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薄的黑,最厚的白

出版社:川漓社
ISBN:9789881965011
作者:葉輝

作者简介

葉 輝:
《最薄的黑 最厚的白》是我的第七本散文集。書名源自河原溫的一組「日期繪畫」(date painting),去年在旅途上偶遇,看得略覺「雖在堪驚」:四十年如一夢,每一個日子都是一個黑匣子上的白色日期,看得久了,漸覺那些記錄了日常無事的黑匣子愈來愈薄了,那些流動如逝水的白色日期卻愈來愈厚了。
在整理書稿的時候,有一天看了日本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Departure),看到末段,大悟為闊別經年而生疏的亡父納棺,他緩緩打開亡父的手掌,驚見掌心有一塊似曾相識的小石頭,那石頭原來是他童年時給父親的一封信,無言卻勝萬語千言,終於紓解了大悟(對,終於大悟了)半生的心結——那一刻便決定了,這六十篇書信體散文合該有一個副題:「給石頭的情書」。
說來也真湊巧,這篇序言寫了一半,心血來潮,偷閒去了澳門,晚飯後信步閒逛,竟與女媧廟不期而遇,心頭微悸之餘,便問身邊的人:知道女媧的石頭故事嗎?
話說女媧補天,煉得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剩下一塊未用。不知過了幾世幾劫,那頑石屢遇有緣人(法號都叫空空、茫茫、渺渺),將它輾轉攜入紅塵,石上有偈云:「無材可與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寄去作神傳?」身邊的人便說:一部《石頭記》,不就是那頑石寫給紅塵的情書嗎?
紅塵要是真的有情,諒有回信,那大概就是「給石頭的情書」了。這樣的回信,赫塔米勒(Herta Muller)寫了,她有一篇小說,叫《我帶著我擁有的一切》(Everything I Own I Carry With Me),說到一名女子要入集中營了,上路時才驚覺「鎮上的所有石頭都有眼睛」,石頭的眼睛有情,那才看穿了她身上所有的東西,不是別人的就是別有用途。
許伯特(Zbigniew Herbert)也寫了,《鵝卵石》(Pebble)說:「鵝卵石/是一種完美的生物」,「它跟自己對等/永誌自己的界限」,「鵝卵石不能被馴服/直到最後它們會凝視我們/以平靜而敏銳的眼睛」。鵝卵石的眼睛有情,那才會在凝視裡看見人與石頭的界限。
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也寫了,《跟石頭對談》(Conversation With A Stone)說:「我敲了敲石頭的前門」,「我」一再對石頭說:「是我,讓我進去。」可石頭都拒絕了,它最後說得決絕:「我沒有門。」石頭要是真的無門,敲門只是空空、茫茫、渺渺的苦戀嗎?
保羅策蘭(Paul Celan)也寫了,還寫了不少,《花朵》(Flower)說:「石頭。/空氣裡的石頭,我所追隨的。/你的眼睛,像石頭那樣盲」,「生長。/心的石牆疊著心的石牆/上面綴放了花瓣。」最驚心動魄的一首,信是《花冠》(Corona):「是石頭讓自己開花的時候了。/是不息的時間有跳動的心臟,/是時間如它所是的時候了。」「是時候了。」
據說此詩寫給與他有過一段霧水情緣的奧地利女詩人巴哈曼(Ingeborg Bachmann)——是時候了,石頭要讓自己開花了,是總結陳詞的時候了,或者就像保羅策蘭的一段石頭詩所言:「無論你揭開哪一塊石頭——/你都會暴露了/那些需要石頭保護的人」。還是要說,○是我的石頭。每星期寫一封給○的信,當中借鑑了一些「他山之石」,記述的倒是空空、茫茫、渺渺而不失溫煦的一段日子,其黑漸薄,其白漸厚,約略有點公孫龍論石之堅白的詭辯。是為「給石頭的情書」。


