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贤

出版日期:2015-11-1
ISBN:978751331943X
作者:袁灿兴

内容概要

袁灿兴,江苏靖江人,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史。著作有《枪口下的北洋》《军机处》《湘军淮军》《国际人道法在华传播与实践研究》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先贤之光
吴太伯与季札 / 3
卜式捐资助国 / 8
杨震“深夜却金” / 14
王祥孝行千里 / 19
文章风流顾野王 / 23
苏绰良策治国 / 27
颜之推家训传世 / 32
大雅君子牛弘 / 36
张公艺百忍治家 / 40
颜真卿忠贞不屈 / 44
第二章
宋时仁义
范仲淹与范氏义庄 / 51
吕大钧与《吕氏乡约》 / 57
李直方守护地方 / 63
李发行善三十年 / 68
史浩、耆老会及地方秩序 / 73
真德秀实践圣学 / 79
刘宰设粥局赈饥 / 85
孟珙守护京湖 / 90
第三章
明代德光
邹守益服务乡里 / 97
华察捐田创义庄 / 103
庞尚鹏家训重谋生 / 109
颜钧讲学促教化 / 114
陈继儒入世经世 / 119
陈振龙番薯济民 / 125
嘉善双贤赈灾济民 / 130
赵养蔚护卫家乡 / 137
袁黄《了凡四训》劝善 / 143
第四章
清际善行
张履祥耕读传家 / 151
蓝鼎元治理潮汕 / 157
郭大昌安澜黄河 / 162
彭绍升毕生行善 / 167
祁寯藻心忧乡里 / 172
李棠阶清贫持身 / 179
阎敬铭创丰图义仓 / 183
武训乞讨兴义学 / 188
叶澄衷反哺地方 / 194
第五章
民国功业
张謇实业救国 / 203
陈谦夫慈溪兴学 / 210
王理孚建设鳌江 / 216
梁素敦宣勤井陉 / 222
宋泽夫效力盐城 / 227
陈、杨二贤办孤儿院 / 233
卢作孚开发北碚 / 238
宿松双贤振教育 / 245
李鼎铭直言进谏 / 249
后记 / 255

作者简介

三千年来,他们是中国乡村的脊梁!泽被后世的楷模!本书围绕中国历代乡贤,择取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乡贤人物,以生动故事,翔实史料,展示其在慈善、公益、文化、教育、治安、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积极作用。由本书也可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生态,了解传统士绅如何努力造福乡梓,而乡人、社会、官方 ,又是如何予他们以肯定,授以乡贤之荣耀,使之名垂 青史。本书按年代展开,择取各个时段具有代表性的乡贤,展示了乡贤群体适应时代变化,自身加以调整,以更好服务乡梓的历程。
功德言行,荣光乡梓,丰神仁意,山高水长
生于其地,而有徳业学行著于世者,谓之乡贤。
天地之心,生民立命,未尝一日相忘;
追求至善,实践理想,贤者宣勤地方。
读懂乡贤,读懂中国。
有一种归属是乡情,有一种诚挚是奉献乡土,有一种荣耀被称为乡贤。不分贵贱,不论贫富,服务于乡土之心,让他们从事于教育、赈灾、治安、文化等事业。大人物的小故事,小人物的真传奇,中国传统士绅的品格、精神、骨气,凝聚成乡贤文化。
著名学者陈明点评。


