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命运(上下)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1989-05-01
ISBN:9787505701779
作者:(苏)В.С.格罗斯曼
页数:1003页

作者简介

本书1960年写成,但被视为洪水猛兽,直至1980年始在苏联开禁刊出,主因是对当时苏联社会存在的个人迷信、肃反扩大化、官僚主义、特权、不重视知识人才乃至民族岐视等现象和弊端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批评。


 生活与命运(上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于我自己的来说,《生存与命运》可以说是我目前读过的苏俄文学里边最为喜爱的作品之一。除了这部伟大的作品本身吸引我之外,我还对这部作品前后发生的故事非常感兴趣,这里略微做一些标志,供喜欢苏俄文学的读友们相互讨论。
      
      
      
      首先说一下作品的年代,这个时代的文学界属于按照着斯大林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创造作品的。然而这样情况下的作品的真实性为多少大家想必都有所估计,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格罗斯曼确实不折不扣的写实派的现实主义作家。那么坚持写“真实战争”的格罗斯曼接下来的遭遇呢,这里我列个单。
      
      1941年战争爆发,格罗斯曼作为记者身份亲自参与了斯大林格勒会战。这场众所周知的惨烈战争在格罗斯曼的笔下又是如何呢。人民并不是如此的团结显然是相反的。
      
      1943年,格罗斯曼开始写《正义的事业》,但是与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档期”相撞。而《日日夜夜》也是关于斯大林格勒会战的作品。而且西蒙诺夫本人不赞成以现实主义写法来描写战争。
      
      1952年,在法捷耶夫等对文学拥有作品正义感的相关人士奔走下。《为了正义的事业》在《新世界》发表。抢购一空。
      
      接着就是布宾诺夫扮演了不光彩形象,导致斯大林时期最后一次的文¥字*狱。
      
      1953年,作协批判《为了正义的事业》
      
      1954年,斯大林去世。作协重新肯定了《为了正义的事业》
      
      1960年,《为了正义的事业》的续篇《生存与命运》完成。同时格罗斯曼将作品送给《旗》杂志的主编科热夫尼科夫。后者作为《旗》的主编,担任主编40年,他有一句著名的话,那就是:“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办刊方针,而不犯错误,就是我们的方针。”
      
      1961年,手稿被查抄。打字员一份,《新世界》一份,《旗》一份。
      
      1964年,格罗斯曼去世。
      
      除了克格勃抄走的四份。还有一份隐藏的手稿被保存。
      
      1974年,在好友的奔走下,《生存与命运》屡遭波折但是终于在瑞士出版。轰动欧洲。
      
      1988年,距离格罗斯曼去世24年。《十月》上首先发表《生存与命运》。
      
      而布宾诺夫舒舒服服的生活到他去世,并没有受到过指责。
      而科热夫尼科夫呢,意气风发的走完了他的一生。
      
      以上就是我了解到的全部历史。
      我一直在想,对于一个作家而言,什么样的人格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决定了什么样的作品,决定了什么样的命运。
      
      作品的命运,自己的命运。
      
      然而坚持自己真理贯彻自己文学美学的格罗斯曼的身影却非常高大。
      
      最后用法捷耶夫的话结束吧
      
      “我们的文学,到底出了什么事!?”
      
      
      
  •     希望这书能够再版。好像不太好买到。
  •     不错啊,看梁文道的《我执》发现了他,有机会看看。
  •     上海译文的三卷本,1994年印量4000,我居然以21元含邮挂的价格于今年在网上买到,不仅喜出望外。但是这么好的一本书似乎曲高和寡呀!
  •     其实只读过上
  •     虽然是俄国人的生活与命运,可读时不时感叹这未尝不是我们的生活与命运
  •     在美帝找到了这个旧时代的翻译本,近1500页的长篇却是能让人缓缓读来不急不躁 这一学期无心学业却是一次次读到了让我心头一热的小说
  •        。。。。。。。。
       “ 现在,克雷莫夫已不再觉得布哈林和李可夫,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那莫名其妙的供词不可思议了,对托洛茨基分子以及左右核心人物的诉讼案,以及布勃诺夫,穆拉诺夫,什利亚普尼科夫的命运,不再是难以置信的了。革命这活生生的肌体被剥下一张皮,新时代需要用它来装扮,而无产阶级革命的血淋淋的肉体和冒着热气的内脏变成了垃圾,新时代不再需要它们。需要的是革命的外衣。这种外衣是从活人身上扒下来的。那些身披革命外衣的人,说着革命的语言,重复着革命的姿态,却长着另一副大脑,另一幅心肝,另一种眼睛。”
       。。。。。。。。。
       “虽然他们知道,在可怕的时代,人不是自己幸福的铸造者,世界的命运有权赦免和处决人,它可以使人身价百倍,可以使人陷入贫穷,或变为劳改营的尘土。然而,世界的命运,历史的劫难,国家的愤怒,斗争的荣辱却无法改变那些真正的人,无论等待他们的是劳动的荣光还是孤独,绝望和贫穷,劳改营和死刑,他们仍然像人一样的生,像人一样去死,而那些已经死去的也死得不失人格。他们悲惨的,永恒的,人性的胜利正在于此,他们以此战胜这世界上过去的和将来的,已经来临和即将逝去的宏伟的而非人的一切。”
       。。。。。。。。。。
       每个人都记得电影《兵临城下》的开头辞:纳粹铁蹄踏遍了欧洲,世界的命运悬系于一座伏尔加河上的城市----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不仅是胜利,更是悲剧,在一场残酷的战斗中,红军战士面对的不只是征服了大半个欧洲的日耳曼军团,同样有己方残忍的政治》镇《压,背叛和官僚对生命的蔑视。格罗斯曼以这样一部史诗式的作品,把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叙事的核心,描绘了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全景。农业集体化,不间断的肃反和清洗,在每个人的经历中活生生地体现出来,以一种广阔得多的视角探讨了马尔罗在“人的命运”里的故事中所探讨的:在非人的时代,人如何以自我牺牲的方式获得人的尊严,掌握自我的命运。
       一部史诗就是一门起源的历史学。荷马史诗是希腊城邦社会的起源学。而格罗斯曼的这部著作就是极权主义社会的起源学。在故事中可以看到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这样的极权主义社会的人类学和心理学基础,看到活生生的人是如何建立起一个非人的社会实行对他人和自我的压迫,看到这样社会中的每个人如何需要在每日的生活中为捍卫自己剩余的良心而作的斗争。相比于这样的故事,阿伦特所谓《极权社会的起源》之类的学究作品显得苍白乏力。这也就是文学的力量所在,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读小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