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旗帜》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 父辈的旗帜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501228805
作者:(美)詹姆斯·布拉德利、罗恩·鲍尔
页数:412页

历史的另一种描述

当一段历史被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描述,我们眼前所似乎出现了一幅幅的画面,硝烟弥漫的战场,饱经沧桑的老人,夕阳下一个印第安人的背影,一个个画面交织在一起回忆着六十多年前的那场战役,不仅是为一个人正名,更是缅怀那一个个无名的亡灵

这本书真的很有趣

一副历史书的做派,然而作者不时还是要露一点马脚,说着说着“我父亲”就出来了。大约作者是S. Ambrose的粉丝,这本书跟《兄弟连》怎么就那么像呢,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切入角度。真是有趣。不过书显然是详略不如电影得当。太纠缠于海军陆战队的作战细节,很多东西跟主题并不一致,作者显然是要写一部海军陆战队版的《兄弟连》的,好在伊斯特伍德爷爷还算清楚,电影拍出了这本书里面最动人的那些东西。对于某些历史事实的披露还是很有意义的。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英雄的建构过程,某些关于“想象的共同体”的东西。好像普遍认为《家书》比《旗帜》拍的好。然而读过《父辈的旗帜》之后才发觉《家书》实在是问题严重。我给《旗帜》5星《家书》4星还是有道理的。《家书》对绝望的处理很到位,虽然是必败之战,然而就这本书提供的资料来看,日本人不至于柴到那个程度。于是《家书》的历史真实性就打了折扣。当然,它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这本书当然值得一读。

转载:雷晓宇《盖特立斯是怎么采访的》

我的朋友困困看完《父辈的旗帜》,在博客上感叹说,真不知道这个盖特立斯是怎么采访的,能把起脚旮旯的细节、对话和心理转折都给问出来,这真是牛逼大了。《父辈的旗帜》这本书老早有人借给我。去年夏天,我带着它去了新马泰,结果没看完。今年秋天,我带着它去了英国,还是没看完。现在,我又带着它来到了香港。我立志要在困困的鼓舞下完成这项旷日持久的阅读计划。不过,我手头正好有本书《媒体的真相》,里头对盖特立斯极其推崇,并且两次提到了他的一篇范文。第一次是在“报道”章节中:“在1966年的杂志《时尚先生》上,普利策奖的评委盖特立斯对爵士歌王弗兰克辛纳屈的描写——《辛纳屈感冒了》被认为是叙述性非小说的最精致的作品之一。尽管辛纳屈从未允许特立斯对他进行采访,但采访实际上还是在进行。要是一些不出色的记者就会就此停步了,把他们对辛纳屈无效的追逐当成文章的主题。但这次的采访者是特立斯,他不断地努力,不放过任何机会。当辛纳屈在录音室录音时,在拉斯维加斯狂欢作乐时,与他的女儿闲谈时,演电影时,特立斯就在旁观察、倾听。通过细节的积累,特立斯对复杂的人物辛纳屈——一个举止粗鲁的人、艺术家、溺爱的父亲、氏族的酋长做了多面的描述。”这段话没有解开我的疑问。特立斯作为一个有钢铁意志和厚脸皮的记者,始终不屈不挠地赖在采访对象身边,但问题是,到底特立斯是怎么得到默许赖在采访对象身边,还形影不离的呢?第二次是在“写作”章节中:“几年前,作为纪念《时尚先生》创刊75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该杂志把特立斯这篇文章作为最好的文章登载。《时尚先生》在小册子上重印了当时的原件,而更吸引我的是一张卡片的照片。那是特立斯在列提纲时所用的卡片。他列了6个场景,每个都有日期和北京,还罗列了叙述要素:地点、时间和场景等。为了显得醒目,他用红墨水给”恐惧“、”贪婪“、”情况正在好转“作了标记。在研究完特立斯的提纲之后,我重读了这篇文章。文章基本上是按照图表安排的,但也不是完全被动的。这表明了,文章的结构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原则。结构并不限制写作,结构甚至能够使写作解放出来。当你知道你要说什么,当你在有了坚实知识的基础上对内容作了选择,当你对文章的结构作了全面的决定时,你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上。”最后,我上网google了一下,这篇文章就在这里:http://www.esquire.com/features/ESQ1003-OCT_SINATRA_rev_我用我的破英文就着金山词霸看了个大概,大体印象是,形容词真他妈少啊。还是这个网站,另外一篇文章,《如何讲好一个故事》:http://www.esquire.com/features/better-man/ESQ1100-NOV_BETTERMAN2_rev_2_8?click=main_sr另外,上面这个网址还有这本杂志的其他6篇“有史以来最好的稿子”。没事看看,准没错儿。

