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太平洋

出版日期:2014-9
ISBN:9787550231850
作者:[美]沃尔特·麦克杜格尔
页数:664页

内容概要

▌作者
沃尔特·麦克杜格尔(Walter A. McDougall),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教授,曾以《天与地:太空时代的政治史》(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Space Age)一书获得1986年普利策历史奖。
▌译者
李惠珍,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硕士。
赖慈芸,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硕士。
周文萍,辅仁大学翻译学研究所硕士。
连惠幸,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

书籍目录

引子
第1章 召 唤
第2章 第一次聚会
第一部 帆船与体力时期
第3章 东经159 度,北纬32 度,1565
第4章 长崎,1638
第5章 北京,1644
第6章 尼布楚,1689
第7章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1741
第8章 上加利福尼亚,1769
第9章 第二次聚会
第10章 凯阿拉凯夸湾,1779
第11章 努特卡湾,1790
第12章 北海道,1792
第13章 凯阿拉凯夸湾,1794
第14章 锡特卡,1799
第15章 巴黎,1803
第16章 库页岛,1806
第17章 第三次聚会
第18章 阿斯托里亚,1811
第19章 加利福尼亚与考爱岛,1815
第20章 华盛顿特区,1819
第21章 圣彼得堡,1821
第22章 火奴鲁鲁,1825
第23章 第四次聚会  174
第24章 布拉索斯河上的华盛顿,1836
第25章 广州,1839
第26章 火奴鲁鲁,1843
第27章 俄勒冈,1844
第28章 索诺马,1846
第29章 巴拿马与合恩角,1849
第30章 第五次聚会  241
第二部 蒸汽与铁轨时期
第31章 第六次聚会
第32章 江户,1853
第33章 黑龙江畔的瑷珲,1858
第34章 圣弗朗西斯科,1860
第35章 华盛顿市与锡特卡,1867
第36章 东京,1868
第37章 犹他与不列颠哥伦比亚,1869
第38章 第七次聚会
第39章 火奴鲁鲁,1875
第40章 萨克拉门托与华盛顿,1882
第41章 东京,1889
第42章 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大津,1891
第43章 火奴鲁鲁,1893
第44章 朝鲜半岛,1895
第45章 马尼拉与火奴鲁鲁,1898
第46章 第八次聚会
第47章 北征阿拉斯加,1899
第48章 北京,1900
第49章 巴拿马城,1903
第50章 旅顺港,1904
第51章 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1905
第52章 第九次聚会
第三部 内燃机时期
第53章 第十次聚会
第54章 圣弗朗西斯科,1906
第55章 朝鲜半岛,1910
第56章 北京,1912
第57章 巴拿马运河与胶州湾,1914
第58章 符拉迪沃斯托克与巴黎和会,1919
第59章 华盛顿特区,1912
第60章 东京,1923
第61章 第十一次聚会
第62章 西雅图到西雅图,1924
第63章 上海,1927
第64章 奉天,1931
第65章 南京,1937
第66章 诺门罕,1939
第67章 珍珠港,1941
第68章 第十二次聚会
第69章 图利湖与中途岛,1942
第70章 阿图岛与德黑兰,1943
第71章 塞班岛,1944
第72章 长崎,1945
第73章 东京,1948
第74章 朝鲜半岛,1950
第75章 第十三次聚会
第76章 美国人的负担
第77章 曲终人散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普利策历史奖得主突破自我之作
“小说体历史”书写北太平洋四百年权力之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奇特的历史书,作者称之为“小说体历史”。作者沃尔特 •麦克杜格尔以“说书人”的口吻讲述了北太平洋地区近400年的历史,生动描绘了环太平洋国家围绕着这片大洋展开的角逐。而书中对北太平洋地区地缘政治与海洋帝国盛衰原因的分析、对不同文化间冲突与融合的描写,却让本书成为一本不折不扣的“严肃的非小说”。
