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 一种知止的人生态度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15405953
作者:培莲净乐

内容概要

培莲净乐,女,1980年出生。原名葛云紫。出版有《香火》《吃什么你就是什么》等。2012年于浙江天目山出家,之后游历于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关注自他内在的觉知与灵修。

作者简介

别人买多了、吃多了、说多了,我们很容易脱口而出“你够了!”可为什么对自己我们很难说“够了”?我们一再被告知,只有积得够多才能过得更好,可在积了够多的房子、车子、票子之后,我们为什么还在“更多”的路上疲于奔命?
生活有太多的困惑,答案就在:不积。
所谓不积,就是生活必需之外不贪求、不占有多余的一切,过恰到好处的生活。不积,是极简主义的要义,更是断舍离的根本。
这是一本全面阐述不积生活的人生哲思小书,会让你生活得更简洁、更自在、更有品位。


 《不积—— 一种知止的人生态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不积即无所求 知止是真自在——评介《不积》浅说知止《不积》是一本阐述不积生活、阐述知止的人生态度的哲思小书,与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断舍离”人生整理观念,有不谋而合之意和异取同工之妙,值得一读。《不积》以平淡的叙述,向读者娓娓道来“什么是积”“积的类型”“积的心态”“积的危害”“积的体现”“积的后果”“不积的利益”“如何不积”等丰富内容。书的副题为:一种知止的人生态度,书中把不积、知止的辨证关系阐述得恰如其分。与作者的另一本书《吃什么你就是什么》可以刊称是阐述人生智慧珠连璧合的上乘之作。这与作者的身份有很大关系,作为出家人,本身六根清净,加之出家前即有作品问世。起点高、角度独特,全书万言嚣充满了智慧语汇,也可以说是集老庄思想、佛家思想关于人生精华之的体现。读后会让你生活得更简洁、更自在、更有品位。生活有太多的困惑,要避免困惑,获得简约、有品位的生活,答案就在:不积。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四十四章》)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增言广训》)知止,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与“心”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独特、极为可贵的价值取向。  “知止”,就是要抵诱惑,禁私欲,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知止”,就是要知进退、明得失,不铤而走险,事事适可而止;不贪得无厌,时时留有余地。常抱平常之心,常怀戒惧之意,做到进退有节、行止得当。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论身居何位、所为何事,潜在的诱惑无处不在,名利的追逐没有止境。为官者由于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往往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更大的考验。只有懂得“知止”,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有谦卑之心,才会在名利问题上多一些淡定,对进退得失处之泰然。才会珍惜今天的拥有,守住到手的幸福,并以感恩之心创造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有为人生。正如《大学》中所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面对诱惑,懂得知止,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人生自守,一种人生智慧…… 人生而有欲”,但贵在“知止”。司马迁说过:“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唯有以“知止”为始,方能以“有得”为终。唯有领悟到“知止”的真谛。“知止”的思想对于做人、做事、为官,都极具启发意义。曾国藩说过:“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正是由于深谙“知止”之道,曾国藩才能在乱世当中屹立不倒,最终实现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对于今天的为官者而言,是否懂得“知止”,是否善于“知止”,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荣辱成败和国家的命运前途。 知止是一种人生境界。一个人如果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不懂得取舍,就容易迷失方向,目光短浅,容易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中,看不到远景,如果欲望太强烈,就容易走歪路。居里夫人的会客厅,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旧椅子。