溺爱,让孩子怎么成长? 虽未为人母,但是看了此书还是很有感悟。 故事很简单,问题值得深层次思考。
  •     养小孩原来需要这般的耐心,自我定位是同天天父母完全极端的两种类型,也许也是该思考,这样的教育方法会不会让她成长过快,一路飞奔着跌跌撞撞,我甚至自己都还没成长为我要求的模样呢。
  •     看完别人的书自己又买了本 说好的“书架没地儿”呢⋯⋯
  •     我倒喜欢这种流水帐式的风格,生活的点点滴滴,真实。。父母的教育方式确实有问题,
  •     最大的感触就是现在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真是触目惊心,对于孩子的表现不反思,面对问题喜欢逃避,身教大于言传,熊孩子真的都是熊父母培养出来的。所谓下乡养儿不过是曲线救国,如果一开始不过度保护,出现问题及早心理疏导,就不必非要出走一次
  •     一本非常真实有画面感的育儿书籍 故事里的主人公面对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所表现的态度与行动 很值得我们借鉴
  •     只有帮助孩子成长才是对他负责的表现
  •     文字平实,里面出现的问题很多,但是很真实,可以看看
  •      《下乡养儿》真的是一本好书,从第一行起便欲罢不能,一直到结束。 其实这就算是本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在乡下生活的故事。文中很多时候主人公的一些行为的确让人气愤,但是我不能说这不好,因为足够真实。我们看事情总是看到表面,从自我角度出发,认为的不好便是不好,把很多想法也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但是换个角度我们也许才发现,其实也许是我们错了。 文中一个老师有一个得意门生为了一件小事精神分裂,进了精神病院,她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便毅然考了教育研究生,可上完研究生,她还是搞不懂这个问题,就去当了幼儿园老师。她要从孩子最小的时候开始观察。最后,她明白了,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是不健康的,把智力,也就是学习知识,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身体、意志、情感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其实这些才是基础
  •     【2017年3月17日 掌阅限免】
  •     当时看是当做案例看的,看后也和咨询小组的人讨论了。但是抛开案例不谈,这本书很诚实,这就很好。
  •     笔触清新可喜,内在的力量,不压抑不助长的时候,居然有这样爆发的力量!缺爱的父母,敏感的孩子,点拨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在成长吧
  •     父母摸索如何养育孩子确实真诚呀
  •     朴质的理儿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照顾自己的能力,有力量的活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