又一部被翻译毁了的书

如果这本书讲述的不是真实的人物、事件而是小说的话,我早就把它扔到一边去了。因为翻译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一些军语的错误咬咬牙也就忍了,这年头做书的路数大多是短平快能赚钱就行,谁会费那么大劲给你找军事或是历史专家去啊。可很多地方连中文都不是很通顺,这就让人忍无可忍了!整个阅读过程磕磕绊绊,往往是你刚被真实人物或事件所感动,情感稍有代入,就立刻被一些不知所云的词汇和别别扭扭的语句一脚踢出来,看来还是要找原文来看啊!

血与肉铸成的美国偶像

今天终于结束了我的硫磺岛探险历程---读完了詹姆斯*布拉德利的《父辈的旗帜》(英译名《Flags of Our Fathers》)。《纽约时报》畅销书排名第一。当然,并非他排名第一才去读它,而是他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掩卷而思,我觉得我的**历程也是艰辛的,如同那些us大兵们,他们是一部一部挪到硫磺岛上去的。 《父辈的旗帜》----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作者就是照片中间的硫磺岛升旗手约翰*布拉德利的儿子,他是从他父亲的遗物中关于硫磺岛的资料去探寻他父亲以及其他五位升旗手那鲜为人知的故事的。“这是我度过的最好的关于战争题材的书”,畅销书《兄弟连》的作者斯蒂芬*安布罗斯如是说。《父辈的旗帜》全书共20章,大致分三个部分。全书从战前,战时,战后三个层面,三个独特的视角,三种迥然而异的生活场景和状态出发,对比鲜明,情真意切。对事件的描述和历史的演绎匠心独用,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让人乘坐感情的过山车酣畅淋漓的在硫磺岛过了一把瘾,穿越时空,探寻照片背后的历史真相。第一部分是关于这六个伟大的升旗手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的介绍。在他们的世界里,生活如此恬静而美好,一如晴空的一朵朵彩云依偎在蓝色的臂抱里。(一开始作者是采用倒叙的形式介绍的,对于有点急切想探寻硫磺岛的秘密的我很不适应,知道跟着作者走完全程,才弄明白他高明的用意。)但人生道路是不平坦的,他们平静甜美的生活很快就被日军无情的炮弹击的粉碎---1941年12月7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日,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圣诞节的气息,但罗斯福总统在NBC纽约新闻演播室向8000万听众宣布了一个另所有美国人震惊的消息---日军空袭了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面对日次巨大的挑衅,深感耻辱的美国人怎肯善罢甘休,从此美国对日作战一触即发,不可收拾,刘伟升旗手应诏走上了他们遥遥无期,生死未卜的“卫国战争”之路。从他们应征入伍,到他们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实战,登陆硫磺岛以及后来的奋斗,死里逃生,这些故事都令我十分感动和敬畏。这也是全书的第二部分,也是最最及精彩的部分。在这里陆战队艰难的和那些“看不见的敌人”(日军在硫磺岛修建了长达26公里的地下堡垒,总共有1500见我地下室接连而成一个巨大的地下城。平均深度达16米,里面的供给足以让2.2万名日军维持5个月以上)作战,随时都有被“爆头”的危险。日军的丧心病狂,惨绝人寰有一次在美国大兵的身上得到了强有力的发挥,其罪行实在令人发指,他们丑陋的本性也暴露无遗。其对美国大兵的罪行与电影《南京!南京》和里“南京大屠杀”日军对中国人所犯下的罪行有过之而不及,割舌头,脱掉指甲,挖掉眼珠......看到身材瘦小,面貌阳光的男孩儿拉夫尔遇害的一幕,我被震住了,约翰*布拉德利医生也被震住了。那一幕幕如同自动播放的幻灯片一样在他今后的生活中被自觉不自觉地一遍又一遍的播放着,一切都来不及躲闪,一次次大汗淋漓地从恶梦中被惊醒。在硫磺岛作战的一个多月里,美军共有1688人参战,仅177人走出了硫磺岛,其中还有99人受伤。日军亡2.1万人,美军伤亡2.6万人。