 中国乡贤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小人物的“贤”情往事在正式翻开《中国乡贤》这本书之前,我想了一百种打开方式,是不是应该查找一些相关资料,是不是应该阅读一些基本书籍……恒河沙数的想法喷涌而出,最终却敌不过铅字的诱惑,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直接阅读。乡贤,袁灿兴先生提出,是非皇帝授予的品德、才学上受推崇的人,官员、平民皆有,但女性不包括在内。可以说,乡贤里有不胜枚举的小人物,怡然自得回忆他们的“贤”情往事。乡贤,有时候是一种文化的人物象征,有时候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汉武帝推举牧羊人卜式作为榜样,计划利用卜式的品德获得政府经费,这是在整治因素下的道德宣传。然而,促使卜式成为乡贤的不仅仅是他捐资助国,还有为民进言。这是汉朝文化熏陶下贤人的特征之一。如果你以为这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历史书,那你就错了。谁说刘宰辞官回家只是因为看淡世俗,而不是因为白癜风;谁说华太师(华察)不恶而严令人胆寒,而不是一个安慰父亲的乐天派;谁说人人都想当皇帝,而不是类似诸樊、馀祭、馀昧这般情非得已,为了让位给弟弟季札,每天“仰天求死”。时常,融情于景的往事历历在目,畅怀一笑,或叹息一声。不同于以往与字眼打架的书籍,《中国乡贤》以时间为顺序,将46个故事分为五部分,以宋、明、清、民国的乡贤人物为主,带入故事性的趣味特点,讲述各朝代乡贤特点以及个人品格。由于袁灿兴先生是历史学博士,文字运用上偏重事实阐述,条理清晰,语言简单明了,更加通俗易懂。更为重要的是,没有过多主观观点,对读者的思想影响较小,便于把握清晰脉络。与其说这是一部乡贤介绍史,倒不如说这是一本历史研究结果展示。作者将贤德之人汇聚一堂,分发给他们号码牌,蓝色的是官员,红色的是帝王,白色的是女子……而有这么一群人,孝慈友悌达于一乡,集一乡之望。作者通过自身对历史的了解,客观再现人物情节。贤人总是高尚的,他们的品格耳闻则诵,过多的称赞也反而会令读者心生厌烦。终于,这本书没有那么多夸赞的字眼,平铺直白的叙述让人最为舒服。好与坏,交给读者;贤不贤,是历史的界定,但喜不喜欢,是读者的事情。如今,书籍讲究风趣、幽默、直接。在《明朝那些事儿》畅销之后,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被更多人所熟知,因它的真实、客观而被深度读者所喜爱。《中国乡贤》也是如此,以历史为基础背景,尽可能还原人物,感情掺杂较少。只是,我不希望这样的书,会因为它的陌生让读者将它推到一旁。又或者,直到有人出了《贤人在乡下做了啥》《不为人知的贤人》等等书籍,才有人想起,曾有一本书叫《中国乡贤》,更为接近历史。
  •     在一场摧毁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文革之后,中国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就迅速进入“现代社会”,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文化断裂,使人们对传统文化集体失忆和失语。《中国乡贤》所叙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草根和最乡土的一种文明力量。农耕社会安土重迁,讲究“惟桑与梓,必恭敬之”,精英的存在方式与现代社会有根本的不同。正是精英对乡土的支撑,中国社会才出现了普遍的文明和稳定。秦始皇以严刑酷法治国,结果“天下苦秦久矣”。汉朝举孝廉,重视民间教化,汉武帝穷兵黩武,何其搜刮残酷,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却几乎没有遭到多少民间反抗。王安石推行保甲法,重在控制,轻于教化,结果王安石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吕大钧推行乡约,在很大程度上无疑弥补了保甲法的不足。“生于其乡,而众人共称其贤者,是为乡贤。”这种表率作用是儒家教化的典型形式,所谓“见贤思齐”。中国传统社会以礼代刑,以教化取代法治,乡贤的存在,这实 际上展示了中国传统的自治精神,而自治也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重新发掘乡贤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精神。作为一个关中人,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张载和《吕氏乡约》。这段历史对后来关中好古重礼民俗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书中,大多数乡贤文化都出于南方,《吕氏乡约》是不多的一个北方乡贤案例之一。这种教化遗留至今依然泽被后人。前一段时间,看美国人尼科尔斯在100多年前到中国游历时的记录,其中专门写到陕西人与其他地区北方人的不同——“在这个中国最古老的 省份里,极度厌恶外国人是民众的一大特点。但是,尽管他们存在偏见和排斥心理,却很少有在其他一些省份见到的狂热与残忍。……从我所见到的陕西人的性格来判断,我确信,在周边省区标志着义和团运动的流血和杀戮,在这里不会出现,阻止其发生的情绪反而成为主流。”(《穿越神秘的陕西》第51页)尼科尔斯还说,这种自由文明的风俗与美国很像——“整个村庄中唯一拥有权力的是由当地官员任命的头人,头人并没有象征权力的大印,就像其他村民一样,也只是个农民。他得以任职,通常是受邻里拥戴的结果,乡邻们会向官府报告他特别的才智和德行。我曾一度假设,在中国官府的绝对专制之下,百姓很少能得到言论和思想自由,但我发现陕西的情形绝然相反。”中国传统社会以家族文化为本,乡约其实是家训的延伸,乡贤也即先贤,“约正”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民主、自治和契约精神。