她说:“我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为了搞好科学研究,她放弃了许多交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她为之毕生奋斗的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图享受,不追求生活的奢侈。居里夫人的知止,为人生做了精彩的诠释。知止是一种人生自守。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众生心态,深邃似海,变幻莫测,人心种种,感时而支,形态各异。倘若让自己跟着诱惑走,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和身外之物所束缚,缠上了名缰利锁,这也舍不得,那也放不下,不是怨官位低,就是恨金钱少,为了利禄一路狂奔,就根本感受不到生活的真谛。当下,有些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更有甚者,每每与“醒掌一方权,醉卧温柔乡”的大贪巨蠢攀比,,常抱“小巫大巫”之怨,常发“虚度此生”之慨,由“痛恨腐败”、“妒嫉腐败”渐变为“馋羡腐败”“向往腐败”,慢慢形成一种“趋腐心理”。认为:本本分分是“无能”,清廉自守是“没用”,敢贪多捞是“魄力”,善贪会捞是“能耐”。由于不知足、不知止,致使“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路思回头” 。 所谓知止:是说满足之后,便不再求取, 知道适可而止,即不追求超越生命基本需求的利益。知止,人才会有安宁的生活,这样不但内心坦然,没有什么干扰,而且不会遭受外来的祸害。知止是获得自身和谐的一团旺火,是自我保健修养意识方面的一道亮光,会使人多有清静、舒适、愉悦、自然,没有负重,没有所惧,没有所愧。“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和知止紧密相连。知止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保持淡泊、旷达的心境,把名利看淡一些,用更多的时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专注于我们的精神生活,不要成为金钱和欲望的奴隶。知止是一种人生智慧。把名利地位看得淡一些,特别是把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顺其自然,就不会将有限的生命搅到无限的名利场中,就不会为职务的升迁劳神费力、刻意追求。知止,就会表现出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自觉用有限的生涯追求无涯的知识,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会创造财富。在人生追求上,就会有正确的观念和高尚的品格。面对 错综复杂的环境,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应做到“安其心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错过了花,你将收获果实;错过了太阳, 你会看到璀璨的星光。追求与知止都是正常的生活态度,有所追求就应有所知止。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开拓进取、成就事业,但更要懂得正确和必要的知止不是无奈,而是一种智慧。
  •     绝大多数人的心,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在进行着各种攀缘,不管是哭是笑,是赞美他人,还是送人礼物,甚至帮助别人,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可避免地带着某种目的性。我们与人建立关系,通常不是出于纯粹、天真、坦诚的心性,而是认为有利可图。有人曾经提出了一个叫小宇宙的定律,大意是,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大,只要通过六个人就可以认识所有人。通过朋友,认识了朋友的朋友;通过朋友的朋友,认识了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通过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认识了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就这样,我们建立了自己密密麻麻的关系网。人依赖各种关系而生存,没有关系就没有人类,关系是人类得以世代延续的基础。我们与父母之间,建立了父子的、母子的,或者是父女的、母女的关系;与兄弟姐妹之间,建立了兄弟的、兄妹的、姐妹的、姐弟的关系;与其他亲人之间,同样建立了各种关系,诸如祖孙、外祖孙关系,叔侄、舅甥关系,堂表兄妹姐弟关系;与邻居、老师、学生、同学、朋友建立了邻里、师生、同学、朋友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上司与下属的关系;如果参加了某个宗教团体,还会建立同修关系;如果恋爱,还会建立恋爱关系;如果结婚,还会建立婚姻关系。关系看起来是一对一的,实际上,在建立一种关系的同时,我们连带建立了更多的关系。婚姻难道不是一张最大的关系网吗?不然,婚姻的问题也不至于最为复杂。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在建立婚姻的同时,要连带建立婆媳、妯娌、姑嫂、叔嫂,以及更多的各种关系。男人也不例外,也需要在一种又一种的关系之中,充当一个又一个的角色,转换一种又一种的称谓。在这些自然建立的关系之外,还有刻意建立的关系。我们喜欢下棋,需要棋逢对手;我们喜欢旅游,需要同行伙伴。我们的爱好越多,与他人发生的关系就越多,所建立的圈子就越复杂。