到战争结束时硫磺岛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尸体的海洋”,“尸岛”,也正是这座尸岛造就了他们(幸存的三个升旗手)今后“不幸”的生活。行文至此,整个硫磺岛战役结束,伴随长崎和广岛的那两个“小男孩”和“小女孩”巨大的蘑菇云,日本很快就投降了。伊拉,雷内和“医生”以及其他幸存者开始登上了他们告别已久的故土。他们应该很高兴,很激动,然而等待他们的将是又一番比硫磺岛之战更加残酷的挑战和考验。很自然,他们顺利回到美国。第三部分开启了他们三全国巡游演讲的历程。随着站片的曝光,他们三人很快“红”遍全国,受到了从平民岛总统的关注,然而无人问津那些硫磺岛上栩栩如生令人毛骨悚然的形象以及岛上发生的惨烈的故事,更没人过问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总之,他们被视为国家的英雄,美国的偶像。他们也很惊讶:一次偶然的去换掉尺寸较小的旗帜(他们是在没有日军的情况下去换掉那个已经挂在那里的尺寸较小的旗帜,那个后来挂上去的旗帜还是从被日军在珍珠港击沉的航母“富兰克林”号上取下的),不经意间(1/400秒)快门拍摄的照片就成了“美国人奋斗的精神”,“英雄和胜利的象征”。其实,他们最终都成了统治者的工具---政客们借此机会(美国人对英雄的崇拜)发行第七次国家旅游债券,,为战争中的US大兵筹措军费,增加补给。他们万万没想到,最后竟连从罗斯福,艾森豪威尔到杜鲁门对他们未来生活的许诺都成了水月镜花。我们也看到在那座海军陆战队升旗手的雕像上并没有他们六个升旗手的名字,而是雕像设计师的名字。这也许就是美国英雄主义的又一种体现吧!同时又是历史残酷的一面。 当然,“医生”没有从流。在他们风光之时,也有千千万万的母亲在哭泣,但在残酷的战争面前这又能怎样呢?其实,战后大部分士兵是在战争的创伤造成的巨大痛苦的煎熬中度过的,他们没办法忘却那些亲密的战友被残杀的惨烈画面,因此就把自己交给了酒精和毒品,聊以心灵的慰藉以便忘却苦痛。在惨烈的战争造成的巨大的创伤中,伊拉终日饮酒,一个个好工作就此错过,最终饮酒过度而亡。雷内有个不幸的家庭,有个“糟妻”,他从未使自己从情感的过山车上跨下来,最后被逼心脏病复发而死。“医生”娶妻生子,学习殡葬的礼仪,办了个殡葬馆,积极地为社区服务以此来忘却心中的苦闷,和妻儿一起“艰难”地走完了一生。他是升旗手当中最后一个去世的人,能在战争的巨大创伤中活到这把年纪难能可贵,这与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平和,礼让,自尊,朴素,对家庭投入。通过冥思苦想得出答案而不是抱怨,这就相当程度上减轻了战争痛苦对他的“侵蚀”,因为他自己的后半生都献给了他的家人和那些真正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如果说硫磺岛战役中著名的插旗行动象征了美国人的爱国精神和英勇,那么约翰*布拉德利的宁静,谦逊的性格,博爱的胸怀则是一位美国小镇人价值观的完美典型。”这也是真正的美国偶像,一个儿子心中鲜活的生命。

让你领略战争的残酷

当时在逛图书馆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这本书,由于听说过这个电影就随手借来看看。前面的部分很无聊,都是在介绍几名士兵的故事,可能是因为我不太喜欢看传记之类的书吧。但是越往下看越停不下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二战那段时期的画面,我也曾经看过很多二战时期的书籍,但是从没有读过这样一本把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刻画得如此的细致的。而且每一件事都是真真切切曾经发生过的,那段血肉模糊的历史,那座被尸体覆盖的硫磺岛,那支插在硫磺岛上的旗帜,都是那么的真实。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那段“当美国民众在国内欢度圣诞的时候,几万名士兵为了人们以后能度过更多的圣诞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意味。强烈推荐那些心中有一个战争梦的男同胞去看看。


 父辈的旗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