人创造历史。“帆船与体力”、“蒸汽与铁路”、“内燃机”,技术革新扩张了人类的欲望,让人们远达大洋彼岸;而永无止境的欲望又反过来加速了技术的发展。这种循环往复、太平洋沿岸居民的融合与冲突、国家的扩张与利益编织出了北太平洋地区的历史。欧洲殖民势力的衰落、俄国的扩张、美国的崛起、中国与日本的闭关锁国,作者以酣畅淋漓的文字将这当中环环相扣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勾勒出历史转折的关键点。
▌推荐语
同时对16世纪北太平洋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进行了精彩描述……麦克杜格尔成功地将历史、地理与人类学及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在了一起。这本书很与众不同,极富想象力,就像他的许多想法一样。类似的历史写作方法将会引起争议,但毫无疑问,这本书是一项重大成就,是一部描述精彩的历史剧。
——入江昭,哈佛大学历史系前主任
沃尔特·麦克杜格尔在《天与地》一书中展示了他对历史的掌握、研究与记叙。他在本书中运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讲述方式,而且本书与他之前的作品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与价值。几乎每一页,麦克杜格尔都会呈现出一个令人惊讶的信息或观点;同时,本书作为一个整体,令人兴奋且独创性的阐释了文化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关心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分享太平洋的国家间错综复杂的未来的人,会很高兴能阅读这本书。
——詹姆斯·法洛斯,《大西洋月刊》资深记者,美国前总统卡特首席撰稿人
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对本书生动的想象力、广博的学识以及戏剧性的写作手法的赞美。这是一次愉快的阅读,增进知识、充满趣味、见解深刻,且充满惊喜。
——史蒂芬·安布罗斯,美国历史学家,《兄弟连》作者
富有洞察力的作品,将连续完整的观点一次性地呈现出来,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科克斯书评》
在深度与细节上取得了巧妙的平衡……淘金者、毛皮猎人、帆船与蒸汽船,以及战争,演员不断变换但根源却难以置信的一致。
——《书单》
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佳作,是一部关于动荡的北太平洋的宏大的历史叙述。立意新颖、精彩绝伦、与众不同并极具吸引力,这是一本从头至尾都具有独创性的书。
——《商业周刊》


 激荡太平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作者深知戏剧性为何物,一开始,他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在梦境中得到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夏威夷女性统治者加休曼努的召唤,为她讲解自己国家后来的命运,而接下来应这位学者要求,加休曼努又召唤出了另外四位在太平洋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美国内战时期的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20世纪30年代日本驻美大使斋藤博,俄皇尼古拉二世的首相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以及西班牙修士胡尼贝洛•塞拉。这几位重要历史人物和作者之间的争论、插科打诨、彼此吐槽让这本严肃的太平洋历史变得异常戏剧性。这部太平洋四百年争霸史,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美利坚崛起史,但是当年角逐太平洋霸权的强大势力有数家,最后却是美国一家独大,其中缘由很值得探索,尽管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但美国人当时和事后都声称自身的国家扩张属于一种昭昭天命,并非没有理由。