我们把这些称为人脉,或者资源。人脉也好,资源也罢,与他人发生的关系越多,我们越辛苦、疲惫、烦恼。萨特说,他人即地狱。我们接触与交往的人越多,越消耗我们。为了加深印象,为了在需要帮助时不至于被遗忘或者拒绝,我们需要隔三岔五地联系一下、问候一下,约了去喝酒、吃饭、逛街、购物、旅游,或进行其他无足轻重的、可有可无的活动。我们希望交往到更多的朋友,然而我们的心并不是坦诚、纯粹的,往往怀着功利的目的。我们想要形成一个能够让我们积到更多的圈子,想利用与这些人的关系,达成我们想要积到更多的目的。多交一些朋友,建立更宽广一些的人脉,这没有什么不好,也没有什么不对,很多时候,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与心胸,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但是,如果我们太刻意地积累,将暴露我们的虚伪。虚伪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我们不够单纯,需要假装单纯;不够坦诚,需要假装坦诚;不够友好,需要假装友好;甚至我们不够正经,还需要假装正经。虚伪并不单单指我们的品质低劣,还说明了我们不够真实。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我们不能做真实的自己,而要做出一副对方喜欢的样子。这真的很辛苦。有一个人在保险公司工作,为了签更多的单子,费尽心机地建立和拓展她的人脉。每天,她得打很多电话,和很多人聊天,带着礼物去拜访她并不认识而她的同学、朋友、亲戚认识的人。就这样,她的朋友越来越多,人脉越来越广,圈子越来越大,单子越签越多,收入也越来越高,自然地,生活也越来越忙,忙到根本就停不下来。朋友多、人脉广、圈子大,很多时候确实可以让我们积到更多,可也带来了更多的辛苦、疲惫、烦恼与痛苦。我们揣摩对方的爱好、性格、需求,然后去迎合、奉承,甚至是虚情假意、卑躬屈膝。我们一直周旋在各种关系之中,需要用金钱、时间、精力去经营、料理、维持建立起来的关系。一个在人际上耗费了太多精力的人,还有多少精力用来生活?我们累了,需要休息,却不得不去参加酒会、舞会,以及圈子所发出的其他邀请。如果拒绝,一次、两次、三次,或许可以被理解;如果一再拒绝,那么,我们建立起来的关系网就会断掉。我们害怕这个,总是认为,说不定在某个关键时刻,关系网能够发挥作用,带来方便与财富,促成我们的某一个梦想。可通常情况下,能够时常帮助我们的朋友并不多。太多的朋友,只出现在我们风光的时候,只喜欢为我们鼓掌、喝彩,送上鲜花,而不愿看到我们的悲伤、落魄,也不愿接受我们的泪水。当我们悲伤,他们会躲开;当我们落魄,他们会离去。为什么那么多朋友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离开了我们?因为我们的用心从一开始就不单纯。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可以利用的关系,同样的,他人的目的也是建立这样一种利用的关系。彼此都携带着太多的功利,关系又怎么可能牢靠?不管我们用了多少时间与精力和他们打麻将、喝酒、跳舞、旅游,都无法保证,当我们需要时,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人脉不是靠积累的,费尽心机地积,将错过很多能助益我们的人。要知道,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往往不是依靠权谋、心计累积起来的。如果我们自己是有德行的,就能够吸引到更多与我们一样有德行的人,不用刻意迎合,自然会有人乐意帮助、提供方便。我们善良,善良的人会走近我们;我们柔软,柔软的人会走近我们;我们安详,安详的人会走近我们。最好的关系,从来都是性格与德行的相互吸引,彼此的相互靠近,是自然而然的,是毫不做作的。自然而然、毫不做作的关系,才是最自在的。所以不积,只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善良、柔软、安详,成为一个不只是汲取别人营养,更能营养别人的人。给予他人方便与营养,除此之外,任何的要求、干涉、希望都不要生起。当对方需要帮助,我们只是帮助,没想过要得到回报、酬谢、感恩,甚至完全没有要与对方建立某种关系的想法,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什么是牢固、长久的,彼此都是那么不实在。在不实在与不实在、不长久与不长久之间,怎么能够建立起一种实在又长久的关系呢?它来了,就来了;它去了,就去了。如果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持一种来则来去则去、来不拒去不留的态度,我们的人脉会逐渐地广阔起来。我们出现问题,会有人提供帮助,而这个帮助并非交易,也并无所图,只是一份坦诚、欣赏与尊重。我们都见过大海吧,大海的水是依靠自身积蓄而来的吗?为什么那么多河流会涌向它?只是因为,它将自己放在一个最低的位置,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心量放大、放宽,当它无所不包,水自然流向它。其实,我们也可以不必煞费苦心地去积人脉,只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最低的位置,尽可能地将心量放大、放宽,成为无所不包的人,人脉自然就有了。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有些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但是注水太严重了,用词啰嗦,反复,浪费时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