 最薄的黑,最厚的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一種「愛與慾」的文學敍事倫理——讀葉輝散文集《最薄的黑,最厚的白——給石頭的情書》江濤︰《信報‧讀書增值》,2010年12月18日關於「黑」與「白」在一個黑匣子裏,每天放進一張寫滿字詞的信紙,歲月經年,黑色漸薄,白色漸厚,原本空的黑匣子慢慢被白紙填滿,時間被詞語填滿,生命被語言填滿—這是葉輝解釋該散文集命名的緣起。該書收錄五十九封寫給「O」的信。作者在〈序〉中說:一部《石頭記》不就是那頑石寫給紅塵的情書?紅 塵要是真的有情,諒有回信,那回信,大概就是「給石頭的情書」了……人們常以「柏拉圖式愛情」喻指「精神戀愛」。柏拉圖稱,人的靈魂由黑白兩匹馬駕馭,白 即人格之美好,黑即人格的僻陋。如是觀,關於愛情的書寫,也有其「黑白之辯」—猶如葉輝對該書的自我解讀:最薄的愛情,最厚的書寫;有愛而寫,哀矜而勿 喜。他這樣給「O」寫道: 「黑是時間無法承受的輕,白是記憶的厚,O,黑是瓶子,白是一去不回的逝水……」「黑」與「白」,在此書中,是一種記錄與書寫,關於「愛與遺忘」、「沉默與表達」、「時間與記憶」的辦證……沒有時間的情書凡書信,沒地點標明也該有時間標註,如此收信人也可憑時間線索,追尋寫信者的心路歷程。不知作者是否故意抹去各篇章時間印跡,而隱匿的時間,即是「此時此 刻」——又可理解為「時時刻刻」,如同永恆。如書引述保羅.策蘭(Paul C elan)詩句:是時間如它所是的時候了╱是時候了。伯格森(Henri Bergson)認為人的生命是意識之綿延或意識之流,是一個有內在因果關係的整體。而時間是與生命同在並比生命更綿長的持續承載體,由一種本源的內省、集中的意識所感知。也就是說,該書無疑是「情書集」,無疑是寫給「O」的信,它是作者思想和激情的載體,也是其本身—個體生命書寫。葉輝散文的特點,是「發散式思維」, 像語言同時運行在幾條河上,通篇文本打破「時間」的「線性」和「空間限制」,以精緻的語言組織和構思,使敍事達到了飽和:多維度的整體。如在《宇宙是一個監獄》,無論題目的意象「宇宙」與「監獄」、文中提及昆德拉小說《不朽》、其中女主人公「游泳」、「深呼吸」,作者把意念中的「O」也稱作艾藜絲……都巧合達致一種互文呼應關係,使敍事與感知同時指向一種有象徵意味的深度。愛 與慾的敍事倫理—對一個符號「O」說話至於「O」是誰?坊間似有很多傳言,也有人說是一個虛擬,約等於數字「0」的虛無符號……作者〈序〉中寫道:O 是我的石頭。每星期寫一封給O 的信……記述的倒是空空、茫茫、渺渺而不失溫煦的一段日子……在〈危險的滋味:香料與「呼愁」〉開篇:親愛的O,這一回你依然是O,一個圓形符號,一個 鍋,圓圓的小碟子裏的各式香料……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從賈寶玉的「玉」字,讀出慾望的「慾」。以此,從符號學角度看,一部《石頭記》寫的是一塊石頭(玉),以及「攜玉(慾)而生」的主人公賈寶玉的故事,從而整部小說就成了「慾」的說明書。葉輝說, 「給石頭的情書」是紅塵給「石頭」的回信,那麼,我們可否符號化地去理解,該書也是作者寫給「慾」的書信集呢?在我看來,是可以這麼理解,但同時,我也認為裏面所書寫的,更多是「愛與慾」的敍事倫理—人的自由如何可以在用文字限定的壓迫框界內實現。所以在該書貌似「愛慾書寫」的線索中,我們讀到了作者對遊蹤地民俗風情、對香港老街舊巷的記憶描繪;對香港文化與文學的審視;對時事、民生、親情、友情的記錄和評議……而這些內容的豐富翔實,也給這本「情書集」帶來了虛實相掩,生活化、立體化的敍事效果—我想,以此去理解該書的語言藝術,是合適的。
  •     不仅仅是一部情书《最薄的黑最厚的白———给石头的情书 》,叶 辉著,香港川漓社2010年9月版,港币68.00元。彭砺青□书店职员,香港在《书到用时》过后,读者期望叶辉以另一种散文的面目示人,果然,《最薄的黑最厚的白———给石头的情书》以文学感浓郁的私密语言,用情书的体裁,与读者分享叶辉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点滴和感触。叶辉的文章一贯有其独特风格,语调更令人一读难忘,他喜欢从生活中抽出琐碎事情或细枝末节,在夹杂戏谑、同情和解嘲的自我反诘中思考人生,中间加插不少令作者有感触的诗歌片断。读他的散文,透过那充满诗意的奇想,诗歌、艺术、流行文化和生活却戏剧性地联结起来。