事情需要从美国独立战争开始,英国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反目的原因,在于英格兰议会无法代表殖民地人民的利益,殖民地在英国议会根本没有代表,许多剥削殖民地利益来增肥英国统治者的法案都是在这个合法议会被通过的——当然实际上从殖民地的角度来看,即使派遣代表,也帮不上殖民地多大的忙,因为这些代表显然会成为少数派,更不要说他们完全可能在常驻英国之后被不列颠议会一贯的贿赂传统给收买,背叛自己的殖民地。而建立不列颠—美洲双头议会统治,不仅超出英国统治者的魄力,也很难得到两边议会的支持——再加上英国统治者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结果就是战争爆发,英国丢掉了大片殖民地,太平洋争霸史上最优秀的玩家就此登场。美国人有两个最大的优势,第一是地缘政治,尽管许多欧洲列强在美洲都有殖民地,但美国毕竟是本土国家,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欧洲政局变换风云莫测,老牌列强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来对抗自己身边的敌人,无暇顾及遥远的美洲殖民地,而且他们经常需要寻找盟友,而美国不但不用卷入赔钱费力的欧陆战争,还能从每一次的联盟中为自己挣到各种好处。而美国最大的优势——体制优越性,实际上也是依靠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才可能建立,如果有人在欧洲尝试美国的自由贸易+低军备政体,用不了三天就可能被邻国推平了,然而美国却有大洋作为战略缓冲,而广阔的美洲领土,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让一切跨洋军事登陆征服占领计划都根本是白日做梦。而正是因为能够建立这种自由贸易体制,让美国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西班牙尽管是最早开始大航海的国家之一,但是其国内的天主教文化政体到了这个时代已经显得极其落后衰朽,在这一政体下,西班牙殖民地的权利主要集中在教士、地主、军人手中,而这三个阶级的联盟和近现代经济简直是绝缘的,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人口稀少、经济凋敝、思想沉闷,最早在竞争中遭受淘汰——而墨西哥革命虽然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统治,却很大程度继承了这种落后制度与文化,遂使得他们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同样陈腐而不堪一击。俄罗斯也好不到哪里去,把人口束缚在地主手下、土地之上的农奴制度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经济活力,俄属美洲殖民地连自己的粮食供应都解决不了,俄罗斯在太平洋的争霸企图一直是表面声势很大,而实际上极其虚弱,最终,无力维持的俄国人甚至为了让美国人买下阿拉斯加而贿赂他们。英国和法国虽然是欧洲的强力国家,但是他们对美洲殖民地的统治还是以军事控制和商业特许垄断为主——问题在于军队很花钱,还并不总是能赢,而垄断贸易的经济活性同样有限,也没有充分动力推动本国移民。而自由贸易体制正好在所有这些传统方法的弱点上占有绝大优势。基本所有人都喜欢钱,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军队,而基本没有人会喜欢外国占领军——特别是这些占领军还要求你交税的时候。两相比较,结果可想而知,最终是美国一家独大,因为美国政治家和外交官们几乎根本不用考虑战争之类的问题,他们唯一要努力的目标就是保持和平与友好通商的局面,然后被赋予美式权利的移民们就会自行迁徙、占领土地、生育繁衍,你根本不用为此花钱、打仗、冒外交风险,只要授予人民自我发展的权利,充分发展的人民自然会还你一个蒸蒸日上的美利坚——还有比这更合算的生意么?事实证明自由主义体制在一个土地和市场空间都绰绰有余的世界里,实在是独一无二的最优选择,美国体制相对周围其他老牌帝国殖民地的活力是压倒性的,许多时候只靠本地美国移民就足以完成扩张,而美国外交官的任务就是为他们的努力保驾护航——而这些移民选择星条旗的理由也再明显不过,身为美国人能带给他们最大的自由和利益。