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对传统社会有一段极其完美化的想象——“白鹿村的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庄稼汉们粗浑的背读‘乡约’的声音。”这就是传统乡绅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正因为他们的存在,“从此偷鸡摸狗摘桃掐瓜之类的事顿然绝迹,摸牌九搓麻将抹花花掷骰子等等赌博营生全踢了摊子,打架斗殴扯街骂巷的争斗事件不再发生,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连说话的声音都柔和纤细了。”正如《白鹿原》所展现的历史,民国时期是中国最后的一段传统年代,后来的土改等一系列革命运动,虽然并没有马上带来现代化,但却将传统文化的根脉彻底斩断。中国著名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指出:“消灭了地主,就消灭了乡绅文化,消灭了农村有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消灭了农村的相对独立性,毁灭的不仅是先进的社会生 产方式,还有文明。”最典型的,莫如表现中国乡贤精神的《武训传》,成为新中国第一禁片。而刘文彩则因为“收租院”和“水牢”,成为著名的“恶霸大地主”。在凤凰卫视的“凤凰大视野”中,曾经播出了一期长达4个小时的《大地主刘文彩》。刘文彩出身贫寒,胸无点墨。后来刘氏兄弟(刘湘和刘文辉)成为地方军阀,“五哥”刘文彩亦官亦商,也随之富甲一方。刘文彩回到家乡后,在大邑花费3.5亿多圆国币(相当于200万美元),兴建了“私立文彩中学”,分为男生部和女生部,可容纳学生400名。整个校园布局井然,环境优美,46幢建筑,有大礼堂和图书馆,还有一个篮球场。在民间语境中,刘文彩有其抹不去的“乡贤”光辉。在当地,连夫妻吵架都找刘文彩评理。事实上,乡贤所承担的责任,并不仅仅限于乡约,还有各种义赈、义仓、义学、义庄,以及修桥补路挖井筑堤等等善举。本书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去年新星出版了一套《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影响非常大,而澄衷蒙学堂就是由宁波商人叶澄衷出资创办的。胡适、竺可桢、丰子恺等,就出自这里。叶澄衷的乡贤往事,也在《中国乡贤》中。本书属于典型的“小史”——“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唯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 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 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自序)作为主修中国社会史的历史学博士,作者袁灿兴在才、学、识上,都有相当的专业素养,写作这类小题材,显得驾轻就熟,如牛刀小试。以区区20万字,囊括从古到今,全国各地,将近50个有不同风范的乡贤范例。文字都极其简约,点到为止。很适合大众阅读。
  •     从庙堂走下江湖,倘若说中国传统文人往往将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实现寄托于庙堂,那么乡贤则是从另一角度阐释了身处江湖修身齐家泽被世人的可能。《中国乡贤》一书,以时间为纵贯线,穿起有名无名的乡贤事迹,映衬之下,发人思省当下成功学的悖谬,名利的光环诱惑多少人前赴后继,却终究不及史上乡贤们成己成人之大德,是中华民族的山高水长。“在朝美政,在乡美俗。”家国同构,民情风物养育一方。泱泱大国,万姓之民,治国者实难事必躬亲,行政律令固然不可不完备,然而一地之乡风,濡染人心,民俗教化之德,庶几可收“垂衣裳而治天下”无为而承平之功。明清易代,世纲紊乱,人心离散,张履祥此时注目于如何恢复桐乡温厚风俗。即便是江山易主的政治纷争里,如何使人心不废法度规则,世道不因此倾颓,也远远超出战争的胜负。力求即使亡国亦不亡天下的路上,乡贤无疑是居功至伟。时常有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然而同时却又以人性之恶作为开脱的借口,宛然如获古代的免死金牌,如遇大赦。人之本心善性,却屡屡被嗤之为理想空谈,希贤希圣之心,可为渐行渐远?卜式、李发等一代乡贤,于国报效,于乡行善,而未有名利之心乱其天性;王祥孝行,后人夸张扭曲,加以阴谋之论,无形堵塞人修行圣贤可通之路,却为恶意大开方便之门。一乡之人,引领瞩目,众望所归,正是有这些乡贤的立功、立德、立言,才令我们看到,芸芸众生脱离草昧蛮荒,而修复人性,回复天真,得与天地之心合而为一,未尝没有可能。而今中国人的乡愁漫漶,归乡之路,水远山长。重忆乡贤,也是对文明的一种回向,是对古老人世间情意的缅怀。风景无限,岁月山河,都在那隐去的礼乐文明里安顿。宗族乡里,根之所系,慈善教化,悲悯情怀。从中我们似见古人心慕的大同社会,亦并非乌托邦式的理想,只是这原型退隐山林,存储于云端,等待时机的成熟,在中华大地上重生。其实这正如乡贤中不少人是生逢乱世,然多不与争斗,退而潜心学问,以谦卑而尊贵持身,等待天启。他们知道天地不仁,往往是要于劫毁之后重新开出迢迢人世,干净欢喜,而条达清宁。自然,所谓榜样的力量绝非一朝一夕,而典型亦绝不是道德的绑架。乡贤,非因他人而树立,实际是要自身来成就。他们清晰地知晓天道好还,而任重道远。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立足地方,立功,立德,立言。”
  •     一些人物是耳闻目详,一些故事却是前所未知
  •     普及类读物,有些失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