书名也是对艺术和诗歌的再想像,《最薄的黑 最厚的白》典故出自日本画家河原温的日期绘画(date painting),河原温用黑匣子,将四十四年的作画记忆贮存,在黑匣子上写上白色日期,里面盛载该天的报纸和自己的画作,渐渐地,黑匣子里代表无事发生的黑色空间越来越少,而盛载事件和画作的白色日期却越积越厚,就像这些积累了作者阅历和情感的情书。作者说,这是一件骇人的艺术作品,其实这件艺术品亦以一种直面生命的方式,展示时间的延绵,甚至人生的期限。正因为人生有涯,我们才重视如何向最亲密的人道出心中最私密的言语,这也许是叶辉要写这本书的理由了。至于“石头”的诗歌形象,就更丰富了,除了策兰的诗句“是石头让自己开花的时候了”,叶辉还引用赫伯特的诗《鹅卵石》和辛波丝卡的《跟石头对谈》,分别道出鹅卵石用有情的眼睛看出自己和人的界限,还有石头对诗人的拒绝。石头予人一种顽固、强硬的感觉,但在策兰的诗里,石头也能开花,有时人们甚至将其比作艺术家和诗人那种让作品开花结果的执着,还有对世俗口味的断然抗拒,正如赫伯特那首诗中的鹅卵石形象。策兰写那诗句的时候还与奥地利女诗人巴赫曼(Ingeborg Bachm an)热恋,因此“石头开花”的意象便可与“情书”产生联系了。叶辉将这块石头称为O,O大概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神秘女郎一样惹人遐想。神秘女子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叶辉透过这些“情书”,在读者面前敞开了“文坛北野武”的内心世界。这里没有《书到用时》或《卧底主义》的天文地理,但内容言之有物,既有自己的情感和想像,也有对社会、人生的寄寓和讥刺,本书的力量就在于这份内心的微妙感觉,在作者思考爱欲人生的时候总是慢慢地渗出味道来。情书之所以要写,是因为分隔两地。开始时,作者远在法兰克福,他在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里看到“日期绘画”而深感震撼,后来收到了O的手机短信:“我想念你。”于是展开了书信对话,里面夹杂许多文学作品(如赫塔·米勒和昆德拉),但有很多是关于情爱与爱欲的,也将O比喻为文学里的角色,如昆德拉《不朽》里的艾藜丝,作者更写了一首《水熊小赋格》,以微生物水熊极顽强的生命力自况,后面的书信讨论记忆、《爱欲与文明》、昆虫吸引异性的化学物质、柏拉图《会饮》里狄奥提玛的“爱之阶梯”,还有很多文学理论、诗歌和小说典故,表面上在讨论文学,却统统以关于爱欲的哲理讨论,表达作者对O的思念,如此情书,着实不可多得。《最薄的黑 最厚的白》不单是一部情书,也是作者的阅读随笔,里面除引用外国诗歌的片断外,还夹杂着作者自己的诗作片断,读者仿佛听着作者随意地讨论———动植物的故事,一些香港旧街老店的掌故,以及一些不再为人提起的事情。读者看到叶辉的另一面,这位卧底“敞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随意的文字里,我们看见作者袒露内心,这里只有诗歌,没有魔鬼经济学和时事评论,因为作者本来就是一位诗人。(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http://gcontent.oeeee.com/8/d9/8d9fc2308c8f28d2/Blog/bb9/1bcddd.html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書信體在這裡是一種研究方法及對話方式
  •     除了那些过多的矫揉的“是这样的,O”之外,作为散文语言真的无可挑剔。
  •     0113
  •     小情书
  •     在心情有點惆悵,覺得城市空氣很黏稠的時候,讀這本是蠻舒暢的,記得裡面常用「靜好」一詞,他的語調也有這種感覺。也能學到很多的詩和文學,只是語氣和訊息每篇都差不多,都是列舉作品、嘆息一下就完結了,讀到後來就覺得有點膩。編輯也頗多錯漏。
  •     竟然有兩本,一本是葉輝叔叔給的,一本是美枝老師給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