而所谓美墨战争,双方动用的兵力总数不过数千,而且实际上在美国的官方军队到达之前,为自己利益而战的美国移民组成的民兵部队就已经把沉闷的墨西哥军阀部队打垮了。很快美国就排挤掉了大部分竞争对手,拥有了和今天差不多的版图疆界,接下来南北战争再一次证明先进的生产力和体制如何获得最终胜利,而美国也由此走上急速工业化的时代,在欧洲两次大战中更是借机发展壮大,并建立了时至今日的全球霸权。正因为有当初的自由体制,才能有今天的美利坚——不过当市场充分发展之后,游戏方式就又产生变化了。但是,最让我深有感触的,还不是美国的昭昭天命,而是中国在整个太平洋历史上的严重缺席,尽管我们占领太平洋海岸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了。在阅读这本太平洋历史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拿破仑口中的“沉睡”是一种何等落后腐朽与耻辱的状态。
  •     夏威夷王国女王加休曼努、“加州西班牙的创建者”传教士塞拉、美国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日本外交官斋藤博……如果这些生活在不同时代、都曾对北太平洋地区历史及地缘政治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机会齐聚一堂,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他们是如何看待各自所生活的时代的?又是如何看待他们作古之后的历史的?本书作者即为我们展现了这一不可能发生的场景。一位入梦的“说书人”、一位女王、6 位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这种开场方式对一本严肃的历史读物来说可谓相当新奇,作者沃尔特·麦克杜格尔以“说书人”的口吻讲述了北太平洋地区近400 年的历史。“小说体历史”,这是作者对本书的定位,但借“说书人”之口对地缘政治的分析以及海洋帝国盛衰的原创性洞见,却让本书成为一本不折不扣的“严肃的非小说”。欧洲殖民势力的衰落、俄国的扩张、美国的崛起、中国与日本的闭关锁国,作者以酣畅淋漓的文字将环环相扣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勾勒出历史转折的关键点。适时插入的“说书人”与“听书人”的讨论可谓是本书的点睛之笔。作者不仅通过“说书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从几位历史人物的思维方式与立场出发,对所述历史进行评断;作者对历史的熟悉程度与写作功力由此可见一斑。受历史背景局限,书中一些人物难免有些许偏激之词,本书未作删减,意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资料,书中观点不代表译者与出版社观点。
  •     书极厚,但与四百年的太平洋霸权争夺史比起来,简直就像薄薄的一册权力游戏攻略,里面留下了各种有待玩家自己挖掘的副本口子。作者选取了一个“属地”模式完成了全书的布局,这使得怀抱历史普及或者看热闹念头而来的读者比较难以进入。好在他在开头便自嘲了开启这一写作计划的困难,并且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种“鬼魂开会”的模式。这些人包括了毫不“羞射”的夏威夷王国女王加休曼努、拥有诡异经历的荷马李将军以及传教士塞拉、美国国务卿西华德、日本外交官斋藤博等一票个性人物,他们在历史记录中不断出现,又在书中不断凑到一起召开互相讦,好不热闹,却让头晕脑涨的读者更加疑虑重重——然而事实上,这十三段唤灵术现场般的呓语传达了作者大部分的观点,也包含了全书所有的线索。这样一来历史抑或是故事有点好玩起来,上次为鬼魂对谈而激动还是读弗雷恩的剧本《哥本哈根》的时候吧。全书虽然人物事件众多且多头并进,线索复杂,但在我辈读者看来应该只扯住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就可以了。明线非常简单,就是对美国太平洋制霸史的回溯与质疑。原本对这段看似不可思议又史上唯一的历程应该有着多种解释,但放置于本书中就好办的多,因为全书的叙述全是基于地理或说是地缘政治,美国的“偏远”位置让它得以远离老牌列强、固步自封的体制和军备竞赛之类扼杀后进的东西,并且能够在一堆或打了鸡血或焦头烂额般的大腕间以最小的代价在最关键的点摄取最大的利益——这倒挺像足球场上的后腰队员,既不冲杀着想要进球,也不用挡在门前堵枪眼,全场拿不了几次球,吸引不了几次镜头,但他的每次出脚却都对大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所谓的隐线其实并不明晰,只是出于中文版读者的立场,自然对书中有关于太平洋沿岸的超级中华帝国有着天然的关注。