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的未来

出版日期:2016-9-1
ISBN:9787547831729
作者:赵玉男
页数:137页

内容概要

赵玉男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清华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和科研。主编和副主编2篇著作,以主持的身份承担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近5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代表性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1篇,中文核心3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书籍目录

第一篇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回顾
第一章中医学和西医学各自的哲学观002
第一节中医学的哲学观002
第二节西医学的哲学观002
第三节不同哲学观下的中西医学003
第二章中医学和西医学各自的方法学005
第一节中医学的方法学005
第二节西方现代医学的方法学007
第三节不同方法学下的中西医学008
第三章中医结合的历史背景010
第一节强势的西方现代医学010
第二节 中医抗争救亡运动011
第三节中医界革新图强012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卫生政策012
第四章中西医结合的研究目标和思路
第一节1954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014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后016
第二篇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第一章 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020
第一节 全国设有中西医结合专业院校概况020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021
一、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培养目标021
二、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主要课程021
三、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就业方向021
四、相关资格考试021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育022
一、中西医结合硕士基础专业培养目标022
二、中西医结合硕士基础专业培养原则022
三、中西医结合硕士基础专业培养方式和方法022
四、中西医结合硕士基础专业主要课程023
五、中西医结合硕士基础专业学位论文023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存在的问题023
一、人才培养模式023
二、教学模式和师资024
三、教材建设024
四、中西医结合学科名称与分类不统一025
第二章 医疗机构和刊物026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医院026
一、第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单位026
二、第二批和第三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单位030
三、中西医结合医院面临的问题030
第二节 代表性中西医结合刊物031
一、《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031
二、《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031
三、《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032
四、《中西医结合学报》032
五、《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032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033
第一节 病因病机的研究033
一、中西医结合病因研究033
二、中西医结合病机研究042
第二节 病证结合的诊断评价研究044
一、疾病诊断评价044
二、证型诊断评价045
三、病证结合的诊断评价046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研究046
一、中医药干预的特点046
二、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原理047
三、中西医结合现代研究进展049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050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的解释与验证050
一、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性050
二、中医学理论现代化研究的路径和方法051
三、中医学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054
第二节 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研究063
一、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重要性063
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063
三、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科研中的应用思考064
四、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066
第三节 治法和方药的机制研究067
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067
二、热毒证与清热解毒068
三、虚证与扶正固本071
第四节 单味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074
一、单味药、有效成分与新药开发074
二、单味药及活性成分研究为中药复方提供物质基础076
三、以人参为例的活性成分研究076
四、单味药、活性成分研究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078
第五节 针灸的作用机制研究080
一、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080
二、针灸治疗疼痛的机制研究081
三、针灸治疗恶心和呕吐的机制研究082
四、针灸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研究083
五、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084

第五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西医结合学科资助分析087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087
一、资助项目各年统计分析087
二、各方向代表性题目088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090
一、资助项目各年统计分析090
二、各方向代表性题目091
第三篇 中西医结合的争议
第一章 争议的焦点096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价值096
一、“中体西用”的做法难以成功096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结而不合”097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价值097
一、中医学理论的解释与验证“劳而无功”097
二、方药机制研究是“中医西化”的表现098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对中医学的影响098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问题099
一、中西医结合教学实属中西医双重教学099
二、中西医结合专业定位不明100

第二章 有关中西医结合议题的问卷调查表102
一、中西医结合的定义和可行性102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102
三、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102
四、中西医结合研究对中医的影响102
五、中西医结合教育102

第三章 有关中西医结合议题的问卷分析107
第一节 教师问卷分析107
一、中西医结合的定义和可行性107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109
三、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111
四、中西医结合研究对中医学的影响111
五、中西医结合教育112
六、教师问卷分析小结113
第二节 一年级研究生问卷分析113
一、博士研究生113
二、硕士研究生114
三、一年级研究生问卷分析小结115
第三节 高年级本科生问卷分析116
第四章 争议背后的逻辑118

第四篇 中西医结合的未来

第一章 中医学的科学发展前景122
第一节 客观量化123
一、四诊客观化123
二、证候标准化123
三、针灸标准化124
四、中药饮片标准化125
第二节 证实证伪125
一、中药功效125
二、针灸疗效126
三、辨证论治127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理论新体系130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理论新体系的构建130
一、理论新体系的研究对象是生命而不应是中医中药130
二、中西医结合理论新体系拟采用的方法论131
第二节 动物生命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类比133
一、物质层面133
二、非物质层面134
第三节 体内营养物质是否存在分配方式136

作者简介

自1958年国家明确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以来,中西医结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本书第一篇回顾了中西医结合提出的历史背景,探寻中西医结合提出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篇主要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角度阐述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并基于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西医结合项目,分析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方向。第三篇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争议,并基于争议点从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以及专家等多个层次作问卷调查和分析,以预测中西医结合未来的走势。第四篇主要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凝练共识,提出中医的科学发展前景,并大胆构建中西医结合理论新体系,促进中西医相互融合。


 中西医结合的未来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