然而历史著作终究不同于小说,不可能揪住一个小瑕疵造出一段阴谋论,在这个权力角逐圈里,中国基本上处于缺席或者标的物的状态。书中并未给出骇俗的解释或是全新的答案,但从空间的角度俯瞰中国从盛到衰到神秘化的过程,倒也有着观看课本上“时局图”的惊心动魄。再扯得稍远一点,弗雷蒙曾经把过去叫做“记在索引卡片上的时间”,把现在称为“空间中的行为”,而未来则是“在一定参数条件下展开的函数曲线”,分别可以对应历史、地理和几何的概念,相当耐人寻味。这本书似乎巧妙地打破这种比拟的界限,把历史不可变更的索引卡片重新放置在延续至今的地理结构中,使其具有了一种预测未来延展方向的几何曲线感。最后再提醒一句,此书的确并不太严肃,但绝非轻松易读,若和我一样是课本多年毒害出来的白纸人,建议搭配相关现代世界史传统读物缓慢阅读。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昨天飞机晚点、我还真把这本书看了快两百页。这两百页讲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争先恐后向中国卖皮毛貂皮、海濑的故事。俄罗斯向西伯利亚进军渡过白令海峡扩张至阿拉斯加、多打皮毛;西班牙进军建立旧金山建立洛杉矶为了传教、因为不想卖皮毛被想卖皮毛西进的美国干抽了。英法苦于欧洲大陆霸权没空卖皮毛。大家都要跨洋卖皮毛所以都以夏威夷为中转站。所谓的皮毛贸易是指西方诸国驮着皮毛和鹰洋远航至中国广州换取丝绸和茶叶。东北娘们要买貂。这种审美是居于统治阶级的满洲大人的喜好。
  •     几个插入的“聚会”章节没有必要,反而扰乱了故事节奏。跳过,阅读体验就流畅了,可以待每个部分看完后再读”聚会“的唠嗑。结尾部分对现代东北亚政治格局与地缘政治的分析相当到位,可以加一星。
  •     很不错的一本书 对北太平洋周边国家的历史发展采用一种小说体的手法进行描述 很长知识 看到日本咎由自取的过程 竟然还有一丝怜悯
  •     很新奇的角度 全景式展现了国际政治格局变动
  •     評分還高,慢慢來
  •     还行。不过自己以前没读过的内容,不易激发兴趣,熟知的事情又嫌写的太简,这都是通史无奈的地方
  •     中国早早退出,英国力不能及,美日俄三国角逐数百年,风云激荡世事无常。总的来说写的不错,但有些地方略冗长,特别是加州和夏威夷部分,看着没感觉飞速略过,重点看日俄之宿命对决
  •     不如改名叫“从1565—1950,不知道太平洋是不是激荡,或者这几十万字和太平洋有个鬼关系,反正我把围绕太平洋的主要国家的政治外交史都罗列了一遍,居然凑了六百多页,看起来真是了不得的一本厚书,噢耶!”
  •     哈哈,这本书非常有意思,作者深知何谓戏剧性,选择了五位太平洋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穿越时空和自己同聚一堂,唇枪舌剑,共同探讨这片区域的历史发展,这本书再也不是一家之言,而是一部伟大的戏剧了。
  •     泛读。1、时间从明清鼎革到冷战结束,事实上,这书是1993年出版的,怪不得有种“历史的终结”感,可惜书中的“聚会”对未来的谈论和预测,很多已经证明是错的;2、中国的角色不是“大国”,而是鱼肉;3、书的体例很新颖,就像一串珍珠,但是,这六七十个“战例”,就像六七十个梗概,没有敷衍成小说或详述历史来的精彩;4、中国人确实应该读一下,给大国梦败败火。
  •     列强几百年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赶得上的
  •     如果你当历史书,肯定看不下去。 因为成书较早,现在很多事情看来不是预言,而是有点牵强附会
  •     太厚了,整体来说是不间断的历史,以及作者站在不同人物角度来阐述特定时期的特定观点的书,当做消遣来看的话,太厚,想要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振聋发聩的观点也难,充其量也只能当做环太平洋史的概述吧!
  •     北太平洋四百年权力之争
  •     比权力的游戏带劲,,
  •     今天重读了一遍,厚厚的历史外衣下包裹了一颗穿越小说的心,不,是情怀,收获都是在各种细节,还可以是近代穿越题材的大框架,科幻和推理题材的大背景。。。
  •     好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